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報告1.98W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使用成爲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1

一、調查的目的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最新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由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國家教育部的一位負責同志也強調: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前途。保護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教育系統更是責無旁貸。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成年人口中,有心理疾病的有一千多萬人,對心理疾病的治療,已引起我國相關部門的重視。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是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重要一環。要做好這項工作,認真進行國小生的心理情況調查,對我們分析、瞭解情況,對我們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調查的設計:

1)、時間:20xx年11月25日

2)、地點:第十國小

3)、對象;國小四年級學生

4)、方式:問卷、個別交談

5)、調查情況的統計:

本次調查以問卷調查爲主,對十七中四年級的學生作了調查,共發出問卷198份,收回有效問卷190份。每張問卷不計名,以保證調查的真實性。同時,與個別交談作爲調查的補充。

三、調查情況分析:

1、按照國小生心理健康標準,認真的進行調查工作: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身體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指標。所謂健康,它是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側面來表現的。從表現形式看,生理健康相對來講,比較容易診斷,而心理健康,測試的手段就比較複雜。同樣,瞭解國小生的心理狀況,要比了解國小生的生理狀況要困難的多。在對國小生的調查中,我分別從國小生“對別人有困難的態度”、“對待學習成績的態度”、“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及性格、能力、交友等六個方面進行調查,從而掌握了這方面的第一手資料,爲進一步分析國小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提供了理論依據。

1)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智能發育正常。一個國小生,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有一定的求知慾和興趣愛好,一般說其心理就是健康的。從我調查情況看,能正常學習的國小生佔99%,與周圍環境取得平衡和協調的佔97%,有一定求知慾和興趣愛好的佔99%,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佔1—3%。根據我省教育廳20xx年統計,我省國小在校生爲642萬,按1%計算,約爲64200人。

2)國小生心理健康的第二個標準是同家庭成員、教師同學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以誠懇、謙虛、公正和寬厚的態度對人。從我的調查情況看,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佔99%,能以誠懇、謙虛、公正、寬厚待人的佔97%,在這一方面,也有1—3%的國小生有心理障礙。同樣,根據統計,這一類國小生也可能達到64200人(當然,這其中有交叉現象,下同)。

3)國小生的心理健康還表現在正確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努力發展身心潛能。不做無謂的怨尤,不易受消極性暗示的誘惑。在調查中,我瞭解到有99%的國小生在這方面是正常的,也有1%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4)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思想應該有條理,行爲前後統一,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上有一定的毅力。在調查中,這一方面正常的佔99%,有1%的國小生有心理方面的障礙。

5)在一般情況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良好的情緒,比較活潑、開朗,經常保持愉快,遇事冷靜,處理謹慎,同情老幼傷殘,憎恨壞人壞事,嚮往美好未來。調查情況表明,95—97%的國小生屬於心理健康範疇,另外3—5%的國小生有這方面的心理障礙。

6)心理健康的國小生有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適應環境變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這方面心理正常的'佔99%,有心理障礙的爲1%。

以上的調查情況表明,圍繞國小生心理健康的六項標準所展開的調查,各項指標均有1%的比例屬於有可能有心理障礙的範疇,儘管其中的各個項目間不可避免的有交叉象,但是其絕對數字還是非常龐大的,其中所蘊含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認真分析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就是件刻不容緩的工作了。

2、心理問題的原因: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會原因、家庭原因和各種生理原因。

1)、社會原因:社會的整體環境惡劣,會導致國小生對生活失去信心。國小生生活的周邊環境負面因素太多,使他們對周圍的人失去信任,長期以往,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由於社會環境影響面大,對國小生所造成的影響不是點式的,而是面式的,這樣就會使一批國小生受到影響,產生心理障礙,對於我們這個人口衆多的大國來說,其絕對總數是不可忽視的,其對社會發展的潛在的負面影響也將是巨大的。因此,國家的和平,社會的安寧,人們生活的文明程度,是營造良好、和諧的社會生活環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減少國小生心理障礙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啓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殘缺家庭對孩子的心理髮展是很不利的。殘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離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員不全的家庭,亦稱單親家庭。我國心理學者曾對我國28個省、市、自治區1564名1—5年級的國小生的情緒情感進行比較分析(其中離異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發現離異家庭的兒童則表現出更多的消極情感,如焦慮、冷漠、自卑、孤僻、萎縮、敵對等,並因此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及社會生活。在雙親不全的家庭中,以雙親不和對國小生有更大的影響,父母長期的分歧、爭吵、敵對會使孩子內心產生嚴重的焦慮、矛盾、神經質,甚至導致心理變態及反社會行爲。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國小生長輩因自身的心理障礙,在和國小生的交往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使其病態心理影響了國小生;同時,一些國小生的長輩,相互關係緊張,他們不注意自己行爲對國小生的影響,從而使一些國小生下意識的對

自己周邊的人或事物,採取敵意的態度。

調查中,在我和國小生的交談中,瞭解到個別國小生的心理障礙確是因爲家庭原因造成的。有個國小生家庭父母不和,關係緊張,甚至到了快離婚的地步,使這個國小生的心理受到嚴重衝擊,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造成這個國小生的心理障礙。

3)、生理原因:在調查中,我瞭解到一些國小生,由於他們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們覺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國小生一樣得到正常的發展,時間一長就有了某種心理障礙;還有一部分國小生,他們因先天或後天的原因身體殘缺,這使他們下意識的產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礙。

