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地方美術傳統文化的傳承

作文3.17W

我國在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及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實踐運用較少,作爲實施美術新課程的重要環節,地方性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設是對國家課程的拓展與完善,彌補了國家課程綜合性和多樣性的不足。

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及地方美術傳統文化的傳承

地方美術文化資源包括當地的自然資源、社會生活資源、傳統美術文化資源。而地方傳統美術文化作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本土民間風俗習慣,在現代美術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地方美術資源的開發縮短了課程與本地區學生的距離,爲校本課程建設和實現學校的特色辦學提供了一定的基礎。這既是對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的保護,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資源的原本化開發和利用。

一、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美術教師對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多年來教材一直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一些教師把教材看作是教學的出發點和全部,沒有走出“教科書是唯一的課程資源”這一狹窄天地,缺乏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在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的規定上有了較大的彈性,學校和教師可自主決定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選擇並設置有關課程來改變過於注重教科書、機械訓練的傾向,使得更多的地方美術資源進入教學系統成爲可能。但由於缺少必要的引導、推動和管理,在開發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課程資源的思想滯後,開發力度不夠,忽視了校外傳統美術資源的地位和作用;篩選及評價機制尚未完善,開發的課程資源有效性及教育價值不夠高;綜合性不足,與其他學科聯繫不大。

2。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忽視地方特點。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地方文化也存在差異。即使在同一地區,因辦學條件與行政重視程度不夠,也存在城鄉差別、校際之間的差別。美術作爲地方性文化的主要繼承載方式,是地方文化最重要的內容和形式之一。國家教材雖然也編入了一些地方美術內容,卻是作爲通用教材中的必修內容出現的,容量非常有限。由於教材缺乏多種版本供不同地區學生的多種選擇,在具體的教學實施中往往因爲不同地區間師生經驗的差異、獲得實物資料的難度不同和接觸實際操作的條件不同,教學效果差異較大,不能適應不同地區的發展需求。編寫鄉土美術教材可以對現行通用教材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在“統籌於美術新課標的首要原則”後,也必須“突出地方性原則”。然而,有些鄉土教材一味追隨通用教材編寫的內容體例,這樣發行鄉土美術教材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無法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與學生的適應性,從中失去的將是地方傳統美術資源本身。

3。開發和利用的過程中忽視美術學科的特點。綜合性學習是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也是美術課程應該具有的特徵,侷限於美術學科內部的教育,難以全面實現教育的價值。爲此,從大文化的角度瞭解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共性,重視美術學科與外部資源的整合,培養學生“將美術理解爲文化”的能力是當務之急。由於教科書不再是課堂唯一的教學內容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整合自然受到美術教師的格外關注。然而有些教師爲了整合課程資源,貪大求全,把握不住教學的重點或難點,甚至把美術學習的重點引向了探究其他學科的方向,將美術課上成了歷史、地理、政治、文學或其他課程,沒有回到審美教育的主渠道上來。由於忽視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功能,造成渲賓奪主,“人文”被挖掘得淋漓盡致,“雙基”卻被削減弱化,片面地強調“綜合”而失去了美術學科教學的特徵。這種多學科滲透下的美術課程就不是以美術爲本的綜合,隱含着美術教育理性的喪失,使美術學科的課程目標難以實現。

