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9篇

作文3.09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集合9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這,可能真的會發生。

一張精緻的粉臉上還殘留着幾道淚痕,如梨花帶雨;臺上的女孩舞動水袖,將那悽美的故事娓娓道來……

我坐在臺下上着這一齣戲,女孩身着粉衣,頭髮盤成髻,用木簪別在腦後,身上散着幾顆玉珠,臉頰用胭脂妝點,和那豔紅的嘴脣,淺紅的眼角,顯得更楚楚動人,女孩邁着典雅的步子,舞動着水袖,在那古老而又哀婉的唱詞中,從臺上離去了。

曲聲仍在繼續,我才意識到戲早已結束,賣力地鼓起掌來,與之迴應的,只不過是戲院裏零落的掌聲罷了,這稀落的掌聲與彩精彩的表演在空曠的西院裏給我帶來了一種說不出的震驚。

我悄悄地離開,瞄了一眼觀衆席,僅有零零散散的幾個人,詫異也油然而生——這不是我記憶中的戲院啊

小時,老街是個熱鬧繁華的地方。街上人來人往,營造出一片喧囂的景象;人們的歡聲笑語,茶樓裏的談天說地,戲院裏的歌聲,掌聲,曲聲,巧妙地構成了老街的“靈魂”,曾經的戲院在演藝場場越劇時,無不座無虛席。老老小小的注意都被吸引住了,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人們一會兒捧腹大笑,一會兒又嘆息不已,被越劇給迷住了。

如今,戲未變,人少了。

我默默地在街上徘徊,只聽得戲院裏演員的歌聲,我不由得心裏泛起一種憂傷,嘴裏哼起了《惜別離》。

“惜別離,惜別離,無限情弦中系”。有人用奇怪的眼光打量我,但我已不奇怪,只願不讓那哀婉的唱腔消逝。

這,真的可能會發生,而我卻想把時光停留在這古老的國粹中,停留在在哀婉的唱腔中。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打開電視機,然後將頻道調到中央11臺,你會看到很多戲曲節目,尤其是京劇。

當老師要舉行一次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交流會時,我立刻想起了京劇,那個讓我覺得撲朔迷離而且具有神祕色彩的京劇臉譜。回到家後,我趕快讓媽媽幫我上網查找和京劇有關的資料,原來京劇是在北京形成的,至今已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了。它是在徽調和漢戲的基礎上,吸收了崑曲,秦腔等一些戲曲劇種的優點和特長逐漸演變而成的。京劇角色劃分爲生、旦、淨、醜四大行。

“藍臉的多爾礅,盜玉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偉,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

多麼有特點的腔調呀!當中國逐漸強大並且走向世界的時候,京劇便成爲了中國的代名詞。

我們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京劇發揚光大,讓京劇也走向世界。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民族之根,茶以源之,茶以揚之。茶,生於天地之間,採天地之靈氣,吸日月之精華。茶裏藏河,茶中有山,茶便是我們心中美好的象徵。

興許是因爲茶名氣大的原因,隨時間的變化,茶在我們生活中發揮着重要地位,當有親朋好友來訪時,便成了款待賓客的首選,一杯濃茶寄託千言萬語,一切盡在不言中;文人墨客喜愛品茶,品的不僅是茶,品的是花香,品的是和風,品的更是歲月,茶映射出來的是時代變遷的滄桑,是美好生活的變遷,而茶文化更是造就了“茶馬古道”。

《金陵瑣事》說;“凡茶葉肥厚的,味道很甜但不香;茶葉瘦小的顯苦澀,而苦的則香。”《茶經》也說“啜苦咽甘,茶也。”我忽然想起,喝甜茶後飲白開水會發澀,喝苦茶後飲白開水會發甜;喝過填的再喝哭的會更苦,嘗過苦的再嘗甜的會更甜。如此看來,這不便是生活嗎?苦盡甘來亦或是先甜後苦正是我們在經歷的生活。品茶即是品生活,茶需要文火慢煮才能入味,而生活也應慢慢品味。

