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從心理學角度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參考

心理學9.02K

內容摘要: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本文依據心理學中學習心理的理論,從三個方面闡述了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從心理學角度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論文參考

關鍵詞:思維、學習興趣、思維定勢、問題情境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宋代學者程頤也很強調學和思的結合,他說:“爲學之道,必本于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這就告訴我們:作爲一個學生,如果只通過多問、多見、多識、多聽等獲得感性知識,而不經過思維加以分析整理、引申歸納、對比推論,提高到理性認識的話,學習是不會有收穫的;反之,如果只會枯坐在斗室裏冥思苦想而不去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那麼就算你思考得再勤,也是枉然。

心理學家對思維下了這樣的定義: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概括性的、間接的認識過程。可見,思維是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深深體會到智力的核心是思維,有思則明,明則通,通能應變。化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關鍵在於狠抓思維的啓發、誘導、訓練和發展,以達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的目的。因此,培養中學生化學思維能力,已成爲中學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就顯得尤爲重要。現就本人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結合心理學中關於學習心理的一些理論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求知慾,是培養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對象有興趣時,大腦中有關學習神經的細胞處於高度興奮狀態,而無關的則處於抑制狀態。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具有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態度。對某一學科產生強烈而持久興趣的學生,會自覺克服學習中種種困難,排除干擾,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在化學教學中,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用現象變化比較明顯的化學實驗引入新課。如:氯化氫的“噴泉實驗”、鋁熱反應中的“鐵水奔流”、濃硫酸的“燒杯里長出了黑麪包”等現象非常明顯的實驗,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不由自主的產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亦可以在教學中變教師演示實驗爲學生動手操作,或者學生隨堂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2、利用課外知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心理學指出,青少年的求知慾如不再次激發,難已維持長久。因此一節課不可能全是“高潮”,而應該有節奏。結合教學內容,有機地穿插介紹科技新成就、化學家趣事等,既可調節節奏,又能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打下基礎。

3、增強教師教學藝術性,同樣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板書設計的獨具匠心,教具模型的恰當展示,多彩多姿的課堂演示實驗,幽默形象的比喻,生動有趣的語言,都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求知慾,同時還要注意把師生間單調的課堂教學的知識交流轉化爲師生間情感交流的舞臺,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很多,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針對學生實際和教材實際,採取適當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爲培養學生良好思維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充分發揮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克服消極影響,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思維定勢也就是思維慣性。在教育心理學中,就是學生根據已有的感性認識去解決命題時既定的心理準備。這種心理狀態形成的思維定勢可表現出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迅速地聯想舊知識和技能,以解決面臨的問題,使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進行的更敏捷、更省力,這就是思維定勢的正遷移作用,即積極作用;另一方面,由於思維定勢按一種固定了的思路考慮問題,使學生對面臨的問題常常盲目地搬用已有的經驗,使思維陷入僵化狀態,不能根據新的問題情境的特點做出靈活的反應,成爲解決問題的障礙,也就是思維定勢的負遷移作用,即消極作用。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克服消極的影響,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隨着教材的深入和知識的積累,引導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上,建立良好的思維定勢,可使學生熟練、迅速、正確的解決面臨的問題。

例如:對氣體的收集方法問題,可有意識的培養和建立這樣一個思維定勢:

氣體的收集方法 適用氣體 判斷依據 舉例

排水法 不溶於水或難溶於水 氣體分子的極性和性質 O2、H2、CH4等

排空氣法 上排空氣法 密度大於空氣 氣體相對分子量與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量大小比較 Cl2、CO2、NO2等

下排空氣法 密度小於空氣 H2、CH2=CH2等

排飽和溶液法 在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氣體分子的用途和性質 排飽和食鹽水法收集Cl2

建立了這樣一個思維定勢,要解答有關氣體收集方面的題目就簡單而且迅速了。

思維定勢雖有積極的方面,但也存在消極方面。要克服思維定勢的負遷移,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教師必須要先突破思維定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着主導作用,教法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法,因此在教法上,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如新課的導入,問題的提出,內容的講解可以變換不同的方法,這樣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一方面突破思維定勢。

其次,可採用一題多解等方法啓發學生的思維,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固定不變的解題模式,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亦可用變化題型,加大思維深度,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或可設置一定的思維陷阱,防止思維定勢的負遷移。在教學中可有意識地在學生由於思維定勢而發生錯誤的知識點上設計一些題目,可有效地防止負遷移的發生,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例如:把pH值爲9的強鹼溶液稀釋1000倍後溶液中c(H+)是原來的:A、約1/1000倍 B、約1/100倍 C、約100倍 D、約1000倍.

此題學生在解答時常因爲思維定勢而產生錯誤,教師應在講清溶液中的H+雖只來自於水,但在稀釋的過程中,水的電離平衡也發生變化這一實質後,引導學生注意提高思維的邏輯性和嚴密性。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用好思維定勢,可以激發學生敢於思考、勤于思考和善於思考,使學生能掌握良好的思維方法,從而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

三、探索有利於發展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給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發人深思的問題情境,經常使思維處於激活狀態,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正式講授教學內容前,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好奇與思考,是激發學生認識興趣和求知慾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有意識地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製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就是不協調——探究——深思——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協調”必須要有設疑,把需要解決的課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於各種各樣符合學生實際的知識之中,在他們心理上造成一種懸念,從而使學生的注意、記憶、思維凝聚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的最佳狀態。 創設這樣的新問題情境,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只知道死記課本知識,對化學概念、化學理論理解不深刻,就會出現一些似是而非的現象,如果能創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新奇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意識到,從本質上去認清化學現象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在教學中,若能經常給學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也就是先給予一定的新信息,然後要求依據所給信息,並聯系已有知識來解決一些新奇問題,則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綜上所述,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從心理學角度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