二、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與美術傳統文化傳承的基本策略

1。教師要有多元的課程理念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學科專家對課程的開發只能做出普遍性的假設,最終對知識進行加工、改造、內化以及建構價值都是由師生共同來完成的。在美術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是關鍵,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還是利用課程資源的研究者、開發者與建設者。教師要面對學生的全部生活,從實際需求出發,選取貼近學生的情感、生活與認知的地方美術資源作爲發掘對象,結合當地及本校特點,將獨特的地域優勢轉化爲課程資源。基於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連接需求,應貫徹“情境化”的原則,讓學生參與一些環節的工作,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學生參與地方鄉土美術教育資源的本體研究,增強了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與互動,這是促進其理解並融入地域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一種體現。《美術課程標準》將美術學習分爲四個學習領域,其中“綜合探索”體現了教育的綜合趨勢,把美術學習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爲提高學生的“軟”藝術素質,實現多學科滲透這一重要的課程理念,應越過固有的美術框架,與其他藝術、科學、哲學等進行交流和對話,特別是各門藝術學科內在聯繫的研究。地方傳統美術具有本土人文學科特徵,是美術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的紐帶,結合學校所在地域文化創設廣泛的文化情境,將地方傳統資源引入課堂,跨越美術原有的邊界重新謀求組合,是對現行通用教材之下的彈性空間的一種充實,將給整個美術教育帶來更多的自主權。當前,導入地方鄉土文化,引導學生對民間傳統藝術的學習和傳承,是開發與利用的主要方向,這些資源既有中華主流文化的共性,又保留着濃郁的地域文化個性,對這些資源的開發恰恰是一種多元文化的彰顯。

2。開發並利用好教材,詮釋美術新課程教學內涵。美術教材僅僅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可以超越、選擇、變更和補充的,教材是課程的重要載體,不是課程的全部。首先應確立正確的課程意識,創造性地利用國家教材,是使用教材,通過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綜合提高美術素養。國家教材的編排是針對全國大多數學生的使用而編排的,照顧的是全面。而聯繫學生的經驗和社會實際,關注學生自身特點,以課程標準爲指導結合地方特點“因地施教”,才能爲各地區學生更好地學習提供一個優質的橋樑。在教材編寫與選擇上,主張一標多本。地方教材選材要取捨得當,開發的課程要能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適合教師專業水平的發揮。後現代課程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究竟哪些地域性資源具有開發價值,必須經過教育哲學、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的三層篩選,把經篩選的有價值的課程資源進行加工、提煉,通過交叉整合,將課程資源轉化成美術課程。教師必須具備根據具體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開發與選擇課程資源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滲透相關的課程資源,使國家課程與地域性美術文化緊密聯繫,增加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藝的學習內容,將探究學習引入課堂,這是對國家課程內容的拓展、延續與補充。

3。開發地方傳統美術資源,推進區域性美術教學整體發展。地方鄉土美術有着典型的原發性特徵,反映了本土獨特而深沉的審美體驗與感受,具有手工製作的親切感和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迴歸感。當代社會的高科技越多,就越希望創造高情感容量的環境,鄉土美術恰好與電腦社會相平衡,調節並補償了人們現代生活引發的精神需求失衡。開發利用地方傳統美術資源,離不開現代教育爲它提供的平臺,學校與社會必然互相依存。社會上雖然蘊含着極爲豐富的人文藝術課程資源,而文化資源不一定等同於課程資源。地方傳統藝術經過歷史的沉澱,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可以成爲範例或教育資源,對地方傳統藝術的合理開發,是一個在繼承和借鑑中動態生成的過程。

構建地域性美術課程體系,有一個開發、整理與實施磨合的過程,存在着轉化的問題,包含以下幾個環節。(1)實地考察與調研。訪問民間藝人,尋找當地的藝術品,考察古建築與民俗風情,收集、歸納和整理原生態的傳統美術資源。(2)資源狀況的初步分析。分析鄉土藝術與當地人生存方式的關係和價值觀;分析其美學品質、材料、工具及製作技術;分析其它共生關係中非民間美術的聯繫。(3)教育資源轉化論證。以學生的生活爲中心,對照本地區的文化生態環境,以現代性的視角來審視與分析本土資源的教育功能和價值,對相關資源加以甄別與篩選,確定重點,篩選出符合學生認知實踐能力的課程資源。(4)有針對性地開展課程設計。設計課程內容之間的關係,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價值。綜上所述,構建一種開放的、能拓寬又能容納的美術課程是很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傳承本土藝術,開發地方傳統美術資源,有利於培養學生愛國愛鄉的情感與綜合美術素養。地方傳統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完成美術教育現代化行之有效的手段,順應了世界教育發展大趨勢,對構建具有特色的美術文化體系和促進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起着積極的作用。

標籤:美術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