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

報告2.9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報告與我們愈發關係密切,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1

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問題調查實踐報告引言:在現代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對學生進行優化人際關係的策略指導,就會形成正確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嗎?可事實卻出現了很多這樣的現象:不少大學生抱怨大學生活缺乏“感情色彩”、空虛無聊寂寞,與想像中的大學生活大相徑庭??爲了全面瞭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問題上的總體情況,以期更好地對當代青年實施在該方面的教育,我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調查簡介:

1、調查對象:隨機選取幾所大學在校學生,年級、性別、專業不限。通過填寫問卷收集數據和相關信息。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100份。實際樣本構成情況:男生64人,女生36人;大一28人,大二49人,大三18,大四5人。其中中國科技大學30人,安徽大學25人,江南大學24人,安徽農業大學13人,中國青年政治學院8人。

2、調查方法: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題涉及多方面,採用抽樣問卷調查方式最後將數據彙總並作統計分析。

調查結果與分析:

現狀分析(交往問題):

(一)、學生的人際交往情況整體上比較良好,在人際交往方面有困擾的比例比較正常經調查分析顯示,大多數的學生交際能力比較強,與朋友相處的困擾較少。部分的學生與朋友相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但是仍少數的學生在與朋友相處的行爲困擾較嚴重。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並不是十分樂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去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在大學生的生活中極爲重要,所以這樣的調查結果是不大理想的。我們要努力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及交際素質,學校也要多開展一些課外活動讓同學多一些和人交往鍛鍊的機會。

(二)、學生在交談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擾,不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

據調查顯示,71%的學生表示如果人際關係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交際技巧的缺乏。4%的學生不善於交談,41 %交談能力一般,55%的學生有較高的交談能力和技巧。學生在交談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爲時常避免表達自己的感受,佔28%,關於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的佔21%。可以看出學生在傾訴自己的問題時存在一定困擾,不能輕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感受,難以說出自己的苦惱。而當不熟悉的人對自己傾訴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時,自己常覺得不自在的佔22%。這些數據都體現着現代大學生在交談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這也體現出我們現代大學教育的一個弊端,太過於以學習爲重,忽視了學生的交際交談能力的培養,所以很多學生在這方面能力不強,這也直接影響到一個學生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還有不少的學生覺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時,常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13%的學生對連續不斷的談話感到困難,這體現出當代學生對交談技巧的缺乏,在交際中不能正確地表現自己,覺得自己孤單一人,不能和別人進行很好的溝通。還有49%的學生在對別人的話不感興趣時,不能耐心聽完,12%的學生不能廣泛地聽取各種意見、看法,體現出學生在傾聽方面缺乏技巧,不會傾聽的人在交際上也存在很大的困擾,也就不能更好地處理交際問題。從整體數據顯示,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當代大學生的交談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三)、與異性朋友交往存在較嚴重的困擾

作爲處於青春期轉型成熟的大學生,與異性之間的交往非常重要。但從調查分析來看,5。88%的學生與異性朋友交往存在較嚴重的困擾,21。6%的學生與異性交往行爲困擾程度一般,72。5%的學生較懂得正確處理與異性同學朋友的關係。數據分析顯示,作爲青春期想成

熟過渡的大學生,和異性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學生感覺和異性交往過少,體現出現在早期對學生的學習爲重,不能早戀的教育思想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學生把和異性交往看成是早戀趨向,因此也時常會避免和異性親密交往,因此也就會缺乏和異性交往的經驗。而且,有部分大學生,對異性感覺比較神祕與好奇,所以感覺和異性之間存在着隔閡,不能正確處理和異性來往的問題。

(四)、大學生宿舍關係

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室友關係最難處,大學裏對人改變最大、影響最深的,也是朝夕相處的室友。宿舍人際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每個成員的學習、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際關係,對學生的不良影響也最大。

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狀況還是比較好的,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什麼巨大的利益衝突,無外乎一些生活瑣事,如對宿舍成員的生活習慣以及日常行爲的觀點不一致引發的一些小爭執,這些現象表現在女生身上更爲明顯。

(五)、大學生與同學、朋友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1)、交友的封閉性和好友的缺乏性。調查結果顯示,很大一部分同學的交往範圍是狹隘的,大學生對目前在大學中所結交的朋友中,本班同學佔的比重較大,有84%。這一數據充分顯示了大學生交友的封閉性。

當代大學生普遍缺少互訴衷腸、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究其原因是他們在交往中沒有做到坦誠相對。有些大學生在與別人交往時,總喜歡把自己的真實思想、情感和需要掩蓋起來,在他們看來,人世一切是那麼無聊,令人厭倦、平淡、無意義;他們往往持一種孤傲處世的態度,只注重自己的內心體驗,古怪的行爲和習慣有時令人難以理解。這種人交往的失敗就在於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閉起來,無法與別人溝通,從而使自己的人際關係處於危機之中。觀鏡自賞往往容易導致性格的偏執,做出令人不解的古怪行爲。

