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評課稿優選

音樂2.03W

作爲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評課稿優選,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音樂評課稿優選

音樂評課稿優選1

前幾天,教師發展中心開展了音樂觀摩教學,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真是受益匪淺。邵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的《小螺號》一課。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邵老師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提升。

邵老師這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爲核心,以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爲動力,關注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整節課在互動、探究的愉快氛圍中進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採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依學生的年齡特性,以帶學生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遊玩引入新課,並以此爲情境線索,貫穿始終。師播放《海浪》音效,引出大海。在出示大海邊沙灘的美麗圖片的同時,以故事的'形式創設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走進音樂去感受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都在《小螺號》輕鬆、優美、愉悅的音樂中完成。

2、轉承順暢,銜接自然。

邵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巧妙,如行雲流水,於無痕處漸入佳境。學生隨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地一步步進入音樂,興味盎然地感受音樂之美,循序漸進地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渾然一體,完整流暢,從情境的創設到學生自主學唱再到小組合作表現歌曲,從新課引入到知識技能訓練再到重難點的突破,環環相扣,自然恰切。每個環節既自成一節,又相互溝連,體現了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

3、設問富於情趣,點撥恰到好處,突顯教師主體性

在自主學習歌曲階段,邵老師抓住歌曲的重點、難點,以富於情趣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嘗試,去感受。對學生的發現和體驗及時點撥引導糾正,並適時地進行示範,很好地解決了歌曲中的重點、難點。侯老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採用了先聽後唱,先感受後模仿的方式,先後運用聽歌曲識節奏、學歌曲找感覺等方法,帶領學生在模唱、填詞唱、跟唱、示範唱、重點指導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中感受樂曲的音樂美,形式美,旋律美,從而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歌曲的內涵,爲下一環節的創編表現歌曲做了良好的鋪墊。

4、分組創編表演,培養創新能力,突顯學生主體性

邵老師充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表現歌曲。同學們利用平時所學,每組都選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小組內小組長帶領大家,商量表現形式,分配角色,一起討論如何創編動作,每一個同學都有任務,每一個都能自我表現,活動有序而生動,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使得這個環節成爲本節課的“高潮”。

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我感受到了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她的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借鑑,也有許多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有了這次的觀摩聽課,我對今後音樂課的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明確地認識和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在一次次的學習、實踐、體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使自己不斷地去完善教學,爭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節音樂課!

音樂評課稿優選2

陳老師執教的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較小,他們性格處於好動、好玩、好奇、好勝階段。本課《法國號》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圓舞曲風格的歌曲,讓學生通過拍、聽、唱、表演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來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聽了陳老師的課,感受到陳老師用輕鬆愉快的語言帶領孩子們走完這次音樂的旅程。整個課程環節非常清晰,每個環節都對孩子有了音樂的引領。具體有以下過程:先是老師帶領孩子在音樂中律動,進入音樂課堂,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課程開始,就利用了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了一個活躍的課題氣氛。以音樂王國舉行音樂會闖關模式爲開端。教學從第一關認識法國號,導出本課歌曲;第二關拍打二拍子的強弱強弱規律,引出三拍子特點,爲後面做鋪墊:第三關聽旋律及第四關學唱歌曲等等,環節環節設計恰當,做到了環環相扣。這些環節圍繞着教學目標進行,對解決重難點非常有效。最後,以《法國號》的音樂加上模仿演奏圓舞曲的律動作結尾,結束新課。整堂課姜老師都帶領孩子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這也是音樂課堂帶來的魅力所在。

值得學習的地方是陳老師用PPT課件將整個課堂設計成一個童話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是一個非常好的設計。

首先亮點1:是通過二拍子的鋪墊,快速的讓學生掌握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其次亮點2:這首歌曲一共四句,陳老師讓學生通過看圖譜和聽旋律,引導學生知道一三句音是相同的,二四句不同,來進行對比的教學,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

