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學前美術欣賞研究論文

作文1.78W

摘要:中國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文化傳承的客體。基於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學前美術欣賞教育,以中國傳統文化爲切入點,將中國傳統美術作爲藝術載體,使民族性的文化內涵滲透於美育活動中,通過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使教育對象在感知美、理解美同時,傳承祖國優秀文化,培養具有民族情操的健康人格。

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學前美術欣賞研究論文

關鍵詞:美術欣賞;傳統文化;人物畫

1基於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學前美術欣賞

美術欣賞教育是學前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體現學前教育師範生綜合美術專業能力及素養的重要特質。幼兒美術欣賞是幼兒美術教育內容之一,包括欣賞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城市建築、環境佈置、各地民間工藝品以及各種兒童畫等。它使幼兒感受美的形象過程中欣賞美、領略美、得到美的享受和教育,從中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開闊幼兒的眼界,培養對美的興趣和初步的審美能力。中國美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載文化傳承的客體。基於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學前美術欣賞教育,以中國傳統文化爲切入點,將中國傳統美術作爲藝術載體,使民族性的文化內涵滲透於美育活動中,通過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使教育對象在感知美、理解美同時,傳承祖國優秀文化,培養具有民族情操的健康人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更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中華文明,生生不已,美術作爲承載文化傳承的客體,與華夏兒女的生活一脈相承、生生不息。意境悠遠的繪畫藝術、渾然天成的雕塑藝術、巧奪天工的工藝美術、精巧獨特的建築藝術,無不體現蘊含於其中的中華民族精神,正是這種民族性的存在,使得中國美術作品始終貫穿於一種傳統文化情愫之中。因此,綱要中提出的感受祖國文化的教育理念,其民族性是開展諸多教育活動的落腳點,體現在美術欣賞系列活動中,應當傾力於發掘藝術作品中的文化內涵,以適宜的方式去解讀、傳遞中華文化,讓民族精神融入賞析理念,將中華文化元素在諸多教育活動中得以呈現,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傳承民族精神,培育對優秀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中國人物畫的文化內涵

繪畫是運用線條、色彩以及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以及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平面內塑造出靜態的形象,以此表達創作人內心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所塑造出的靜態形象,可以對其進行賞析、體味等審美體驗,因此在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繪畫作品因其資源豐富、使用便捷而廣泛開展。繪畫的分類角度較多,本文主要遵循中國傳統繪畫的分科方式,着重對人物畫進行美術欣賞的剖析研究。人物畫泛指以人物形象作爲描繪主體的繪畫作品,是我國傳統繪畫體系中最早獨立成科的。古往今來的人物畫作中,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進行欣賞教育的過程中,應將中華文化融入畫作賞析,在審美體驗的過程中去感知、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內涵。

2.1民風民俗的再現與傳承

我國各民族在歷史長河的積澱中,由於受地域、人文的影響,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民風民俗。創作歷史的主體是人,人物畫所描繪的是涉及人類生活方方面面現實生活場景,譬如各類傳統禮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飲食文化等。風俗畫本是人物畫的一種,是以社會生活風習爲題材的。始於漢代,墓室壁畫和畫像石、畫像磚等。人物畫是探究不同時空內各民族文化的窗口,繪畫作品便是我們研究的依據,從中能夠認識各時期各民族的民風民俗。

例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唐代佚名的《遊騎圖》,繪貴族子弟騎馬打球遊玩的情景。畫中共七人,或挾彈弓,或背彈丸,或球杖聯騎出遊,反映了當時仕宦人家的生活風尚。打馬球,又稱“擊球”,唐代十分流行。北宋司馬光《資治通籤》記載:“上(中宗)好擊球,由此通俗相尚。”此圖是馬球運動的形象史料。作者以簡練有力的線條,成功地表現了人物和馬匹的形態,勁健而富有韻味。

2.2市井生活的真實再現

人物畫的創作源泉是社會生活中的芸芸衆生,其所表現的題材內容亦是包羅萬象,有神話故事、歷史事件、民間生活、風俗禮儀等。在歷代名畫中,北宋張擇端所繪《清明上河圖》,堪稱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人物風俗畫,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首都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真實地再現了百姓安居樂業、物阜民豐的社會面貌。畫面中塑造了五百多位人物,貨郎、爲官坐轎者、騎馬者、商旅、平民等,還有各類建築,酒肆、客棧、當鋪、作坊、橋樑等。在進行《清明上河圖》的欣賞教學時,教師要針對學前教育的對象年齡特徵,通過娓娓動聽的敘事法講述此畫卷所處的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方式,對畫中的人物動作、情景演繹進行特寫描述,衆人撐船的精彩部分的演繹,也可以描述的驚心動魄、扣人心絃。如此來調動欣賞者的審美積極性,瞭解當時的歷史、生活狀況,使這幅記載着汴梁城市歷史的寫實畫卷,栩栩如生的再現於世人面前。

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姑蘇繁華圖》。清代畫家徐揚所繪《姑蘇繁華圖》,用傳統的方式精美還原清代江南秀麗的湖光山色與繁華街巷,再現古城蘇州“商賈輻輳,百貨駢闐”市井生活的精彩全貌。古鎮村池、田園風光、市井生活躍然紙上,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物產富饒、百業興旺、人文薈萃的繁盛景象。在進行此幅畫卷的欣賞教學中,可以採取觀察法、對比法、對話法等切合學前教育教學對象特徵的教學方法,通過觀察畫卷中的湖光山色與繁華街景,與今日城中所見之舊址或新貌做出比較,想象在不同時光裏,同一地點發生的歷史變遷與歷史痕跡。教育者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對話交流,用古畫和原景照片對比,引導教育對象做出對祖國上下五千年的?Y博歷史,以及家鄉美麗景色的由衷讚歎之情。

