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十八歲出門遠行》的課堂實錄

語文2.79W

師:(導入)18歲,陽光燦爛的日子,剛剛走出了夢幻的花季雨季,青春涌動、年少輕狂的你一定想探尋充滿誘惑的成人世界,因爲外面的世界好精彩!可是,當你真的走出去之後,外面的世界會像你想象的那樣嗎?

《十八歲出門遠行》的課堂實錄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餘華,走進他的《十八歲出門遠行》(板書)。

師:餘華,浙江海鹽人。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是中國內地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受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荒誕小說的影響,顯示出了一種與傳統小說不同的現代特色。

“先鋒小說”(板書)的特點是反叛“現實主義”文學(板書)。現實主義文學在形式上追求一種“似真性”(板書)效果,猶如繪畫中的素描,他要求和日常生活經驗相一致的閱讀效果。而“先鋒小說”卻恰恰要造成閱讀效果和日常經驗相脫離(板書)。在故事的結構上要打破正常的邏輯關係,在語言上則利用更多的文學修辭增強隱喻功能。這是我們解讀這篇小說的鑰匙。

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小說中的故事。

師:請同學們速讀課文,整體感知,回答下面問題。

小說主要講了什麼事情?涉及了哪些人物?

生1:寫“我”第一次出門遠行的遭遇。人物有“我”、“司機”、“一些農民”和“孩子”等。

師:概括得很恰當。這篇小說描述了一個18歲孩子初次出門遠行所經歷的一些奇怪的生活片段。主要寫“我”、“司機”和“搶劫者”(板書)之間的`矛盾衝突。

師:從整篇小說來看,小說中的“我”一直在尋找什麼?、

生(共同回答):旅店(板書)。

師:那麼尋找的過程及結果怎樣呢?

生2:“我”第一次出門遠行很興奮,當黃昏來臨的時候“我”感到需要找“旅店”投宿,可是沒有人知道哪裏有“旅店”,於是“我”只好順着路走希望能夠找到。後來“我”搭上了汽車,就沒再想找“旅店”了。不久汽車又拋錨了,一羣人來搶劫,“我”被搶去了揹包,還被打得遍體鱗傷,但是卻找到了旅店,就是那輛“汽車”。

師:尋找“旅店”的過程確實就是這樣,下面我們再來總結一下。

“我”第一次出遠門,需要“旅店”,但沒有人告訴“我”前面是否有“旅店”。在黃昏來臨時,“我”感到了自己無所依靠,於是“我”拼命地到處尋找“旅店”。後來雖然沒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車(板書),暫時的舒服讓“我”滿足。接着不幸汽車拋錨(板書)了。爲了維護正義,“我”付出了遍體鱗傷、無限痛苦的代價。結果“我”最終找到了“旅店”被搶劫的傷痕累累的“汽車”。

師:小說以“找旅店”貫穿始終,那麼“旅店”在小說中有什麼象徵意義呢?

生3:“旅店”是給人以安全感和能給人提供保護的地方。

師:“旅店”在這裏是一種抽象的體現。它是一處暫時或長久的寄託地,是漂泊的靈魂的棲息地。

當“我”躺在汽車裏感到一絲溫暖,並說“我一直在尋找旅店,沒想到旅店你竟在這裏”時,“旅店”這個“我”一直要尋找的歇息的地方就被賦予了象徵意義:我心底的一點希望,一份力量(板書),也就是自己才能使自己重新振作。這也是這篇小說的文眼所在。

師:聯繫情節回答,在找“旅店”的過程中,出現了那些不合情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