這節課仍然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首先,在學習歌曲的時候,這首歌曲本來就很簡單,可以不用把每一句進行分句教,並進行說明,強調某一句較難,破壞了歌曲的整體性;其次,在演一演環節,由於時間關係並沒有很好的落實。

這些都是我粗淺的看法,陳老師親切的.教態,以及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都是我要去學習和借鑑的,一年級的孩子正是在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的階段,陳老師的這種音樂素養,正是她在教學時的優點。

音樂評課稿優選3

整堂課,顏老師都抓住歌曲的情緒來開展教學。聆聽感受歌曲情緒、節奏訓練體驗歌曲情緒、歌曲演唱和歌曲創編表現出歌曲的情緒。有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領,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學習興趣濃厚。顏老師優點很多,說我印象深的幾點:歌曲處理很細膩;顏老師注重習慣的培養。而且處處尊重孩子,從兒童的視角、用兒童的思維,尋找教育的途徑。比如鼓勵孩子思考,顏老師就說“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對孩子音樂課上的表現,顏老師的評價多元,細緻不籠統;難點突破多遍重複,徹底到位。節奏練習體驗歌曲情緒時,對如何體驗敲筷子和小勺,處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讓孩子體驗一下打擊小樂器的.感覺,又害怕孩子敲時不規範或者敲壞。

最後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場。聽了顏老師的課我也有一點對自己的反思: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在我以後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出短音,讓雙響筒發出長音。又如,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 “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音樂評課稿優選4

我聽了劉老師的《音樂之都維也納》,覺得有許多地方上得很好,值得我學習、借鑑。

1、在導入課文後,談老師讓學生齊讀第一節,並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然後讓學生快速瀏覽全文,說一說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來說的,這樣提綱挈領地抓住了本課的目標,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總的印象,然後分別從:古典音樂的搖籃、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一天也離不開音樂、被稱爲世界歌劇中心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2、教學評價用語的適時運用,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在導入課文時,老師在學生說了維也納是個優美的地方,且用了許多成語,老師及時評價“你詞語寶庫裏的詞語可真多呀!”、當老師讓學生跟着音樂讀課文,但音樂放不出來時,學生讀完了課文,老師巧妙地說:“沒有音樂的伴奏,你也讀得很好!”“你的朗讀,使音樂飄得更遠了”,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濃了。

3、我認爲老師設計的學生質疑問難這一個環節世界的比較好。學生不僅能夠提出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去解決問題,很不錯。

4、在教學中教師在品詞析句這一塊做的不錯,教師在處理難理解的句子中能夠通過詞的理解,從而去理解句子。

不過我認爲也有幾點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1、本節課設計的容量太大,無法很好的完成,在教學中只能去重就輕。

2、我認爲在質疑問難這一快教師還是沒有放開,學生只是侷限於教師設計的.範圍內。

3、學生的朗讀做的不到位,整堂課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很少,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教師應該多進行一些朗讀訓練。

4、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做的不夠,個別學生不能夠說完整的話。

音樂評課稿優選5

本課教學以視覺圖片導入,以歌曲聆聽爲先,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巧妙融入發聲練習,不知不覺得熟悉歌曲的旋律,爲唱會、唱好歌曲做好充分的準備。運用瀰漫音樂教學法,層層深入,讓學生反覆聆聽歌曲,體現了較強的音樂瀰漫性的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體驗,激發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中不僅要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聽覺動力、思維動力,還要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感受音樂,在藝術實踐中找到情趣,在藝術實踐中發展想象,在藝術實踐中愉悅身心。

整堂課以學生爲本,以審美爲核心,以情感體驗爲主線,運用“聽、想、唱、談、演、創、奏”等多種藝術實踐方式,創設童話情景,把學生引入自主、輕鬆、愉快、和諧的文化氛圍中,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熟悉旋律、聆聽歌曲到完整演唱和創作表演,是按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展開的,發展了學生的.感官功能,提高了運用音樂藝術形式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

