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物理課堂有效的教學設計案例

語文3.12W
  物理課堂有效教學設計

接下來,我們根據前述理論,以九年級物理全一冊《摩擦力》(人教版)一課爲例,對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教學設計進行實踐研究。

物理課堂有效的教學設計案例

【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或物理現象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認識,敢於質疑,敢於發表意見,具有探究意識,樂於接受新型學習方式。就本節課而言,學生對摩擦現象有着豐富的感性認識,但關於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等還缺乏深入的瞭解。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麼因素有關;知道摩擦力的利與弊。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養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係,培養一定的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養成探索精神。

【教學內容設計】

摩擦力是在彈力與重力的基礎上,學生接觸到的又一種常見的`力。通過摩擦力的學習,能使學生更加準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及運動和力的關係;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也爲後面有用功、額外功、機械效率的學習打好基礎。本課共包括三部分:摩擦力的概念、分類及產生條件;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與我們。其中摩擦力的概念、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重點內容。

【教學方法設計】

觀察分析法、實驗法、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反思性學習、任務驅動式學習。

總結與反思】

從學情分析可以看出,學生對摩擦現象有着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根據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我們首先利用學生熟知的現象和已有的經驗,明確什麼是摩擦力,並在共同分析摩擦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摩擦力概念。在充分交流、討論的前提下,總結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作用等。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經歷、體驗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最後,在“佈置作業”環節,精心選擇了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或小組合作完成,意在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從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我們按照有效教學設計的實施策略,在開展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確立三維教學目標、精選教學內容、運用科學的學習方式,並實施多元化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觀察和探索的興趣,使學生體會物理問題來源於現實存在,物理規律可用來解決自己身邊的現實問題。這對於提高中學生的物理素養、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是很有幫助的。

結語

有效教學是一個多元的、綜合的教學理論,同時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方式。本文在新課程改革時代背景下,從明確有效教學的內涵出發,對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教學設計問題進行了初步研究,並結合案例實施了教學實踐。事實上,在當前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形勢下,對於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來說,要實現有效教學,既需要科學的教學設計,同時也需要我們持續追問“什麼樣的教學纔是有效的”這一問題,深入研究、創新應用,把有效教學持之以恆地積極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