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園藝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

園藝2.32W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意爲自我反省。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

設計意圖

藝術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審美情感的培養的自我表達與創造的滿足。此次的手指活動作爲藝術領域中美術活動的一種創作方式,需要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性地用指紋印畫、添畫來完成。大班幼兒的想象繪畫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他們喜歡自己來創作畫面,並運用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自己對美的感受。在指紋畫活動中,教師針對幼兒的能力水平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使幼兒體驗創作成功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學會指紋印畫,並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於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PPT,畫紙,印泥(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說一說你們都看到了些什麼?發現圖片中都有哪些小動物?請幼兒猜一猜這些畫到底是用什麼畫出來的呢?

二、老師引導幼兒掌握繪畫的方法。

1、老師:咦,小朋友一定想不到,這些美麗的作品是用我們的手指畫出來的吧?今天老師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用手指作畫!

2、認識手指印畫需要的材料。(白紙、水彩顏料、記號筆、調色盤、反穿衣等)

欣賞視頻:手印畫的製作過程

三、老師出示範畫,讓幼兒欣賞。

老師:這幅畫是畫的是什麼?邊欣賞範畫邊說明手指印畫的注意事項!

四、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大膽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在活動中觀察幼兒,及時給予適宜的指導幫助。

1、請大家想一想,如果你來畫一幅指紋畫,你想畫什麼?引導幼兒與同伴討論,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幼兒獨立進行指紋添畫活動,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幫助。

3、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及時評價幼兒的作品,給予積極的鼓勵。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爲:

1、能學會指紋印畫,並嘗試添畫出不同的背景。

2、能大膽想象,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指紋的造型畫。

3、樂於講述自己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開展的過程跟設計時有一定的出入,活動中的操作環節,我沒有請幼兒進行分組操作,而是請幼兒逐一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嘗試印畫,通過手把手的逐一指導來鞏固印畫中捲衣袖、蘸顏料、抖顏料以及印畫的技巧。

雖然存在着一個幼兒在操作,其餘幼兒在觀看的現象,也少了幼兒自主探索、發現的樂趣,但是我想對於初次接觸此類活動的幼兒來說,養成良好的操作常規要比單純的掌握手印畫的技巧來得重要。從活動效果來看,今天的活動中,他們不但掌握了手印畫的基本技巧,更重要的是瞭解了玩色遊戲的規則,這就爲以後的玩色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活動中,幼兒還合作完成了手印畫“大樹”,樹上每增加一個手印,孩子們便會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最後我們一起將大樹貼上主題牆,孩子們站在樹下,找找“我的手、你的手”,感嘆手印畫的神奇的同時,也充分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當然,活動中還有較多不足,如:當孩子印畫出不同形狀的手印時,作爲老師還可以用語言引導來提示幼兒大膽地進行想象,如:“哇,這個手掌真像一棵大樹的樹枝!”“這個手掌像什麼?”並可嘗試根據幼兒的想象進行添畫,相信這樣更能激發幼兒對於玩色活動的興趣,能讓孩子在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元的發展。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2

【設計意圖】

線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幼兒在穿線、打結、玩花繩等一些日常遊戲中會發現,線原來可以用來做各種遊戲,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出不同的造型。接觸了繪本《跟着線走》,從中感受到了用線想象、創造的樂趣。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興趣需要,設計組織了這一活動,引導幼兒感受用一根線創造不同造型的過程,感知這種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體驗創意表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欣賞用一根線所創造的有趣畫面,感知新奇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

2、嘗試用線表現不同的造型,

3、體驗大膽想象、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具準備:

(1)PPT課件、粘性畫板人手一塊,毛線幼兒人手一根,

(2)音樂《菊次郎的夏天》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區域活動時穿線積木,供幼兒玩穿線遊戲

【活動過程】

一、欣賞PPT課件,感知用線進行藝術表現的獨特方式

1、教師出示PPT課件,引出話題。

師:看,這是什麼?最近我們一直在玩穿線的遊戲,今天我想請你們一起跟着這根線去走一走、看一看,環遊大世界。

2、幼兒感受用線造型的魅力。

(1)畫面一:房子

師:猜一猜,線帶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房子的分解圖,幼兒跟隨分解圖自由猜想。)

師:這些不同樣式的房子是什麼變的?

師(小結):神奇的線帶我們來到了清晨的街道上。真有趣!

師:這根線還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幼兒自由猜想。)我們跟着線出發吧。

(2)畫面二:交通標誌

師:看,我們來到了什麼地方?猜猜這都會是些什麼呢?真神奇!

教師逐步演示PPT課件中的分解圖,幼兒用手指在不同含義的標誌牌

(3)畫面四:森林裏

師:線變出了森林裏哪些有趣又好玩的東西?(不同樣子的樹)

(4)畫面五:動物園

師:現在線又帶我們來到了哪裏?動物園裏有哪些用線變出來的動物?

(教師針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如:有彎彎曲曲的小蛇,有長着長耳朵的小兔子……使幼兒感受到動物園裏有許多動物可以用線來表現。)

二、創意製作,體驗用線創作的樂趣

1、幼兒明確創作要求。

師:這根神奇的線帶領我們環遊了好多地方。如果你也有一根神奇的線,會帶我們去哪裏旅行呢?