情景教學引人入勝,爲學生提供更爲自由、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教學中馬老師運用視覺體驗法,利用課件直觀的圖像來表現出節奏的變化。用小精靈給音樂小屋施了魔法,引出常見的音樂符號(休止符),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的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有許多可以再深入探索的方面,比如:在歌曲的表現上,還可以有更多的形式進行表現;應該注重學生音樂課表現力的發展;還應該注重在低段音樂課中加大唱遊互動的元素,提高學生的音樂課愉悅感。同時,教師對歌曲的伴奏表現還應該注意加強。

音樂評課稿優選6

今天佳佳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爲主,在初聽歌曲後,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爲後面的教學環節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於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的那一樂句中,教師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後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爲宣傳語”,很好地體現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諸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音樂評課稿優選7

上週聽了蘇老師的音樂公開課。我認爲整堂課是在“敲鼓小鼓,學唱小鼓手的歌,表現小鼓手”的教學環節下一一開展的。首先我來講講這節課中,黃老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

1、以興趣爲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這節課一開始黃老師就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接着讓學生模仿鼓手敲打小鼓的節奏,不僅找到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歌曲,而且潤物細無聲地解決了歌曲結尾句演唱力度從p到f的演唱要求和四分休止符的難點解決。

2、整個教學思路非常清晰,教學環節的設計很清晰,並且從易到難,層層深入。在整堂課中,黃老師非常注重學生聆聽歌曲的習慣。這堂課中蘇老師一共讓學生完整地聆聽了4次歌曲。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歌唱課中讓學生多次完整地聆聽歌曲,是學生快速學會歌曲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

3、教師的語言很親切、生動。在本堂課中,蘇老師表現出了一位音樂老師紮實的基本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師那甜美、很純的、象天籟一樣的歌喉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和孩子們。

4、把枯燥的樂理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如在介紹換氣記號時,蘇老師運用了生動有趣、淺顯易懂的兒歌來詮釋,使學生很快地領會了換氣記號的意義和使用方法。

當然,一節再完美的課總有不足的地方,下面我就針對這堂課談一下幾點不同的看法。

1、在導入環節,教師在拍打二分音符節奏時不夠準確。“Xx”應該這樣拍。學生就不會出現結尾句多拍或拍子拍打表示不到位的情況了。另外,這句節奏既然是從弱到強的要求去拍打了,黃老師也想到了用色塊去區分了,何不用同種顏色但深淺由淺到深的色塊去體現是不是會更明顯?然後休止符用紅顏色表現,告訴學生看到休止符就好像看到紅燈要停下來。我本人認爲這樣可能會使學生看得更一目瞭然。

2、既然是歌唱課,如何更好地唱好一首歌應該是一屆教唱課的主要任務和主要核心。我認爲處理本首歌情感關鍵是要表現出小鼓手的神氣和自豪,所以要求學生演唱歌曲的聲音應該是圓潤、明亮的。也許可能是第一節課上唱歌課,學生的喉嚨不易打開。三五班的很多學生是“小銀鈴”合唱團的成員,好像在這節課中沒發揮出他們應有的水平。三五班學生的歌聲不夠明亮,嗓門有點緊,聲音的位置偏低。學生的情緒也不夠Hi。我覺得教師有必要採取一些教學手段。如引導學生要應該用形象的、淺顯易懂的一些比喻指導學生該用怎樣的`嘴形去唱歌。特別是演唱一首歌時的第一句使就要提醒學生如何“起聲”?要馬上做好氣息的準備,找到發音位置的高低了。這首歌應該是屬於“軟起聲”的歌曲。歌曲的起聲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激起聲,軟起聲和舒起聲。所謂的“軟起聲”就是指聲帶再開始閉合的動作時,氣息也同時往外送。開聲門與氣息振動聲帶同時進行。發出的聲音比較舒展、平緩。正因爲處理好了歌曲的演唱要求,學生纔會真正的理解和表現歌曲。因爲這首歌頭尾的歌詞和旋律是有相似和重複之處,所以,最後老師再適時地處理整首歌的情感要求,比如說歌曲的起始部分聲音比較輕快,情緒比較歡快。尾部力度要加強,把小鼓手自豪的情感發揮地淋漓盡致。教師也不會出現教學時間有多餘,而在那拖延教學的嫌疑了。