品茶也要有茶可品,那麼點茶就顯得尤爲重要了。古書記載,“在宋代點茶中;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鈔茶一錢七,先注湯,調今極勻,又添注入,環回去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其面色鮮白,看盞無水痕爲絕佳。建安開試,以水痕先者爲負,耐久者爲勝。”如此看來,點茶工序還很多,因此點茶的人必須認真謹慎,點茶時必須全神貫注,不被外物所打擾,用心做好自己的事,不慌不忙,把點茶作爲一種樂趣,享受點茶的過程,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這樣點茶的任務也就算完成啦,連空氣中都瀰漫着一股悠悠濃茶香。

生活亦是如此,需要我們平和的過好每一天,不被繁瑣事困擾,遇事保持平靜,不忘初心。如今這個世界上生活和工作節奏都很快,很多人晚睡早起,每天過着三點一線的工作,越來越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櫛風沐雨地爲生活奔波,廢寢忘食地爲未來生活拼搏。可生活再艱苦,工作再忙,學習再緊張,也不要痛哭,爲自己泡一杯清茶,緩解一下情緒,不好的事情總會過去,相信冬雨後會有春風。

無論是品茶還是點茶,總在無形中教會我們如何更好的生活,體驗更美好的世界。所以,請你坐下來,煮上一杯濃茶,捧起一本想讀卻一直沒來得及的書,認真聆聽來自歲月的深訴……

民族之根,即茶之根;民族之魂,即茶之魂。茶,賦予我們神奇的神話,我們將茶的美好傳播到世界各處,我們品茶時,更需讓茶文化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傳統文化有:風箏、中秋節、舞獅子、年的來歷,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年的來歷和中秋節。

先說年的來歷吧!中國人有過年的習俗。年的來歷很奇特。在很久以前,因人們用紅色燈光和響聲趕跑了一個每到除夕就從海底鑽出來吃人的叫”年“的怪獸,從此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歲的風俗便成了中國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人們仰望天空如玉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來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節又稱爲”團圓節“。

我感覺我作爲一箇中國人應該知道更多生活中的傳統文化,我爲我感到驕傲。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很小的時候讀過王蒙的書,那時候只有十四五歲,是受叔叔的影響,在人民文學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記憶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義烏才真正的接觸王蒙的小說《青春萬歲》,後來斷斷續續讀過許多他的散文筆錄,一直到現在記憶猶新。昨天得於中山作協的贈票,我和緒纔有幸聆聽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講《文化建設與傳統文化》,受益匪淺,他對傳統文化和當下的文化建設演講令我意猶未盡。

第一次與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學家的親密接觸,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從王國維、嚴復、陳獨秀、魯迅等人對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和處理方式講起,使我們漸入佳境。講到中國文化的本質,是漢語與漢字,是一種本質主義,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漢語與漢字和英美日俄等國文字的語法進行對比,並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譯成他國文字時遇到的文字尷尬爲例,生動地證實了自己的論證主題。王蒙說,中國的傳統文化,不是詩詞歌賦,也不是仁義禮智信,而是漢語與漢字,是一種本質主義。漢字表形表意,相互關聯,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談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樣中西比較,指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泛道德主義和西方傳統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對傳統文化的釋解讓我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識積累和閱歷以及幽默,無不顯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質。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說,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意義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經面臨着斷裂的危機,但最終還是經受住了考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很有價值,消滅不了,中國文化儘管有落後、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靈活的、開放的、能夠吸納、適應和自我調節,獲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諧文化上,王蒙說,和諧文化在報紙上談得很多,因爲意猶味盡各種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們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兩百年以來我們從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觀念、文化思考模式。整個演講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漸入佳景,後來在傳統文化和和諧文化與當今的文化建設上面,以自己的親遊法國先賢祠爲例,並在幻燈片打出了一些中國先賢,建議中山在建設文化名城時也建個類似的中山先賢館,講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員在屏幕上打出“謝謝大家”的時候,我才緩過神來,知道演講結束了,這說明王先生演講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從現場打出的幻燈片上看,演講精簡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學嚴謹,從講座中引用老子的話“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與“盈”的兩種說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講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來解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彩展開,感覺有些太少。

