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薦】

語文4.46K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一些耳熟能詳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古詩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註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藉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信息,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啓發學生善於以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勤於分析問題,樂於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說一說、想一想。學生纔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風景畫、錄像、實物投影儀、實物三棱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複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後抽讀。

2、瞭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結合註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藉助註釋,又要聯繫上下文,既要聯繫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啓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爲什麼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祕: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⑵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覆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爲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着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爲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第一首詩。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別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4.強化語感訓練,提高鑑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初讀本課兩首古詩,大致瞭解異同。

3.引導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瞭解有關“送”的內容。

4.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板畫長江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評: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5.要求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二、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或註釋瞭解詩的大意,並激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下揚州”“孤帆”“盡”“唯”的意思。

(2)提出疑問,並梳理出需要重點探討的問題。

三、賞析佳句,入境悟情。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爲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點評: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爲學生理解後兩句詩埋下伏筆,可謂講在“關鍵處”,有畫龍點睛之妙。)

2.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蘊,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點評: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先讓學生感受、理解,再表達美的感受,融理解運用爲一體。)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

3.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

(2)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3)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4)指導朗讀後兩句。學生自讀,自評,評後再讀。師引讀,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評: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因此多樣化的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歸納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2.略讀第二首詩。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懂得糧食的來之不易和農民勞動的辛苦,要尊重農民,愛惜糧食。初步瞭解詩人所反映的當時的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生字卡片、插圖、小黑板

主要板書計劃

20古詩兩首

鋤禾 憫農

日當午汗滴 春

一粒 盤中餐 辛苦

秋 萬顆

餓 死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描紅、仿影、臨寫、朗讀

課外: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古詩嗎?能背誦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板書:古詩兩首。解釋“古詩”的意思。詩歌以“首”爲單位。

3、先學《鋤禾》

二、初讀指導

1、板書:鋤禾,領讀。解釋字意。

2、教師範讀、領讀全詩。

3、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教師用小黑板揭示:鋤禾當午粒粒辛苦盤皆

(1)自由拼讀,讀準字音。

(2)指名認讀,提醒學生前鼻音的字。

(3)怎麼記住這些字?學生自主學習,然後交流。

4、指導朗讀,注意重音和停頓。

5、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指導看書上的圖。這幅圖上,天空中、地面上各畫的什麼?自由說說圖意。

2、當衆交流。

3、教師講“當”、“正是”等字詞意思。板書:日當午汗滴盤中餐辛苦

4、講解。

5、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給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後再組詞。

2、讀拼音,寫漢字。

3、用“辛苦”說、寫一句話。

4、用自己的話講〈鋤禾〉的意思。

5、背誦〈背誦〉。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鋤禾》。

2、用自己的話把《鋤禾》這首古詩的意思講一講。

二、初讀指導

1、板書課題,領讀。農民什麼地方值得人們同情呢?

2、教師範讀,領讀。

(1)自讀課文,圈出生字詞。收閒田農夫粟猶自由拼讀,讀準字音。熟記、練寫生字。

(2)指導朗讀,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頓。

(3)自由讀課文,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三、精讀訓練

1、教師介紹粟。

2、學生查字典,弄懂“無”和“猶”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的所以講一講。同桌試講,共同糾正。結合講解板書:春一粒秋萬顆餓死

4、檢查試講情況,指名講解。

5、觀察課本上的插圖,說說圖意。

6、爲什麼豐收農民還要餓死呢?

7、對照板書練習背誦。

四、作業

1、畫去括號內不恰當的拼音。

2、解釋。

3、詩句中“一粒”的“粒”表示(),“萬顆”中的“萬”表示()。

4、用自己的話講《憫農》的詩意。

5、背誦《憫農》。

第三課時

一、複習檢查

1、朗讀課文。

2、指名用自己的話講〈鋤禾〉、〈憫農〉的意思。

3、背誦〈鋤禾〉、〈憫農〉。

4、再次朗讀〈古詩兩首〉,想:這兩首詩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二、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農收閒夫。

2、這幾個字裏,你認爲哪幾個比較好寫?說說你是怎麼寫好的。學生自學後逐字講每個字寫時的注意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的補充和小結。

3、按筆順描紅。

三、作業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首詩的意思。

3、選擇一首古詩,用自己的話把詩意寫下來。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瞭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瞭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託了諷喻之意。

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四句弔古:

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意圖託庇神靈,江山永固,可是時移事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還有多少佛臺經院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中呢?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寫景:

淡雲、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麼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四句抒情:

身處這宜人春色裏,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誰知道他內心的快樂,甚至還以爲他像少年人一樣偷閒貪玩呢?

指導反覆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學會“浥”這個生字。

2.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用。

4.有感情的朗讀,並能背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相見時難別亦難”同學們,有人說離別是詩,有人說離別是歌,有人說離別是淚水。我們讀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我們讀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們讀過“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是啊,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碧空盡的孤帆,離別是平明送客後孤獨的楚山。從這些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送別詩。

二、指導讀詩《送元二使安西》

1.剛纔已經有同學忍不住讀出來了,看看每個字都寫準確了沒有。特別是這個字念yì(注音)。

2.詩是一定要吟誦的,我請同學們來推選任意一個同學來讀一讀這首詩。

重點指導讀好詩題:送元二使安西

試與老師的朗讀比較 “元二”後有一個停頓。

3.我們學習一首古詩,除了會讀以外,還需要知道什麼?

(瞭解詩的意思;怎樣知道詩的意思?藉助註釋,聯繫上下詩句、結合背景資料等等)

4.現在請同學們藉助註釋,看看這首詩大概講的是什麼意思,然後在小組裏說說,在學習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記號。(瀏覽網頁,學生自學)

5.交流重點詞語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誰來試着自己的話說一說詩的大概意思?前兩句和和後兩句分別寫的是什麼?如果能用自己的語言連貫地描述就更好了!