師:這裏有一塊神奇的魔術板?現在請你們和一根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它會帶你們去什麼地方旅行,你們看到了什麼東西。

2、幼兒創作,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1)幼兒在創作中能否用一根線表現事物的大致輪廓。

(2)幼兒能否表現出不同的、多樣的物體。

(3)幼兒使用毛線創作時是否遇至Ⅱ困難。

引導幼兒用“小手輕輕壓一壓”的方法固定造型。

三、欣賞交流作品,感受成功的快樂。

展示所有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大膽交流自己表現的作品內容。

延伸活動:幼兒自主閱讀繪本。

師:今天我們跟着線去旅行,去了許多神奇的地方。線還會帶我們到哪裏去呢?(出示繪本《跟着線走》,鼓勵幼兒進一步閱讀,跟線一起去旅行。)

大班繪本美術《神奇的線》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時,我首先通過PPT課件動態演示了一根線走進一座城市,走進街道看到各種標誌和燈,走進一個小村莊。我把靜態的繪本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線的旅行。一方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得以跟隨動態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爲下一環節積極、大膽地變現打下了基礎。然後,請幼兒先說一說,再聽着音樂靜靜地想一想,你的線會怎麼走呢?走到哪裏?走出了什麼?這一系列活動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爲接下來的創作提供了充分的準備。在此基礎上,我在鼓勵幼兒用一根線在有粘性的操作板上大膽想象、表現跟着線走的旅行的不同場景,體驗用一根線走出來的奇思妙想和樂趣。最後,引導幼兒通過欣賞作品,體驗線條變化的美感,且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整個活動中,教師不提供示範,讓幼兒有更多的思考空間。我把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放在覈心的位置,尊重幼兒自發的、個性化的表達,使幼兒在充滿“驚奇”的情境中盡情享受探索、發現和創造的樂趣。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3

活動目標

1、能保持愉快的情緒進行遊戲活動。

2、掌握兔子、狐狸走路的基本節奏,能用動作表現狐狸和兔子的音樂形象。

3、欣賞感受音樂內容,能根據音樂的變化遵守規則進行音樂遊戲。

活動準備

1、兔子頭飾若干,狐狸頭飾一個。

2、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

1、隨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場地。

2、發聲練習。

二、創設情境,進行音樂遊戲,注意遵守遊戲規則。

1、用談話的形式引出音樂遊戲“狐狸和兔子”。教師:小朋友,在森林裏,最狡猾的動物是什麼?哪種動物最喜歡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做遊戲呢?

2、教師彈奏遊戲的樂曲,請幼兒完整欣賞音樂。

3、教師播放音樂,請幼幾分段欣賞音樂,學習狐狸和兔子的動作。

(1)欣賞表現狐狸的音樂,想一想狐狸怎麼走路節奏

節奏訓練:狐狸走路。

幼兒跟隨音樂學狐狸走路。

(2)欣賞表現小兔子的音樂,想一想小兔子怎樣走路。

節奏訓練:兔子走路。

幼兒隨音樂做小兔子動作。

4、教師彈奏遊戲的樂曲,幼兒完整隨音樂做動作,能準確地區分表現狐狸和兔子的樂曲。

5、幼兒完整學習音樂遊戲。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遊戲的玩法。

全班小朋友做“兔子”,開始由教師扮“狐狸”。當聽到表現狐狸的音樂時,狐狸按節奏四處走動,結尾處找地方蹲下來。當聽到表現兔子的音樂時,兔子從家裏出來在草地上四散地跳,聽到 65 12 | 3 — |的時候說明狐狸就要來了,小兔子就趕快蹲下原地不動。當聽到表現狐狸的音樂時,狐狸開始走向兔子,發現哪隻兔子動了時,就繞着它走一圈,等音樂結束時,就可以把兔子抓回自己的家裏。如果兔子都沒動,狐狸只好空手垂頭喪氣地回到自己的家裏。

(2)討論遊戲的規則。

當狐狸出現時,小兔馬上原地蹲下來,否則就會被狐狸抓走吃掉的。

(3)教師伴奏,小朋友扮狐狸和小兔子,完整地玩一遍遊戲。要求幼兒遊戲時要遵守遊戲的規則。

三、伴隨音樂,幼兒自由做動作出教室。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以故事貫穿始終,便於幼兒更好地感知音樂內容。通過傾聽、欣賞音樂,幼兒能好的分辨出不同節奏的音樂,在音樂遊戲中也能把動物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整個活動,不僅鍛鍊了幼兒的音樂節奏感,也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幼兒非常喜歡。

但是,個別幼兒難以剋制自己的行爲,活動過程中秩序有些混亂,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加強常規教育。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4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日常教學活動中,幼兒的繪畫都是在紙上平面作畫,有部分孩子就不是很感興趣,如何能激發幼兒的創作慾望和激情呢?爲此,我嘗試以遊戲爲載體,激發他們探索發現的激情,孩子們不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利用小道具,使自己的作品可以變換,讓幼兒在視覺上產生好奇,達到小魔術的效果,這樣會增加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們參與的熱情。所以,結合孩子們的興趣特點,我設計了這次神奇的,有趣的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

活動目標:

1.瞭解魔術畫框變化的原理,感受色彩和形象的變化。

2.借形想象,嘗試用間隔繪畫的方法創作會,變的話。

3.能積極參與並大膽創作,體驗遊戲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物體的遮擋關係。

2.物質準備:自制畫框、白色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重點

樂意參與美術活動,體驗魔術畫的無窮樂趣。

難點

1.遇到黑框遮擋時如何繼續作畫(畫筆碰到黑框跳過去接着畫)

2.畫第二幅畫之前如何將第一幅畫藏起來(抽拉畫紙,直到第一幅畫被完全遮擋住)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我是來幹什麼的?…

教師:今天我是來給大家變魔術的,小朋友不要眨眼哦,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二、認識魔框,破解難點。

(一)出示第一幅畫,感受色彩的變化。

教師:這是一個魔術畫框,裏面是蘋果。我的蘋果會變喔,不要眨眼,變變變,變的怎麼樣了?(青蘋果變成紅蘋果)

教師:你發現了什麼,老師是怎麼變的?

