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觀潮課後反思

語文4.53K

導語: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爲大家帶來了觀潮課後反思,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觀潮課後反思

  觀潮課後反思 篇1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過程總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勤于思考的人,總是善於發現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帶着問題去讀書,善於發現問題是積極思維的結果,而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也會不斷提高。

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是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起始階段,學生往往會提出一些與文章思想內容關係不大的問題或一些膚淺的問題,這主要是缺乏思維的深刻性所致。我允許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消除他們緊張壓抑的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幫助他們樹立質疑的信心。學生過了“敢於提問”這一關後,我在課堂上重視的就是如何啓發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因此,我在執教《觀潮》一課時,主要通過教師範讀來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習完課文的第二部分,進入第一部分的學習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質疑的:剛纔,我們觀看了投影,讀了課文,彷彿也隨着人流親臨了錢塘江,看到了潮來時壯觀又奇特的景象。那麼,課文的第二、第三節介紹了什麼呢?聽老師來讀讀這兩節,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強調了哪些內容?針對這些內容,你有什麼想問的?

接着,我在範讀時就特別強調了幾處可以提問的地方,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同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注意傾聽的同學都能問出這樣幾個問題:農曆八月十八爲什麼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海寧市的鹽官鎮爲什麼是觀潮的最好地方?這幾個問題恰恰是課文內容的空白處,需要通過資料的補充來解決的。而此時通過學生的質疑正好給了教師補充資料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很自然地滲透了質疑方法的指導,又將課堂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學習了課文,我通過讓學生談談自己家鄉的特殊景象,每年一度的黴雨季、發洪水。學生在交流感悟中,思維受到了碰撞,對於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

當然,引導質疑並不是爲了單純地補充資料,其目的是要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釋疑,培養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走向深入。此時,教師應該結合質疑,滲透釋疑的方法:或反覆閱讀課文,從書上找答案;或結合生活實際,獨立思考;或與同學合作,討論交流;或課外查找書籍,請教高明……

是否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都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其釋疑呢?我以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做及時的篩選。對感悟中心有幫助的問題或是對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有幫助的問題,都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釋疑,而對於那些與文章中心關係不大的問題,則可放在課後,通過存疑激發學生主動閱讀,自主探究的興趣。

因此,我在執教《觀潮》時充分利用了其中一個問題──“農曆八月十八爲什麼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來爲學生感悟課文的中心服務。釋疑前先請學生觀看幾幅圖片:埃及金字塔、黃果樹瀑布、萬里長城。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同樣都被稱爲“天下奇觀”,這些奇特的景象與我們今天所看到錢塘江大潮有什麼不同嗎?學生會很自然地發現這些景象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一個時間都可以看到,而錢塘江大潮的觀潮日只有一天──農曆的八月十八,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緊緊扣住了文章的中心。通過聯繫實際,加深對文本的認識。

正是因爲錢塘江大潮的“奇”才吸引了太多太多的人,課文學到這裏直接引出另一個問題:課文爲什麼要描寫來觀潮的人如此之多?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不難釋疑,來觀潮的人如此之多,正是因爲錢塘江大潮的涌潮現象難得一見,這是從側面突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奇”。這一問題的解答再一次扣住了文章的中心。

  觀潮課後反思 篇2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觀其景。姚佳妤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把潮來時這一段作爲教學重點,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爲:通過感情朗讀,感悟課文重點內容,背誦三、四節;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抓特點記敘景物的寫作方法及用詞的準確、恰當;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綜觀這節課,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突出言語實踐,體現了聽說讀寫的整合,凸現了語文本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節課教師讓學生在大量的讀說寫的實踐中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言語訓練。

1、注重了朗讀的訓練和指導。書聲朗朗是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朗讀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表達的手段。本節課教者做到了以讀爲本,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學生朗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有滋有味,讀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注重了語言的積累與運用。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語文課堂中教師抓住機會引導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背誦課文,促進了語言的積累。閱讀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語文教學最終的落腳點應在“讀寫結合”上。“教材只是個例子”,“讀”是爲了會“寫”,也就是讓學生把從教材中學到的寫作知識和方法在實踐中運用。本節課教者注重引導學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並及時爲學生提供了一段海潮的錄象,讓學生模仿作者描寫錢塘江大潮的方法進行練筆,可謂水到渠成。讓學生把學過的詞語、句子運用,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用精美的'教學語言給學生以薰陶感染。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裏的對話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對話,教師與文本的對話是第一位的。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語言領悟能力,只有教師對文本感受得深,領悟得透徹,教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引導學生才能到位。正因爲教者對文本進行了深入的解構,在教學過程中才會用精美的語言啓課、過渡,如:引導新課部分“大自然是偉大的魔法師,它賦予了錢塘江大潮奇特、壯觀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畫師,他用優美的語句,勾畫出錢塘江大潮一幕幕有聲有色、雄偉壯觀的場面。究竟是什麼樣的語言魅力,使得大潮猶如在我們心中澎湃呢?那麼這節課讓我們隨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錢塘江大潮那無法抗拒的美吧!又如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和背誦部分“作者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描寫,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隨着時間的推移,大潮從遠處向我們移來,聲音越來越大、氣勢越來越宏偉、場面越來越壯觀……帶着對錢塘江大潮深深的愛,把潮來時氣勢非凡、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背誦下來。再如“錢塘江大潮的奇不單單表現在潮來前平靜而又略顯幾分神祕,也不僅僅表現在潮來時的非凡氣勢,潮頭過後的情景,我們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這如詩如畫的語言象溪流一樣流進學生的心田,無時無刻不給學生以薰陶感染。

  三、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讓學生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體會到了文章的描寫順序。特別是錄象中教師爲學生提供了文中描寫大潮的關鍵詞語如:聲音: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形態:風平浪靜——一條白線——橫貫江面——白浪翻滾——白色城牆——白色戰馬。使學生把抽象的語言和具體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大潮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形象,有如身臨其境,從而進一步感受到作者語言的優美。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標籤:課後 觀潮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