6.理解了詩句的意思,誰再來讀讀這首詩。其它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詩句時,中間是怎麼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節奏。(生朗讀)

三、反覆品讀,入境悟情

1.讀一讀古詩,詩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和元二是好朋友?

(“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更”說明他們已經喝了許多杯,可能還要喝許多杯,可見他們的感情很深。“盡”就是他們都一飲而盡,只有好朋友之間才這樣。)

2.你們注意到“酒”了嗎?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知己的酒,“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酒是澆愁的酒,那“勸君更盡一杯酒”是一杯怎樣的酒?

(離別的酒。友誼的酒。 也是一杯祝福的酒。也是一杯連心的酒。)

3.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窗外哪些景物,使離別的愁緒會更濃?

(雨、客舍、柳)

4.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記不清說了多少遍祝福的話。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這可能嗎?安西有多遠?

5.師生交流

6.自古人生重離別。而此朋友遠去不遠千里,朋友之間怎不留戀,況且古人說: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7、學到這裏,你能體會到詩人和元二的情嗎?(板書:依依不捨)

四、教學《別董大》

1.別董大,別時的景是怎樣的?

(生答)誰再來讀讀這兩句詩:讀──”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2.你在讀的時候注意到這兩句詩中的哪些景物?

3.“黃雲、白日、北風、雁、雪”這幾種景物串起來勾畫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生談:淒涼、寒冷、空曠)

4.自由讀。

5.這是怎樣的悲壯而淒涼啊,此景次情,別董大,這別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詩中哪個字寫出了別時的心情?

6.爲什麼而愁?(爲眼前的環境而愁,爲前途而愁)

7.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個“愁”字了得!此刻應是揮淚告別,應是借酒消愁。然而,高適對董大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8.你就是董大,此時,你的心情怎樣?(隨機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積極情感。)

五、結課

離別是岸上的踏歌聲,是碧空盡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後孤獨的楚山。課後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些送別詩,感受一下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通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麼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麼?

“生”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峯。紫煙:紫色的煙雲。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峯,高高的香爐峯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爲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麼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麼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峯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峯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着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爲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爲九天。詩裏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餘。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範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爲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爲什麼?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緻?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係?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緻外,本詩還有什麼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緻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

2.朗讀、背誦並默寫兩首古詩。

3.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學習利用註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初步瞭解古詩對仗工整的特點。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絕句》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引導同學們背誦以前學過的古詩,由此導入 新課。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詩:9 古詩兩首

 (二)自學《絕句》

1.讀題、解題,作者簡介。

《絕句》是古代詩詞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爲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的叫“五絕”,每句七個字的叫“七絕”這首詩是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杜甫寫的,當時唐朝開始衰敗,又發生叛亂,詩人歷盡艱辛才輾轉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間草堂,詩中描寫的就是草堂前明媚秀麗的景色。

2.教師範讀。

強調多音字:行(háng)泊(bó)

3.自學字詞,理解詞語,教師檢查,學生質疑。

黃鸝:一種小鳥,也叫黃鶯,叫聲很好聽。

白鷺(lù):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細長,吃小魚,小蝦。

東吳(wú):古時候的東吳,就是今天江浙一帶。

鳴:這裏指鳥叫。

翠柳:綠色的柳樹。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含(hán):包含。

西嶺: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這時是虛指。“千秋雪”指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萬里:指非常遙遠,不是實指。

4.檢查自學詩意情況,想像畫面。

(1)指名讀詩句。

(2)練說每句詩意。

(新綠的柳枝上一對黃鵬在歡唱,蔚藍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鷺從溪上飛起,向遠處天空飛去。遠處,西嶺上覆蓋着終年不化的積雪。這樣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戶裏一樣。門外停泊着要到萬里之外東吳去的船隻。)

(觀看彩圖,誦讀全詩,想像畫面。)

(整首詩描繪了草堂附近明媚秀麗的景色。)

5.反覆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朗讀。

我們要以歡快的語調,來讀這首詩,讀詩時還要注意抑揚頓挫和輕重快慢。

(2)教師範讀。

(3)學生朗讀。

兩個/黃鵬//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幹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4)全詩表達作者什麼感情?(抒發了作者對平靜生活的嚮往。)

 (三)體會寫法

詩人爲什麼能描繪出這麼美的畫面呢?他運用了什麼方法?你們想知道嗎?齊讀全詩,仔細體會。

(教師總結:古詩是四個不相連屬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圖畫,短短四句寫景,有層次,有遠近,聲情並茂。而且黃翠白綠,衆彩繽紛,形象鮮明活潑,分而不散,從而充分表現了詩人恬靜開朗,躍躍欲歸的內心世界。同時這首詩語言清新質樸,對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樂美。)

  (四)背誦全詩,體會美感

  (五)佈置作業

1.練說詩意。

2.默寫全詩。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

 教學步驟 :

 (一)複習導入

1.背誦《絕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創設情境,交代學習方法

1.給學生演示《早發白帝城》音樂鑑賞的視頻資料。

2.交代學習方法。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五讀法”來學習古詩。什麼叫“五讀法”?又該怎樣運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呢?

(2)出示“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知大意;三讀精,解詞義;四讀會,達意境;五會讀,有感情。

  (三)指導學習《早發白帝城》

1.揭題,解題。

(1)“發”在這裏的讀音和意思是什麼?(fa)(出發)

(2)讀了這個題目知道了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去哪裏?怎麼走的?)

