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四年級語文《呼風喚雨世紀》評課稿

語文4.39K

課程改革後,聆聽語文課。通常的感受都是聲光色的巧妙運用,聲情並茂的感染。一堂課,往往跌宕起伏,在感動之餘,有時卻覺得是亂花迷人眼,缺少對基礎知識技能紮紮實實的訓練。而黃翠柳老師昨天爲我們做的示範課——《呼風喚雨的世紀》卻讓我們耳目一新,以清水出芙蓉的方式,還給我們一節充滿語文本色的課堂。

四年級語文《呼風喚雨世紀》評課稿

一、抓住訓練特點,切實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把識字教學放到了課堂上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本文是中國科學院的路甬祥先生所寫的科普文章。除了生字外,有許多相對於四年級國小生比較艱澀的專業術語。他們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而黃老師充分利用好了工具書,如在揭題後理解“呼風喚雨”一詞時,讓學生查字典理解意思,這樣細緻地培養了學生語言文字能力。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學習中離不開工具書,工具書用好了,學習就事半功倍,好比戰略家手中的地圖一樣的靈性。學生多數擁有《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些常用的工具書和自學資料,但不能積極使用,認真揣摩推敲。而本課讓孩子們主動使用工具書,不僅意味着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而本身就是一個推敲語言文字、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識字教學用多媒體呈現,對時間的掌握恰到好處,尤其是對詞語的理解,如出示“因特網”、“農耕社會”、“程控電話”、“原子核”等較難理解的詞時,黃老師讓孩子先說一說理解詞語用什麼辦法,然後再出示圖片,讓學生更能形象地理解,印象深刻。這樣在學習文字的過程中,也潛移默化地滲透了學習方法。

二、緊扣課題,紮實進行了讀書的訓練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教師從“呼風喚雨”入手,讓學生理解題目,瞭解作者後,走進文章本身。教學中始終沒有離開主題“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充分體現了課文的重點。而在學習過程中,每次讀都有側重,第一次讀文找出難理解的詞,再讀課文,則是要利用批註的方式,畫畫感受深的部分,而指名讀文過程中,讓其他人進行傾聽,評價,實現了的參與。在這一環節,我們組產生了一定的分歧,部分老師很贊同黃老師講完一些內容後再評價的方式,認爲集中評價比分散教學評價效果佳,另一部分則認爲還是及時評價更有針對性。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而在反反覆覆地讀中,學生一遍比一遍出色的朗讀已然將教師的成功全部展示了。

三、設計巧妙,樸實進行重難點的理解

《呼風喚雨的世紀》是一篇科普說明文,說明文就會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因爲這節課是開篇課,黃老師沒有直接點明課文中運用的說明方法,但是卻巧妙的進行了滲透,比如在品讀“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時,問學生了解哪些發現發明,然後黃老師出示一些古今不同的事物:算盤——計算器日晷——石英鐘烽火臺——電話馬車——動車等進行對比,讓學生深入感受二十一世紀確實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觸動了學生的情感積累,使他們真切地體會到現代科技發展的成就之大,範圍之廣,變化之快,並由衷地發出對科學的讚歎和嚮往。這樣就爲下節課揭示寫作方法打下了伏筆。

另外,課堂上,可以看出教師資料準備極其充分。也可以看出老師平時積累十分到位。對目標定位準確,把握極有分寸,輕鬆地駕馭課堂,精煉的教學語言,樸實無華的教學更能展示出老師極佳的個人素質。

總之,這是一節帶給我們啓發是,語文味足,生活性強,文字性細,創造性給力的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