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研究性學習在國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論文

語文2.87W

摘要]近幾年來,“研究性學習”日益成爲國中英語教師關注的熱門話題。在國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意義重大。本文首先闡釋了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基礎,其次概述了研究性學習的特點,進而提出了研究性學習在國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研究性學習在國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論文

關鍵詞]國中英語;研究性學習; 策略

一、理論基礎

(一)蘇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性學習法”理論

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所謂的“研究性學習法”,即教師把新教材提供給學生,引導學生提出各種假設,並加以驗證,使其獨立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發現真理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之下,知識是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獲取。“研究性學習法”對於學生髮展智力,提高創造力和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興起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一種強調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經驗的學習理論。它主要關注如何運用經驗、思想結構和信念爲建構新知識服務,尤其注重學習者在學習情境中是否進行了主動建構。研究性學習正是研究者們基於建構主義的這些觀點提出的教學思路。

(三)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森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這一理論具體由五個假設組成。即:習得—學習差異假設、監檢假設、輸入假設、情感過濾假設和自然順序假設。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一)研究性

在國中英語課堂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充分體現了英語學科的獨特特點,展示了英語教師的教學魅力和中學生的心理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入話題討論或者研究課題,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自主探討,使課堂氛圍充滿研究性。

(二)語言性

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要注重語法知識的傳授,更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與交際能力。因此,研究性學習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充分體現英語學科的語言性。

(三)情境性

英語作爲非母語的語言學科,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創設英語情境,引導學生走入情境中進行自我表達與互動,從而達到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學法完全契合了研究性學習的根本特徵。

(四)互動性

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語言交流討論環節較多,因此在研究性學習中應注重互動性。教師應多組織開放性話題討論,讓學生擁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

三、運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階段

1.明確教學要求,對教材進行深加工課前準備環節至關重要。教師應明確教學要求,對教材進行重點剖析,並提出一些研究性課題供學生選擇,以達到師生互動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英語上冊Unit6中,主要考查如何運用將來時表達職業規劃。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對教材中的職業及表達方式進行深入處理,比如,在課前提出"whatdoyouwanttodo?"的話題,讓學生根據話題進行充分準備,然後在課堂上大膽地交流,這樣既鍛鍊了他們的勇氣,又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2.合理引導,創設多樣情境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多樣情境的創設也非常關鍵。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引導。如何創設多樣課堂情境,如何引入話題,如何轉換話題,如何帶入任務,這些都是教師應當在課前準備的。3.遵循學習規律,關注學生成長國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發育初期,教師應在充分尊重其生理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學習計劃、規劃學習內容和學習強度。在課堂教學中寓教於樂,以緩解學生學習壓力。

(二)課堂實施階段

1.科學分組,分配學習任務研究性學習的英語課堂中,學生討論是重要環節。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話題進行科學分組,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研究討論,明確分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對"begoingto"句型的訓練中,全班同學可以根據座次分成四組,每組前三名同學負責說一個單詞,分別表示"who,what,when”,最後一名同學負責連詞成句。2.圍繞主題,穿插教學重點在課堂上,教師應圍繞研究的主題,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穿插教學重點,使單詞、短語和句型的訓練多樣化。3.明確定位,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在研究性學習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是合作者和參與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師要將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大膽表達自我,實現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劉樹仁.研究性學習的定位及其實施要領[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7(8).

[3]鍾啓泉.“研究性學習”的基本內涵[J].上海教育科研,2005(2).

作者:張豔珠 單位: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第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