在學習這首詩時就會解決我們的疑問。

(3)這首詩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按照“五讀法”開始學習詩句

(1)一讀通,咬準音。

①正字:朝(zhāo)還(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結構),辭(左右結構),猿(左右結構)

(2)二讀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辭:辭別、離開。

還: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讀精,解詞義。

通讀全詩,根據每句詩所寫的內容,給詩分層。每層寫了什麼內容?

(這首詩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告訴我們詩人出發的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第二層寫長江兩岸的景色。)

①指名讀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知道了作者早晨從白帝城出發,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麼時間離開白帝城出發的?從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

(詩人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從“朝”和“彩雲間”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當詩人離開白帝城時,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雲間”一詞,除了寫出時間,還寫出了白帝城的什麼特點?(很高)

教師講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講在“彩雲間”。

③從白帝城到江陵有多遠?詩人乘船走了多長時間?從詩歌的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從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裏遠,詩人乘船隻用一天時間就到達江陵了。)

詩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虛指,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說明船開得很快。

④小結:這兩行詩,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讀時,除了要把順水行船速度極快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表達詩人的心情同飛舟一樣輕快。

⑤指導朗讀。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⑥第二層是寫長江兩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麼來寫。

(抓住“猿聲”和“萬重山”來寫。)

⑦作者爲什麼要寫“猿聲”和“萬重山”?

明確:當年長江三峽,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猿猴的叫聲常常會在深山峽谷中引起回聲,一聲接一聲,聲聲不斷地傳播開去。李白乘船順水而下時,在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中,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這裏用猿猴的啼叫聲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輕快和沿途景色的壯麗。

⑧指導朗讀(注意把“快”的意思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3.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詩歌每句的意思。(分組討論,指名說)

(早晨,作者離開了彷彿在彩雲中間的白帝城,遠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一聲接一聲還沒停下來,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1)學生邊看《早發白帝城》的影碟,邊聽師範讀古詩。

(2)談話: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偉大的詩人李白,當年他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貴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白帝城的地方,忽然傳來皇帝要釋放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樣?(十分高興)

李白在釋放後寫了這首詩,不但描寫了長江兩岸雄偉壯麗的景色,而且表達了自己經過艱難歲月之後,被釋放的喜悅心情。

(3)爲什麼說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①順水行船(客觀);②心情愉快,急切盼歸(主觀)。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我們再讀這首詩,不但要從字面上理解詩意,還要體會詩人的感情。

(5)學生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四)佈置作業

讀李白和杜甫的詩,然後利用隊會時間開一個班級詩會,看誰知道得多,理解得準確。

  教案點評:

重點是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古詩,最後達到熟練背誦的目的。在背誦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和詩句,讓學生結合對詞語的理解,自己去理解整首詩歌的意思。最後,老師再結合詩歌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寫作上的一些特點。針對這種教學思路,同時設計了配合教案的多媒體演示課件,用來輔助老師教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鶴、孟”等個生字。

.正確、通順、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首古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想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初步地學會探究性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讀中有思、讀中有悟、讀中

有得。

.學會在學習中積累運用古詩句,發展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情感,使學生能夠初步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體會詩中豐富複雜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難點

.體會“西辭”“煙花”的意思。

.體會詩人複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導入學習,理解詩題。

由本單元專題“人間真情”入手,進入送別詩的學習。

出示第一首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解釋詩題,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讀古詩,理解生字。

1.指名初讀。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讀。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自學詩句。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預設難點:西辭煙花

①理解“西辭”。

通過了解“黃鶴樓”和“廣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辭”的意思。

②理解“煙花”。

理解煙花的古今異義。

4.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四)三讀古詩,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點體會:離情、深情。

①體會“離愁”。

通過“孤帆遠影碧空盡”,理解離情。

②體會“深情”。

通過“唯見長江天際流”,理解深情。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

(一)總結學法。

(二)學習交流。

1.學生自學,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點:兩首詩的相同和不同點,瞭解作者、感受深情。

①有“送”“西”“盡”“故人”四個相同的字詞,但具體含義不同。

②瞭解作者。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③感受深情。

通過理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感受深情。

3.配樂朗讀。

三、佈置作業

閱讀其他的送別詩,感受它們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維

黃鶴樓畫

《古詩兩首》教學實錄

年級:四年級

整理:印記(三河市皇莊國小 米濤)

師:咱們準備好了?

生:準備好了。

師:上課吧!剛纔背的一些送別詩,在動腦過程中,相信你們一定感受到了蘊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說自古重離別,可以記載流傳下來的作品,可以說不可勝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它們,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讓我先來看一首詩,這就是《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生:(齊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這個詩題用現在的話怎麼說呢?

生: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廣陵。

師:說的真好,在這裏有一個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師:“之”是什麼意思呢?

生:去。

師:是去的意思,還可以說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廣陵去了,那誰來給他送別?

生:李白。

師:就是本詩的作者,唐朝大詩人李白。

師:你們知道送別的地點在哪嗎?

生:黃鶴樓。

師:非常聰明的孩子。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古人啊,將它這樣寫。我們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鳥”過去呀,人們把長尾巴的鳥叫做“鳥”。我們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誰認識這紅色的字?(que隺)對了,猜猜什麼樣的鳥叫 que呢?大膽的猜。

生:我覺得應該是(……)的意思

師:太對了,那說到這,你對這個鶴字有什麼樣的印象啊?

生:我覺得是既長又短。

師:既長又短,好像有點不太合情理,是嗎?你的意思是什麼?