小結: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發現抽拉這張畫之後,圖畫就變了,老師還有魔術呢,請你再仔細一點,看看還可以發現什麼。

(二)出示第二幅畫,體驗形象的變化。

教師:老師又要變魔術了,春天到了,可愛的小蝌蚪在池塘裏游來游去,慢慢的就變了,變變變,變成了什麼?(蝌蚪變成了青蛙)。

小結:你們的小眼睛真厲害,發現老師抽拉這張畫,圖畫就變了。

(三)第三幅畫,體驗形象的變化。

教師:老師還要變魔術了,喵~小貓咪來了,我們看看這條魚,變成了什麼(魚被貓吃掉變成了魚骨頭)

總結:原來這些魔術是用一個神奇的畫框和一張可以抽拉的畫紙組成的,一手拿着畫框,另一隻手向外慢慢抽拉畫紙,畫面就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幅圖畫,從而完成魔術。

三、講解示範,學習繪畫。

教師:這個魔術畫框真神奇,老師也想請你們來做一副魔術畫框,要怎麼畫呢?首先要想好把什麼變成什麼?誰來說說,你想把什麼變成什麼呢(請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我也想好了,我要把毛毛蟲變蝴蝶,先要畫什麼呢?(對,毛毛蟲)

教師:魔術畫框拿出來之後,毛毛蟲畫在哪裏?(白色的地方)毛毛蟲就劃在白色畫紙上,圓圓的腦袋,圓圓的身體…碰到黑框怎麼辦,跳過黑框接着畫。畫到最後一條黑框,有一個小標記,小標記會提醒你就不能再畫了。

教師:畫好毛毛蟲之後怎麼把毛毛蟲藏起來?對,抽拉這張畫紙,直到把毛毛蟲完全遮擋住。然後再開始畫蝴蝶,橢圓形的身體,一對彎彎的觸角,蝴蝶有一對漂亮的大大的翅膀,注意蝴蝶的翅膀是對稱的,畫到黑框的時候,我們也要跳過去接着畫。

教師:老師的魔術畫框做好了,誰來試試看?有沒有成功,(毛毛蟲變蝴蝶),塗上顏色後就更加漂亮了。

四、活動延伸,經驗提升。

教師:這個魔術畫框不僅能畫出會變的畫,還能畫出會動的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蝴蝶飛起來啦,很久以前的動畫片也是這麼來的,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創作吧!

大班創意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微反思

大班創意美術活動《神奇的魔術畫框》來源於生活,這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是一次神奇的、有趣的美術活動,通過畫紙簡單的變化,使繪畫作品產生魔術效果,增加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和孩子們參與的熱情。但本次活動在細節處理上還是不夠,比如:畫框的製作方法,沒有明確指出。考慮到大班幼兒的已有經驗,因此,塗色方面沒有加以引導。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可根據幼兒實際水平加以引導。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5

活動過程:

1.回憶郊遊小朋友們一定都出去郊遊過,郊遊的時候心情怎麼樣?你是和誰一起去郊遊的,郊遊的時候做些什麼?

2.欣賞歌曲: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歌曲,名字叫《郊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第一次欣賞)

歌曲中唱了什麼?有些什麼風景?

那我們再來聽一聽。(第二次欣賞)

3.感受歌曲快樂的節奏,用哼唱或者動作來表示

高興的時候,我們會做什麼?(哼歌、跳舞、笑等)

我們郊遊的時候可高興了,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表現你高興的心情?

請小朋友跟着音樂來試一試,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現你快樂的心情。(播放音樂)

有的小朋友動作很棒,有的小朋友還不太會,請你來幫幫他們,你用了哪些動作表示高興的樣子?

播放音樂,再來試一試(前奏可以點頭、拍手)

和朋友或者家人一起出去郊遊的話會更開心更熱鬧,我們可以合朋友合作表演動作。

請幾個幼兒來表演,鼓勵幼兒合作表演,大膽展現自己。

4.遊戲結束。

聽着這首歌曲,我的心情可高興了,小朋友今天開心嗎?有的小朋友已經學會哼了,有的小朋友會唱了,下次我們再來學一學唱一唱這首歌曲,好嗎?

活動整體效果比較差,主要是一個課前準備問題,一是歌曲的鋼琴彈奏沒有練習一下,生疏沒彈好,第二是圖譜沒有事先準備好,都影響到了後面的教學環節,特別是藝術活動這類活動,到了幼兒要來動一動的環節時,很容易興奮,“易放難收”,教師更應該把要求提清楚,有針對性的進行動作等表演,“收”的時候也就容易一些。如果給幼兒準備好圖譜或者其他一些簡單有效的圖片的話,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增加幼兒的興趣點,課堂秩序也會好一些。

目標定位不適當。大班的幼兒能力比較強,光是熟悉歌曲旋律顯得簡單了,完全可以學習唱歌,看着圖譜還是能夠掌握的。還有活動中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部分也不夠充分,可以感受旋律的歡快,還可以感受歌曲的段落,給歌曲分段,感受ABA的曲式,還可以爲歌曲打節奏等,豐富欣賞的形式。

最後集體用動作表演的時候,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討論,選出幾個簡單優美的動作配合到歌曲中,大家一起跟着老師跟着音樂唱唱跳跳,效果一定會好很多,至少幼兒的課堂紀律會好一些,雖然說教學活動中不要有太多教師教得痕跡,但是放手太多,完全讓孩子自己感受自己表達也是不合適的,有的孩子能力差就會漫無目的或者很隨意的“鬧”,影響教學活動,反而添亂。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6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與活潑,樂意參與音樂活動。

2、學習2/4拍的節奏,能跟隨音樂進行節奏表演。

3、能準確的表現節奏的強弱、輕重等音樂要素,會相會合作、配合遊戲,體現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小毛驢》、杯子人手一個、杯子演奏視頻

活動過程

一、出示杯子,說說如何讓杯子發出好聽的聲音。

1、出示杯子,請幼兒想象怎麼讓杯子發出聲音?(用杯子敲桌子、直接敲杯子、借用工具等等)

2、觀看杯子演奏視頻,說一說視頻中的杯子都是怎樣發出聲音的。

3、跟隨教師的節奏用杯子敲擊桌面,探討怎樣的聲音更好聽。

二、跟隨音樂,進行節奏遊戲。

1、完整播放音樂,請幼兒說說感受。

2、分段感受音樂,跟隨教師的節奏進行演奏。

3、強調重點節奏型,幼兒自由進行練習。

4、分組嘗試演奏完整音樂,說一說哪一組表演的更完整。

三、自由跟隨音樂,進行節奏表演。

邀請請所有幼兒進行完整演奏,可讓幼兒在家給長輩表演,提高幼兒自信。

活動反思: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其中新疆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小毛驢》這首童謠詼諧、幽默、曲調歡快活潑,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選擇這節音樂課作爲節奏遊戲,就是讓幼兒通過學習能夠更好地感受和表現我國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音樂特點。杯子節奏遊戲作爲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在教學中着重發展幼兒的即興性、靈活性、創造性、參與性和合作,這節活動中各種杯子練習爲幼兒學習增添了濃厚的興趣。本次活動爲第一課時,第二課時會跟隨音樂進行節奏傳遞,相信幼兒會在合作中找到樂趣。不足之處:在拍攝視頻時可加入2-3位幼兒一起進行。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7