3、做好心理指導應注意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已知道,在國小生中,有一部分因社會、家庭、生理等各種原因,存在着某種心理障礙,對此,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力做好這一方面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國小生的心理指導,要使我們每一個從事國小教育工作的人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重視這項工作。同時要使每個人知道,良好的心理指導必須具備:真誠、理解、尊重三要素,要依託有社會意義的背景,通過各種技術手段,認真細緻的做好這項工作。

1)要以真摯的感情,誠懇的態度和同學相處。和國小生相處,首先要取得他們對你的信任。這樣,他們就會把自己內心世界的活動如實反映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他們,使他們覺得我們是他們真正值得信賴的朋友,我們才能接近他們,因勢利導,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消除他們的戒備心理,使他們信任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指導他們,把他們往正常的心理引導。因此,我們和他們相處,決不能虛心假意,應付任務。失去信任,心理指導將無從下手。在這次調查中,我和國小生們融切相處就是一例,這也是我能完成這次調查工作的重要一環。

2)要換位思維,要從不同的視角,和同學交換對問題的看法。心理有障礙的國小生,其對問題的理解、看法往往和別人不一樣。我們不能用我們的觀點、眼光來看他們。我們要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們,是能否和他們進行交流的關鍵,這關乎着下一步能否繼續指導的關鍵。

3)除了真誠、理解以外,還要注意對每個同學都要在人格上予以充分的尊重。心理有障礙的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也希望別人能夠尊重自己,重視自己,不要把自己當成另類。他們也希望自己能和別的同學一樣,站在同樣的高度,受到師長以及同學的肯定。4)做心理指導工作,要適當的運用一些必要的方法,如:專題性活動;課外合作遊戲;幫助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疏導學生從沉悶的氣氛中釋放出來;注意用非語言的方式給學生一定的時空;注意觀察,可以採用反饋技術,重複一些師生言行,引導學生;和學生平等相處,消除學生的下意識自我防護意識等。同時,也要注意教師(班主任)自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感染。

5)要特別注意對具有自卑心理障礙學生的具體分析。其中,要特別注意國小生自卑心理的矯正。自卑心理又稱爲自我否定心理,表現爲消極的自我評價。一旦形成和發展,對人的一生心理過程和個性都會產生一系列的顯著影響。產生國小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生理、智能、家庭、教育方式等。矯正國小生自卑心理的方法有:瞭解他們的想法,儘可能滿足他們的願望;適當讓他們接受一些小小的考驗,增強他們自我承受心理;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自我優越心理;多對他們進行肯定,多表揚他們;創造輕鬆環境,淡化其不安、煩躁、孤獨、離羣心理。

四、心理指導理論探索的意義

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加強對國小生的心理指導,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這個羣體的健康與否,預示着國家的發展是否處於一個良性狀態,同時,國小生處於長身體階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強國小生的心理指導,可以儘可能的減少未來的心理疾病人數,對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改善人口結構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xxxx年xx月xx日。

調查人數及對象:八年級年級七班八班各50人

調查目的:通過對學生學習和心理調查,瞭解學生心理和學習狀況,爲搞好教學服務。

調查情況分析:

1、你現在的學習壓力;過大的百分之十一,過小的百分之八十二,還可以的百分之七。

以上數據表明,現在的學生學習壓力並不大。說明學習心態的調整很重要。讓學生把學習當做樂趣,他不會感到學習的壓力。

2、你認爲目前的壓力來自於;老師的期望的百分之七,家庭的期望的百分之三十一,自己的期望的百分之五十六。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的自我期望較高。他們希望自我價值的實現。

3、一般情況下,你會如何緩解自己的壓力,與別人面對面交談的百分之五十二,電話的百分之八,書信的百分之九,網絡的百分之二十九。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需要交流,特別是獨生子女。他們緩解壓力的主要方法就是交流。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交流也成爲孩子緩解壓力的主要途徑。

4、如果別人不督促你,你是否主動學習,會的.百分之七十九,極少的百分之二十不會的百分之一。

以上數據表明,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很強。學習已經成爲他們生活的第一需要。

5、除了老師指定的作業,你會學習的百分之四十六,體育活動的百分之三十二,上網的百分之七。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3

摘要:當代大學生肩負着跨世紀的重任,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裏要承受來自大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巨大壓力,必須要有良好的道德,堅定的信念、意志和心理素質,才能支持自己建功立業,實現宏偉目標。本文通過對二外中文系03級的學生的生活環境及心理素質情況的調查,發現問題,尋找其產生的原因,提出保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對策。

