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

藝術3.04W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1

愛的藝術這本書,相對於之前的心勝,在表現手法上更像哲理論文而不是寓情於事,富有哲理性。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對父母之愛有一定感觸。但是,就目前而言,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愛的實踐這一章。我們要有愛他人的能力,真正恭謙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生活會變得更豐富。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

如果說戰勝對手首先要從內心戰勝對方的話,贏得同學的讚賞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愛。

對朋友的愛是需要我們專注的。在生活中會經常遇到有的同學最近幾天突然對自己特別的好,常常讓我們感到幸福來的太突然了,以至不能接受。緊接着會發現是他們有求於自己,然後態度就沒之前那麼熱情了。至少對於我來說,我是不把這樣的人作爲心中理想的朋友的。真正的朋友應該是時時刻刻的關懷,是一種耐心的體現。時常我們還會遇到一種情況是自己可能給某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是你又人爲他是一個人品很好的人,你主動示好卻又遭到別人拒絕。遇到這種情況,只要我們去專注的去想辦法和他交朋友,他也一定會認可的。專注的交往一定會獲得別人的信任。

此外,能與同學和諧相處的另一種方法是用愛去聆聽。我們總是不厭其煩的去推銷自己,喜歡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聽另一個人無休止的嘮叨。一個好朋友,好同學,就是要體諒對方的心情,設身處地爲他着想。或許我們對那些話題不感興趣,但是對方既然講出來就是想和我們去分享其中的喜悅,我們應該理解這份心情。有時對方於我們分享的可能是他痛苦的遭遇,比如和女友分手等問題,甚至是對某些人的牢騷。我們對於這些不應報以埋怨、不厭其煩的態度。認真聆聽,用心體會對方所要闡述的思想,順着對方的思路與他認真溝通,開導對方。這是作爲一個好朋友,好同學需要做的,而不是敬而遠之。

面對同學對自己的抱怨,不滿意,我們要報以樂觀的心態,用愛,用真誠去感化對方纔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在大學生活中,我們難免與同學發生些誤會,這會導致朋友之間互相疏遠。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看了這本書,我今後應該做的不是仇恨繼續加劇,而是從點滴做起,主動爲對方提供幫助,寬容對方的不足。主動示好,纔是化解雙方內心仇恨的最好辦法。

真誠溝通,堅持去愛,是在大學生活中保持與同學良好關係的法寶。我會在今後的生活中,用心戰勝自己,用愛感化別人。豐富我的大學生活。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2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爲陌生的,是自動機器之間的關係,其安全感的基礎就是要想方設法靠攏一羣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動中同這一羣人保持一致。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同別人接近,但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充滿了不安全感、恐懼感和負罪感。只要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得不到克服,這種感覺就會不斷出現。但我們的文明提供了各種可能性,使人們感覺不到這種孤獨。這首先就是人們每天都重複着千篇一律僵化的機械性工作,這種工作秩序使他們不再自覺地感到人追求超越和統一的基本要求。但是光靠這個還不行,因此人就通過享受,通過娛樂工業提供的音樂、畫片,以及通過不斷地購買新的物品去減少這種尚未意識到的絕望”——弗洛姆《愛的藝術》。

當個性泯滅、社會趨同化已成爲我們這個時代不可逆轉的潮流時;當色厲內荏、空虛與寂寥的陣陣寒流經常侵襲我們心靈已成爲不真的事實時;我們再來品讀這些恰如其分、發人深省的經典論述,或許我們每個現代人都會有深厚的感慨與唏噓。因爲我們在追逐名利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的雙眼,在經濟理性原則的唆使下,我們彷彿變地越發的冷漠。漸漸地,隨着歲月的流逝,我們的財富和權勢雖然達到了及至,但我們的內心卻變地荒蕪。慢慢地,我們發現我們自己遊走於心靈的沙漠,在承受一陣陣的痛苦之後最終走向頹廢。於是,我們試圖用慾望上的滿足去驅散心靈的孤寂,但就當自己沉溺於物慾橫流、性慾橫流的享受之時,我們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卻依然如故。