1、對目標的反思:

本活動制定了三個目標,分別是從認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考慮的。在目標的達成性上,第一條、第三條目標基本可以達成。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這個活動內容較多,目標可以適當精簡,第二條目標需要適當調整,將嘗試用剪貼的方法制作西瓜部分省去,可以放在本次活動的預先活動中完成,將“用簡單的形象表現螞蟻的各種動態。”應該做爲一個知識點,作爲第二條的重點目標。

2.活動準備:

(1)此活動的開展關鍵是給幼兒提供充分閱讀繪本的機會,喜歡上故事中的螞蟻,觀察他們不同的神態。(2)在日常生活中爲孩子提供觀察螞蟻的機會。(3)爲了更好地控制時間,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可以來畫螞蟻,西瓜可以在活動前讓孩子做好,這個活動作爲第二課時進行。提前和孩子們一起製作好西瓜。

3.教學過程:

從整體環節看,按照教案中的各環節進行活動,環節較清晰。但第四部分的示範西瓜做法可以省去,可以讓活動更緊湊,重點圍繞繪畫動態的螞蟻展開,在分析動態,添畫螞蟻肢體的環節,採用範畫邊講解邊畫,一隻發現西瓜的螞蟻,一隻在吃西瓜的螞蟻,一隻搬西瓜的螞蟻,很生動,形象,整個畫面體現一種構圖美,增強藝術表現力。從說、做、畫三方面來組織,在請孩子一起來模仿模仿小螞蟻,老師特別要注意自身的語言、動作暗示,用自己誇張的動作、表情來帶動孩子的情緒,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在“動態形象 ,添畫示範”環節,一定要引導注意觀察線條符號添加的作用,並鼓勵大膽地運用,我們看到幼兒作品中線條符號起到了非常明顯的作用。@_@我是分割線@_@如:兩隻螞蟻離得很遠,怎樣能讓他們說的話讓對方聽到呢?我們再添畫一些什麼就更像了?這樣可以染幼兒,激發他們運用線條符號的想法。在點評環節應該把說的機會多留給孩子,讓孩子來說,自己來發現作品中的亮點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幼兒實際繪畫水平的提高會很有幫助的。

針對這個活動,我們還需後續的調整,將活動的目標設計得更恰當,貼切,將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到位,將活動環節設計得更科學、合理,相信孩子們在喜歡繪本故事《螞蟻和西瓜》的基礎上,將創造出更豐富的螞蟻形象,會大膽地運用線條符號,表現出螞蟻的動態特徵和表情。我相信:幼兒的創作潛能是無窮的,關鍵是我們老師的挖掘,引導。但願《螞蟻和西瓜》的藝術活動會越上越精緻吧!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8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2、利用樹葉、花朵等自然材料與黏土對安康漢江石進行裝飾,製作石頭娃娃。

3、體驗動手創作帶來的快樂。

活動重點:欣賞感受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活動難點:利用樹葉、花朵等自然材料與黏土對安康漢江石進行裝飾,製作石頭娃娃。

活動準備

1、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

2、直徑爲10cm左右的漢江石若干、各色黏土、樹葉、野花

3、歡快的背景音樂、ppt課件、視頻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收到了一封邀請函,邀請我們去做化妝師。小朋友猜一猜,我們今天要給誰化妝?(PPT)

師:對了,石頭。安康的漢江河有很多的石頭,雖然每一個石頭的形狀和顏色都不一樣,但是都很漂亮,人們都親切的喊它們漢江石。漢江水把它們洗刷的乾乾淨淨,它們就在河灘上曬着暖暖的太陽。有一天,來了一羣小朋友,她們把石頭帶回了家。猜一猜,漢江石和小朋友之間會發生什麼事?

2、幼兒自由猜測,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1、PPT展示變身後的漢江石——各種造型的石頭娃娃,幼兒欣賞與感受。

師:那讓我們來問問漢江石吧!(PPT介紹帶配音)

師: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爲什麼?

2、視頻播放,引導幼兒觀察製作石頭娃娃需要的材料與方法。

師:看一看,小朋友給漢江石化妝用到了哪些材料?讓我們看看化妝師怎麼做的石頭娃娃。

3、強調製作要點,幼兒分組製作石頭娃娃。(背景音樂)

師:孩子們,你想給漢江石化個什麼樣的妝呢?讓我們一起動手操作起來吧!

三、結束部分

1、互相欣賞石頭娃娃,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個。

師小結:每個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學會了爲漢江石化妝,在美工區我們還有更多的材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還能爲誰化妝吧!

大班藝術《石頭娃娃》微課反思

美術創作來源於生活,作品表現的是生活的內容。安康的漢江河邊有很多漂亮的石頭,我常常聽幼兒說去河邊玩,撿石頭,打水漂。由此,我想孩子們這麼喜歡石頭,那爲什麼不用漢江石作爲我們創作的素材呢,看着身邊常見的事物因爲自己的創意而有了不一樣的形象是不是更能激起幼兒動手動腦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指南》中關於美術有這樣兩條目標:

一、感受與欣賞;

二、創作與表達。

在確定活動重難點上,我將感受欣賞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作爲重點,嘗試利用粘土和自然材料進行創作表達作爲難。爲了實現重點,突破難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再通過猜想、驗證展示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激發幼兒積極討論、自主探索的慾望。通過想象和交流,直觀的視頻展示,幼兒會發現,原來還可以把漢江石打扮的這麼不一樣,潛移默化學會爲石頭化妝的方法。作爲藝術領域中的美術教育活動,倡導的是自由表達、個性展示。因此在欣賞不同造型的石頭娃娃時,我展示的也是來源於其他孩子的手工作品,更貼合幼兒審美。