關鍵詞:素質教育 基本文明教育 人生觀教育 持久戰文明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國小到大學進行了長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爲的是實現學生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優良素質的塑造。但在校園裏看到的情景,使我們不得不深深思考:十幾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現在大學生自身道德素質方面的效果有着極大的反差,不同程度地表現爲集體主義觀念淡薄,輕視勞動以及校園中的不文明行爲、不禮貌現象增多。到了大學,我們培養的目標應該是使學生不僅掌握較爲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要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覺悟和倫理道德水平等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然而,近年來,在部分大學生中,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對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持不太重視的態度。使得現在對大學生進行基礎文明教育,成爲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當今大學生中,不講衛生,不懂禮貌,不講公德,浪費糧食、水電等不文明現象比比皆是:買飯時亂擠一通,見到老師不打招呼,考試作弊成風,在課桌和牆壁上亂塗亂畫,等等。這些都顯示了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遠遠不及他們的文化水平。這確實令人挺擔憂的`。一些大學生對政治不感興趣,不願參加《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課和政治學習。其突出地表現在“四多”上:即藉故請假的多,無故缺席的多,遲到早退的多,上政治課看業務書的多。在調查中發現,約有10%的大學生無理想,大多數的大學生只有職業理想,1/3的大學生有政治理想或帶有政治色彩的職業理想,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而有些人認爲思想道德課沒有用處,將來找工作時,用人單位主要看學生手中有多少證書,學過多少專業知識。少數學生還認爲,思想道德素質再好,也不能頂飯吃,何必自尋煩惱,自己折磨自己呢?這些認識直接妨礙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很不利。這種狀況是多方面造成的。首先,由於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還處於較低的發展層次,精神文明水平還不高。表現在家庭教育方面,許多家長認爲教育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忽視家庭教育,或者由於家庭知識構成較低,家長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使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片面而簡單。特別是近幾年來,大學生中獨生子女的比例越來越高,對他們的家庭教育不當所產生的羣體性道德教育偏差,也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由於我國一直是考試教育,對學生的道德教育缺乏系統而完善的制度,大多數中學盲目追求升學率,道德教育形同虛設,使學生只注重考試成績,不重視個人道德修養的提高。而“教書育人,有些教師往往是隻教書,而缺乏寓於教書中的育人和缺乏‘授業’中的“傳道”。這也是重要的一方面。進入大學後,學生的道德水平難於同知識智力水平相符合。而以前對大學生在輿論上的吹捧,也使許多大學生對自我評價過高,認爲不再需要德育方面的修養,在這方面更加放鬆。另外,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如“一切向錢看”,腐敗現象等,也對道德教育工作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對學生進行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是手段,通過基本文明教育建立良好的校風,培養合格人才纔是目的。要實現這一要求,基本文明教育必須分兩步走,或者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第一,校規校紀教育。校規校紀是基本文明素質的規範要求和準則,與基本文明教育密切相關。它通過集體對個體的約束,紀律對“自由”的約束來形成一種秩序,爲廣大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教學、工作和生活環境。校規校紀教育是基本文明素質教育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順利在校園生活和學習的前提,是建立良好校風的重要一環。可以通過學校組織學習,聽報告,大學生管理條例考試等形式,使學生對學校紀律、規定有個初步的認識。還可以通過櫥窗對以往的學生違紀典型進行宣傳,並在學生中展開充分的討論,使他們用這些來警戒自己。

第二,基本行爲規範教育。基本的行爲規範包括基本的人際交際交往禮節,規矩的行爲,基本的道德準則等。它不僅涉及到學生在校日常生活、學習、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言行舉止,也涉及到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基本行爲,這是文明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難點。基本行爲規範表現在人的日常生活的各種細小事情中,它是靠長期培養良好的習慣而形成。習慣的養成是長期的,而習慣一旦養成後要改變它是非常困難的。這方面的教育單靠德育課中的說教和開大會是講一講是遠遠不夠的。習慣常常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爲,當學生按照習慣行爲做時,在意識中他往往並沒有想過應不應該這樣做,而只是遇到某種特定情景時的下意識的反應。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首先讓他們意識到什麼行爲是對的,什麼行爲是錯的。這個可以通過在宣傳欄裏進行宣傳提醒,或者學習、討論有關文章等形式,使學生對自己的習慣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他們制定教室、寢室、食堂文明公約,並把查找身邊不文明行爲和訂立文明公約過程作爲教育過程。心理學認爲,習慣的改變往往不是可以自覺完成的,而要靠外界的約束和刺激長期形成。所以,建立學生自律組織,如文明行爲稽查隊,對同學中的不文明行爲隨時檢查、督促,對良好行爲進行表揚、鼓勵。當然,基本文明素質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它是一個需要長期不斷髮展和鞏固的過程。對於大學生中的不文明現象,要有充分的耐心和理解,不可動輒批評學生素質低,不如以前好。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4

蒙牛是一家總部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的乳製品生產企業,是中國大陸生產牛奶、酸奶和乳製品的領頭企業之一,擁有液態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400多個品項。1999年成立,至20xx年時,蒙牛已成爲中國奶製品營業額第二大的公司,其中液態奶和冰激凌的產量都居全中國第一。蒙牛是中國馳名商標的獲得者,中國企業跨世紀的成長冠軍。蒙牛是在資源優勢地區,以現代化的創新手段,提供綠色、時尚、健康乳製品的專業製造商和服務商。

一、品牌廣告:

品牌知名度

蒙牛,中國乳業強勢品牌,家喻戶曉。

“蒙牛,每一天,爲明天”

“蒙牛,只爲優質生活。”

“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

“酸酸甜甜就是我”

冠名贊助“超級女聲”,在觀衆特別是青少年觀衆中收視率和參與度都非常高,在音樂選秀的外殼下,加大大衆娛樂的力度口傳:口頭傳播是指消費者彼此之間面對面地傳播信息。

蒙牛的口碑傳播:

“每一天爲明天”是蒙牛的口號。蒙牛一直注重口碑傳播:贊助中國航天事業,樹立良好的形象;產品質量優良,價格合理。蒙牛通過一系列努力,在老百姓中口碑很好,達到了口碑傳播的效果。

流行:流行,是指一個時期內社會上流傳很廣、盛行一時的大衆心理現象和社會行爲。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消費者在某些商品消費上的共同偏好。流行促進了人們在商品購買上的從衆行爲。流行以滿足一定的社會和心理需要爲基礎。流行過程大體上可以分爲介紹、風行、高潮、衰落四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採用者,一般具有較大的.心理與個性差異。