現代人是痛苦的,在華麗的裝飾下遮掩的卻是心靈的空白。所以作爲現代人的我們,是應該奮起、是應該清醒了。如果我們還依舊放縱自我、作踐自我,那生命的樂趣也就淡然無存。如果活着成爲了一種負擔、一種受罪,那我們糟蹋的不但是我們自身,而且是賦予我們生命的神明。

但要在一個荒蠻的世界尋找一方心靈的沃土,何其難也!幸好,在《愛的藝術》中,弗洛姆這位天才的思想家以他那深邃而又遼闊的智慧之眼爲我們指引了若干方向,不至於使我們在面對偌大的心靈沙漠之時手足無措。

“博愛——一切愛的形式都以博愛爲基矗我指的博愛就是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責任感,關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願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

“博愛的基礎是認識到我們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同人共有的核心相比,人與人之間在才能、智力和知識上的差別微不足道。要了解這種人共有的核心,必須要深入瞭解人,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在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產生同情的過程中,人開始發展他的博愛。在愛自己的同時,他也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愛那些虛弱和惶恐不安的生命。同情包含着瞭解和認識的因素”。

讓我們牢記這份勸世囑託、記牢這份醒世宣言吧,從今天開始,愛你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當你真正學會了愛的藝術之後,你會發現你不再孤獨、不再寂寞!當你真正品嚐到了生活的樂趣之後,你會發現生活是何等之幸福、生命是何等之偉大!就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吧,用真心去交換一片真情,用愛把這個世界照亮吧!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3

了懂得什麼叫愛情,愛情到底能帶來什麼樣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是爲了改變之前認爲“愛情是無聊的東西“的看法,我讀了這本《愛的藝術》當然這本書也談及到了親情和友情方面的知識,自己在這兩方面還是看的很重的!只是因爲在之前不理解真正的愛情。

讀完這本書之後,自己也懂得了不少!那麼愛情到底是什麼呢?書中的幾個詞概括了其真正的含義。愛除了給予之外還有這些積極的要素瞭解,尊重,責任和關心。首先先談談了解和尊重吧,要想尊重一個人,首先要了解這個人。通過了解認識對方,認識對方纔能尊重對方。爲愛情所持的責任感和關心程度如果不以瞭解爲基礎,那麼,一切都只會是盲目的。然後再談談關心和責任吧,愛情說到底就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心,那麼這種愛就稱不上真正的愛。關心也自然會牽動愛情的另一個方面,即責任感。責任感完全是人的一種由心裏駕馭的自覺行爲,是“我“對另一個具有生命意義的客體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願望和反應。

所謂愛人的責任感,就是建立再對他人的負責就像對自己負責一樣的基礎上的。同時呢,尊重也是愛情的第三個重要因素,如果愛情沒有尊重,那麼所謂的責任感就很容易蛻化成對對方的支配,佔有甚至是奴役。尊重這個詞的實際意義就是指客觀地正視對方的全部,並容納對方獨有個性的存在。讓一個被我愛的人能以她自己的方成長或發展,而不是要求對方服務於我,我同樣應該感到和她很一致,而且樂意接受他(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她)成爲我預先設計好了的模型,更不是爲了她當作我使用的工具。所以只有在自由和給予屬於她自己空間的基礎上纔會有愛情。愛情是一種行爲,是人的能量的實踐,這種能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發揮,而且永遠不會是被外力強迫所導致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積極愛情呢?需要兩點重要的要素,第一:自覺擺脫自戀,第二:客觀性着眼於現實,不斷的培養自己的謙恭和理智。

愛一個人就意味着要獻出自己,而不是有條件地期待得到對方的回報。愛情是信念的一種行爲!如果“我“在愛,我便會處於對“我“所愛的人十分關心的狀態,而不僅僅要求每天都和對方溺在一起!如果你不認同完成一切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一開始就急於求成,你就毫無目的地給自己施加壓力,你就會因此一事無成,更不可能得到真正積極的愛情!