實踐操作時,我發現每個幼兒的想法與創造都不一樣,根據小孩子的創作情況,關注個別差異,當幼兒遇到麻煩,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擾時,應該適時提供可靠的支架,讓幼兒獲得恰當的幫助。這樣有助於幼兒獲得相關的經驗,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提升美術創造力。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和審美感受是我需要時刻注意的,也要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評價幼兒美術活動時,不應過分強調最終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點放在活動的過程中,應該看到小孩子情感和表現上的差異,以積極評價爲主,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達。讓每個小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臺上,讓人人都有成就感,從而不斷激發小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這種個性化的注重主體參與的評價方式有利於小孩子學會自尊和尊重別人。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9

音樂是聲音,聽覺的藝術。幼兒園藝術活動目的是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體驗自由表達及創造的快樂。孩子聽到美妙的聲音。他們並從內心感受了藝術的美;當孩子用心去歌唱。他們的情感得到了徹底的抒發。因此,我選擇了這首歌曲《螢火蟲》黑夜對於幼兒來說是充滿了浪漫、神祕的色彩,而黑夜裏閃閃發光的螢火蟲更是惹人喜愛。本次活動用意在於讓幼兒感受螢火蟲在黑夜裏飛舞的美麗。體會黑夜帶來的美。我把目的設爲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學會有節奏的演唱歌曲,讓幼兒感受多種演唱的藝術效果,更增加對歌曲的興趣。第一個環節我選用的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二個環節是讓有幼兒觀看有關螢火蟲的圖片,並學習跟讀歌曲。第三個環節組織幼兒運用多種方式演唱。

在幼兒學唱歌曲的過程中,範唱時,爲了讓幼兒聽清歌詞,我進行了情景示範,把唱歌的技巧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充分表現出來,營造一種靜謐、親切的氛圍。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激發幼兒想表達自已的感情的慾望。爲了讓幼兒增加對歌曲活動的興趣,最後一個環節設計爲讓幼兒大膽表演歌曲,更好地感受螢火蟲帶來的美麗。整節課下來了,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以下是我的活動反思小結:

一、上課的速度有點緩慢,不緊湊。還是有點小緊張,導致歌曲有點小走調,忘詞。在教小朋友用拍手打節奏時,幼兒一直跟不上節奏。我雖然有教他們很多次,但是他們一直跟不上,所以這也是我考慮不周到的問題,沒有想到比較好,讓他們記得更準確的打節奏的方法。

二、在第二個環節的時候,讓幼兒觀看螢火蟲的圖片。如果有下載關於螢火蟲的視頻,讓幼兒感受螢火蟲在黑夜裏自由地飛舞。幼兒就能更加體會到黑夜是更加的迷人,更加的浪漫的一種色彩。這也是我考慮不周到的問題。幼兒就會對螢火蟲這首歌曲更加感興趣。更加理解歌詞,這首歌曲印象深刻。

三、在最後一個環節,幼兒只是跟着教師的動作來表演歌曲,並沒有自由地發揮想象力。如果他們能夠自由的發揮想象力創編動作,激發幼兒的創造性和想象力。還有如果讓他們戴上螢火蟲的頭飾,他們就會更增加對這首歌曲的興趣

總之:我要增強我的心理素質,我比較膽小,不敢表現自已。希望接下來的不管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課,我都能表現越來越好。我也會經常跟自已說我可以的,一定可以的。鼓勵自已,讓自已越來越勇敢。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0

創新設計說明

《秧歌十字步》是選自我園園本課程《童眼看世界》第二主題《可愛的家鄉》——“民俗文化”中的內容。《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活動要求幼兒感知秧歌熱鬧、喜慶的特點,並知道秧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活動以及它的種類,用途等。本次活動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幼兒瞭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十字步。本次活動通過直觀欣賞和實地練習、課件演示、要領講解、探索練習、榜樣示範等方式引導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逐步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較高,每一名幼兒都在活動中有所收穫,利用圖示、對比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十字步,大大減少了幼兒學習中的困惑,做到簡單清楚,一目瞭然。

一、教材分析:

秧歌舞是我國漢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是我國北方民間喜聞樂見、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種人物,手持扇子、手帕或綵綢等起舞,男角動作粗獷有力,女角動作優美利落。主要在春節期間,每年正月九年級至二月八年級是"踢鼓秧歌"的活動期,先由各村鬧"小秧歌"、"小場子"和"對秧歌"活動,大約在正月十五以後,便開始由幾個村聯合鬧"大場子",逐漸形成春節活動的高潮。

二、幼兒分析

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典型的民間民俗活動,讓幼兒瞭解和學習秧歌舞的基本步伐是很有必要的。秧歌步對於成人來說並不難,而幼兒則會在繞來繞去的舞步中亂了陣腳,所以設計簡單易學、直觀的活動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1.感知秧歌舞熱鬧、喜慶的特點,知道秧歌舞是家鄉的民俗活動。

2.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合拍地走"秧歌十字步".

3.讓幼兒在掌握"秧歌十字步"的基礎上,愉快自由地舞蹈,體驗學習中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秧歌十字步”動作要領,嘗試運用表演道具和自己的肢體動作隨音樂表演。

五、活動準備:

秧歌影像資料、教學課件、十字步圖譜、表演道具、十字圖示若干、紅色、藍色小圓點若干。

六、教學過程:

一、進入情景,快樂舞蹈。

1.欣賞教師表演的秧歌舞,引發學習秧歌舞的興趣。

【設計意圖】:教師手拿花傘,隨着音樂,跳着熱鬧喜慶的秧

歌舞進入活動室,可以深深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

2.觀看課件,提問交流,初步瞭解秧歌舞的特點及表演秧歌舞

用到的.道具。

【設計意圖】:幼兒對於教師關於秧歌枯燥、重複的介紹不感

興趣,秧歌舞是可以讓幼兒直觀欣賞的畫面,秧歌舞熱鬧喜慶的場面會給幼兒帶來視覺上的衝擊。簡單明瞭地幫助我們將秧歌舞的普遍性,受歡迎度,以及它熱鬧喜慶的特點呈現在幼兒面前。

(1)幼兒自由討論、大膽發言。

師:誰知道我們剛纔跳的是什麼舞蹈?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舞蹈?