2.3社會歷史性的記載

例如豐子愷的人物畫作品《勝利之夜》,描繪了日本投降後,普通家庭中那份樸素而又發自內心的歡愉的天倫之樂的場景。在象徵着共產黨光明的一盞吊燈的光芒照耀下,一個父親託舉着嬰孩過頭,內心的喜悅之情通過孩子的面部表情傳遞,彷彿能聽見孩子那咯咯的笑聲。身邊的孩童歡呼雀躍的情形溢於言表,就連一旁的貓咪也乖巧地、靜靜地蹲着,共享抗戰勝利之喜悅。勝利之夜的幸福反映到普通尋常百姓人家,其實就是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其樂融融的畫面。諸如此類的作品還有《慶捷之夜》《慶祝國慶》等。

3中國傳統人物畫欣賞的切入點

中國美術作品數量衆多,教師需要準確把握作品所傳遞的文化信息,選取適宜學前美術欣賞範疇的經典作品作爲素材,以適宜學前美術欣賞的特徵性爲切入點,來開展美術欣賞系列活動,使教育內容易於被幼兒理解,通過幼兒積極心理活動的參與,能夠感知和領悟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並加以運用於生活,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實?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發揚的教育目標,從而瞭解、熱愛中華文化。

3.1適宜性的選材

學前美術欣賞的主體是3至5歲的幼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與求知慾,處於身心發展的啓蒙階段,對美好世界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然其尚有認知能力薄弱以及理解能力較片面的特點。因此教師在進行美術欣賞作品的選材時,要適宜性的結合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心智發展水平,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適宜的選擇能被其理解並轉化爲生活認知的美術作品,結合孩子的共性與特性,開展美術欣賞教育活動,從而達到有針對性的教育目的。

譬如,孩子們天性喜愛小動物,在賞析作品的時候,可以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作爲切入點,進而分析畫面的內容、形式與內涵。以範曾的畫作爲例,範曾筆下的人物形象衆多,佳作數不勝數。我們可以選擇《促織圖》、《畫龍點睛圖》等孩子們能找到共鳴點的畫作進行賞析,結合適宜的教學方法,說一說畫中的'故事,找一找可愛的小動物在哪裏,想象一下畫中的形象恣意飛舞的情形等。使幼兒對欣賞對象與自我生活有所對應,進而提高對作品欣賞的興趣,促進對傳統國學文化的認知與瞭解。

3.2經典性的凸顯

中華文明源遠流傳,藝術作品亦如璀璨星空般。那些載入史冊、經過歷代各名族傳承下來的經典作品,凝結着創作者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現着時代的特色與代表性,穿越時空而流傳千古,確實具有獨特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此在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對於經典的畫作,要特別的對其內涵教育進行把握,挖掘蘊含於其中的民族燦爛文化,傳承於此。

例如,現藏於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的唐代張萱《搗練圖》,是盛唐一幅重要的人物畫。全圖十二個人物,畫面表現宮中加工絹絲的場面。共分三組:起首是搗絲,中間是理絲、縫合,最後是把絹拉直、熨平。畫中人物有坐有站,有高有低,動作聯繫自然合理,富有一種節奏感。人物全神貫注,彷彿惟有搗絲之聲可聞。若干細節描寫也十分精微生動,生活氣息甚濃。婦女形象均爲豐頰碩體,服飾豔麗。設色柔麗,以重彩渲染,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體現了盛唐以後仕女人物畫的典型風格,反映出當時手工織作技藝的高超,讚美了勞作的婦女,進而表達對勞作的狀態的內涵教育,引導孩子們用一雙勤勞的小巧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3.3可持續性的發展

美術欣賞教育的核心是對於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培養具有欣賞美、感悟美、體驗美的和諧人格。基於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學前美術欣賞,並不是要求教育對象認識多少幅名家名作,記住多少文化知識,我們的教育目標應着眼於對人類精神文化的卓越成果的共享,對中華文化的瞭解與融入。因此,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抓住作品中易於被接受與理解的欣賞點,解析美學角度的形式美和內容美,對於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的把握是靈魂,可持續性的將文化傳統精髓潛移默化地融入教育過程之中,從而豐富教育對象的審美情感,提高審美能力,最終促進和諧人格的發展。

4傳統文化滲透於美術欣賞的教育意義

“如何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生存和發展?從物質層面來說,靠發展生產力,靠經濟。直接的物質的社會資料的生產構成爲基礎。這一論斷的科學性任何時候都不會動搖。從精神層面來講,靠的就是民族精神。”傳統文化滲透於美術欣賞的教育意義,其精髓便是民族文化的內涵體現。

現階段美術欣賞教育中瀰漫着西方的氣息,對自己祖國偉大美術作品的欣賞卻重視不夠。中華文化是華夏各族兒女在歷史積澱中呈現的智慧凝結,滲透於我們的社會生活。傳統文化背景之下的學前美術欣賞教育,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爲切入點,將中國傳統美術作爲藝術載體,使民族性的文化內涵滲透於美育活動中,透過系列美術欣賞活動,更好的感受與傳承中華文化的精髓。教育工作者應從文化傳承的角度出發,開展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美術作品系列欣賞,通過行之有效的途徑,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祖國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陳澤河,王培嶺.幼兒教育百科全書[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M].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