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現代與傳統相結合

音樂1.37W

從20世紀初開始,中國音樂的發展之路偏離了以往數千年的軌道,走向了一條“現代化”的道路。這時期,西方音樂被大量地引入到中國來,使國人們領略了西方音樂的樂器音色、表現能力、樂隊層次、作曲技術……西方音樂的藝術魅力不但折服了我們,並且使我們反思自己的國樂,因此,便開始了國樂的改革之路。向西方音樂學習,不僅成爲了當時蔡元培所倡導的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蕭友梅建立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的主要目的,同時也是劉天華等國樂大師們創辦“國樂改進社”的主要動因。在其後的100年間,中國傳統音樂領域中的從業者們經歷了不懈的努力,使傳統音樂逐漸地“現代化”,終於形成了今天所具有的“民族音樂”之概貌。如今,在中國各大音樂學院設有“民族器樂系”,教授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有國家級別的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管弦樂團,在各大城市設有“民族管弦樂團”;我們有頂級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也有“女子十二樂坊”等流行化的民族樂隊組合。縱觀今天的民族器樂,與傳統器樂相比,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發生了很多的變化。

中國民族音樂:現代與傳統相結合

首先,今天的民樂在音聲變化,也就是音樂聲音與形態方面發生了變化。首先,樂器的製作材料、結構形態、音色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一些新的樂器產生了,這些均體現出了對新的音響觀念的追求,而這種新的觀念是與西方音樂的音響觀念相一致的。同時,當今民樂的作曲理論也在不斷地發展,引進西方的`和聲、配器等作曲技術在中國器樂音樂的創作中處處可見,西方音樂的模式也被應用於中國“新民樂”作品。

除此之外,民族管絃樂隊的建設也給民樂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從20世紀初期的“大同樂會”開始,中國人經過了50餘年的努力,終於建立了中國自己的民族管絃樂隊。由於西方交響樂隊被看成是“標準模式”,中國的民族管絃樂隊與這個“標準模式”相比還存在許多問題,高音、低音、亮度、力度、音準等各方面還顯得很不足,但是它畢竟是用中國樂器組合而成的,並且已經代表着中國走向了世界各國的音樂舞臺。

在民樂教育方面,音樂傳承方式和教育方式也發生着變化。按照一般的理解,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方式是“口傳心授”,其中包含着的內在的藝術品質是個人化的藝術創造過程,或者說音樂演變中的“即興性”與“個人創造性”。由於中國傳統的記譜法“工尺譜”只記錄骨幹音,這就需要每位演奏者對樂譜進行不同的處理。這種處理一方面來源於老師的口傳,另一方面來源於演奏者自己的理解與處理方法,所以就形成了古琴、琵琶等傳統樂曲中所體現的一曲多變的特點,這也是形成不同演奏流派的主要原因。因此,現在的學生拿到琵琶傳統樂譜《華秋萍琵琶譜》後會無所適從,因爲這種樂譜只記錄了骨幹音。

數十年的音樂教育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中國的傳統雖然在音響的層面上並沒有完全丟失,但在思維的層面上已經不復存在。今天來談中國傳統音樂,離開了西方音樂術語已經無從談起了。在創作中,不但民族器樂新樂曲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傳統樂曲的改編過程中同樣受到了西方音樂的影響,比如現代版的《十面埋伏》在“吶喊”段之後便結束了全曲,如果按照傳統思維,這樣的處理是不完整的。

於是,民族音樂的現實存在着一對矛盾的範疇,即傳統與現代的關係。一方面,社會需要發展,民族音樂也是在發展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賦予現代人一個特殊的使命,那就是歷史留下的文化傳統是需要今天的人們來承載的。所以,今天的人們,一個肩膀要承載發展的重任,另一個肩膀要承載對傳統的繼承。這是歷史的使命,也是中華文化的需要,我們不應該丟掉了民樂傳統中最重要的東西,即傳統音樂的思維。傳統並不是我們的累贅,她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恩惠。傳統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提供給我們以歷史的、文化的和審美的價值。什麼是美?美不僅在於審美對象美麗和諧的比例,也在於審美主體美麗的靈魂,同時在於審美對象所具有的歷史的和文化的精神。

標籤: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