蒙牛的流行:

蒙牛與湖南衛視聯手打造的大型選秀活動“超級女聲”,紅遍大江南北,也將蒙牛的知名度及流行度提升了一個檔次,蒙牛一直緊跟潮流,不斷推出適應流行的各種商品,比如酸酸乳,提升爲果蔬酸酸乳。酸酸乳的流行已經不僅僅是以一種飲品的形式,還代表着時尚,潮流。

創新擴散:蒙牛是中國食品企業文化創新第一品牌

產品定位:以乳飲料爲載體宣揚青春時尚的個性宣言;消費者定位:主要爲15~25歲的女孩子

二.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需求與購買的關係

消費者需要是指消費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匱乏狀態,即感到缺少些什麼,從而想獲得它們的狀態。需要雖然是人類活動的原動力,但需要並不一定導致行爲的發生。有了需要不一定會產生購買動機,只有喚醒需要且需要十分重要時纔會產生購買動機。

增加接觸的應對策略:

網絡媒體的運用:蒙牛網站網站的整改。新浪等站上的報道及宣傳。湖南衛視網站上的報道及宣傳。超級女聲秀網站上的報道及宣傳。各大小電視臺循環播放廣告。蒙牛網站(及以上)提供遊戲下載及遊戲獎項,增加互動性。進行促銷活動。

三、影響消費者行爲的環境因素分析

文化價值觀與消費者行爲:

誠信:百德誠爲先,百事信爲本,誠信是蒙牛文化的核心。

感恩: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感恩報恩是蒙牛做人的原則。

尊重:建立相互尊重的蒙牛拇指文化,讓人人都感到偉大和崇高,在工作中感受生命的意義。

合作:二人爲仁,三人爲衆,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在合作中共贏是蒙牛人做事的原則。

分享: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與別人分享的智慧,只有分享的思想纔有力量,沒有分享,就沒有團隊的成長。

創新:創新是舊的資源新的整合,創新是蒙牛事業發展的靈魂,與時俱進是創新的最佳體現。

蒙牛乳業價值觀分析:

中國的價值觀對消費者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爲乳製品行業在中國做的很好的蒙牛,一直以勤勤懇懇、孜孜不倦的形象立於中國市場。蒙,牛酸酸乳口味多、營養高、飲用方便,與中國文化的多樣性,人本主義不謀而合。文化是一直變化的,蒙牛酸酸乳從一開始的多口味到後來的果蔬酸酸乳,都是在適應文化發展。還代表着時尚,潮流。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5

一、心理健康的標準

在現代社會中,一旦人們提起心理健康問題,馬上把它同精神不正常聯繫在一起,彷彿涉及自己的心理健康與否,就會把自己歸爲“瘋子”、“呆子”一類。其實,心理愉快是心理健康追求的首要目標。心理健康的科學定義是指個體的心理在本身及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對人類心理健康的評估標準,在不同的歷史年代、民族、文化經濟條件下是完成不同的,甚至不同的國家標準也各不同。我國心理學工作者把心理健康的標準歸納爲以下幾個方面:

1.較好的社會適應性2.性格健全,沒有缺陷3.感和情緒的穩定和協調4.智力正常5.健全的意志和協調的行爲6.心理特點符合心理年齡7.適度的反應能力8.注意的集中度和完好感知能力9.健全的思維

軍人常見心理問題是指軍人在學習訓練、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導致心理適應不良的問題。它是軍人暫時的心理失調,不是心理疾病;它與思想問題有聯繫,但不宜籠統地歸於思想問題。處理方法以自我調適爲主,基層幹部的心理疏導和專業人員的心理輔導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瞭解青年軍人常見心理問題的一般表現、類型、成因和調適方法,對於維護軍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二、軍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一)適應問題

從老百姓到軍人,從戰士到班長、軍官,青年軍人經常要面對新的情況,扮演新的角色,執行新的任務,適應新的環境。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帶來許多心理問題,包括新兵入營後的心理適應、服役期間角色變化的心理適應、日常行爲習慣的心理適應、任務轉化中的心理適應、軍人對社會環境的心理適應、退役時的心理適應等問題。其中以新兵入營後一週到兩個月之間,心理的不適應表現得最爲集中和明顯。

(二)自我意識問題

青年軍人在自我發展中,既存在着自我認識、評價與實際情況之間的差距,同時又存在着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差距。如何協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關係,以及如何正確看待自己,將是青年軍人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性心理問題

軍人常見的性心理問題包括性意識困擾和性行爲心理困擾等。常見的性意識困擾有常想到性問題、性幻想及性夢等表現。但由於認識的偏差,常常造成青年軍人的性意識困擾,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衝突,表現有焦慮、厭惡及內心不安、恐懼、自責等。嚴重的可出現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抑鬱、不願與人(尤其是異性)交往,並常陷入焦慮、矛盾、困惑和苦悶之中,從而影響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干擾自我的正常發展。

三、軍人學習訓練心理

學習訓練是軍人日常的基本活動,也是部隊經常性的中心工作。軍人通過學習和訓練,掌握軍事科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智能和創造力,塑造優良品德和行爲習慣。當前,世界正發生一場深刻的軍事革命,各種新的軍事理論、高科技武器接踵而至,如何根據軍人學習訓練的特點和心理規律,提高學習訓練效率已成爲軍事訓練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軍人學習訓練的動力