(六)、網絡交往熱,現實交往冷

虛擬淡漠傾向。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虛擬世界開始成爲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家園。“踏着鈴聲進出課堂,宿舍裏面不聲不響,互聯網上互訴衷腸。”可謂是某些大學生交際現象的形象描述。依據調查,有39%以上的學生認爲,紛繁複雜的網絡虛擬世界使自己沉迷其中。現如今,如果一個大學生不會上網、沒有QQ號碼,那是不可思議的。青年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交際日益增多,網絡虛擬交往具有兩面性,在擴大人際交際範圍與對象的同時,也容易使大學生忽視現實的人際關係,表現爲逃避現實的心理現象。網絡虛擬交往一邊是鮮活的人,另一邊卻是符號,雖然符號可傳遞思想和情感,但無法感受到現實人際交流的情感色彩,長此以往必然引起交往者的情感匱乏而趨向冷淡。加之,大學生一旦在現實交往中受阻,就會轉向虛擬世界裏尋求安慰和滿足,淡漠面對現實人際環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更加沉溺於網絡,脫離現實,最終將導致退縮孤僻、自我封閉,致使人際交往出現淡漠與疏離。

存在問題的原因:

(1)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從學校到學校,社會閱歷膚淺、思想意識單純。學習內容多集中於書本與理論知識,雖掌握了較爲紮實的理論與書本知識,但因生活閱歷簡單,心裏承受能力差。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多以學習爲基點,被幸運的光環所籠罩,往往過譽自己。但在正確分析自己、恰當地處理同學關係的問題時,極易

產生困惑與錯覺。此外,自我適應環境、自我認知、人格健全等方面存在問題,也在影響大學生的人際交往。

(2)家庭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多位獨生子女,自幼受到父母寵愛,習慣於自我爲中心,缺乏遷就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的意識。從小受到父母的過多保護、控制,致使缺少與人交往的原則以及個人的心理空間,對與人交往中的許多問題不知所措。社會貧富的分化,經濟條件的差異,致使有些學生悲觀退縮,也成了大學生間交往的障礙。

(3)學校因素的影響。長期以來,學校在大學聯考的指揮棒下,過分追求分數與成績,而忽視了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導致大學生智商高、情商低的現象。往往處理不好與他人相處、溝通、交流等問題。高校教學方式的相對滯後,致使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沒有機會得到有效的指導與幫助。

(4)社會因素的影響。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日趨加劇,人際間無利害關係,溫情共處的狀態,被無情的競爭所取代,導致人際關係疏遠,人情冷漠,產生了人際交往的壁壘。過去那種重義輕利的傳統觀念,依然是中國社會所弘揚和提倡的,但市場經濟中追逐利潤是客觀規律。金錢、財富在人們觀念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物慾、功利意識濃厚起來,致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嫌貧愛富”、追逐名利的思想意識。青年學生嗅覺敏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事物,因此,功利意識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體現較爲明顯。“窮學生”與“富學生”間產生了交往壁壘。

(5)網絡因素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國際互聯網的高度發展,打破了人們在時間和空間交往上的限制。但虛擬的網絡交往代替了人們之間直接的情感交流。網絡在快速傳遞知識信息、提供娛樂遊戲的同時,也爲大學生髮泄不良情緒、尋求精神寄託、逃避現實生活提供了場所,導致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封閉和交往能力的下降。一些學生沉迷於網絡交往,從而忽視現實生活,遇到問題習慣於捨近求遠。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促進策略(解決對策建議):

大學生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需要,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但是人際交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麼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應該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呢?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自己的長期努力。建立良好人際關係必須要掌握以下交往原則:

(一)對人際交往要有清醒的認識

作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主體—大學生本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要清醒地認識到以下幾點:

1、交往是雙向的,沒有交流就沒有了解。只有開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

2、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別人尊重自己。在與他人進行交往時,要把雙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覺得低人一頭,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交往中對自己要有信心,對別人要有誠心,平等互利交往,纔有可能良好持久。

3、交往是有選擇性的。交往的雙向性,決定了交往的互動性和選擇性,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你,要選擇能夠與你產生共鳴的人做爲交往對象,不要一味的尋求數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交往對象與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持久交往,一廂情願會造成兩敗俱傷。

4、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爲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層次的交往中一定要避免因感情投入過多而回報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

5、交往過程中要相互信任。美國哲學家和詩人愛默生曾經說過:你信任人,人們纔對你重視。以偉大的風度待人,人們才表現出偉大的風度。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不要枉加揣測,不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否則,交往是不會持久的。

(二)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則

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之中,除了要對人際交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以外,還要掌握一些合理的交

往原則:

1、謙虛謹慎,擺正位置

要做到這一點的關鍵是正確認識和評估自己的過去,把過去的種種經歷當作未來人生髮展的基石,把大學生活作爲人生的一個新起點,平靜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努力保持一種平和而理智的心態,謙虛待人,爭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路走好。

2、平等相待,真誠相處

大學生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其人際交往的基礎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誠相待。因此,在學習、生活、工作特別是困難面前,互幫互助。“善大,莫過於誠”、“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熱誠的讚許與誠懇的批評,都能使彼此間願意瞭解、信任、傾訴、交心。

3、打開心窗,主動開放

每個人所隱藏的內心世界,正是別人希望發現的奧祕,一般來說,只有真誠開放了自己的內心,才能走進別人的心靈世界。當你對別人做出一個友好的行動來表示支持或接納他時,他的心裏就會產生一種壓力,爲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會對你報以相應的友好行爲。善於與人交談和一起娛樂、能恰當分配時間與人交往、參加集體活動等往往會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洽以及人際關係的穩固。

4、心理互換與相容

兩個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在人際交往中十分重要。一方面,生活中常常由於種種原因而導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別人。但當你站在別人的位置看問題時,就會了解別人的所言所行,獲得許多從未有過的理解,便會覺得心理上的距離縮短了。另一方面,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權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而不可能強制改變別人。如果時時處處尊重和理解別人的選擇,不過高要求別人,就可以減少誤解。努力使自己心胸豁達,相互諒解,從而達到心理相容