當我讀完這本《愛的藝術》之後,它讓我真正懂得了什麼叫作愛情,愛情需要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尊重,彼此的關心,彼此的包容,並且給彼此自己的自由空間而並不是整天溺在一起,無所事事,整天喜怒無常,頹廢至極。而是彼此都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奮鬥目標,有爲彼此未來的打算所以“我相信愛情並不是無聊的,愛情可以是積極向上的,可以是彼此間的精神支柱。“所以我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終成眷屬,祝福你們永遠幸福,快樂每一天。至於我自己呢?一切的一切等我自己真正成熟了之後再說吧。那麼何謂思想成熟的人?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能力的人。思想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在理性推導下,他放棄了先前那種無所不能的目標幻想,並能以一種謙恭的態度面對現實。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4

嬰孩呱呱墜地,以血緣爲密碼開啓愛的神祕之門。這份與生俱來的珍貴禮物---愛是哺育人成長的精神母乳。沐浴在愛的恩澤下,感受着蘊含其中的人性的美好與光輝,人格之樹茁壯成長、茂盛參天。而後播灑下一片愛的濃蔭,給親人、給朋友、給世界,一份成熟的、勇敢的愛的回饋,完成一度愛的循環。通過愛的交互,清晰對生存、對生命的認知。

愛首先是給予而不是索取。人們往往因爲不被認同、不被愛而沮喪,也因此將自己囚禁在孤寂的花園中,拒絕打開愛人的心扉。這是因爲他們還停留在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我愛,因爲我被人愛。"給予是最高力量的表現。恰恰是通過給予,人們展現自己的力量與自信。當我們回味對愛的體驗,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無私無怨的給予讓還是孩子的我們產生了錯誤的理解。我們認爲被愛是理所應當的,因而當我們走向陌生的社會,面對非親非故的陌生人,我們失去了從前從親人獲取的那種理所應當,心裏的誤差讓剛剛脫離稚嫩的我們無所適從,因而進入思想孤寂的樊籠。

正如弗洛姆所說:愛是一門藝術,要求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併爲之付出努力。這首先就要求我們有獨立的人格、成熟的思想和對愛的理解。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爲我愛人。"母體的胎衣出生時就脫落,而思想的胎衣只有當我們的人格真正健全才能完全擺脫。能夠給予成熟的愛就是一個人人格健全的表現。成熟的愛的發展融合了父親的良知和母親的良知。這樣他既能相信世間有無條件的祝福、無條件的平和、無條件的愛,又明白有些愛需要自律、需要爭取。並因此完善自己、發展自己,使得心靈柔軟而堅強。

給予別人成熟的愛首先要學會成熟的愛自己。愛父母是感恩、愛世界是博大。愛自己往往是愛的起點---因爲比任何人更全面瞭解自己、因爲比任何人更密切的關注自己。當然也要關注愛的發展,以避免趨向它狹隘而自私。愛是一團火焰,如果僅讓它燃燒在自己的內心,那麼結局便是一場慘烈的焚燬;愛是一團火焰,如果能將火種傳播給他人、給予他人真誠的祝願、黑暗中的照亮和寒冬中的溫暖,那麼來自他人真誠的、明媚的火光迴應,就會讓你明白愛他人同樣就是愛自己。因爲在愛的世界裏,自己與他人、不同的個體之間本沒有太鮮明的界限。只是因爲愛的狹隘,所以才鴻溝盡現。

弗洛姆從心理學和西方社會學的高視角鳥瞰愛的關係、探尋愛的真諦,因而對愛的詮釋深刻全面而獨樹一幟。深入淺出的語言、讓哲學與讀者的思想零距離碰撞,如小石擲入心靈幽潭,泛起陣陣漣漪、引起強烈的共鳴。讀罷意猶未盡,所領會的不僅是愛的思索更是人生的哲學。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5