整個演講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對我們國家文化建設的期望。他說,中國文化我們不是關起門來搞,我們有一個開放的態度,而且學來以後,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自己的了。學習英語和漢語並不矛盾,漢語學會了也就是母語學會了,才能學習其他的外語;外語學好了,也能反過來比較一下,認識自己語言的美好和特色,對中國的文化,我們應該非常有信心的,非常開朗的,非常開放的,向全世界學習他們的優秀文化,同時也向他們傳播我們的優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談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說,那是一個堅持的十六年,從未有過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時會得到很多教訓,在那個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歷史是無法改變的,但很多時候壞事也變成了好事,磨練了他的意志。他愛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鄉,他還說計劃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記憶裏的戈壁灘,樸實的新疆鄉親。

講座接近尾聲,王蒙先生接受觀衆的現場提問,本來安排20分鐘,後來超過半個鍾。有香港、澳門、珠海、潮洲等中山周邊城市趕過來的聽衆提問,問王蒙先生對80後出現的作品和作家的創作怎麼看待,他說80後的作品讀得不多,但羨慕他們的生活,他們的小說充滿了浪漫情調和隨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用粗話,其實這種作品距離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後很單純,他們理解的人生總是很單純很美麗,他們沒有過多少磨難,其實,人生並不是他們理解的那個樣子。

演講結束後聽衆的熱情一直在會場延續,掌聲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設和傳統文化》引領着我們的思緒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時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給我們帶來了他對生活的感悟,自然隨和,不事雕琢,在平靜中蘊藏着智趣和從容,即充滿了人間的煙火氣息,似又若即若離,又向遠方瀟灑走去。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6

跟朋友去看了一部電影《百鳥朝鳳》,這是一部悲傷的電影,看着竟能生出無限感傷。時間真是一把刀,能愣生生得割出另一個世界,摧毀百鳥棲息的森林。短短的幾年物是人非,曾經爲能學上吹嗩吶而感到無比榮耀,到後來的無所謂甚至輕蔑,又有多少嘔心瀝血化爲了虛無,除了悲哀又剩下什麼?

《百鳥朝鳳》一部傳統文化在碰撞中沒落的電影。以人們最容易忽視的文化——黑白樂奏——吹嗩吶入手,通過崔三、遊天鳴的傳承與守護卻獨力難撐意在說明文化的脆弱、人們守護文化意識的淡薄,這也是爲什麼短短几十年而56個民族中的那麼多文化卻悄聲無跡的原因。學嗩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天分,要能吃苦,要能堅持,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正式成爲一員;若想吹得至高樂曲還要有非常崇高的品質。的確,不單要技藝高超還要人品淳厚,這樣才配更好地守護、才能更好地傳承。《百鳥朝鳳》前面鏡頭展示學吹嗩吶有多艱難,後面就突顯出嗩吶沒落有多悲哀。崔三一生見證了嗩吶的繁榮也見證了嗩吶的沒落,一生爲固守嗩吶而奮鬥着,即便是肺癌晚期也在爲嗩吶作着垂死掙扎,可是時代在改革、在西化,現實殘忍地擠兌,嗩吶的命運只能苟延殘喘。面對突如其來的外來文化,人們絲毫沒有牴觸的情緒,絲毫沒有保護本民族文化的意識,當然並不是說異族文化就絲毫不可取,只是一味接受一味拋棄說得淺顯點就是拋家棄祖。看着崔三殘喘中的守護,不禁想起嵇康臨死前的演奏,想起嵇康說的“《廣陵散》自我絕矣”。一人的力量怎麼與社會、時代較量?在時代衝擊中沒落的又豈止嗩吶!好不容易有人發現了文化價值,可是陷入深淵後怎麼挽救?看看我們親手毀滅掉的文化中有多少還能繼續傳承?迫於生活,當年的崔家班、如今的遊家班早已支離破碎,當年的二師兄、三師兄,一個哮喘、一個的手被木鋸鋸斷了,再也吹不起嗩吶了。至高無上的榮耀到街頭小巷的乞討謀生,這就是阿炳《二泉映月》裏奏的悲哀,是民族文化沒落的哀鳴。