5、合作協助,友好競爭

大學生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鶴立雞羣的人往往會被看成“怪物”,大學生生活的環境,使得彼此間的合作不可避免。你應該在別人午睡時,儘量放輕動作;自己聽音樂時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親友來訪,熱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爲”。當你設身處地地爲別人着想時,彼此合作的契機便已來臨。大學生在與他人的競爭中,應倡導“公平公正公開,既競爭又以誠相助,既競爭又相互合作。”

(三)掌握人際交往的藝術

1、語言藝術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兩句話告訴我們交往時要注意運用語言的藝術。語言藝術運用得好,就能優化人際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語言藝術,往往在無意間就出口傷人,產生矛盾。人際交往中要注意稱呼得體和講話注意禮貌,良好的語言藝術必須要做到適時。適度、適量。

2、非語言藝術

非語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勢、面部表情、姿態、位置、距離、肢體語言等。掌握和運用好這種交往藝術,對大學生搞好人際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像嘴一樣會說話”,面部表情是內心情緒的外在表現,它們均能表達人的態度和情感。如眉飛色舞表示內心高興,怒目圓睜表示憤怒等。交往中還可用人體動作來表達思想,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根據談話的內容和場合,正確運用非語言藝術,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時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3、學會有效地傾聽

人際關係學者認爲“傾聽”是維持人際關係的有效法寶,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聽他講話的人,傾聽技術成爲改善人際交往的重要方式,所以,大學生要學會有效地傾聽。在與人溝通時,作爲聽者要少講多聽,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最好不要插話,要等別人講完之後再發表自己的見解;要儘量表現出傾聽的興趣,聽別人講話時要正視對方,切忌小動作,以免對方認爲你不耐煩;力求在對方的角色上設身處地地考慮問題,對對方表示關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輕易地與對方爭論或枉加評論。

(四)增強自己的人際魅力

人際魅力,是指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個體對他人給予的積極和正面評價的傾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並願意與之交往;每個人也都有自己討厭的人,不願意和這些人交往。這種現象反映的實際上就是人際吸引。那麼,大學生如何增強人際吸引力,做一個受別人歡迎的人呢?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樣表現才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學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樣贏得朋友,怎樣影響別人》一書中總結出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種途徑:真誠地對待別人;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做一個耐心的聽者,鼓勵別人談他們自己;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他很重要。

2、培養良好的個性特徵

良好的個性特徵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促進作用,不良個性特徵對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阻礙作用。生活中,大家都願意與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沒有人願意與自私、虛僞、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狹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斷形成良好的個性特徵,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點和缺陷。

3、加強交往,密切關係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在空間距離上的接近是促進人際吸引的重要因素,因爲人與人之間在空間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頻率就越高,就越有助於相互瞭解,溝通情感、密切關係:即使兩個人的人際關係比較緊張,通過經常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誤會;反之,即使兩個人關係很好,但如果長期不交往或很少交往,導致彼此瞭解減少,其關係也可能逐漸淡薄。大學生的生活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學校,範圍的狹窄促使大學生之間接觸密切,這是建立大學生良好人際關係的有利客觀條件,大學生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越條件,與朋友保持適度的接觸頻率,使人際關係不至於淡化甚至消失,爭取在自己遇到困難時不至於孤立無援。

朋友們,如果你能努力朝這些方向前進,你就會發現,一切正在悄然改變:朋友之間的不快蕩然無存,能夠暢所欲言的知音越來越多;親友間深摯互愛;你便會過得充實愉快,會覺得人際交往是一件自然與輕鬆的事,從而對學習生活持以樂觀的態度,對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學生活以及以後的人生充滿信心。

大學生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髮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保持個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個人生命的主宰其實就是自己,關鍵是你要有所改變,要有強烈成功的願望,針對自己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爲對待人際交往,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學會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2

一、摘要

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教育得以普及,大學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 在大學校園裏,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由於個性自我爲中心、自卑、驕傲,嫉妒等心理,未能處理好自身的人際關係,面臨着如何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的困惑。潛意識裏,覺得大學生的人際關係還不夠完美,看着大學生跳樓、上吊、或被室友投毒導致死亡的現象屢見不鮮,所以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如今已成爲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本文通過對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的原因進行分析,併爲改善大學生人際關係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引言

1、調查目的:

(1)大學生人際關係方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

(2)大學生自殺或被同學投毒導致死亡,究竟出於什麼原因。

2、調查方式:採取的是對武漢大學學生通過問卷的形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

三、關於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案例

1、復旦大學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該校20xx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於當天下午3點23分在上海中山醫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該生寢室飲水機內殘留水中檢測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認定其寢室室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認罪,那到底林某的作案動機是什麼?因爲林來自農村,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然而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進、好強、善良的一半,始終沒有停止與苦悶、自責、充滿挫敗感的那一半的戰爭。他以自己的方式竭盡全力與外界溝通,卻始終難覓出口。最終因爲與室友關係不和,而導致自我與他人的毀滅。