生:左半部分(……)讓它尾巴很長,所以(……)

師:它的尾巴應該是不長不短。從字形當中我們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麗。它呀確實是一種讓人喜愛的鳥。它的鳴叫聲震九天,它的舞蹈雅緻翩翩,在咱們中國民間早就被定爲仙鶴。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昇天的傳說。詩人最後還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那我們再來自由的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好,讓我們把書打開。100頁,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第二句。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第三句。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最後——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就這樣,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好這首詩,那只是剛剛觸到它的表層,通過這些詩句,你都瞭解了哪些詩意呢?說說看,平時你都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話中的重點詞和重點句來理解這句話。

師:看樣子,從字的意思來理解這句話就好理解了。好辦法,你呢?

生:還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譯成現代的話,然後再看這句話。

師:不懂你怎麼翻譯啊?仔細的說。

生:。

師:好辦法。你呢?

生:我理解詩句第一種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註釋的話再看一下注釋。

師:非常好。你還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後看一下,然後可以再聯想一下。

師:他的意思聽出來了吧,誰能再說說,他是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理解詩句的?

生:(……)

師:你的方法是他說的這樣嗎?是呀?其實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說,是把會的先想一想,然後呢上下句聯繫聯繫,也許剛開始不懂的,一聯繫上下句就會了。非常好。有的時候,就讓我們來默讀這首詩,來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詞語之間寫批註

生:(自學)

師:要不然咱們這樣吧,跟你前後左右的四個同學,小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問一問,也許,好不好?

生:(……)

師:再大點聲,讓我們都聽清楚

生:煙花爲什麼像煙霧一樣?

師:哦,聽清楚她的問題了嗎?

生:(……)

師:你對自己能滿意嗎?她的問題是煙花爲什麼是花,開的像煙霧一般。你怎麼理解?

生:形容花開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煙霧。

師:花太多,太繁茂了。這回你滿意了吧?其實對煙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別的組還有問題嗎?你們。

生:我們沒有搞懂什麼叫天際流?

師:這個剛纔有的組討論過了,你們組討論的,你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天際流,流你應該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際就是特別特別遠,天邊。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長江水都往天際那邊流了,一直流向了天邊。

師:就是這個意思。不着急,你說的真好。還有問題,你有什麼問題?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的碧是什麼意思。

師:哦。最後的同學能幫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藍的意思。

師:有一個詞叫做碧綠,碧極了,綠極了。你說的意思有點發藍了,碧空就是……

生:藍天。

師:說的多好。好了,沒有問題了,是嗎?還有問題,你說。

生:我不太明白西辭是什麼意思?

師:你看看XX馬上就舉手了,來,請你說吧。

生:因爲黃鶴樓在西邊,然後人在東邊,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到廣陵,西辭的意思就是離開黃鶴樓到廣陵。

師:你說的真好,孩子,你怎麼了解他們兩個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麼知道的?說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資料。

師:他在學習之前就先查的資料。真是個好習慣。確實是這樣的,我們大家來看一下。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和漢江的交匯處,廣陵是哪裏?

生: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

師:江蘇省現在的揚州市。其實詩句裏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生: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既然是之廣陵,又說是下揚州,看樣子這個廣陵就是……

生:揚州。

師:他們呀真的就像這位同學所說的這樣,在我國的長江流域,而黃鶴樓在?

生:西。

師:廣陵在?

生:東。

師:也就是西辭的意思應該怎麼說比較恰當呢?你再說一說。

生:我覺得應該是離開西邊去東邊。

師:哦,離開了西邊的黃鶴樓道別了。沒錯,此時的孟浩然就要沿長江自西向東順流而下。所以詩中還說道煙花三月下揚州。說到煙花,我們現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裏,還經常放,見過嗎?

生:見過。

師:詩中的煙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我們從註釋當中也看到了。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

生:一枝紅杏出牆來。

生: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吧!

生:黃鶴樓送盂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黃鶴樓那塊送孟浩然去廣陵,第一句就是說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去揚州。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說花開的很茂盛的時候,孟浩然要去揚州了,孤帆遠影碧空盡,只有一隻船在水中,遠方藍天就是沒了。

師:只有一隻船在江上行駛,是嗎?一直到這隻船都沒有了,消失了。看不見了。

生:惟見長江天際流就是說,只能看見長江,遠看就是天連着江,所以說是天際流。

師:江水都流向了天邊,是嗎?說的不錯。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透過這28個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了?用我們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時候那種依依不捨,還有那種憂愁的思想。

師:感受得真好,孩子。你從哪裏感受到了這種依依不捨的深情呢?接着說吧。

生:就是我是從後兩句詩感受到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還有第一句故人西辭黃鶴樓描寫的。

師: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會感到捨不得。這位同學不僅感受到了,而且還給我們讀了出來。誰還想談談你的感受?

生:我是從第一句和後兩句感受到的李白對孟浩然依依不捨的。因爲,我覺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還沒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還能回來。

師:都消失了,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孩子們,古時的長江可以說是“千帆駛過”,但也不會只載一隻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卻只有那一艘船,孤帆遠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嗎?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對孟浩然感情很深,因爲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視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揚州,一直陪伴着他,並沒有留意到身邊的船。

師: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師: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遠影都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卻還長久的駐足,你在想什麼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多麼想和他一起去揚州。

師:多麼想和他一起去,帶着你的感受讀讀詩句好嗎?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說的好,讀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會不會去了不會再回來呢?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讀當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師: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你還想說。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載不回來呢,是無比的思念。

師:無比思念,說的真好。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的真好,孩子們,我們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們倆個人的感情有

多深,讓我們看看李白寫的詩。誰來讀一讀?

生: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師:而此時,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聽不見了知己的話語。看到,聽到的只是在天地間流淌的長江水。望着這滾滾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麼?