讀完了愛的藝術這本書我想領悟到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的自我價值並不依附於任何人對我們的評價。讓我知道了,愛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知識和努力。

愛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愛是什麼?我們真的理解愛,甚至真的在愛嗎?這本書的閱讀,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博愛、自愛、父母之愛、性愛、上帝之愛等等,更能幫我們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後的祕密。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在於其無償的給予性,無條件性,不論你身處何地,不論你是好是壞,只要你是母親的孩子,你便會得到母愛。這種愛不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無法用努力去得到,無法創造,也無法控制。在母愛中我們是處於被愛的地位的,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把被愛轉變爲去愛,轉變爲創造愛。我們要學會愛也需要學會給予,給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滿足,更能使自己歡愉,愛要比被愛更重要,當人們明白這些時,愛才能變成成熟的愛,“我被愛是因爲我愛”。

弗洛姆指出:“關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是相互依賴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這些態度的集中表現。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夠創造性地發揮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擁有他自己的勞動果實,放棄了獲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戀幻想,並有一種謙恭的態度。這一態度的基礎是他內心的力量,單單這股力量就能使他進行真正的、創造性的勞動。”如果沒有尊重和認識,那麼關心和責任心就會變成對愛人的一種控制。在愛情裏,尊重和認識非常重要。首先認識自我,自己本身要達到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賴他人;其次,要客觀地正視對方,認識他的獨特個性,並努力使對方成長,而不是要求他成爲我希望的樣子,這纔是真正的尊重。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6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愛的藝術》。我不敢以讀懂愛的藝術自居,在這裏僅是帶着一種學習的態度梳理一下愛的藝術。

一、愛的知識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客觀而全面的。客觀是因爲他對於愛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則是他將愛放在社會這個大環境會考量。在書中無論是對愛的定義,還是對各種不同類型愛的闡釋都更側重於社會這個維度。在他的眼中愛情可以解釋爲在特定社會環境中人們對於給與得的認知。我認爲基於社會的角度去分析愛情是必要的。因爲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活。愛是維持各種社會關係的紐帶。從弗洛姆對個人到族羣到國家到社會的進化這一過程的客觀描述中,表述了人爲什麼需要愛。掌握愛的知識,人將更容易擺脫孤獨、恐懼和自身的侷限,達到完整和統一。

二、愛的給與得

弗洛姆說:“愛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它是人們內心的成長,而不是被捕獲。總的來說,它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也就是說,愛是先給予而不是獲得的。“如果你讀這本書,你會發現給予是充滿了弗洛姆的每一個愛的觀點。”。對所給予的關係的闡述,使我們能夠區分幼稚愛情和成熟愛情的不同原則。正如弗洛姆所說,天真的愛伴隨着我的愛,因爲我被別人愛着,成熟的愛伴隨着我,因爲我愛我的妻子。天真的愛來自需求,成熟的愛是建立在貢獻基礎上的。至於不同的愛的對象,弗洛姆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種類的愛:所有生物的普遍愛,孩子的母愛,愛人的愛,以及對自己的愛,以服務於神聖的愛。

三、愛的實踐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的人有知識和努力。是的,不知道什麼是愛的人是蒼白的,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是盲目的。從社會維度解讀愛的動力是人爲了達到同一社會或自然而分離、擺脫孤獨和恐懼的統一。這種動機是我們愛情的勇氣,但也是自我認知的侷限。弗洛姆說,愛是實踐,是認識目標和認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經歷。他來自你的情感體驗,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和處理投射到你的腦海中,成爲我們認可的愛。經驗需要客觀的理解,而投射需要理性的確認。