2、還記得1994年清華大學女生朱令金屬鉈鹽中毒的事件嗎?如今因爲復旦投毒案又被推到風尖浪口上,但至今也還沒有得到滿意答覆。

四、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分析顯示,56%的大學生認爲自己的人際關係不錯,自己很滿意;37.50%的認爲關係一般過得去,但也有6.2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人際關係很糟糕很失敗。 68.7%的大學生覺得自己性格不內向;問及“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後,你還願意去結識新的朋友麼?”68.7%的人選了願意,另外31.3%的同學也選了視情況而定,沒有人選擇“不願意”和“沒想過”。這說明大學生對自身的性格還是比較自信的,大部分人都有良好的心態和主動性去結交新朋友,都是渴望有好的人際關係的。只要我們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瞭解他們的真實意圖,就有機會讓所有人都走上正常的交往之路。

大學生與朋友、家人的聯繫偏少 問卷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通過短信和上網聊天來聯繫朋友。所以設置了關於短信發送量和上網時間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短信發送量在300條以下。你可能覺得這比較多,但是大學生卡一般有短信套餐500條,只用300不到、甚至低於50條,確實說明大學生和朋友聯繫的不多。根據本人自身經驗,大一時每月要用近千條短信,現在大二卻只需150條足矣。說明隨時間推移,和朋友們聯繫少了,心態不夠積極。同家人的聯繫也一樣,只有極少數人主動聯繫家人,很多人甚至極少和家人互相聯繫。家該是最溫暖的港灣,家人是最親近的人,都應該記得常“回家”看看,打個電話發個短信互相問候和關心也好。大學生能比較好的適應寢室的生活 寢室是除了教室和圖書館,大家最常呆的地方,是在學校裏的家。調查顯示大多數大學生都能創造出比較和諧的寢室氛圍。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習慣,但是都能調節和互相適應。

大學生的心理自卑和孤僻現象還比較嚴重,影響交往主動性 不少的學生常覺得自己是孤單一人,即使身邊有室友有夥伴。這體現出當代學生對交談技巧的缺乏,在交際中不能正確地表現自己,覺得自己孤單一人,不能和別人進行很好的溝通。有自卑心理的大學生在交往中往往是極其看重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畏首畏尾,不敢主動出擊,人際交往的主動性被殘酷地壓抑。自卑者常感不安,從而限制自己在狹小的人際交往圈中,極少主動進行人際交往。孤僻等不良情感也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主動性產生重大影響。孤僻表現爲不合羣,待人不隨和,或是由於行爲習慣上的某種怪僻而使人難以接受,交往的主動性本來就不強,繼而遭到交往人羣拒絕的暗示或明示,在心理上造成更深的自信危機,從而愈演愈烈,可能陷入惡性循環之中,交往的主動性變得很弱,難以自拔。

正對大學生的自殺或他殺行爲,正是由於因爲嫉妒或學習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很好的處理與同學、室友得關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第一,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擺正位置,瞭解大學校園人際關係的特點。從成爲大學生的那一天起,我們就邁進了人生的另一個舞臺,要做到關鍵的一點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忘記過去的輝煌或陰影,保持一種全新的心態進入大學的校門。

同時明確在大學校園裏,與人相處的對象和特點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在中學以前,我們與之相處的對象和含義比較狹窄那時的人際關係也比較簡單。

第二,要努力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改善性格上的不足之處,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通常在大學生的交往中,往往喜歡與性格良好、成熟、待人熱情、坦率、思想活躍、有責任感的人交往,討厭虛僞、自私、冷酷的人。若交往中存在恐懼、自卑、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的心理,都是不易與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需要大學生在交往中注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信心,改正性格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在同學中間裏良好形象,學會在交往中真誠待人,信任他人,寬容他人。

同時在交往中要學會適度的真誠的讚美別人,有些人就會由於受到稱讚而使自尊心得到滿足,對此人產生心理上的接近和好感,因而也就減少了相互的摩擦和人際衝突,爲良好的人際交往提供了心理條件。真誠地讚美他人,他人反過來會對你抱有好感。

第三,要寬宏豁達,學會體察對方立場,真誠待人。在大學生活中,人際關係的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在交往中不能過於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還應認識到自己的行爲和生活方式也可能是別人所不能接受和不喜歡的。當彼此之間發生衝突或不協調時,不能僅僅指責和埋怨對方,而要做到互相的諒解和彼此的適應,克服自我爲中心的不好性格。要學會容忍他人的行爲的觀點,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學會熱心幫助別人,關心身邊的同學。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學,不弄虛作假,說別人的壞話。當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不被同學接納時,要學會寬宏豁達,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考慮問題,會體會到別人的心情感受,誤會、委屈就會煙消雲散,別人也會欣然的接受你,要有“化干戈爲玉帛”的大度。

人際關係是一門藝術,是一門必修課。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關係的調查 這份調查問卷調查的是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問卷從大學生與同學、網友、家人的關係方面設問,考察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希望能瞭解大學生的交往心理,能夠藉此得出相應結論或對策。

第1題 您的性別:

A.男 B.女

第2題 您的學歷

A專科 B本科 C碩士 D 其他

第3題 現在就讀年級

A 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

第4題 您的性格是否內向

A是B否

第5題 在你的人際交往中,你覺得你的人際關係如何?

A關係不錯,我很滿意 B關係一般,勉強過的去 C關係很糟,覺得自己很失

敗 D 不清楚

第6題 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後,你是否經常懷念以前的老朋友?

A經常 B偶爾 C從不 D不知道

第7題 大學裏舍友大多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對於這一點你認爲:

A差別不大,能適應 B差別大,但是能相互忍讓C差別很大,無法適應

第8題 你和朋友聯繫的主要方式有

A寫信 B電話 C短信 D上網聊天 E登門拜訪

第9題 一個月發多少短信?(如:一般150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0題 經常上網麼?每天平均上多久?