一、學習訓練動機的激發

軍人學習訓練的動機是直接推動軍人學習訓練的內部動力。它一方面由社會需要的外力推動產生,另一方面來自於軍人內在的成就需要的推動。成就動機是推動軍人學習訓練的主要動機,對軍人的學習訓練活動具有激活、指向和強化的功能。軍人學習訓練動機的激發,要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通過學習目的教育,使軍人正確認識學習訓練的社會意義。當代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高新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不斷學習已成爲每個人生存的必要條件。隨着我軍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軍人必須具備高科技知識和技術技能,不學習就不能掌握手中武器,就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人。

(二)加強學習訓練的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由成就需要轉化而來的一種成功意願和志向。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具有更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堅強的毅力、更高水平的自律意識,因而也能取得較大的成績。增強學習訓練的成就動機是激發軍人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內容。

一是強化成就意識。

二是消除惰性心理。

(三)利用反饋信息進行強化。軍人及時瞭解學習訓練的結果,可以激發起進一步學習訓練的動機。在教育訓練中應當對軍人學習的結果及時檢查、評定或評價,並巧妙地運用表揚與鼓勵、批評與懲罰。在學習訓練中,評價和不評價效果不一樣,及時的評價比不及時的效果要好。

(四)適當開展學習競賽。開展競賽是激發軍人努力學習訓練的有效手段。競賽能夠激發軍人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喚起強烈的學習訓練動機。此外,競賽帶來的是爭先恐後、積極緊張、奮發進取的學習氣氛,對良好學習風氣的形成有很大影響;學習風氣的`形成反過來又促進軍人的學習。

二、學習訓練興趣的培養

(一)興趣的概念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軍人對某一知識或技能發生興趣時,他就會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興趣是軍人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軍人一旦對學習訓練產生了興趣,就能提高這種活動的效率,推動他們自覺地去克服重重困難,排除種種干擾。總之,興趣是影響學習訓練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

(二)學習訓練興趣的培養和激發

興趣的發展,一般要經過粗趣-樂趣-志趣三個階段。有趣是興趣發展的低級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的直接興趣其特點是:隨生隨滅,爲時短暫。樂趣是興趣發展的中級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礎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來的。其特點是:基本定向,持續增長。培養軍人的學習訓練興趣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合理選擇學習訓練內容。

2.精心進行課堂設計,教學情境要富有變化性、活動性、新奇性,教學方法應以啓發式、討論式、發散式、開放式爲主,努力創造出引人思考的“問題情境”。

3.促進已有興趣的遷移。可以利用軍人已有的興趣、愛好或特長,使其遷移到學習訓練中,從而激發學習訓練積極性。例如,一名戰士受家庭的影響,對歷史非常感興趣,經常藉故不參加訓練,偷偷看古今中外的歷史書籍,如何調動這名戰士的訓練積極性?連隊幹部成功地採用了遷移法,先是讓他給全連作了一次中外國近代史知識講座,講座很成功,該戰士也很興奮。接着啓發他認識到一名軍人首先要愛軍習武,練就一身本領,要把愛好歷史與愛好軍事統一起來,這種遷移教育使這位戰士改變了學習訓練態度。

四、基層中隊心理健康課的開展情況

雖然武警總部早已明確要重視基層官兵的心理健康疏導和教育,也在計劃中安排了相應的課程,但是基層部隊心理學人才稀缺,一般都是有政治指導員兼職,在基層中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主要以集體授課的方式向戰士傳授相關知識。疏導方式單一,教學條件有限等等給基層部隊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總結:

通過這次在基層部隊的調研,有效的將學校所學的心理學專業知識與部隊實際情況結合起來,不僅瞭解了基層部隊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普及情況,同時也看到了自己將來在專業方面的努力方向,如何有效的將自己所學應用於部隊。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6

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奮鬥目標,其中會議精神還強調:注意促進人的心理和諧,他人和社會,正確對待困難、挫折和榮譽。

和諧社會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個體身體與心理的和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諧,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和諧。綜上可知“心理和諧是和諧社會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而中學生作爲社會主義建設的後備軍,除了要學習好過硬的專業知識之外,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顯得猶爲重要。

因此,我利用寒假期間到原國中就讀的廣東惠州市第七中學開展對中學生心理健康以及戀愛觀的問卷調查,旨在由此窺探出在校中學生的壓力承受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當今中學生的早戀情況,以瞭解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同時幫助其所在學校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壓力、緩解壓力的方法以及中學生對戀愛現象和戀愛觀教育的看法。

座談會形式,以過來人的身份解答他們對學習以及生活上的疑難問題,發現大部分對成績提高和開學後的生活很感興趣。

旁聽課程,觀察中學生的上課情況,瞭解他們的學習狀況。

(二)調查對象

九年級(九年級)即將參加會考的中學生。

(三)調查結果

在整理調查問卷的數據時發現的結果表明其中約69%的中學生認爲自己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學習和考試,又以女生比例較大;不容忽視的是有約28%認爲壓力主要來源於親子之間的交往和家庭環境,此項以男生比例較大。而其中約63%的中學生從不或很少與家長、老師溝通來緩解壓力,他們只選擇與同學或朋友溝通、傾訴。

