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禮拜二午睡時刻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語文1.2W

一、引言

禮拜二午睡時刻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日本諺語: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絀。

《禮拜二午睡時刻》是高中語文選修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第七單元中的一篇作品,作者是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禮拜二午睡時刻》講述了一位母親帶着年幼的女兒千里迢迢去祭拜被當作?小偷?打死的兒子的故事。故事簡簡單單,情節平平淡淡,但小說中蘊含的情感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只不過,此篇小說最大的特點在於情感的節制勝於放縱。作家馬爾克斯用內斂功夫,讓情感包裹在形象中,從而含蓄地表達母愛的主題。但是,以學生現有的認知規律,很多同學根本不瞭解小說的創造意圖所在。

預習課上,學生叫嚷這篇外國小說讀不懂。也難怪,他們正處在一個情感外露,敢愛敢恨的年齡,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更與馬爾克斯的內斂功夫相差甚遠,他們如何能理解作品中適當的隱忍和節制,讓小說情節自己說話,會起到更好的效果?他們能如何讀懂節制的敘事裏隱藏的深意?作品節制的敘事,作家內斂的功夫,在教師滔滔不絕的滿堂灌中,學生很可能只是充當了一回聽衆,一個看客而已。不如讓學生?放縱?一回——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小說的細節,放手發動學生,鼓勵他們儘可能地發現問題,然後經過深入思考,積極探討,充分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體驗中使他們的內心深受觸動,從而真正走進文本。

因此,我確立了要求學生欣賞情感這個主線,要求他們圍繞情感去發現問題,挖掘體驗作家內斂情感的魅力。課堂上,我首先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戰國時期有名的學者曾參,有一個非常瞭解非常愛他的母親。一次,曾參有事外出未歸,碰巧一個與他同名的人殺了人被抓走了,曾參的鄰居於是報信給曾參的母親:?你的兒子殺人被捕了曾參的母親不爲所動,依舊一門心事織自己的布,不一會,第二個人來,不久第三個人來,都說曾參殺了人,曾參的母親選擇了逃跑。這個故事表明與倫理道德比拼,母愛顯然難以承受之重。

講完這個故事,我強調:跟曾參母親截然不同的是,《禮拜二午睡時刻》裏刻畫的母親,用對兒子的愛來承受來自生活的一切壓力。

二、案例描述

這個故事一拋出,學生恍然若悟,紛紛循着小說的情節特別是一些細節展開了熱烈的探討,在放手鼓勵甚至縱容學生探討的教學過程中,他們首先抓住了文中可以看出母親深愛着自己的兒子的細節,我在他們找出細節的時候適時提問引導他們前往情感的縱深處。下面是選取的課堂討論的部分環節。

討論環節之一:他們找到神父之後的一番對話時,我提問:去借用公墓的鑰匙,爲什麼母親已經兩次說清楚了兒子的名字,神父仍然不明所以?馬爾克斯爲什麼要詳細描寫母親重複地說自己是小偷的母親以及她說這些話的神態?

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紛紛舉手,甲說:?這個公墓的死者很少有家屬來祭奠,神父根本沒必要記住每一座墓的名字所以想不起來了?。乙說:?神父只知道有一座墓是前幾天一個死了的小偷的,卡諾斯〃森特諾這個名字根本不存在神父的意念中丙說:?神父不明所以是因爲除了他不知道前幾天一個死了的小偷名叫卡諾斯〃森特諾外,他壓根兒就沒想到小偷還會有親人來祭奠的丁說:?神父的不明所以正好表明了他此刻站在道德的審判席上,母親說卡諾斯〃森特

諾這個名字倒不如說小偷更讓神父容易明白她要去誰的墓地幾個學生表達了他們的看法,我小結說:?原來,同是一座墓,神父眼中是它是一個小偷的墓,母親心裏卻在說,它裏面躺着我可憐的兒子卡諾斯〃森特諾,聽話的好人卡諾斯〃森特諾

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甲說:?母親每坦然重複一次兒子的名字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的,因爲在別人的眼中,‘小偷’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馬爾克斯這樣詳細描寫母親正是爲了表現她對兒子的深厚感情學生乙說:?母親回答時表面上的不動聲色,內心肯定翻滾着兒子猝死的巨大悲痛,她需要剋制自己的情感,因爲她認爲母親此時的痛哭或者眼淚只能讓別人認爲小偷的母親留下的是懺悔的眼淚,那麼在別人眼中自己的兒子真的是小偷了學生丙說:?‘女人不動聲色地、忍住悲痛,兩眼直直地盯住神父’這些神態描寫,顯示母親的冷靜中匯聚了喪子的悲痛和小偷家屬這一身份帶給她的道德壓力,她要用不動聲色來證明自己作爲母親相信兒子不是小偷學生丁說:?女人不動聲色地說,我是他母親。因爲在母親心中,即使自己的兒子死得毫無尊嚴,但還是應該得到尊重和愛憐,這是一種超越了道德、倫理等價值觀的無邊無際的母愛這些事多麼精彩的發言啊。