A 0-2小時 B 2-5小時 C 5小時以上 D 8小時以上

第11題 你覺得網友與現實中的朋友相比,給你的感覺如何

A現實中的朋友更真實可靠B網絡中的朋友更開放,談得來 C各有優點 D沒有網友,不知道

第12題 會覺得孤單和失落麼?

A經常感到孤單。只有自己一個人 B偶爾孤單失落 C很少,有很多朋友一起 D忙於學習或工作,沒時間孤單

第13題 當你建立了穩固的朋友圈子後,你還願意去結識新的朋友嗎?

A願意 B不願意 C視情況而定 D沒想過

第14題 除了本班的同學你還和其它專業的同學有來往嗎?

A還好,和其它專業的有些聯繫 B根本就不認識其它專業的人,更別說來往 C知

道是一個院的,但具體的就不瞭解了 D自己班的同學都不是很熟悉

第15題 上了大學,離家比較遠,您和家人一般誰主動聯繫對方?

A自己 B家人 C都比較主動聯繫 D很少與家人聯繫

第16題 和室友關係融洽嗎?

A好 B一般C不好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3

摘要: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呈現出新的特點。本文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特點進行了概括,並從心理因素分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產生的原因。

關鍵字:人際交往

一 大學生人際交往現狀

人際交往是人們爲了彼此傳達思想,交換信息,表達情感,滿足需要等目的,運用語言符號而實現的溝通。“無論是何種形式的社會,都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與人交往和溝通,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每個人的基本社會需要,也是個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擔當一定社會角色,形成豐富健全的個性的基本途徑。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們作爲社會中一個特殊羣體,,他們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爲強烈,力圖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大學生人際關係的現狀 從生理規律的角度看,大學生正處在熱情、自信、充滿着瞭解欲和嘗試欲的年齡階段,當他們擺脫了中學時期繁重的課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步人環境相對寬鬆、輕鬆的大學校園,那種渴望瞭解和被瞭解、渴望參與和成功的“合羣天性”被淋漓盡致地釋放出來大學生們對人際交往有着強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爲上卻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偏差。

深入考察發現,這些交往行爲上的偏差,源於他們對人際交往認知的模糊及能力的欠缺,由此形成了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自卑心理 ,恐懼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 ,嫉恨心理。 二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原因

(一)客觀因素

首先是家庭因素。在校的大學生們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子女的過分關愛甚至是溺愛,容易使子女形成自私、自愛、偏激、不合羣等不良性格。一些家庭父母子女長時期不生活在一起,子女無法體昧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容易形成自卑、自閉、抑或是過分自尊等消極性格。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給子女一定的心理壓力,一旦期望不能實現,挫敗感就會油然而生。另外,家長的知識素養、人生觀、價值觀,家庭的社會屬性、經濟狀況都是影響子女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家長良好的知識素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會培養子女良好的性格,反之,則會對子女不良性格的形成起示範效應。家長對自家社會屬性和經濟狀況正確理解並對子女正確引導,能培養子女富貴不驕、貧賤不餒的良好性格,反之亦反。其次是環境因素。進人大學,原來相對穩定、相對熟悉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大學裏相對寬鬆的學習和管理氛圍對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裏來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人際環境對他們的適應能力是一種考驗,大學裏各種各樣的社團、豐富多彩的活動對他們的參與能力是一種考驗。

大學,實際上是一個融人社會的準備期。這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去應對全新的環境,然而正是這種“全新”,有時會令他們不知所措,從而導致人際交往的失敗,而這種失敗又會使得一些同學把交往視爲負擔,視爲畏途,心理障礙由此產生。再者是社會因素。現代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學再也不是隔絕於社會的象牙塔,大學生們常常接觸的網絡世界是各種信息的彙集地,尚待成熟的理解力、判斷力使得他們難以對各種信息都作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加之一些不健康的網絡遊戲的影響,都可能使他們在人際交往方面產生心理障礙。

(二)主觀因素

其一是交往理念缺失.。在較長時期的應試教育的氛圍裏,大學之前的求學階段無論是家庭、學校還是學子們自身都難以對人際交往的理念給以系統關注,進人大學,專業的不同也使得大部分同學接觸到的人際交往的理論知識少之又少,以至於較難了解、把握人在交往中心理變化的原因、形式及過程,進而難以在交往中形成有效互動,當交往過程出現滯澀、卡殼等問題時,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責難對方,甚而是逃避交往,使人際關係難以維繫。久之則易視交往爲畏途,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其二是交往認知有誤。大學時期是一個生理、心理、思維等各方面由成長到成熟的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們對自己和周圍的一切還難以作出全面、中肯的評價,也難以對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作正確的理解,於是就會產生認識上的偏差。比如,過高或過低地估計自己,過高或過低地估計他人,把自己和他人作不切實際的比較等等。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自傲或自卑、成功或挫敗、駕馭或屈從、乃至氣餒、嫉恨、衝動、暴怒等心理感受,從而形成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__其三是交往技巧欠缺。無論是國小、中學還是大學,學生們的生活空間相對有限,交往範圍相對狹窄,交往理念相對貧乏,交往實踐相對不足,這就決定了他們交往技巧的欠缺。僅舉一例:在我們的問卷中有這樣一道問題“對於稱謂(如何稱呼別人)你是否運用的得心應手”,統計的結果是,有40.6%的同學選擇了“是”,50.2% 的同學選擇了“否”,9.2%的同學未作回答。僅僅一個稱謂,就有一半強的大學生不能應用自如,更何況人際交往中繁多的禮儀禮節的規範規則等。技巧欠缺導致的交往失敗往往會冰凍交往的熱情,使人形成交往的“誠心不被理解”的錯覺,進而逃避交往,產生交往的心理障礙。