反觀乎我們的生活,有多少文化在刪繁就簡中悄然消失了?沒錯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科技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了,可是它們也把民族文化給同化掉了,讓人生活得空虛了、冷漠了。想想我們童年時代的春節,再看看我們現在的春節,過年的歸屬感都到哪裏去了?家鄉一直有個活動叫打櫵,在活動期間每天都得吃齋,而且要去觀音亭祭拜,不能說任何不敬的話。可是這樣的活動隨着我們的長大變得越來越冷落了,只剩下家裏的老人在維繫。我不知道這個活動能否一直下去,尤其是在那些老人不在的時候;我只知道遠離家鄉的年輕人早已沒了吃齋的概念。記得小時候太奶奶離開人世時,我那沒有文化的爺爺竟然一路光着腳、三步一磕頭,連續幾個晚上守候太奶奶。我當時很震撼,原來爺爺是那麼地尊敬愛戴太奶奶。當然爺爺的做法帶有一定的迂腐形式,但透過這種迂腐的形式我卻感受到了古人對生命的敬畏、對長輩的尊敬愛戴。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背後的文化如何得以更好地繼承,我想這應該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問題。有些文化被發現並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被保護着,但這羽翼並未波及所有傳統文化。曾經樑思成爲了保留北京古建築可謂拼盡了全力,可依然流失了不少古建築文化,那麼未發掘的文化又該如何存在?

《百鳥朝鳳》這是一部具有時代意義的電影,它敲響了我們內心的警鐘,留給我們無限的感慨、無限思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7

八年級暑假,學校組織我們去遊學徽州,我們走進了徽州的傳統民居,在黑牆白瓦間品味徽州人的風土人情,欣賞他們別具匠心的技藝與勤勞謙虛的品質。

跟隨着導遊的步伐,我們3班來到了宏村,我們漫步在宏村,散漫的穿行在古老的巷弄,斜斜的暖陽披在肩上,看着這黑瓦白牆的徽州傳統民居,聽細雨沖洗青苔和青石磚的聲音,潺潺清泉流過,幽靜而淳樸。我們走進曾經一位徽州富商屋裏,一進門就看到大門前有幾棵古樹,它們盤旋而上,又旁逸斜出,雖說沒有花的香霧空濛,但也不單調,擡頭仰望,就看到頭頂上有一個天窗,置於一口大缸之上,與天上的飄飄白雲交相映襯,缸中有幾個不知名的小魚泰然自若的遊動,讓人倍感舒適,房頂上層層疊疊鏤空的雕刻品是馬頭牆,是爲防火所設,古時候村摟緊挨,稍有火便十里虛無,所以徽州人們就發明這馬頭牆,看這些徽州建築,它們是凝結了徽州幾十代人的獨具匠心的技藝,精緻而樸實。

早聞徽墨技藝精湛,色澤黑潤。這次我們就來到了徽州的一個制墨工廠,走進屋就聞到了一股奇特的氣味。有些喘不上氣來。這便是墨香。看着工匠們嫺熟的手快速運作着,反覆的揉捏這墨餅,雙手沾滿了墨跡,這樣的動作要一直重複上百上千次,這樣才能正真發揮出墨應有的色澤,轉眼間我們來到了墨雕的場地,放眼一看這狹小的地方里有着許多正在雕刻的工匠,本以爲會嘈雜,但恰恰相反這裏卻異常的'安靜,工匠們正一心一意的雕刻着手中的墨,專注的神情就像置身於無人之境。走靜一看,硯上有巍峨磅礴的山川,神采飛揚的神龍,和美麗幽靜的小村落,沾上金黃的粉末和少許清水後便開始創造獨屬於他們的精神世界,在那一刻彷彿全世界都由他主宰者着,筆尖揮舞而快速有力的刻墨,時而舒緩輕柔,望着這清雅的色彩,在筆尖瑩瑩欲墜的水珠中,慢慢的細品中內心開始慢慢的平靜下來,望着硯上的蒼翠的樹木,又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彷彿身處其景,俗世的紛擾也不值一提,或許這就是徽墨的魅力與匠心獨運之處吧。

工匠們這種專一與奉獻的品質和傳承中國傳統技藝正是那別具匠心的工匠精神。他們是平凡而不平凡的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毫不厭煩的工作着,奉獻着自己的青春與心血來傳承傳統技藝。

