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淺談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語文3.23W

“反彈琵琶”的英姑和“倒騎毛驢”的張果老之所以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反”和“倒”。這種與常理相悖的表現方式與邏輯上的逆向思維有相通之處,把這種逆向思維合理的運用在寫作中,可以收到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表達效果。

淺談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作文教學中該如何培養逆向思維呢?

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維

立意,就是確立主題。如果說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結構是文章的“骨骼”,那麼主題就是文章的“靈魂”了,可見主題的確立在一篇文章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立意要新穎,這是寫作的基本要求,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一個便捷的途徑就是運用逆向思維,即“反其意而用之”。

如古人寫到落花,往往寫得很悽慘。例如“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如果據此立意寫文章,總也擺脫不了悲涼、悽慘的情調,我們不妨反其義而用之,借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立意,歌頌落花,就能寫出立意新穎的文章來。

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記得在講完《荔枝蜜》後提問:“文章熱情讚美了蜜蜂高尚的可貴的犧牲精神,然而,他是否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呢?你能否由物及人,展開一下思考和聯想呢?”於是學生紛紛發言:“蜜蜂不敢按勞取酬,整天忙碌,到頭來自己的勞動成果卻被別人佔有,這不是現代人應持的生活態度”,“蜜蜂太保守,世世代代只會埋頭苦幹,缺乏開拓精神,就像過去的農民只靠單一的種田吃飯一樣”,“蜜蜂愛憎不分明,竟好壞不分,什麼人都蜇。”學生的這些觀點也許不一定全對,但畢竟打破了單一的僵化的`思路,能從多側面考慮,進行逆向的思維,這是應該鼓勵的。又如我讓學生以“雪”爲話題寫一篇文章,學生一般習慣於從正面去“贊雪”,如寫雪的“潔白無瑕”、“裝扮世界”、“大公無私”等,而運用逆向思維的學生,則從相反的方向上去思考,貶雪的“虛僞”、“殘酷無情”、“見不得陽光”等。這樣的立意往往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 構思上的逆向思維

構思即文章的組織和構造。構思上逆向思維的運用可以使文章達到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的表達效果。但這裏的逆向思維,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與常理相悖的思維方式,而是要反對程式化,出奇制勝,寫出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底全無的文章來。

記得古書記載,宋徽宗時,許多畫家雲集京城舉行繪畫大賽,考題是《踏花歸來馬蹄香》。有的畫家畫了許多花瓣,在“花”字上下功夫,有的畫了一個躍馬揚鞭者,在“馬”上打主意,有的畫了一隻馬蹄,在“蹄”字上做文章……這些都無法與詩句吻合──沒有畫出“香”味來。只有一位畫家運用了逆向思維,不從“花”“馬”“蹄”落筆,而是獨闢蹊徑,畫了幾隻蝴蝶繞着馬蹄翩翩起舞,這一構思,把香味畫出來了,完美地表達了“踏花歸來馬蹄香”的詩意。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很多成語、俗語、慣用語的含義陳舊了,所存的觀點過時了,看法有片面性。因此,那些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概念、觀點、看法,也隨着社會而變化和更新。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構思上標其新,立其異,採用逆向思維,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例如“班門弄斧”,有時,不可在“班門前弄斧”,否則,遭人嘲笑,但有時,還得“弄斧”到“班門”,不然,將永無表現,豈不委屈自己。

又如“看風使舵”,用在形容那些油腔滑調世故之徒,太形象不過了,那種靠看別人臉色來決定自己行動的人,實在太可鄙了。但是,如果不是爲了逢迎,而是根據情況的變化,隨機應變,採取相應的對策,這不正是一種科學的態度嗎?這又何樂而不爲呢?因此,如何看風,怎樣把握大方向,倒是很有文章可做的。

記得我班李權同學依成語而解的作文寫得非常好。題目是《沒有“異想”,哪來“天開”》,作者借“異想天開”,反其貶義而取其褒義──“異想都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並明確指出不敢“異想”,不能“異想”,創造和發明將很難有希望,這就體現出構思上的新奇巧妙。

總之,逆向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如果在作文教學中加以有目的的訓練,就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