【設計意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在語言活

動的學習中,教師應爲幼兒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

(2)教師播放課件講解:秧歌舞是我們家鄉的民俗活動。每當

逢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常常會在舞臺上、在廣場上,甚至在大街上、在村子裏跳起熱鬧、喜慶的秧歌舞,來慶祝我們的節日。

二、學習秧歌十字步

觀看課件,瞭解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師:你們想不想拿着漂亮的手絹來跳一跳熱鬧、喜慶的秧歌舞呢?要學好秧歌舞,首先要學會一個新本領——十字步。

2.探索、學習十字步的走法。

(請幼兒說說,你在圖示上看到了什麼?你是怎麼理解這些圖示的?)

【設計意圖】:幼兒對於技能技巧性的東西學起來會覺得比較

枯燥乏味,但是課件、圖譜的設計卻將這一問題簡單化了,課件、圖譜將秧歌十字步的步伐要領簡單明瞭地展示出來,讓幼兒一目瞭然。

3.根據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引出兒歌。

紅腳丫.藍腳丫,

十字路口找家家.

紅交叉,藍交叉,

紅的橫來藍退下.

紅腳丫.藍腳丫,

找到家家笑哈哈.

【設計意圖】:配有兒歌,充滿趣味的平面演示,使幼兒視聽結

合地觀察舞步的行走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4.左右腳貼圖示。

(左腳貼紅色圓點,右腳貼藍色圓點。)

在課件、圖示、圓點的幫助下,引導、鼓勵幼兒分組嘗試到活動場地後排十字上探索十字步的走法,並請個別幼兒講解、示範,互相學習。

【設計意圖】:圖譜的適時介入解決了練習上的困難,並且在十字上用紅色和藍色腳印(與腳上小點顏色一致)標示出左右腳(標記是大班科學活動中已經學過的),用數字標示出步伐的順序,幫助孩子發現、學習、掌握十字步的動作要領。

5.幼兒分組在十字上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三、跟着節拍扭秧歌步。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幼兒練習秧歌步的又一個難度提高,主要是速度上會比較快一些。

四、嘗試隨音樂表演秧歌舞。

1.初次嘗試。

師:讓我們聽着音樂在十字上跳跳秧歌舞吧!

【設計意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一個引導者的位置,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在十字步上跳舞的祕密,鼓勵、引導幼兒積極嘗試。

2.嘗試加上手臂動作隨音樂完整表演秧歌舞。

【設計意圖】:鼓勵每個幼兒大膽表現,相信在教師多次的鼓勵下幼兒的積極性也隨之增強。

五、結束活動。

師:你們跳得真好!讓我們到戶外更大的場地去給其他小朋友表演表演吧!隨音樂跳着秧歌舞到室外繼續表演。

【設計意圖】: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爲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瞭。採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爲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

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

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秧歌十字步》活動反思要想學習秧歌舞,“十字步”是基礎,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爲了這次活動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學習了很多有經驗老師的做法,力求把難以接受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明瞭。採取了一些力的方法達到了教學目標。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孩子們對學習十字步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之前自己所設想的一些突發狀況也沒有發生,我認爲活動的成功離不開下面幾個方面:1.充分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在設計教育活動時充分考慮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和幼兒的興趣點。2.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3.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的親身體驗與實際操作。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1

設計意圖: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孩子對媽媽的瞭解卻很少。讓孩子初步地瞭解媽媽的工作,瞭解媽媽工作的辛苦,引發幼兒關心媽媽情感的基礎,由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2.用畫面的方式表現媽媽抱着自己的溫馨情景。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家長幫忙發一張抱着孩子的照片的電子版給教師,幼兒用書《媽媽和我》,教學電子資源《媽媽和我》,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一起欣賞幼兒用書封底的名畫《母與子》和兩幅幼兒作品。

1.畫裏有誰?

2.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3.畫裏的媽媽是怎樣抱小寶寶的?

4.小寶寶胖嘟嘟的手在做什麼?

5.小朋友的作品裏媽媽坐在什麼地方?她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

二、教師播放電子資源中其他“母與子”的名畫,請幼兒欣賞。

三、教師播放家長抱着孩子的照片,請幼兒進行分享。

1.這是誰和自己的媽媽呢?

2.你的媽媽是怎麼抱你的?

3.媽媽抱着你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四、給幼兒發放圖畫紙和畫筆,請幼兒畫一畫媽媽抱着自己的樣子。

五、延伸活動:語言《我的媽媽》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媽媽,不依賴媽媽,萌發獨立活動的意識。由於孩子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討論媽媽的工作時,僅限於知道媽媽在哪裏工作。還應在以後的活動中讓幼兒能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愛,瞭解到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並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喜愛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發,還需依賴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2

這個活動的環節是我結合以前開展的音樂活動和看師傅的音樂活動進行正和設計出來的。這個活動的重難點放在了用象聲詞唱準歌曲中的附點音符上,因此我思考着怎麼將這個重難點更好地解決在活動中,後決定將重難點前置,在活動的導入環節就直接引出。本來設計是引導孩子們着重聽這一句帶有附點音符的樂段,但是經過師傅的指導,後改爲讓孩子們自己傾聽,在整段音樂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當孩子們聽不出時,再將這句樂段唱出,再進行引導。這樣便能將這個重難點很好地把握住,並能有效地解決。

之後的環節中,結合師傅的指導,我將原有的環節進行了修改,但是開展下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學唱形式比較單一,容易讓孩子們產生疲勞;引導孩子們唱了兩三遍,但還是發現孩子們對歌詞並不是很理解,導致歌唱時不流暢……其實這樣的問題已經是屢見不鮮了,雖然時常反思,但是總是不能避免,這方面還需再思考。活動後,師傅和來調研的老師給我的建議是:

1.結合歌曲,我可以添加一些動作或者是圖片,幫助孩子們更快更好地理解這首歌曲。

2.在我的伴奏上,我還需視情況適當地調整伴奏和範唱之間的協調性,如果孩子們不能很好地進行歌唱,那麼我的伴奏就應該輕一點,突出範唱,有時候也可以只彈奏主旋律,並用嘴型幫助孩子們記憶歌詞。

3.在我第一次範唱唱出時,我不需要直接就用“你聽到了什麼”,而是直接讓孩子用說的方式將歌詞填進去,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學習,提高孩子的興趣。

有反思就會有進步,在每一次的藝術活動之後,在每一次的師傅的專項活動展示之後,我總是能學到點什麼。這次活動後,師傅也對我有小小的表揚,說我在活動中也注意到了孩子的音色問題,並有意識地進行引導。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是我前進的動力。我相信在專項活動上,我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提升的。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3

活動產生:

上個星期的一天中午,我和孩子們吃過午飯在操場上散步,突然,一滴、兩滴、三滴,天空中落下了一些小雨滴。當大多數孩子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徐楊吉小朋友說:“李老師,外面下雨了。”隨後,其他小朋友也紛紛將頭仰向天空,小手作捧水狀,叫着:“老師,下雨了!老師,下雨了!”,我們到走廊上來看大雨吧。孩子們雖然都跟着我走到走廊上,但小眼睛還時刻盯着外面看。雨“嘩啦嘩啦”地越下越大,操場上形成了一個個小水塘,雨水滴在水塘裏激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孩子們看了情不自禁的拍手鼓掌起來。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我們幼兒園小班教科書上不是正好有“大雨小雨”這一課嗎?因此,我說:“我們到活動室裏去唱‘大雨小雨’這首歌吧,大家說好不好?”小朋友們個個都說好。因此,我開始了這節藝術活動。

設計意圖與實施過程:

《大雨小雨》這首歌預設的目標是:嘗試用連貫、跳躍的聲音演唱,並用不同的唱法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嘗試用長短線條表現大雨和小雨、用不同的形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並選擇合適的樂器演奏。爲了達成預設的目標,活動過程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激發興趣。“剛纔我們一起觀看了下雨。先是下了小雨,後來下起了大雨。大雨和小雨是什麼樣子的,看起來像什麼?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大雨和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然後,幼兒用手指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痕跡。小雨從空中滴答滴答地落下來,就像一條條短短的線,大雨從天空中落下來是嘩啦嘩啦嘩啦,就像一條條長長的線。聽,下大雨了,(幼兒畫長長的線),聽,下小雨了(幼兒畫短短的線)

再次,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師:請小朋友們發揮想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表示大雨和小雨(有的小朋友用手臂從上面揮動表示下雨,有的用從上往下扭腰來表示下雨,有的小朋友用腳輕輕走路表示下雨)。小朋友充分發揮想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最後,請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邊唱邊演奏,在教師的指揮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

調整與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想這個活動有成功的地方,如:能根據突發事件(天氣下雨)來作爲活動的契機,並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同時,以大雨和小雨貫穿整個活動,對孩子的情感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活動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從目標來看,目標的容量太大,不集中,主要目標不夠清晰,是讓幼兒學習用長短線表現大雨、小雨爲主,還是以用身體各部位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爲主,或是用打擊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聲音爲主?其次,從活動環節來看,由於目標容量大,導致過程繁多。有些環節只能是走過場,孩子顯得被動,與整個活動的預想有一定的距離。

究竟怎樣預設適切的發展目標,怎樣讓過程爲目標服務,小班孩子怎樣調動孩子的主動參與性,從而發揮孩子的表現力更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呢?我調整了方案,進行了第二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嘗試能用不同力度的身體動作表現大雨和小雨。(2)能用不同的唱法表現大雨和小雨。分成兩個環節進行。

我感到第二次活動目標清晰,同時過程能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個別—集體—分組—個別,孩子的主動性得以發揮,既保證了目標的達成,又保證了孩子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孩子們對不同的下雨聲仍很感興趣,似乎這節課並沒有達成最終目標。因此,我進行了第三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用力度合適的歌聲來分別表現大雨和小雨。(2)用合適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仍然採用個別—集體—分組—個別的形式,通過三個環節來實施。第一,用不同力度的歌聲表現大雨和小雨,第二,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並進行個別練習。第三,集體在老師的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

我感到第三次活動的目標更加清晰,目標重點放在演奏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上,同時過程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幼兒通過個別—集體—分組合作—個別的形式,孩子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體驗到合作演奏的愉快情感。

活動的啓示:

1.課改需要反思型的教師。活動過後,我們應當進行反思。但這種反思不應停留在表面而應走向理性,追尋“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斷尋找推進孩子發展的策略,(目標的制定、幼兒的反應、教學的方法、細節的處理等)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2.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適切度,不能貪多求高.每次活動解決一個難點,圍繞一個重要目標展開,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更有效的學習。

3.活動的過程要針對目標有效地設計,把孩子推在活動的前沿,讓他們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或在與同伴的相互影響中獲取和積累一些感性的經驗。

4.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尊重孩子的活動,幫助孩子真正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4

活動設計意圖:

摺紙是幼兒園美術手工活動中的一種,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摺紙的過程中需要用眼睛看摺疊的過程,並在看的同時思考並記住過程,在折的時候需要親自動手,期間遇到問題還要仔細想是怎樣折的,這樣就可以開動大腦、活躍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一體的綜合協調。本次小班摺紙活動選擇小貓,因爲小貓溫順可愛是許多小朋友喜歡的小動物,並且外形特徵明顯,小朋友通過觀察進行摺紙活動,還可以通過想象增添一些背景,給孩子帶來創造力和審美能力。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並在此基礎上折小貓頭。

2、能夠進行添畫眼睛、嘴巴、鬍鬚和背景。

3、喜歡參加摺紙活動。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對角折的方法折雙三角。

難點:能夠發揮想象進行添畫。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水彩筆、固體膠、a4紙、黑色記號筆、貓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出示貓的圖片,讓幼兒說出貓的臉部特徵。

教師提問:喵、喵,快看誰來啦,原來是兩隻可愛的小花貓。小花貓有着毛茸茸的身體,還有對尖尖的耳朵,圓圓的眼睛,長的真可愛。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花貓嗎,那我們來看看,小花貓的頭長的像什麼?對,像一個三角形,它的耳朵是尖尖的,今天老師就來教大家怎樣用手工紙折小花貓。

二、基礎部分:

1、教師出示摺好的小貓頭,幼兒觀察。

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可愛的小貓,你想知道他是怎麼折的嗎?