通過對他們學習、考試的態度調查結果表明,有約76%的被訪者認爲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累很煩的事情,說明在讀中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導致學習沒有突破的.重要原因。約76%的被訪者也承認自己在考試前感到過緊張焦慮以及很在意自己的學習成績,又以女生所佔比例較大。近80%的被訪學生知道家長對自己的期望是進入高一級的重點學校和將來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約74%認爲家長要求適中,23%認爲要求過高,但這23%的被訪學生對自己的前景抱有信心,但其中54%認爲信心不強。

被訪者中約52%希望自己取得進步和好成績時能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贊同與表揚,約41%同時希望得到物質的獎勵。

對中學生戀愛觀的調查結果顯示,約70%的被訪中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經接過爲數不多的練;愛觀教育;而65%的被訪者也認爲學校基本上不進行戀愛觀教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戀愛在學生頭腦中存在無限的未知與好奇。54%的被訪者認爲學校對中學生早戀現象應予以正確的引導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對;約68%的受訪者認爲戀愛對自身學習的影響不能確定,因人而異,此項以女生比例較大。約48%的被訪中學生認爲中學生戀愛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現象;38%表示不清楚,沒有考慮過。

(四)調查總結

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這是不足爲奇的,特別是受訪的面臨會考壓力、開學問題的九年級(九年級)學生,在壓力的狀況下近90%的人經常或偶爾有早晨起來還沒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勞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學習的情況;近70%的被訪者不順心時容易生氣,說明壓力給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傷害。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親子間的交往以及家庭環境成爲了當今中學生的第二大壓力來源,少有的溝通交流使得中學生與家長不能夠相互理解,給中學生帶來不少的心理壓力,這種現象又以出現在男中學生爲主。而這種學業壓力得不到排遣,又與父母關係不融洽,父母對其精神生活的不夠關心的情況又導致了中學生過早戀愛的出現,家庭與學校對中學生戀愛觀教育的缺失,使中學生對戀愛的好奇與嚮往度增高。中學生戀愛的動機其實十分單純,更多是感情上的依賴河慰藉。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正確的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學生處於長身體與成熟心志的重要階段,容易產生叛逆心理,父母的正確引導與溝通交流顯得猶爲重要。父母應當哦引大引導孩子多交朋友,使中學生的精神世界豐富,支持孩子的學習以及正確的選擇,對孩子取得的進步予以表揚,鼓勵孩子面對挫折與困難。另外,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路有幾條,而該走哪條路由孩子自己選擇,把父母一代的符合傳統社會期望的判斷向孩子闡明,講清楚、到位,讓其理解,讓其找一個與自己相近的,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不是將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給孩子,否則會助長中學生的叛逆心理,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和補充,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學校不僅負有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責任,還有責任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學生的負擔過重,師長期望過高,學生自己支配的時間過少,外部的評價過低使得許多在讀中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認爲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累很煩的事情,完全爲考試而學;師長對考試成績的過分重視,使中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動力,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這一切既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獲取,也不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爲了減少學生對學習產生煩躁的情緒,老師不應該盲目地應用“題海戰術”,而應多加觀察學生,採用因人而異的方法,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和愛好培養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減少他們面對考試時焦急情緒。同時,學校應當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指導學生如何面對現實,如何調控情緒,如何從失敗與挫折中磨練意志,以此提高學生抗挫折的能力,心理調節能力與應急能力等。學校還沒設立固定的心理諮詢室或情感宣泄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排遣壓抑情緒,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此外,面對日益普遍的中學生早戀現象,學校不應該對此避而不談或一味反對,而應該把早戀的利弊向學生闡述清楚並加以正確引導,否則只會更加引起學生們對早戀的好奇與嘗試;學校還應正確地教會學生區分戀人與夥伴地關係,因爲一些心理學家發現早戀只是中學生尊尋求心靈慰藉地方式,“心嚮往之”的思慕之情。

社會各界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已成爲社會不可忽視的問題,心理學界稱中學階段爲“心理危險期”,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除了家庭、學校要積極予以正確教育外,社會各界廣泛藉助於各種傳媒,宣傳一些積極、正確的知識,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土壤。

總而言之,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歷史階段,心理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而廣大中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重要且特殊階段,迫切需要正確的教育和引導,社會各界都應重視且積極參與到中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上來,一起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鬥!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7

一、農村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由於學生心理問題的普遍性和複雜性,且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又很難找到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使學生的德育工作顯得更加艱難。令許多教師苦惱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學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而更爲嚴重的是,近幾年來,因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通和矯正而爆發的校園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些事件的發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引發了我們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冷峻思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社會環境因素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影響問題必然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當前,農村尤其是僻農村的社會問題比較多,一些消極因素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例如,社會貧富差距的拉使一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心理壓抑之中;單親家庭的增多,導致這些家庭的學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關愛;社會的主流人才觀與新課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學生在社會評價中屢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令人關注。由於留守孩子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受理脫節,磨合難。可見,留守孩子現象已成爲一個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了教育的一個新的難題。

2、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中學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還不健全,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學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總是雷聲、雨點小,說得多,做得少。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於指導、研究和教育。這樣,學校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理念,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一個得力的人員保障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觀察、分析,並實施有體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師資培訓因素

教師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主體。但農村中學的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於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中許多積澱已久的心理問題追根溯源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農村學生的家庭環境至少有三個不利於學生心理成長的問題:一是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二是學生多在校寄宿,與家長的溝通不夠;三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家庭受到較衝擊,問題家庭、特殊家庭數量增,受害學生的數量也在增。