生:多願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願意老朋友孟浩然趕緊回來呀!

師:眼看帆去遠,心如江水流。孩子們,能把這種感受再讀出來嗎?

生:(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他用自己的感受讀了這首詩。此時,我們真的能夠感受到李白多麼願意將自己的這番情意放逐江水,讓它泛舟遠去。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讀得真好,讓我們感動。我們看,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裏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涌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着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團錦簇的……想到這,又有怎樣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這麼好的機會不能跟老朋友去那麼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師:什麼時候也能像孟兄這樣飽覽壯麗的河山,那該多好!帶着嚮往的心情再來讀一讀。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是啊!與故人的深情使得這次分別帶着一種離愁。而內心帶着對這次遠行的嚮往,又使得這離愁帶着一絲愉快。使得這首詩既情意綿綿又雄渾開闊,無怪乎千古流傳啊!讓我們也帶着詩人那複雜的情感再次吟誦一遍。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師:如果你要知道這正值開元盛世,年輕的李白剛從屬地……相信你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理解。隨着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相信你會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們先探討到這裏。請大家回想一下,剛纔我們怎樣步步走進古詩,層層感受到詩的內涵的呢?

生:……

師:古詩和其它文章一樣,也是有很多層次的。剛纔,我們就試着鋪開了這首詩的意思層。從而,通過它的語言文字觸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實,古詩的層次還是很多的,因爲它的內涵是很難窮盡的。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學習下面這首詩,想想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從中你又體會到了哪種情感。先請大家自己讀讀古詩,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讀)

師:能不能先和你旁邊的同學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師:經過咱們短暫的交流,咱們試着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

師:這次分別不知下次什麼時候再相會。因此,這次分別——

生:很悲傷。

師:有一點悲傷,想必兩位詩人說了很多分別的話,喝了不少離別的酒。又端起這最後的一杯“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酒中包含着怎樣的話。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來呀!

師:哎呀!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覺得這杯酒中還有一份思念。

師:是啊!出使西域,張騫用了十三多年,蘇武用了十五年……。這酒中能不盛滿了一份思念嗎?

生:這酒中還包含了詩人的悲傷,因爲老朋友很可能就不會在回來了。

師:事實真的是這樣,在這次分別後的兩年,王維就去世了。沒有想到這次分別真的是一次訣別。你還有怎樣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這杯酒中還有一份祝願。希望

師:是呀!西出陽關荒漠絕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風兼雨。朋友保重啊!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願。千種語言,萬種情感匯成“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這首詩寫出了每一個送別人的內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這首詩被收入《樂府》,作爲送別歌曲廣爲傳唱。也就叫《陽關三疊》

師:讓我們在《陽關三疊》中再次吟誦這首詩。

生:(讀詩)

師:這首詩還有很多內涵。其實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別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達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謝謝老師!老師們辛苦了!老師們再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明確學法

1.揭題。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在我國古詩寶庫中,尤以唐代的古詩最著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唐詩。

2.回顧。過去,大家都學了不少古詩了,怎樣來讀古詩呢?(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撥)

3.小結。(可以根據註釋、查工具書、查資料、請教等)

【設計意圖】

開課伊始,通過“怎樣來讀古詩”一問,引發學生思考;再通過師生間的相互啓發,明確閱讀古詩的基本方法,有助於順學而導。

二、合作學習,弄清詩意

1.自由閱讀兩首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個別抽讀,齊讀。(師生共同糾正錯誤讀音)

3.自學古詩。(用小結的方法弄清詩句的意思,先個人自學,再小組內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學生對這兩首詩內容的理解。

⑴《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說說題目的意思,哪個字是“到、去”的意思。②說說整首詩的意思。③齊讀。

⑵《送元二使安西》。①說說這首詩的意思。②齊讀。

【設計意圖】

這個教學環節圍繞一個“讀”字進行:一是讀準,二是讀通,三是讀懂。在讀的過程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爲了讓合作學習更爲有效,注意了以下三點:第一,先自學再合作,使合作學習的根基牢固;第二,合作學習有任務,有分工;第三,合作學習的效果有檢測,這樣的學習能落到實處。

三、想象畫面,深入玩味

1.創設情境。伴隨着古典樂曲,教師描述每一首詩的具體背景,聲情並茂地範讀這兩首古詩。讓學生閉目想象畫面,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這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和相同之處。

3.全班交流。在交流中捕捉閱讀深入點“送”,因爲“送”是兩首詩共同的理解點。可在學生多元、零散思索的基礎上,啓發學生思考:同樣寫“送別”,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指導學生抓住詩篇中的關鍵字詞去品味。

不同點:送別的地點不同;送別時天氣、情景不同;送別時心情不同……

相同點:同是寫送朋友;同是寫朋友離別時的依依難捨之情……

(結合學生體會,啓發、指導學生對比着入情入境地朗讀,在理解中反覆詠歎這兩首詩)

【設計意圖】

樂曲聲由開始第一首時的明快、激越,轉爲第二首時的舒緩、低沉和悲涼,再加上教師富有感染力的朗讀,這樣便可很快讓學生入情入境。與此同時,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朗讀,在相互對比、相互映襯中形成了一種閱讀磁場,有利於學生去品味、去研讀。雖然兩首詩有那麼多不同的地方,但友情是相同的。讓學生在不同中求相同,啓發學生比較、研討,在比較中發表真切感悟,反覆咀嚼,品嚐詩“味”,並通過學生的想象、朗讀以及對字詞的品味,來豐富學生內心的詩意世界,層層深入,讀出情味!