三、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思路

(一)重視理論知識學習,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

可以在大學裏開設社會心理學、交際學等相關課程,讓大學生們系統地接受人際交往的理論教育,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性認知。這對於他們不斷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確的交往理念至關重要。學校可定期請專家開設心理學、交際學等有關課題的講座。專家們生動翔實的例證、鞭闢人裏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淺出的`引導,不僅可以令同學們茅塞頓開、柳暗花明,更可以讓他們心悅誠服,從而起到細雨潤物的效果。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可針對大學生年齡段生理、心理的實際狀況,制定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規劃,選擇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從科學的角度認知自己,認知他人。如此既有利於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又有助於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重視人際交往實踐,掌握嫺熟的交往技巧

鼓勵大學生利用寒暑假這段較爲集中的時間廣泛地接觸社會,開展諸如社會調查、打工務農、科普宣傳等各類社會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學會如何與不同羣體的人進行有效交流,還可以瞭解社會各個層面的生存狀況,增加對社會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思考,增強社會責任感。鼓勵大學生利用週末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環境保護、關愛孤殘兒童、敬老助老、幫貧支教、青年志願者活動等等。通過這些活動,讓他們瞭解人與人的交流實際上是心與心的溝通,有了真誠、理解和關愛,人心的隔膜就會被打破,交往的堅冰就會被融化,抑或由此,他們就能體悟出人際交往的真諦鼓勵教師積極利用相關課程進行人際交往的課堂實踐教學。比如人際交往的情景模擬,可以給同學們分配不同的角色,在角色扮演和互動中學習交往技巧;然後進行角色互換,體會不同角色在交往中的心理差異,鍛鍊不同的人進行有效交流的能力。教師還可以把課堂教學搬出教室,帶學生到人羣中去進行人際交往的實時實地演習,教師只給同學們指導性建議,至於交往目的、對象、過程等皆由同學們隨境而定,如此可以引發同學們的交往興趣,調動他們交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重視心理諮詢工作。消除人際交往的障礙

培養專職心理諮詢教師。專職心理諮詢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儲備,他們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對歷史、經濟、政治、時尚、新聞、熱門話題等等有廣泛的興趣及獨到的見解,如此才能憑藉自己深厚的知識功底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春風化雨。滋潤諮詢者的心田。進行專業心理諮詢。這是指在學校設立的心理諮詢室由專職心理諮詢教師爲有心理諮詢需求的同學進行的心理諮詢活動。教師針對諮詢同學的心理狀況進行心理疏導、心靈慰藉、交往理念闡釋和交往技巧指導,使他們逐步消除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及意義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係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人際關係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記得一位叫做戴爾,卡耐基曾的名人說:一個人的事業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百分之八十五要靠人際關係和處世的技巧。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們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複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絡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爲複雜,更爲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準社會羣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爲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準。

因此,我們小組開展了此次調查,目的在於大致地瞭解我校蔡家關校區大學生人際關係的情況,並針對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藉以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優雅、和諧、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寢室文化,並幫助廣大同學樹立正確的交往態度,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二、調查內容

1、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2、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及對策

3、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原則和藝術

三、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2、網絡調查法

3、文獻法

四、調查對象

1、南通大學各學院各年級的學生以及已從事工作的校友。

2、全國各大高校學生(含中專,大專,及研究生博士生),應屆畢業生、以及從事工作多年的大學生。

五、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現狀)

隨着時代與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表現出交往方式多樣,交往範圍開放,交往內容廣泛,交往界限淡化等諸多新特徵。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自我中心、功利化、消極閉塞、虛擬淡化等不良傾向。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構建良好的人際交往要遵循正確的交往原則;積極參與交往,克服各種不正確的認知,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注重人際交往技巧、學會人際交往的藝術。

人際交往的概念及分類

人際交往的概念

人際交往是指人們爲了滿足某種需要相互間進行的交流或聯繫。人際交往的基本要素是:信息源、信息、信息接受者、反饋和干擾。

分類

人際交往按交往的規模分,有個體間交往、個體與羣體間交往、羣體間交往;按交往的媒介分,有語言交往和非語言交往;按交往的途徑分,有直接交往和間接交往;按交往組織結構分,有下行、平行和上行三種交往方式。

人際交往的功能

人際交往作爲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社會活動,體現出人所共有的心理需求,具有重要的功能。

交流信息功能

人際交往是實現人際信息溝通的基本條件。從信息論的角度看人際交往的過程是信息交流、信息增值的過程。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量之大,信息價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們對擁有各種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隨着信息量的擴大,也在不斷地增長。通過人際交往,人們可以相互傳遞、交流信息和成果,是自己豐富經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啓迪思維。同時,人際交往可以使人克服認識中的盲點,具有比書本上獲得信息,內容更廣泛、渠道更直接、速度更快等特點。

自我認識功能

人對自我的認識並非一個自然成熟的過程,而是通過交往,在與別人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起來的。正如美國社會學家庫利所說的鏡中之我,即他人如一面鏡子,我們只有通過交往,通過觀察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在他人那裏的反映,才能更加恰當地或更爲全面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孔子也曾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只有善於與人合作和公事,在高水平上進行人際交往,才能是自己成爲高素質的人才,獲得自我完善,實現人生價值。