四、以愛的名義

愛是一門藝術。它是每個人心中的種子,愛是人類的本能。但令人悲哀的是,這種本能隨着社會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化而逐漸退化,離我們的生活本質越來越遠。如果我們反思我們自己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會關係都以愛的名義消失了。愛情成了一個標籤,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堂。愛是我們生活的體現,也是體驗人生歷程的通途。學習愛的知識,培養愛的藝術,在愛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擺脫人性和社會的侷限,成爲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愛,不僅因爲我們值得,而且因爲我們以愛的名義使一切圓滿。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7

最近幾天看了《愛的藝術》這本書,感受頗多。書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觀點是愛是一門藝術,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並付出努力,同時,愛更多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渴望愛,許多小說、歌曲都在稱頌愛,但爲什麼這個世界有這麼多爲愛煩惱的人。《愛的藝術》中,弗洛姆就說其實絕多數人沒有具備愛的能力,又或者說其實多數人談的是愛的感覺,談的是被愛,通過看這本書知道愛其實是一種能力,可以學習,從哪裏學起,主要有三個重要元素,說起來簡單,但想做好並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需要學習的能力是給予,你要主動的給予,給予很容易嗎?其實不是,很多人會說,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爲很多人的給予都帶有被動,都是因爲某個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希望是要有回報的,這本書裏講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報,沒有被動、沒有社會壓力或者其他什麼方面的壓力促使他主動給予,主動給予是想要分享,我們可以檢查下自己的給予是主動給予,還是被動給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動給予,而是被動給予,說明你的愛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能力是關懷。書中說到真正的關懷是本身要有勞動力在裏面的,平時當我們說,我們好愛自己的家人,卻從來沒見過你關懷、照顧過你的家人。說自己好愛自己的學生,也從來沒見過你關心過你的學生,那隻能說明你愛的是家人、學生給你來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愛中,你要有勞動性的關懷。

最後一個需要學習並具備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愛中必然有尊敬,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這本書就說尊敬其實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實的注視對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對待你,很多的父母以爲他們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的孩子變成一個他渴望形成的樣子,並沒有如實的尊重。只有尊重,你纔會獲得真正的對方。

《愛的藝術》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爲當代愛的藝術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這是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很慶幸遇見了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那種嚴肅的說教,也不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麼,他只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老者在講自己人生中關於愛的那一章節,每個聽衆各取所需即可。

《愛的藝術》的讀後感範文8

“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們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同共生有機體結合相對立的是成熟的愛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條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個性的條件下與他們合二爲一。人的愛情是一種積極的力量,這種力量可以衝破人與人之間的高牆並使人與人結合。愛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同時又使人保持對自己的忠誠,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來的面貌。在愛情中出現了兩個生命合爲一體,卻依然保持兩體的怪現象。”

“如果兩個人能從自己的生命的本質出發,體驗到通過與自己的一致,與對方結爲一體,而不是逃離自我,那麼在這樣的基本事實面前,就連和諧、衝突,歡樂和悲傷這樣的東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這是在《愛的藝術》中我最喜歡的段落。這本書對於我這個不屬於心理學領域的人來講,其實讀起來很晦澀難懂,說它對是一本課外書,不如說它是一本心理學領域的專業書籍。經常有種讀着讀着就讀不下去的感覺。它是好書推薦中的其中一本書,我也非常承認它的經典和價值,只是我覺得我以後還是需要很長時間慢慢領悟和消化其中的內容。

我覺得其中的內容更像是愛的規則。書中提到了博愛、母愛、性愛、自愛、深愛。其實我覺得這些愛中,其他的都沒有那麼的複雜,只有愛情,太具有難以掌控性。愛情本來是兩個獨立的個體的結合,可是在現實中往往會涉及兩個家庭,很對夫妻的感覺毀於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矛盾,到現在,我對克服這樣的矛盾還是沒有太大的信心,雖然我一直嘗試用愛去避免,但是還是有幾分擔心,或許只有愛是不夠的。

愛情中最應該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獨立性,只有這樣,纔不會限制彼此的發展,纔不會讓對方有窒息的感覺。

總之,我覺得不管怎麼經營,怎麼去做,只要兩個人都感覺幸福,那就是好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