四、切己體察,餘音繞樑

1.背誦。播放古典樂曲,學生自由背誦。

2.寫話。李白和王維的這兩首詩表達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份濃濃的友情。聯繫個人經歷,說說自己對友情的感觸,或親身經歷的難忘友情,再寫下來。

3.引入。這兩首古詩僅僅是我國古代詩歌寶庫中兩粒很小很小的“沙子”,在中國古代還有許多情真意切的古詩名句,請看: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山中送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請大家課外去找找,去讀讀,再背一背。

【設計意圖】

閱讀,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讀文本,而是讀自己。因此,讀書要切己體察,讓學生聯繫個人經驗加深對詩歌意境的理解;課文結束前,補充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熱情,可謂回“味”無窮。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認識課後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3、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背誦能力。

情感目標:本文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想象其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內容分析

教學重點:認識課後3個生字,能夠有感情地背誦這兩首古詩。

教學難點:背誦兩首古詩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

教學流程

一、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自由讀詩,多讀幾遍,要讀通順,讀流利。

二、對照註釋,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說說詩句的意思。

2、師適當講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讀,體會意境

1、出示畫面和節奏提示,讓學生自主品讀,同桌合作讀讀聽聽

2、師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幫助詩人能表達的思想感情,歷代詩人對它的題詩

3、在熟讀讀的基礎上背誦。

四、檢查識字

五、練習

1、評一評

杜甫的詩:“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描寫的春景與本詩描寫的春景有什麼不同?(自由討論)

生:杜甫的詩寫花很多,千朵萬朵來表現春天,這首詩沒寫那麼多的花,而寫了燕子。

生:這首詩寫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黃四孃家的花是自己種的。

2、想一想:烏衣巷繁榮時是怎樣一種景象?

自由說,發揮想象力。

六、作業:背誦古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藉助專題網絡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交互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分凸顯網絡優勢,讓學生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用網絡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樑,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理豐富的網絡資料。

3、帶領學生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絡課件,與學生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藉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一起來背一背。

二、師生共品:

1、導語:楊萬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樣?讓我們進入專題學習網站,打開古詩,去讀一讀楊萬里筆下的西湖。

2、學生試讀古詩,指名學生讀,從字音、停頓、節奏方面評,讓學生讀出詩歌特有的韻律來。(齊讀)

3、課前同學們已經作了預習,關於這首詩,哪些字和詞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網絡可以助我們一臂之力,已經明白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利用網絡驗證一下,說不定還會有新的發現。好,同學們藉助網絡,去把這首詩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學生上網學習。

6、能試着說一說詩的意思嗎?我們從題目開始。詩的一二兩句是什麼意思?三四兩句的意思誰來說?(關鍵詞的點撥:畢竟、四時、接天、無窮、映日、別樣)

7、自己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8、知道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學生自己讀;

9、指名讀,評價:(先讓學生評)更順暢了;越聽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詩的意思僅僅是得了詩的皮毛,我們知道,古人寫詩講究的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們學詩就應該找到那幅畫,成爲畫中人。同學們想不想找到那幅畫,成爲畫中人?()好,我們繼續!

11、同學們輕輕讀這首詩,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時候有些什麼不同?

12、閉上眼睛想一想,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

13、教師引導:滿湖都是荷花,擠擠挨挨的荷葉鋪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綠,遠處還是一片碧綠,這綠色還在不停地向前伸展着,似乎要把整個西湖變成它的世界。你瞧,無盡的綠色中夾雜着耀眼的紅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開放,有了陽光和荷葉的襯托,片片花瓣顯得更加嬌豔動人。

14、同學們,你們說,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詩中楊萬里不寫送林子方,而要寫這滿湖的荷花!

15、讓我們再去讀這首詩,讀出對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戀!(讀、評)

16、六月的西湖,因爲有了荷花而獨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爲有了這首詩而倍增嬌豔!讓我們依次點擊“畫說詩境”和“西湖視頻”,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獨特魅力!

17、看好了嗎?此時此刻,對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說什麼?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詩句,需要我們一品再品,一讀再讀,戴上耳機,對着網頁上的配樂美讀,我們也去美美地讀這首詩!

三、快樂自學:

1、導語:藉助網絡,同學們學得深入,讀得動情,老師相信大家完全可以用學習《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的方法自己學習《六月二十七月望湖樓醉書》,對自己有沒有信心?

2、好,打開“快樂自學”,先看“學法引路”,指名讀。剛纔我們就是分這三步走的,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快樂自學《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學生自學;

4、學生自學結束,指名學生讀古詩。

5、在線測試、自評導航;

6、大屏幕出示全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講評錯誤率高的題目。

四、對比賞讀:

1、這兩首詩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哪裏不一樣?學生輕聲讀這兩首詩;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們就應該讀出它們的不同來,自己試着讀一讀。

4、指名讀,讓學生說兩首詩讀法上的不同,再讀;

5、到“音樂選擇”中自己配上合適的音樂讀一讀,配樂誦讀。

6、學生瀏覽網頁上對兩處名句的賞析。

五、結束全課: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韻致;古詩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韻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詩,一首美麗動人、令人回味悠長的詩。在“更多資源”中還有關於西湖的詩詞、傳說、風味等,我們在課後可以去查閱。西湖這首詩,有待於我們每個人去慢慢品,細細品。

網絡支持正好處,語文教學花更紅

——《古詩兩首》語文網絡課整合點闡述

國小語文的教學,因爲學科本身和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進行教學時要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充溢着朗朗的讀書味、靜靜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對話味。

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計算機已經可以從簡單的輔助教學發展到支撐我們的學科教學。對於語文學科,網絡平臺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朗讀思考、品詞析句、互動交流······可以說,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正向我們撲面而來!