遠離塵囂,遊走在徽州巷子深處的幽靜,杏花佳釀醉人,恍惚間,我好像看到了無數穿着素錦,趕着車隊的徽商,他們繁忙的行走着,鈴聲叮噹,人心清閒。更重要的是,這裏還有着徽州人別具匠心的技藝與認真專一,勤勞淳樸的工匠的精神,讓我值得駐足、靜默、回味。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8

中國,一個令人驚歎的國家。有着五千年的歷史,是當之無愧的文明古國。在這五千年中,自然少不了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我國的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以爲,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源,是歷代先人們經過不斷努力創造出的寶貴財富,有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纔有了我們今天的成就。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種,首推的便是唐詩、宋詞、元曲;它們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內容。李白、杜甫、蘇軾、白居易,這一個個大作家一生命運坎坷,但是他們創作出了不少優秀作品,並且流傳至今。“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表現了作者充滿信心的和展望世界的夢想。“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表達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這些詩詞讀得多了,越覺博大精深。古代才子的才情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比擬的。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你深入理解感悟,你的心靈便會跟隨作者一樣,飄入那些字裏感受當時的情感。

而現在,人們在越來越不重視傳統文化。大街上到處可見錯別字,隨地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更是常事。中國的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怎麼會變成這樣,變得這麼地不堪,而身爲中國人的我們竟然還是沒有覺悟。他們只顧自己,從來不想這樣做的後果。

還有中國的文字獨一無二,並且本該字體工整的我們,卻寫字歪歪扭扭,不忍直視。中國的形象都被這些字體損害了,曾經的楷書、草書、行書都到哪裏去了?另外,我們經常有新聞報道有景點刻字,外國人對此事也是看法多樣,難道中國一個泱泱大國就要這樣給毀了嗎?不行,絕對不行,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消除那些不良影響。

前段中央電視臺舉辦了《漢字聽寫大賽·中華好詩詞》等節目,來鼓勵更多的人去更好的書寫漢字,更多的積累詩詞。隨着中國的崛起,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於我們身上,我們要去用行動來影響全世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正地展示於人間,用文化的魅力使他們折服,這將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9

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傳統文化,像傳統節日、戲曲、柳編、國畫、書法和剪紙,這裏面,我最喜歡的是傳統節日了。

我國傳統節日有很多,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了。因爲春節可以放鞭炮、貼對聯、吃年夜飯、發壓歲錢、辭舊迎新。但你知道嗎?過年爲什麼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裏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故事,現在讓我給大家講講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裏,住着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襲擊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它每年到人間,都要吃一個人,所以,百姓們經常爲“年”愁眉苦臉。村民知道會來怪物,就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獸都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有無能爲力。

第二年,人們紛紛收拾東西準備去城裏過完年在回來,這是,一位仙人走過來,他告訴村民年獸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賣來對聯貼在門上。晚上,年獸又來了它一見到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就逃跑了。從此村子又過上了太平的生活。以後每當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放鞭炮,這個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阿!一到過年,就是小夥伴最開心的時候了,掛春聯、放鞭炮,笑聲傳遍了每個角落。

年獸的傳說【3】

在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年的形貌恐怖,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慢慢地,人們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原來它每隔365天(或366天,也就是一年)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男男女女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爲關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家家戶戶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竈,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然後把宅院的大門封住,躲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年從深山老林裏竄了出來,摸進人羣聚居的村落。只見家家戶戶宅門緊閉,門前還堆着芝麻桿,街上卻瞧不見一個人影兒。轉了大半個晚上的年毫無所獲,只好啃些芝麻桿充飢。再過些時,公雞啼曉,這些兇殘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過年關的人們欣喜不已,要感謝天地祖宗,要互相祝賀沒有被年吃掉,還要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去同鄰里親友見面道喜。

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裏。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裏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在《詩經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記載。所謂庭燎就是用竹竿之類製作的火炬。竹竿燃燒後,竹節裏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君那兒,他爲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年就被人們降服,成了鎮宅保平安的益獸。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感謝紫微星君下界帶來的平安。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