3、最後在拓展環節中,黃老師讓學生進行聲勢節奏伴奏。在講解要求時,老師的語言不夠精確,所以出現了學生沒有馬上明白。這個環節中,黃老師本意是想讓小組敲打方式進行,但最後卻是每組請四個學生上來敲打,四個人的聲勢顯得太單薄,教學的效果也就顯得不是那麼明顯了。我本人認爲教師在教學環節可以這麼處理,就是讓學生敲打音樂凳,然後讓一小組兩小節後逐漸加入敲打的隊伍,這樣聲勢顯得會更強大。而以小組漸漸加入的過程也正好體現了力度的變化。

音樂評課稿優選8

一、優點:

1、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能圍繞自己設定的課題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突出,採用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董建玲老師"感受音的強弱"這節課中,課前老師發給學生的"小物品"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認識和感受音的存在;教師把粉筆頭放在鼓上,然後敲鼓。鼓聲小,粉筆頭在鼓上輕輕震動;鼓聲大,粉筆頭從鼓上跳下來。把音的強弱形象化、具體化,由此突破了教學難點。

2、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整堂課都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給學生們充分的練習機會,並將教師的講解換成多媒體的呈現,加深記憶、這一切都是很符合國小生的特點,充分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其中的感覺,積極參與,積極思考、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兒童生活的情境中。比如,張麗老師的"龜兔賽跑",她用拍手開火車的遊戲導入新課;陳雪瑩老師用美麗的孔雀開屏的課件導入新課;康德霞老師的"超級模仿秀"吸引了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她讓學生表演,學生非常樂意。

3、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

注意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上課、下課利用音樂。既使課堂開始和結束有序,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康德霞老師在這方面做得很好,音樂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很感興趣。

4、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比如,張麗老師讓學生編故事;陳雪瑩老師讓學生給歌曲編舞蹈;董建玲老師讓學生創作聲音強弱的小作品;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改編歌詞。

5、注重個性發展:

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爲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條件。比如,幾位老師讓學生改編活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

6、知識與技能的培養:

能聽辨打擊樂器的.音色,如:強弱、長短不同的音。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夠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7、面向課堂上的全體學生:

面向在課堂上的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全部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張麗老師讓全班學生都置身於"龜兔賽跑"遊戲中;康德霞老師讓學生每人手裏都有小樂器,讓全班同學動起來。

8、體現了教師的親和力:

老師還很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隨時用肢體語言,表情,以及誇獎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以暗示,既可以掌握課堂的節奏,給每個同學以練習和表現的機會,給學生被關注的感覺,與學生保持親善友好的交流關係,教師的語言充滿了親切感。老師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中有許多次鼓勵學習的言語和動作,給學生很大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康老師上課時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全感。董建玲老師在讓學生做達標題時,有意選擇了這樣的錄音,做對了說"我真爲你高興!"或"你真了不起!";做錯了說"請再做一遍。"或"你累了吧?"。這些語言已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師生間形成了一種默契,這是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有效保證。

9、培養學生的審美觀點:

以音樂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學生的情操。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在教學中,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10、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還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喜歡音樂,熱愛生活,團結合作,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比如,張麗老師通過讓學生學習"龜兔賽跑"的故事告訴學生"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的做人道理;陳雪瑩老師的"讓世界充滿愛"系列小片,教育學生熱愛小動物,保護環境;還有董建玲老師,在課結束時讓學生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對學生進行

愛國主義教育。

11、教學評價:

在每段活動結束後,教師都有及時地總結和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有助於學生跟上教師的進度和思路。

二、不足:

1、個別課沒有實效,只是流於形式。時間分配不當,課的前奏時間花費太長,新授內容處理倉促,還沒等學生掌握新授內容,老師就讓他們忙於下面的遊戲和改編活動。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效果。

2、在教學活動中沒有真正突出教學重難點,教學活動沒有爲完成教學目標服務。沒有突出對新授內容的訓練。致使有的課目標達成不好。

3、沒有讓全體學生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無論學生成績好壞,我們都不應該把他們拒之門外,應讓他們走進課堂。

三、建議:

1、教學目標要明確:在各個教學活動中和所採用的教學手段要以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爲軸,有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技能。

2、突出教學重難點:整個課堂教學中,要突出教學重難點,設法在教學活動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突出新授內容的訓練,在學生掌握所學新知識的前提下,再進行擴展,才能達到對知識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3、求實:課要上得有實效,不要流於形式。教學活動和教學手段要爲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形式要爲內容服務,不要偏離主題。

最後,願我們的課堂教學華而又實,取得較好的教學成績

音樂評課稿優選9

每次聽馬巧香老師的課都有新的收穫、新的啓發。這次聽《老王》更讓人倍感人性的光輝與溫暖。下面是我聽課後的一些建議:

1、課前的導入十分新穎,用識記成語,引入本課內容,這不僅讓學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圖報”這個成語,更是對本課老王恰當的`描述;

2、能結合課文中老王的圖片,討論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質,這裏設計的很棒;

3、課堂最後設計的觀看圖片環節很好,找的是一些社會上的弱勢羣體,配以音樂,從而讓學生髮自內心去關愛弱者,關愛不幸的人,加深了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4、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做筆記;

5、整個課堂的節奏把握的很好,不慍不火,照顧到了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後來的學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會更好,能節省課堂的時間,並且達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紹和前面的教師指導放到一起要好,導學員介紹完畢後,教師進行簡單補充指導;

馬巧香老師在課堂中補充了大量圖文資料,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僅豐富了“老王”形象,且將閱讀導入心靈,啓發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這些設計環環相扣,引領着學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處。總的來說,這是一堂生動又富有深度的課。

音樂評課稿優選10

今天聽了小趙老師的一節五年級的音樂課《渴望春天》。莫扎特所寫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愛的歌曲。其音樂語言樸素、簡約,富有表現力。旋律線主要由大調式主和絃分解構成,突出音樂清新、明朗的格調;6/8拍既輕快、活潑。整節課在快樂的氛圍中進行。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教師教態自然,學生訓練有素。從一開始複習上節課內容開始,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邊打節奏邊唱,而且有一定的音樂素養了,營造了一個歡樂的學習氣氛。

二、課堂環節安排緊湊。學生幾乎是在教師的引領下循序漸進的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去,教師先設計了有節奏的讀歌詞,這一環節解決了節奏中的難點問題並很好的聯繫歌詞一起解決,是個很好的方法。

三、教師對音樂樂理知識的`滲透學習貫穿整個課堂,給學生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這個地方提點建議就是,在講歌詞的同時把春天“美”滲入進去,給學生一些畫面感,再加上後面的旋律的“美”,讓學生可以聲情並茂的演唱歌曲。整節課美中不足就是缺乏一個“美”感。

音樂評課稿優選11

19日上午,我有幸聆聽了x國小xx老師執教的《音樂之都維也納》,受益匪淺。

xx老師自然的教態、清晰的教學思路、渾然一體的過渡語、精美的課件、獨特的板書設計等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其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尤爲突出。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爲“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讚美與嚮往。就這篇文章而言,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語言優美;

2、層次清晰;

3、文化底蘊豐厚。

根據以上所述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李老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教學構想,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後自願組合,小組內閱讀、交流、補充、評議,然後分段、分組在班級內交流,教師相應的指導、補充。