心理保健功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類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際交往的心理機制。不少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曾對孤獨感做過研究,美國心理學家哈類等人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們將猴子置於不鏽鋼的房子裏,溫度事宜、空氣流通、清掃和餵養等一切工作都是自動化的,經過一段時間的社會剝奪研究發現,被隔絕交往的猴子遠比正常交往情況下的孩子有更強的恐懼反應,它們在情緒和交往行爲上收到損害,精神上是不

完善的。健康的人際交往使人心情舒暢、快樂愉悅,獲得一種安全感、歸屬感和滿足感。尤其是遇到苦悶、困惑、恐懼等情緒時,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於獲得親朋好友的同情、理解開導和幫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撫慰,相反人際關係受阻,會使人壓抑、失落和孤獨。

行爲協調功能

人際交往執行着協調人們行爲的作用。沒有交往,就沒有關係,就不能形成相互作用的準則,就沒有行動的協調和一致,社會的共同活動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人際交往促成人們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合作,形成聯合的強大能量,創造着人間的各種宏偉奇蹟。友好的將往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助於一個人良好的個性形成,更有助於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

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常見人際交往問題有社交自卑感、社交嫉妒感、社交猜疑心、社交報復心、社交恐懼感、自我中心。

自卑是個人由於某些生理缺陷或心理缺陷及其他原因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爲自己在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緒體驗。大學生社交自卑主要表現爲交往中比較憂鬱、悲觀、孤僻、自我封閉、言行被動,在社交場合拘謹、避讓、退縮。自我認識不足和過低的'自我期望是形成大學生社交自卑心理的最主要原因。受自卑情緒影響的大學生一般具有敏感與虛榮性、掩飾性等心理特點。

應對策略有:

一、正確認識自己,修正理想自我,揚長避短。自卑者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具體做法有:一是自我舉例法;二是徵求意見法;三是與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較。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但理想的建立一定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想標準的確立應當以自己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爲原則,只有這樣纔會在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

二、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這是一種純心理學的方法。要多分析自己的有利條件,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體驗過去成功的快樂,不斷提醒和激勵自己,使自己在心理上確信能夠獲得成功。

三、學習自信行爲,自卑的大學生還應當在交往中學習自信行爲。比如鍛鍊自己在說話時做到聲音洪亮,不吞吞吐吐,當對方聲音超過自己時,學會故意將聲音放低,掌握交往主動權;練習自己能徑直向對方走去,講話時敢於與對方有眼神交流。

四、改變不合理觀念,學會放下,從社交陰影中走出。自卑者在認識上大都受這種觀念之害,要學會改變觀念,做到拿得起放的下,保持一顆平常心。

嫉妒是一種極想排除或破壞別人的優越地位的心理傾向,它包括焦慮、恐懼、悲哀、猜疑、羞恥、自咎、消沉、憎惡、敵意、怨恨、報復等不愉快的情緒。大學生社交嫉妒一般表現爲在交往中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報以嫉恨。這種嫉妒感具有潛隱性、對等性、行爲性和變異性的特點。嫉妒心理產生的原因:虛榮心強;心胸狹窄;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

應對策略有:

一、糾正認知偏差,正確看待別人的能力和長處。嫉妒者在別人成功時,總以爲別人的成功是對自己的威脅,有礙於自己的發展。實際上,別人的成功來源於他的努力,榮譽是他努力的報酬,嫉妒者不應該把別人的成功等同於自己的失敗。

二、學會對比方法,培養達觀的人生態度,積極昇華。在看到別人優點的同時,要善於看到自己比別人優越的一面,平衡自己的內心,遏制嫉妒心理的產生。

三、充實自己的生活,善於調整目標。大學生無論多麼意氣風發,無論多麼足智多謀,如果不會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腳步,吸取成長的養分,確立新的奮鬥目標,漸漸就會在嫉妒他人、抱怨環境中喪失鬥志,忘卻夢想,枉費青春年華。年輕的大學生更應滿懷渴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愛好設計自己、發展自己。

四、加強修養,經常反省,完善個性。當代大學生應當端正學習目的,做到心胸廣大,志向宏遠。惟其如此,才能寵辱不驚,不患得患失,才能爲同學朋友的成功與榮譽感到高興,分享別人成績的同時鞭策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

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調查報告5

內容提要

和諧的人際關係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源泉。當代大學生基本上是在xx年以後出生的,由於受到社會、學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明顯的人際交往困難,從而引發一系列的不良校園問題,偶爾也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就大學生的交往問題找出原因及其解決辦法。

關鍵詞

大學生 交往問題 原因 建議

一、大學生交往障礙種種

大學生以專業分班級、以學科分院系,班級和院系是他們生活的團體,一個單純的高中學生上大學後,若不小心被別人鄙視或被拒絕於團體活動之外,而他又不善於交往,不在改變中得到提高的話,就有可能進入孤獨、壓抑的境界,從而可能困擾大學四年的生活,甚至影響未來的行爲。 大學生由於閱歷較淺,一般都缺乏處理人與人關係的經驗。大學生的交際困難主要表現爲他們一方面在本能狀態驅動下渴望融入集體,另一方面他們又習慣於後天養成的惟我的行爲模式,有時他們適應不了,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同齡人之間那種平等的爭吵、合理的衝撞和正常的磨合的自然法則,因此客觀上羣體包容不了他們;主觀上自己也容納不下羣體。 主要症狀①自我封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對外界的事物不適應或不感興趣,不願與他人交往。②容易衝動:對於身邊發生的一點點小事常會以過激的行爲去解決。大學生在校期間人際關係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融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人身心愉快,從而促進學習,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現在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處在冷漠、疏遠的人際關係中,他們心情不愉快,有時還產生敵對、憎惡的態度,從而導致攻擊性行爲,有損身心健康。