《古詩兩首》(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包含了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詩,怎樣進行基於網絡教室環境下的語文教學,實現古詩教學的目標與任務?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生和思考網絡利弊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幾點作爲本課的整合點:

一、根據詩文的特點,用網絡引撥學生逐步感悟:

在古詩的教學中,理解和感悟是關鍵。在呈現詩文的同時,我配插進相關而豐富的資料,有詩人的介紹,有關鍵詞的意思,還有了解性的常識等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和學習情況自主選擇,自主查閱,在最短的時間裏弄明白古詩的大意。這種集中性的呈現和翻頁式的查閱,簡單並不複雜,覆蓋面廣又易於操作。

對於古詩情境的體悟,如何讓網絡平臺中豐富而鮮活的圖片、視頻更好地啓發學生想象與體驗,走進詩中的境界?在設計教學時考慮到圖片和視頻等資料的過早呈現會“先入爲主”,對學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錮他們的思維。我讓學生先根據詩句閉上眼睛,想象“那蓮葉是怎樣的蓮葉,那荷花又是怎樣的荷花”。此時,學生的想象根在文本,想象的主動權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進行獨具個性的認知活動。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看“畫說詩境”,觀“西湖視頻”,證明自己的猜想,強化自己的感知,豐富自己的體驗。此時,這些教學環節的進行就顯得十分自然,這種自然是充分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必然,也是教學程序合理推進的必然。

二、運用方法的遷移,讓網絡引領學生循法自得:

在短短一節課中,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對於《古詩兩首》,一節課教兩首詩,要麼急急忙忙難免蜻蜓點水浮於表面,要麼按部就班可時間有限只得作罷。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考慮到網絡教學的優勢,抓住兩首古詩之間的聯繫(同是寫六月的西湖),大膽地將兩首古詩併到一節課來教。一首精講,提煉學法;還有一首放手自學,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導自學時,先是“學法引路”,接下來是與“師生共品”板塊裏相似的理解與品悟的學習程序,供學生按步進行學習。

放手自學絕不是放任自流,爲了讓教師明白也爲了讓學生自己清楚這段時間的自學效果,在網絡平臺中我設置了“自評導航”板塊,“自評導航”主要由題目組成,按“讀書——理解——賞析”有層次地進行編排。學生自學結束,在網上提交練習答案,專題學習網站實時給學生反饋評判結果。沒有全部答對的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後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對。在這裏,智能化的評價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輕輕點撥,默默鼓勵,給課堂帶來了活力。與此同時,教師可利用大屏幕顯示出計算機網絡系統對全班同學答題情況的統計,對其中正確率較低的題目進行及時地講解與點撥。這樣的實時互動、反饋是平時的教學無法實現的,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學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三、進行後續的延展,用網絡引導學生形成習慣:

短短的一節課,帶領學生對網絡平臺中豐富的資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麼辦,那隻能進行後續的延展,告訴學生,這節課僅僅是一個開始。《古詩兩首》的網絡平臺在“更多資源”的欄目下有 “西湖詩詞”、“西湖傳說”、“西湖風味”以及互聯網上有關“西湖”和“西湖詩詞”的網址,利用這豐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資源激發學生後續學習的興趣與動力。讓學生們在課後按課上學習古詩的方法用“百度”、“google”、“愛問”等搜索引擎去搜尋資料,查閱圖片,去學習和掌握更多的古詩......

如此,當我們的學生面對一個課題,以後即使是離開課堂、老師和學校,他們也能夠利用網絡去學習,學會終身學習;這樣的意識,這樣的習慣現在我們就應該用網絡課去引導、去培養、去激發,讓學生更新學習理念,認識網絡學習的無限魅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一、導入

彙報學生查找的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1、學生自讀古詩,藉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

學生四人小組學習,相互解決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2、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⑴ 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 《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⑴ 朗讀《草》時,腦子裏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⑵ 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4、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5、利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他們的故事。

3、以小組爲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教材簡說

本課是唐代和宋代詩人寫的兩首描寫春天的詩,內容和觀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發現的特點,《草》是一首詠物詩,情景交融,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學本課,要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小朋友們,大家從小到現在一定會背不少詩吧,今天我們就來比比誰會背的多,指名背古詩,不能重複。

二、在語境中整體認讀,自主識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圈畫不認識或容易讀錯的字。

(2)結合語言環境自主認讀。

(3)教師檢查認讀情況,隨機糾正讀音。注意“榮”不要讀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課讀sù;“疏”要讀翹舌音。(4)小組內相互檢查認讀情況。

2.聯繫生活實際識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學,或者有的同學認識姓徐的人,就請他教大家識記“徐”這個了。

3.組詞識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帶生字識字,如,離—籬、味—未。

5.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本課9個字要寫的字中平翹舌音的字較多,翹舌音;追(zhuī)燒(shāo)榮(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

(2)觀察發現。本課的9個字包含了五種結構,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引導學生正確書寫。

獨體字:未

左右結構:枯、徐、燒

上下結構:宿、菜

上中下結構:榮

半包圍結構:追、店

(3)重點講解。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宿:寶蓋不宜太寬。

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第二課時一、導入

1、彙報學生查找的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

二、朗讀感悟

2.學生自讀古詩,藉助插圖感知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和朗讀的節奏感。教師隨機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如,結合“歲月、歲歲平安、辭舊歲”等詞語理解詩中的“歲”(“年”的意思),結合“奔走相告”、“走馬看花”等詞語理解詩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師誦讀,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1)讀《草》的第一行,語氣舒緩,表現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第二行突出“枯”、“榮”,感覺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語調稍揚,顯示野火的無情和野草的頑強;第四行語調平穩有力,表現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兩行是幾筆淡淡的素描,朗讀時語調可平穩柔和,快慢有致,渲染農村寧靜、柔美的環境氣氛;第三行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奔跑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行“無處尋”讀得慢而穩,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4.引導學會感情朗讀,體會詩人情感,培養想象力。