我們都知道,傳統式備課實際上體現的是“教師”的主體地位,只要老師設計好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教學流程等即可,而合作式的學習模式需要體現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備課中更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意願和不同的興趣取向,需要教師更大的知識或資源儲備,需要教師更高的課堂調控能力和組織能力。李老師的這節課應該說在備課程、備設計、備課件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教學環節間的過渡語則將整堂課銜接的渾然一體、天衣無縫,不能不讓人頷首。

教學實施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師停留於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層面,關注了整體的感悟和人文性的感悟,沒有深層次的引導學生體味語言,使得這節課有一種“浮光掠影”的感覺。建議在教學中,適當改變一下教學設計:在教師指點某一重點段落後,再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的段落合作探究。重點段落的學習中,引導學生體味語言。我相信,採用“先扶後放”的方法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上僅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李老師和各位老師指正!

音樂評課稿優選12

週四,葉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最大的亮點是,葉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爲之欽佩。在課中,葉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裏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葉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葉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導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葉老師一樣即便是拿着教學光盤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葉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纔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音樂評課稿優選13

《五月的夜晚》這課,兩個老師上出了各自的風格,姚老師給我們一種柔美的感覺,而袁老師的是活潑的感覺。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想法與建議:

姚老師這課的開始導入時間偏長,並且讓學生說歌名的時候,學生說的`是《春天在哪裏》,而歌曲的名字應該叫《嘀哩嘀哩》,可能語言上要更嚴謹一些。讀歌詞環節過於冗長與繁瑣,環節設計可更清晰一些。聽歌曲找旋律相同的地方,這個問題可能過於抽象了一些,可在唱譜中發現旋律相同的地方,瞭解“重複”這一手法。另外唱譜可由兩小節一次改爲一小節一次。在唱譜後,又用“LU”唱一唱這個環節可省略。填詞演唱時,應避免無目的地一遍又一遍地唱,每次唱之前都應給予明確的要求。後面的輪唱環節過於倉促,應將前面的時間把握得再好一些。總體來說,本節課還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呈現出的意境還是很美的。

袁老師這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輪唱環節中,學生與音樂之間的合作。既可讓學生了解旋律音高,同時又能讓學生感受輪唱這一演唱形式,操作性也強,值得我學習。我覺得在演唱過程中,假設再注意一下學生演唱的聲音,那樣可能會更好。

音樂評課稿優選14

這堂課最突出的就是引導學生生成體驗與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體驗。

“文本”是本堂課的關鍵詞。執教者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多種方式的讀(放聲朗讀、默讀、跳讀)生成體驗。新課標一再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本文屬於人物描寫的佳作,必須要求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語感。

在讀的同時,教師又很有層次地要求學生:

1、圈點勾畫,找出自己認爲精彩的語句,談出獨特的感受。這一做法就緊扣住文本語句,從一個小的切入點打開整篇文章,使得學生能夠把從《命運交響曲》中的感性認識逐步昇華爲理性思維。

2、結合文本內容,感知貝多芬的人物形象。這一環節既是對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總的歸攏,更是從文本篩選、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

3、畫出貝多芬外貌描寫的語言並分析。這一環節是本科教學的重點所在。執教者巧妙地運用了“換詞法”使得學生通過對兩組外貌描寫的語言的對比,形象且深刻地認識到外貌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個板塊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寫法收束,處處離不開對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參與性體驗。

即新課標所要求的通過設計體驗性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本堂課,教師設計了“衆說紛紜,評點人物”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比如傭人、來訪者、貝多芬本人等等)評價人物。看似只是評價點的豐富,實際上卻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學生充分的討論的基礎上,學生對貝多芬形象的“偉大”“平凡”就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三、形象性體驗。

也就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在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具體途徑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播放樂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號和形象化、音樂化的可感藝術相結合,把學生帶入並使之沉浸在體現文本內涵的具體情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