討論環節之二:學生注意到神父拿出櫃子裏釘子上掛着的兩把大鑰匙,上面長滿了鏽這一細節。我問道:寫不同的人對鑰匙就是這個樣子的心理揣測有什麼作用?爲什麼詳細地寫到鑰匙生鏽?學生討論也很積極。

學生甲說:?‘在小女孩的想象中公墓的鑰匙就是這個樣子,女孩子的媽媽在小的時候也這麼想過,神父本人大概也曾經設想過聖彼得的鑰匙就是這麼個樣子’,表明通常情況下,被埋在公墓的人要麼是沒有親人來祭拜,要麼即便是有親人也不願意來公墓祭拜,一般人認爲沒人來這個公墓祭拜是再正常不過的

學生乙說:?卡諾斯〃森特諾是冤枉被當作小偷打死的,說明世事常如此,像卡諾斯〃森特諾這樣被冤枉致死彷彿是正常的學生丙說:?鑰匙生鏽說明平時不用,平時不用說明平時極少有人到公墓來,極少有人到公墓來是因爲埋在這裏的人是的人是流浪者或因爲犯罪而被殺的卑賤之人學生丁說:?這些細節描寫是爲了反襯這位母親的偉大——對兒子真摯博大的愛

這些適當放手的深入探討使學生領悟到,對?小偷?克洛斯的死,小鎮上的人們是毫無同情心甚至是鄙夷不屑的,而他的親人,特別是他的母親,面對兒子的悲慘死亡,表現出與曾參的母親截然相反的堅定與執着,即馬爾克斯創作《禮拜二午睡時刻》的意圖所在:母愛可以承受失子的無比悲痛,母愛可以直面圍觀人羣的壓力,母愛可以超越道德的.樊籬。

最精彩處是語文科代表的總結性發言:在小說中節制的敘事中,小說交織的情感和道德的糾結中,最終母愛的情感力量使母親在被小鎮上的人知道自己身份的情況下,坦然從容,無所畏懼地走向墓地。這個母親,表面上平靜得就像大地,但內心猶如地底的岩漿,翻滾激盪,鎮靜的背後隱藏着無比的悲痛和寬廣的愛。這種能夠承受任何壓力的母愛,在節制的敘述中奔涌衝突,激盪起刻骨銘心的愛之火花。這番發言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

在放手鼓勵甚至縱容學生探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文中插敘的有關卡洛斯的細節,也很感興趣:光着腳,腰中只系一根麻繩,橫屍雷薇卡太太門前的卡洛斯,究竟是不是小偷?爲什麼鎮上所有的人都堅信他就是小偷?爲什麼母親還在神父面前大言不慚地聲稱自己的兒子是個好人?一個非常好的人會不會有可能是小偷?一個小偷是不是有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人?林林總總的問題,無疑是教師認準時機大膽放手激起的思維的漣漪。學生紛紛從事件的回放敘述中尋找細節來驗證自己的看法。其實,卡洛斯到底是不是小偷這個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在這個辯論過程中,學生會有意識地注意文本的措辭和表達方式,因此引發的討論將學生的思維引向小鎮人們的道德評判標準以及母親超越道德藩籬的對兒子深沉的愛。

三、教學反思

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的環節中,他們對文中很多細節的關注,對原本有難度的的問題的探究,都超過了教師的預設想象。通過教師的大膽放手,學生理解了節制勝於放縱的敘事方式——馬爾克斯不用煽情,剋制地敘述了一件本身無須渲染就令人震撼的故事,卻更能讓我們尊敬她,欽佩她,從而體味生活的本質和人類最深最真的情感——母愛和母愛的偉大!

語文課堂既是學生探索、研究、創新的陣地,又是領悟、實踐、發展的平臺,語文教學既要曲徑通幽,情趣盎然,又要爲學生營造思維自由飛翔的空間。在語文課堂上,放手學生、相信學生,把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宰"課堂,實現語文課堂的真正活躍,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爲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天地,激揚學生生命。

放手,放縱學生的思維,更喚醒了學生的情感,他們在一個敢於張狂、自我標榜的年齡段,卻體會了內斂情感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