(1)朗讀《草》時,腦子裏要浮現出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

(2)朗讀《宿新市徐公店》時,想象:金黃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撲蝶的兒童在菜花叢中東找西尋,分不清哪是黃花,哪是黃蝶。

5.朗讀兩首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感情。

6.利用學習夥伴的話,引導學生給第二首詩編個故事。

三、積累運用

1.練習背誦兩首詩。

2.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3.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實踐活動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與本課內容相關的資料。

2.背誦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寫的關於春天的詩。

3.以小組爲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認讀2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談話

1、請大家把你課前準備好的小草拿出來

2、請同學們談談對小草的認識

3、在什麼地方發現的小草?

4、小草長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師小結:小草很頑強,春天一到,它又快樂地來到我們生活中,人們看到小草就會被它所震撼,唐代詩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還寫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詩,題目是《草》。(教師板書課題)

二、教師範讀小詩,學生認真聽,聽後彙報記住哪一句三、學生自由讀詩,畫出生字,同桌或小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學:

1、出示字卡認讀:“枯“”榮“

2、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教師畫出節奏範讀。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2、學生自由模仿讀詩

3、教師指名讀詩

4、小組合作,瞭解詩歌大意

5、以組彙報:

教師出示春草圖,冬草圖引導學生觀察圖,講圖意,理解前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問:小草冬天都經歷了冰凍、火燒,但到了春天,它們卻又長出來了,這又說明了什麼?(學生大膽發言說明小草頑強、勇敢、生命力強等)

請大家齊讀後兩句

六、朗讀全詩七、試背全詩八、指導書寫

1、教師範寫2、學生範寫

九、拓展延伸

1、讀書後古詩

2、積累白居易的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以圖引文

1、幻燈出示圖片,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圖片,然後,把你看到的告訴大家。(小男孩、黃蝶、花、小路)

2、大家來到這裏,你認爲這裏的景色怎樣?(美麗)人呢?(可愛)

想知道這是哪裏呢?這裏是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店的地方,唐代詩人楊萬里就住在這裏。(教師隨手板書課題和作者)

3、讓生齊讀課題,理解題意。

二、自由讀詩,掃除生字障礙

師語:楊萬里看到美麗的景色,他寫了一首詩

1、圈出生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2、請小老師上講臺進行生字教學,班內交流識字方法,篩出難字進行教學

3、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認讀。

三、學習古詩

1、出示全詩畫出節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2、教師範讀古詩

3、學生自由以組學習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詩句

4、班內交流學習情況,(重點理解前兩句古詩)

四、指導朗讀

1、師語:這麼美的春天,我們讀詩時應該怎樣讀?

2、錄音範讀,學生模仿朗讀

五、背誦古詩

六、指導書寫

七、佈置作業

1、背會古詩,2、積累古詩

八、板書設計:

枯野火燒不盡景美麗

草宿新市徐公店

榮春風吹又生人可愛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學過很多的古詩,你還記得哪些?請背一背。這些古詩韻律優美,語言簡潔,好讀又好記。大家都喜歡讀古詩,今天我們要再學習一首古詩,題目叫《出塞》,板書課題。

2、這首詩飽含對出征將士的憐惜之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詩人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初讀全詩

1、自由讀全詩,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分組討論、交流,弄懂字詞。

2、交流學習的情況。

三、理解詩句

1、讀你喜歡的詩句,再說說喜歡的原因。

2、交流學習,教師點撥。

注意體會但使、飛將、不教等詞的意思。

引導學生體會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意思。

3、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說,然後全班交流。

4、學習有感情地誦讀全詩,通過互評交流方法,提升朗讀水平。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瞭解時代背景,體會戰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2、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意思。

3、帶着憐惜邊關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讀古詩。

五、背誦古詩

示兒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所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讀《識字4》中的兒歌。

2、夏天了,知了在幹什麼?知了又叫什麼?

(蟬)

3、出示圖:

認記“蟬”,理解“捕鳴蟬”。

4、揭題,讀題。

二、初讀古詩

1、出示情景圖:

師範讀(感知課文)。

2、自由讀《所見》:

要求讀準字音。

3、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4、同桌互讀。

5、指名讀,評議。

三、認記生字

1、出示“牧、閉、立、捕、蟬”。

2、認讀生字(各種形式)。

3、小老師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

4、組長考察大家。

5、說說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

小組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指導朗讀。

4、找自己的好朋友讀一讀。

5、當一當詩人(配樂讀)。

五、指導背誦《所見》

六、指導寫字“詩、閉、童、立”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並能背誦。

第二課時

小池

一、背了《所見》

二、出示課題《小池》,讀題

三、自學古詩《小池》

1、個體自學:

⑴ 學生自主讀古詩。

⑵ 自主圈出生字,學一學。

⑶ 自主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合作學習:

⑴ 小組互相讀讀這首詩。

⑵ 請讀得最棒的小朋友帶讀有困難的同學。

⑶ 小組負責認記生字。

⑷ 討論組員中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反饋:

⑴ 卡片開火車認讀生字。

⑵ 誇一誇,幫一幫:

① 各組派代表讀古詩,評議。

② 展示:

說說你們組自己學懂了什麼?

③ 幫一幫:

說出需要幫助的地方。

④ 點撥(結合指導朗讀)。

四、誦讀古詩

1、朗讀比賽。

2、背誦古詩。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覆的朗讀中理解。

標籤:兩首 古詩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