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逍遙遊》教學實錄

語文1.49W

《逍遙遊》一文,先是出現在中學語文課本第一冊,後來調整到第四冊,這樣的“位移”說明了這篇課文的難教和難學,但即使作了這樣的調整,還是“怎一個難字了得”。在給這篇課本確定難點時,人們常常籠統地說是主旨的理解,也正是因爲如此,教者的解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可一旦全由教者解讀,學生只有聽講的份兒,什麼主體性、對話性、參與性等等都談不上了。我認爲,課文最令人難以捉摸之處是,內容以及一些內容構成的板塊。內容很雜,學生的眼睛難以看出頭緒出來;一些內容構成的板塊,學生更是難以從整體上把握,這直接導致他們對全文認識的“混沌”。我想,如果學生眼前的“混沌”能夠膨脹爲宇宙的清澄,那麼他們對課文的主旨就能迎刃而解,他們在課堂上也就能夠達到學習的“逍遙”境界。我在教這篇課文時,嘗試在“笑”字上大做文章,教學效果很好。下面是我這堂課的主要內容,供大家參考。

《逍遙遊》教學實錄

範讀全文前,我提醒學生思考:文中出現了幾個“笑”字?各笑什麼?讀畢,學生總結出三個“笑”字,分別在第一、二、三節。

師:在《三笑》電影中,“三笑”都是秋香笑唐伯虎(學生大笑),《逍遙遊》裏的這三“笑”,是誰笑誰呢?

生:蜩與學鳩笑之/斥?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師:弄清三個“之”,我們就能知道笑的對象了。下面,就請大家解讀三個“之”。

生:前兩個“之”所指對象,都是鯤鵬。第三個“之” 所指對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師:全文的內容實際上就是由三“笑”構成的,現在我們一起來解讀這三大板塊。先看第一板塊。請大家朗讀第一節。

讀畢,師:蜩與學鳩爲什麼要笑鯤鵬?

生:因爲鯤鵬高飛,要*風力。爲了突出風力之於鯤鵬的作用,作者還以氣息之於野馬塵埃、水之於大舟的作用來作比喻、說明。

師:蜩與學鳩笑鯤鵬,作者贊成還是反對呢?

生:反對。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說明“之二蟲又何知!”,它們也憑藉了一點外力。

齊讀第一節,感悟內容:鯤鵬憑藉風力、蜩與學鳩笑鯤鵬和作者反駁蜩與學鳩。

師:再看第二板塊,請大家朗讀第二節。

讀完,師:斥?爲什麼笑鯤鵬呢?

生:斥?認爲,鯤鵬要飛高,才依賴於風力,而自己不追求那樣的高度,所以能夠擺脫對外力的憑藉,自己能夠自由地“騰躍”“翱翔”。

師:那麼,作者對斥?的“笑”是什麼態度呢?

生:同樣是反對、反駁。

師:作者是怎樣反駁的?

生:從大與小關係的角度來反駁的。世界上萬事萬物,所求有大有小,大固然需要憑藉,小同樣也需要有所憑藉,因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是錯誤的。

齊讀第二節,感悟內容:小往往不瞭解大,導致斥?笑鯤鵬。

師:最後看第三板塊,齊讀朗讀第三節。

讀完,師:宋榮子爲什麼笑“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呢?

生:因爲“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師:作者對宋榮子的態度怎樣?

生:由“斯已矣”“雖然,猶有未樹也”可知,作者對他也是否定的。不僅如此,作者還通過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列子來進一步否定他。

齊讀第三節,感悟內容。

師:到此爲止,我們瞭解到,作者對“笑”鯤鵬和別人的蜩與學鳩、斥?、宋榮子都一一作了否定。那麼請大家討論一下,作者對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是不是肯定呢?

生:也都作了否定。

師:否定後者好理解,關鍵是否定前者不好理解,因爲“鯤鵬展翅”早已作爲積極的意象被人們廣泛引用。但在本文中,作者在講述這一寓言故事時,突出的'不是鯤鵬本身,而是風力,“故九萬里,風斯在下矣,而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對風力作用的突出,實際上就是對鯤鵬的否定。

師:作者寫了“笑”的雙方,對“笑”的一方蜩與學鳩、斥?、宋榮子都作了否定,對被“笑”的一方鯤鵬和“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也都作了否定,並且對順便提及的野馬、塵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靈、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這種全盤否定的態度,如果我們借用本文中的一個形象的詞語,可以說是:笑!是的,本文也可以說是:莊子“笑”萬物!

師:莊子爲什麼要“笑”萬物呢?

生:因爲它(他)們都“有所待”,都沒有做到“逍遙遊”。

師: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從反面論證,最後才用幾句話提出正面主張,以三“無”(無己、無功、無名)作結,有力地論證“無所待”觀點。至於“無所待”的境界怎樣才能達到,希望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讀讀《逍遙遊》的後半部分。

教後感:要使學生不“混沌”,首先教者要做到不“混沌”。我備這一課,在參考有關資料的同時,把主要精力放在讀原著上。我一連讀了好多天,先後讀了二十幾遍,教學思路才豁然開朗:全文三節正好有三“笑”,就從這裏入手。因爲三“笑”不僅把全文的內容簡化爲三個主要故事,即蜩與學鳩笑鯤鵬、斥?笑鯤鵬、宋榮子笑他人;也把全文涉及的“有所待”的事物或人物全貫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