二、加強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幾年才引起重視的。尤其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在社會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共同關注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納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設置了課程,培訓了師資,加強了管理,進行了督導。可以說,這項工作正逐步走向規範科學的發展軌道。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原因是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

首先,社會對農村基礎教育和焦點仍然是教學質量,社會對學校評價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學率。

其次,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應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學校仍然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過程中摸索,對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而,學校在這方面顯得比較被動。當問題發生了才引起重視,日常的教育工作還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與師資培訓力度還不能適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學生心理壓力及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來的問題十分突出。許多農村家庭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圍不利於學生的心理成長。我們在對部分家長中做了調查,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學生的成績,其次是身體健康和安全問題,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長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擺在最關注的位置,高達75%的家長對學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學不瞭解、不關心,高達80%的家長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不懂。這就很難保證每一個家庭都能給學生一個有利於心理成長的家庭環境。

由此可見,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切實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顯得刻不容緩。

1、加強教育督導。

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範疇。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2、改善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應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過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爲根本目標,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心理健康作爲學生德育工作重要內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從整體上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3、重視師資培訓。

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爲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中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爲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強家長培訓。

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愛特殊學生。

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採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助他們迴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6、學生評價。

科學的學生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當前,農村中學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工作,研究學生評價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係,從評價方面爲學生創設健康的心理成長氛圍。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意義的教育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8

當不太瞭解,又想弄清某一情況或事件時,務必需要展開調查,並將獲得的成果展現於調查報告中。好的調查報告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家整理的國小生心理健康情況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助到家。

一、調查目的

社會變化的損失,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發生了巨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目的也發生了變化,父母的逼迫、學校的壓力都使得孩子們厭學、學習焦慮、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斷增加。爲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也爲以後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我們課題小組對兩個年級的國小生進行了隨機的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對我們瞭解國小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對策提供了有益助。

二、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三、四年級的國小生

(二)調查方法

調查問卷是由國小生心理健康課題組設計的問卷,共18個小題,均爲簡單易行的判斷題,由學生按問卷各題的要求,根據自己的情況逐一實情回答。

座談會,是在班上組織,要孩子各自發言,說說自己的煩惱。

三、調查分析

國小生問卷調查、學生座談會,在果園國小三、四年級進行了兩種形式的調查,結果表明國小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雖然題目簡單易行,是非明確,但是在統計過程中,我們還是發現學生在學習興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着各種問題,同時也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厭學、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問題,部分學生表現的更爲突出些。

(一)多數學生學習目的明確,但厭學情緒明顯。

調查統計表明:多數學生在學習興趣方面表現出了很明顯的厭學,厭學表現表現在聽課過程中。國小生在聽課過程中注意力始終不集中,打哈欠,東張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動靜所吸引。在學校集體活動中,自行其事,同學的跟自己無關,即使有關聯,也不當一回事,自己一個人做自己的事。和老師、家長產生對立情緒。他們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現爲興奮過度、躁動不安、容易、好哭鬧;有的孩子則相,他們萎靡不振、膽怯、動作遲緩、做事半途而廢、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雜亂、觀察問題不仔細、不準確,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較差。害怕作業,做作業依賴家長,考試前及考試時顧慮重重,致使腦呈抑制狀態,出現了明顯的焦慮症狀。

(二)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有少部分學生由於自卑引起了抑鬱的症狀。

調查統計表明學生的自信心呈現不穩定狀態,表現爲上課不敢或很少主動舉手發言,不敢在集體面前講話,回答問題緊張、不流利,不敢主動要求參加其他同學的小組或集體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懼怕參加競賽活動,害怕與別人相比,特別怕別人笑話;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過程缺乏自信心,常要尋求別人的肯定,不敢放心膽地活動,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遇到別人質疑時,不能肯定或堅持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常常害怕,退縮,易放棄,而不能努力解決。懼怕嘗試新事物、新活動,在活動時總是選擇那些比較容易的活動,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難度或挑戰性的新活動。與他人發生矛盾時,常缺乏主見,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而是依賴他人助,向老師告狀或回家告訴父母。

(三)少部分學生表現出嚴重缺乏安全感

表現一膽小,比如遇到生人會害怕不敢說話,受人欺負會不敢抗,不會求助等等。表現二表面強悍、內心脆弱,不聽家長和教師的勸導,故意對着幹;當得不到教師和集體的重視時,用惡作劇來顯示自己。但又對別人的議論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願與同學深入交往交流,內心自我封閉。

四、成因分析

在所調查的學生家庭中,有概60%的家庭父母忙於生計或直接是父母雙方或單方在外工作,孩子長期處於家庭不完整的狀態,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完全指望學校老師的指導和督促,現在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生子女,家中長輩生活上百般呵護,不願讓他們受一點屈,經歷一點風雨時間長了,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尊"的心理,當他們走進學校,走向社會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時,便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愛的誤區",對子女過高要求,過度期望,過分保護,過度溺愛。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所有的希望全寄託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學習要求過高只要學習好就言聽計從,有求必應。而一旦失誤就挖苦諷刺,棍棒相加。使子女形成抗、疑懼、膽怯等消極心理品質,誘發心理問題。

家庭不和諧也是誘因之一,離婚的父母,有的沒人要子女,有的過於溺愛,都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爲習慣和個性心理,更有嚴重的,仇視社會,嫉妒他人,心理陰暗。在家庭矛盾的環境中成長的兒童有心理問題的比例很,研究證明,父母關係的和睦是直接影響到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時老師評價學生,社會衡量學校,理論上是全面發展,實質上是分數和升學率。爲了追求升學率,加班加點,題海戰術,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種局面使學生疲於應付,心理極度緊張,導致他們用腦過度,皮層機能降低,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造成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或者產生焦慮、苦悶、壓抑、恐懼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就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障礙。

