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

語文2.21W

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以什麼題目爲題呢?我們不妨來看看範文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範文,歡迎閱讀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
  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1

花氣襲人知晝暖

甘肅一考生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黃的麥穗,看累累的碩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美。

欲知路遠,就出發吧,走悠長的夕照小巷,走古樸的木橋,腳知漫道長。

欲知文學,來人間吧,看愛恨貪嗔,看嬉笑怒罵,看王公貴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大。

以清晨壯麗恢宏的半邊雲霞起興,以趕路人腳下不停生長的風爲修辭,以公交站牌前偶遇的笑臉爲標點,以溫馨午餐氤氳的香氣爲內容,以一對老夫婦互相攙扶的背影爲結局,以搖尾跑來的小狗爲句號,洋洋灑灑一篇以“語文”爲題的文章已揮筆寫就。生活就是語文,叫做“幸福裏”的招牌,“愛護自然”的溫馨提示,充滿希冀的電話號碼,無一不是語文的化身。

曹雪芹寫《紅樓夢》,有人說他是寫自己,在富貴家庭裏養尊處

優,一場冰冷的大雨澆滅了所有驕傲,他在破敗小屋裏衣衫襤褸,在蕭瑟風中飢寒交迫,在濁酒昏燈下增刪批閱,他所經歷的,就是最好的素材,他用他的腳印,綴滿了大觀園所有人的悲歡。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中的點滴匯聚,終成語文壯闊的海洋。向來喜歡語文,所以在生活中處處留心,也許是母親一句溫暖的關懷,也許是路人一句友好的提醒,也許是演講者或激昂或抒情的言語,也許是相聲演員幽默生動的段子,也許只是幾個字,都可以觸動靈感的源泉,目光所及之處,生活所經之事,盡是好文章。

我們是塵世中蹣跚而行的趕路人,三毛說:“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在流浪。”語文便是我們心靈的棲息地,我們將生平中見過的或纖弱或雍容的花別在語文的衣襟上,我們將生活中聽到的或低吟或高嘯的言語綴在語文的耳後,我們將生活中嗅到的或馨香或馥郁的氣息撲灑在語文的髮梢上,這樣,被生活悉心裝扮過的'語文便亭亭而立。

語文教我們品味生活,生活教我們學習語文。從最初的咿呀學語,到以後的執筆寫字,到後來筆下開花,隨着我們一步步成長,生活向我們展示了語文更多的魅力和無法替代的重要性,如同喝一罈甘醇的老酒,越飲越醉人,在香氣的薰陶下,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要再次一品佳釀。

曾有詩云:“花氣襲人知晝暖。”提高語文素養有何嘗不是如此呢?唯有立足於生活實踐的沃土,語文之花才能盛放。

【名師點評】

這是閱卷組評定的一篇考場標杆佳作。本文以中心突出、論證嚴謹、頗具文采而被評爲一類卷。具體特點如下:

1.主題鮮明,形散神聚。這篇議論性散文,與衆不同之處在於開篇沒有直接提出論點,而是通過一組排比句,將生活與文學也就是語文自然而然聯繫了起來,再通過層層論證,將語文與生活關係揭示得清清楚楚,文末還在強調語文必須根植於生活。

2.論據充分,論證縝密。文中用曹雪芹的事例論證生活是寫作的素材,引用陸游的詩句論證“目光所及之處,生活所經之事,盡是好文章”,用身邊的事例揭示語文和生活的辯證關係,論據充分,論證有力。

3.手法多樣,文采飛揚。文中多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爲文章增色不少。

  2017全國卷2語文作文2

何爲語文素養,在我看來,是知識語言的積累,是情感的接收與表達,是思維的方式與品質,是一種品德,一種審美,一種個性。我們每個人,從牙牙學語,到朗讀課文,到醉心圖書館,再到在講臺上發表演講,我們在一生中,不斷進行着語文素養的積累提升。

王國維先生曾將做學問分爲三境,其構思之巧妙,意蘊之深遠令人歎服。如今,我想將語文素養的提升也分爲三境,淺談我對提升語文素養的理解。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此第一境也。課內有限閱讀是語文素養的基石。一篇篇字字珠璣的課文是江浪淘盡後留下的珍寶。課本中有文化的縮影,是千錘百煉的精華。我們以一個純白的形象走入學堂,在心上寫下拼音,寫下漢字,再刻下自己連詞成句的小小句子,再刻下唐詩中的明月光與宋詞中的春華秋水。在有限的課內閱讀中,我們逐漸培養起對語文的最初感知之興趣,通過自主或非自主的背誦爲語文素養鋪上最基礎的基石。若不知“牀前明月光”,又怎懂故鄉愁呢?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此第二境也。課外大量閱讀是語文素養的積累。相比濃縮有限的課內閱讀,課外閱讀是更廣闊的世界,是更博遠的清景無限。偶爾學習遇到不懂之處,老師會說:“先記下,之後會慢慢理解。”我想,廣博的課外閱讀,便是幫助慢慢理解的過程。當在課本中看到孔子的“仁”和“禮”,我們或許需要讀完整部《論語》來找一個答案,當讀過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唐詩、宋詞典籍便會成爲不離手的寶物。此外,在街邊的舊書店裏,在高大靜肅的圖書館裏,我們認識更多的人,瞭解更多角度的觀點,以此填補、完善自己的思想。

“我欲穿花尋路,直入白雲深處,浩氣展紅霓。”此第三境也。社會實踐是語文素養的積澱。它讓你在積累的花海中終於尋覓到自己的那一條路,筆直地通向自己的心境。當你在閱讀完一則新聞後有了自己堅持的觀點看法,你就有了自己的思維。當你站在講演臺上引經據典,神態自如地講述自己的觀點,你就有了自己的風格與表達。社會實踐,是將衆多積累的知識文字沉澱下來,在反覆地揣摩與思索,在切實的理解與運用中,呈現自己的精神。孔乙己學問雖多卻終不成器,舊時代那麼多飽讀詩書的書生卻“百無一用”,他們是閉門鎖窗、不理世事的學習,因此沒了融會貫通,沒有自己的思想與精神,也就沒有真正語文素養的最終昇華,更上高格。

此三境,步步相生,步步相扣,缺一不可,只有鋪就基石,逐步積累,漸漸沉澱,才能一步步提高語文素養,不爲功利,不爲名採。惟願詩酒趁年華,浩氣當空,一展虹霓。

語文老師龔小菊點評:本文有三大亮點:一是思路清晰,層層深入。開頭對語文素養進行了闡釋,即語言知識的積累,情感的接收與表達,思維方式及品質,全文也基於此展開論述,結尾道出三者關係。二是巧妙借鑑王國維治學三境界來構思,引用古詩來喻三條途徑、三種境界。既完成了作文“任務”,又使得說理形象。三是每一部分論述時都能結合自己的學習體會,充分體現了作者眼中有“任務”。

標籤: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