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淺談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保護及傳承

音樂2.27W

西部是我國少數民族的重點分佈區,56個少數民族中有85%以上聚集於該地區,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保護及傳承。各民族在不同的生存背景下孕育了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這是我國文化資源中相當豐富和寶貴的一筆財富。西部開發的實施在爲西部地區經濟騰飛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將會給西部的民族文化產生諸多影響。本文擬從音樂文化生存、發展、保護的角度入手,就西部開發會對當地各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產生怎樣的影響和新時期如何保護與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等問題談些自己的看法。

淺談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保護及傳承

一、西部大開發給少數民族地區帶來了劇烈的文化衝擊

某種意義上講,西部大開發就是西部大開放,它將打破該地區原有的封閉狀態,造成內外文化的互動,使當地本土文化在外來文化的影響與衝擊下發生各種變化。相對少數民族自身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而言,這種變化可以說是一種“瞬間”的突變和鉅變。

西部少數民族多居住於荒僻偏遠地區,很多地方沒有公路,交通只能靠牲畜和步行,人們過着幾乎與外界隔絕的生活,因此,其傳統文化也具有相對穩固的傳承空間。在音樂生活方面,人們過去所能接觸到的基本只有本民族的音樂,品種單一,無有其它選擇。如今,西部開發爲這種凝固的生活秩序注入了無窮動力,隨着交通、通訊條件的`改善,封閉落後地區同外界的接觸與聯繫會越來越多,尤其是廣播、電視和音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形形色色、光怪陸離的城市文化傾瀉性地展示在那些單純、樸實的人們面前,爲他們送來各式各樣的“音樂大餐”。

豐富多變的現代音響效果使其聽覺神經受到強烈的刺激,得到從未有過的感覺,同時,因經濟落後而導致的自卑心理和崇外思想以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會促使其中的一些人(尤以青年人)對這些新鮮、時髦的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導致本土音樂在與外來音樂的競爭中喪失大量原有的受衆羣。

二、文化生態的改變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面臨生存危機

“在自然民族中,音樂有各種功能分類,被用於有關人的生死、各種儀式及工作等社會活動之中,社會文化論文《西部開發”與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的保護及傳承》。特定的音樂,被用於這類活動中。同時,還有這種情況存在:若欠缺某種音樂,某種活動,本身便不能成立……在以西方和日本爲代表的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幾乎在一切場合,音樂都與社會活動分離。就連基督教和佛教音樂,也常常與宗教儀式無關,爲非信徒所聆聽。”從中可見,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音樂的社會功能、音樂與社會活動的關係是有很大差別的。

現代城市商品音樂的特徵突出表現它可以通過聲音記錄和電子媒介進行獨立傳播,欣賞音樂完全可以成爲人的個體行爲,在不參與音樂活動、不親臨音樂表演現場的情況下,聽衆的音樂需求也能隨時得到滿足。而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由於長期經濟發展滯後,其音樂文化的發展狀況接近於自然民族,音樂與社會活動的聯繫十分緊密,對社會生活的依賴性很大,多具有實用、宗教、交際、娛樂、教育及文化傳承等多重社會功能,以及“創作”、“表演”、“接受”三種音樂生產環節“三位一體”的特徵,往往音樂的創作者就是音樂的表演者,也是音樂的接受者。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着當地人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化趨近,而其原有的生產、生活習俗也在悄然蛻變。筆者在研究壯族“布偏”支系的音樂——“天樂”的實地調查中就深有感觸:原本的民族服飾已完全漢化;原有的高欄建築已改爲土石結構的平居;原先爲男女老少所喜聞樂見的“天樂”,如今已很難引起年輕人的興趣……。

顯然,當人的意識因受外界的影響而日益走向開放,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削弱了羣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