2、下面我們來看看,都會用到哪些工具,a4紙,正方形的彩紙,固體膠,黑色記號筆,水彩筆,

3、展示折貓頭的過程。

(1)取出正方形的彩紙一張沿着對角線、角對角折成三角形。

(2)把三角形的兩個直角向內對摺。

(3)然後把摺好三角形打開,儘量撫平摺痕

(4)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以剛纔的摺痕爲參照線向斜上方,折起一個角,另外一邊以同樣的方式折起,一定要對稱這樣才美觀。

(5)把上端的一個角往下折,轉過來一個貓頭就摺好了。

4、下面我們拿黑色記號筆來爲小貓畫上圓圓的眼睛、黑黑的小鼻子彎彎的嘴巴、俏皮的鬍鬚看一個貓頭就完成了。

5、取一張A4紙,將摺好的貓頭放在合適的位置,預留出的畫身體的地方,用固體膠,固定在a4紙上,

6、用黑色記號筆,畫出貓圓滾滾的身體,還有小爪子,可愛的尾巴,我們再畫一些綠色的草地吧,可以多畫一些小草,好啦,真好看,在用紅色的彩筆畫出圓圓的太陽,再畫一些白雲,再畫一個。還可以填一些五顏六色的花朵。

7教師指導請小朋友你也來試試

三、結束部分:

進行作品展覽。

活動反思

孩子們對摺紙活動更加感興趣了,當我出示了小貓頭的圖示之後,和他們講解了摺疊步驟,孩子們就紛紛開始動手,他們一邊看圖示一邊埋頭摺疊,能力強的幼兒不一會兒就摺疊成功了,因爲這一次的摺疊活動需要輔助材料—黑色記號筆、水彩筆、固體膠、a4紙、正方形彩紙,用來給小貓畫眼睛、鼻子、嘴和鬍鬚以及身體、小草、白雲、太陽、花朵。活動快結束時候,我就試探地問他們,你們完成了嗎?軒軒說:“老師,我們還要用筆畫眼睛呢?”於是,在孩子們的提意下,我給他們拿上了準備好的筆,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拿起筆給小貓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貓身體,草地、白雲及花朵,完成後,孩子們紛紛舉起自己折的小貓給我看,有的和身邊的小朋友比誰的小貓漂亮,有的拿着自己摺好的小貓放在臉前做面具,併發出小貓“喵喵”的叫聲……就在這時,苗淼也把她摺好的小貓給我看,我突然發現她把小貓的眼睛、鼻子和嘴畫錯了位置,於是,我爲了加深幼兒對圖示的觀察能力,在肯定她的基礎上,我拿着苗淼的小貓臉問大家:“請小朋友們仔細地看一看這隻小貓的臉,你發現了什麼?”有的小朋友說,這隻小貓沒有嘴,有的說,這隻小貓沒有鬍子,我緊接着又問:“再仔細地看一看,你還發現了什麼?”這時範可兒說:“老師,她把小貓的臉畫反了位置”,沒有身體,於是我組織小朋友們仔細地觀察了圖示第五步上反過來的小貓,從而加深幼兒對小貓的認識。 在這次的摺紙活動中,因爲我選材較簡單,所以,孩子們也能自己動手操作,感受成功的喜悅,是我意料之外的,但同時也提醒我,爲什麼個別幼兒沒能成功的完成摺紙活動,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需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內容,從易到難,讓幼兒每次活動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藝術活動反思1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蛋糕製作的步驟;

2、讓幼兒體驗製作過程;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太空泥 製作工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問好

2、談話導入:師:小朋友們喜歡吃蛋糕嗎?你們會做嗎?今天咱們一起學習製作蛋糕,好不好?

二、基礎部分

1準備好蛋糕的底部,用工具刻出一圈凹槽。

2、把皮泥用手掌揉成圓球,再用手掌按壓成厚餅狀,放置在蛋糕的底部之上。

3、選出自己喜歡的顏色揉圓按壓成薄餅狀貼在上面做奶油層。

4、進行小豬蛋糕的主題製作“小豬”選擇位置將做好的小豬放置在上面。

5、下來進行最後的裝飾部分:用圓球、長條和喜歡的水果(草莓)裝飾剩餘的部分,讓你的蛋糕看上去更豐富、更精美。

三、結束部分

1、相互欣賞做好的蛋糕。

2、教師總結。

四、活動反思:

1、在以後的活動中可以採用多名幼兒合作完成的方法,作品效果會更好。

2、思考的時間,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會更精美。

3、列在桌子上,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更容易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學習指導:

通過課件的展示,結合講解與示範,爲學生在學習歌曲《梨園英秀》的第二部分內容提供一定的幫助,克服節奏上存在的難題。

配套資料:

課件、小豬蛋糕

製作技術介紹:

首先本人對製作《小豬蛋糕》教學環節採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根據這一設計流程,利用PowerPoint 軟件制定了相應的PPT教學課件。由於教學配套CD中的音樂不能直接插入到PPT中,所以我採用了手機錄音CD音樂的方式,再通過格式工廠將錄音轉換爲 mp3格式,最終插入到PPT課件中。最後打開網絡下載的“超級錄屏”軟件,播放之前做好的PPT課件,並加以個人解說,通過“全屏錄製”的方式,將課件內容和解說詞很好地結合到一起,錄製成此視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