加之國小兒童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於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定,因此,這個階段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社會上一些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

五、如何預防和解決問題

我們應採取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課內外、校內外雙向聯動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個以預防教育爲主,心理監控、治療爲輔的立體教育體系。除了日常的心理輔導教育,我們還讓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語文課堂中。在語文教材中,有量的文章蘊含着積極向上的正面因素,如爲生命的意義、做人的道理等。因此,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積極思想有利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內容,並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爲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諮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很多家長的忙碌使他們無法擔當起對孩子成長的輔導責任,甚至從來都不過問孩子在學習和生活情況。因此我們要求父母要經常看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書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閱讀。佈置孩子寫日記,並要求家長閱讀寫批語,已起到一個交流作用。也成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提升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心理情況的調查報告9

一、農村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由於學生心理問題的普遍性和複雜性,且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又很難找到切實有效的措施,這使學生的德育工作顯得更加艱難。令許多教師苦惱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學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顯得力不從心。而更爲嚴重的是,近幾年來,因心理問題長期得不到疏通和矯正而爆發的惡性校園事件呈上升趨勢。這些事件的發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也引發了我們對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冷峻思考。導致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1、社會環境因素

學生生活在社會中,社會影響問題必然對學生的心理成長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當前,農村尤其是貧困農村的社會問題比較多,一些消極因素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應當引起我們的特別關注。例如,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心理壓抑之中;單親家庭的增多,導致這些家庭的學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關愛;社會的主流人才觀與新課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學生在社會評價中屢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於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由此產生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農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令人關注。由於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撫養或寄宿在學校,致使學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實際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四難:一是溺愛放縱,教育難;二是缺乏管護,安全難;三是隔代管教,監護難;四是管理脫節,磨合難。可見,留守孩子現象已成爲一個社會問題,由此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了教育的一個新的難題。

2、學校教育因素

學校是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但就農村中學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機制還不健全,還不能有效地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實上,學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向來不敢在教育質量尤其是教學質量上有絲毫馬虎。儘管素質教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說得多,做得少。學校在重視智育的`同時未能有效地實施德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疏於指導、研究和教育。這樣,學校就沒有一個明確的工作理念,一個科學的管理機制,一個得力的人員保障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觀察、分析,並實施有體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師資培訓因素

教師是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主體。但農村中學的教師在這方面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論儲備和實踐經驗;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三是教師編制矛盾突出,教師教學工作量太大,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和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農村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但不成系統,且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加之近幾年,農村學校編制緊缺,在崗教師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學任務已疲於奔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學生中許多積澱已久的心理問題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農村學生的家庭環境至少有三個不利於學生心理成長的問題:一是家長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二是學生大多在校寄宿,與家長的溝通不夠;三是社會轉型時期,農村家庭受到較大沖擊,問題家庭、特殊家庭數量增大,受害學生的數量也在增大。

二、加強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幾年才引起重視的。尤其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在社會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共同關注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納入了重要的議事日程,設置了課程,培訓了師資,加強了管理,進行了督導。可以說,這項工作正逐步走向規範科學的發展軌道。但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現狀不容樂觀。其主要原因是社會、學校、家庭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不夠。

首先,社會對農村基礎教育和焦點仍然是教學質量,社會對學校評價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學率。

其次,學校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應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學校仍然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過程中摸索,對教育質量的重視程度遠遠高於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因而,學校在這方面顯得比較被動。當問題發生了才引起重視,日常的教育工作還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與師資培訓力度還不能適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學生心理壓力及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來的問題十分突出。許多農村家庭對學生的心理需求一無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圍不利於學生的心理成長。我們在對部分家長中做了調查,家長最關心的問題是學生的成績,其次是身體健康和安全問題,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長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擺在最關注的位置,高達75%的家長對學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學不瞭解、不關心,高達80%的家長對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不懂。這就很難保證每一個家庭都能給學生一個有利於心理成長的家庭環境。

由此可見,充分調動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切實加強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顯得刻不容緩。

1、加強教育督導。教育主管部門應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評估、教師評價的重要範疇。一方面加強教師及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一方面形成適合農村學校及農村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進行跟蹤督導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予以重視和加強。

2、改善學校管理。學校管理應充分認識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變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過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爲根本目標,切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不僅要把學生心理健康作爲學生德育工作重要內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從整體上營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環境。

3、重視師資培訓。重視和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教師抓起,必須以良好的師資隊伍爲保障。當前,應特別加強農村中學教師的心理教育培訓。繼續教育部門應把此作爲重點內容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倡導所有教師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強家長培訓。針對農村學生家長的狀況,學校應以多渠道、多形式開展深入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加強學校、家長、學生三方面的溝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心理成長環境。

5、關愛特殊學生。特殊的心理問題往往出在特殊的學生身上,關愛特殊學生是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關愛特殊學生應採取個性化的實施辦法,將特別的愛送給特別的學生,幫助他們迴歸正常的心理狀態,形成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學生評價。科學的學生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當前,農村中學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工作,研究學生評價與學生心理之間的關係,從評價方面爲學生創設健康的心理成長氛圍。

農村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關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教育工作,必須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從制度上加強管理,從措施上進行深化,切實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機制和環境,把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實做好。

標籤: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