二、 大學生交往障礙的原因

影響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原因很多,綜合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社會人口政策發展及家庭生活的影響。新人口政策下的家庭生活往往使孩子形成以自我爲中心的行爲模式,這些孩子聚在一個集體裏,會出現中國特色的人口問題。上世紀xx年代以前,中國的家庭不僅存在縱向關係,而且還存在橫向關係。 橫向關係體現爲每個家庭基本有兩個孩子以上,鄰里之間的孩子相互串門。小夥伴在嬉笑玩耍中避免不了受傷掛彩,吵嘴哭鼻子,但是孩子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學會了競爭與合作,形成人際觀念。自從我國實施一對夫妻一個孩子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後,中國的家庭多爲獨生子女,橫向關係沒有了,孩子享受的是縱向血親(爺奶、父母)帶來的呵護甚至溺愛,從小缺乏集體環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的過分包辦使獨生子女上大學後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爲人處世的能力;缺乏坦誠的心態和理解偏激等等。小伍上大學了,沒過多久,他覺得宿舍太窄,班級無聊,獨自在校外租房,又把一個來自西北的女學生招來同居,他免費供她吃住,她則每天洗衣做飯,陪他睡覺,說不清是小兩口

兒還是主僕關係。這消息傳到了小伍的家鄉,母親覺得孩子鬧騰得太過分,於是打來長途電話興師問罪。沒想到孩子挺着脖頸蠻有理: 你們從小對我嬌生慣養,我又不會洗衣做飯,一個人怎麼生存?。一葉知秋,從小伍的家庭可以看出當代校園的新問題。

2、校園環境的影響。大學具有比較開放的學習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吸納多方面的思想觀念、行爲方式,處理不當就會產生矛盾。與中學比,大學的管理模式較爲鬆散,強調的是個人的興趣與發展。中學時期住宿比較集中或居家,每天的安排有固定的規律,班主任也一任數年,天天相見。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跨進大學,周圍的人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要靠自己的交往能力來適應這個環境。大學是走向社會的橋樑,大學生可以與社會人員交往,可以自由上網吧甚至在宿舍中直接上互聯網。

3、大學生自身因素。大學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最明顯的時期之一,若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確地自我選擇和自我發展,就會影響一生。大學生在校園裏具有較大的自主空間。大學生可以鑽研浩瀚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在廣闊虛擬的Internet空間裏漫遊。糟糕的是迷戀遊戲的同學,在反恐、傳奇等界面中不能自拔,忽視同學、朋友、老師之間的人際活動,因爲實際的遠不如虛擬的精彩。這樣的大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弱小,就會覺得自己不順,甚至對別人出手。另外,不注意人際關係培養的大學生,在激烈競爭社會中喜歡單打獨幹,易於自我封閉,不善與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競爭力的喪失。小靈是個文靜內向的學生,以較高分數從鄉下考入大學,剛開始滿懷激情,但不久後發現自己不知道怎樣與別人交流,看着別人開開心心地談天說地,高高興興地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她感到心理極其緊張和不安,甚至不願意在人多的地方出現,曾有不如回家算了的念頭。從認知心理學方面理解,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來自經歷與感受。與他人交往的經歷就像輸入大腦的信息,交往時所產生的感受好像一個軟件包,經過當時的加工處理與實施則組合成文件。像小靈及那些常一個人在家裏的孩子們,中學時期以學習爲主要任務平時極少與他人接觸,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少與人交往的客觀環境,缺乏與人語言交流的能力,所以形成不了與人交往的經歷和與人交往的現實感受,因此也就無從形成人際交往的認知意象。這就使得他們在大學校園相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感到手足無措和缺乏信心。

三、提高大學生交際能力的建議

根據內因主導外因的辯證思想,要提高大學生的交際能力,首先要設立必修課程,以求改變他們的思想;然後,發展針對個體的信息諮詢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1、設立交際與心理的專業必修課,進行公開的正面宣傳教育。每個人都有發現別人內心祕密的慾望,一般來說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纔可能走進別人的心裏,主動向別人示好是取得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融洽的第一步。交往的過程中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通過角色置換來看待問題,也許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理解。同時要明白每個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見和按照自己意願去生活的權利,不要強制改變別人,尊重他人,不過高要求別人,以豁達心胸與他人合作。室友的好友來訪,熱情接待,休息時間,切勿大聲喧譁,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2、發展心理諮詢服務,提高心理諮詢的作用。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性格日趨成熟與穩定,其價值觀,世界觀基本成型,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觀點,但也可能易趨固執、鑽牛角尖。一些學生雖然平時不願意與身邊的同學交流,

但對心理諮詢卻有一定的需求,他們可能從學校心理諮詢老師那裏得到解釋和慰藉。在目前校校通和舍舍通的條件下,建議學校在計算機網絡上設立採用不見面、不記名的文字、語音同步諮詢服務,以便能使該項工作能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成爲學校的現代教育品牌之一。

3、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形成學生、家長與老師的教育合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一個人的教育經歷中顯得尤爲重要,孩子的情感、認識及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是以寄宿爲主,對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並不能及時瞭解,學校和家庭應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溝通,互相配合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