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音樂評課稿28篇

音樂8.4K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音樂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音樂評課稿28篇

音樂評課稿 篇1

本課教學以視覺圖片導入,以歌曲聆聽爲先,讓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巧妙融入發聲練習,不知不覺得熟悉歌曲的旋律,爲唱會、唱好歌曲做好充分的準備。運用瀰漫音樂教學法,層層深入,讓學生反覆聆聽歌曲,體現了較強的音樂瀰漫性的特點,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體驗,激發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學中不僅要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調動學生的聽覺動力、思維動力,還要讓學生在藝術實踐中感受音樂,在藝術實踐中找到情趣,在藝術實踐中發展想象,在藝術實踐中愉悅身心。

整堂課以學生爲本,以審美爲核心,以情感體驗爲主線,運用“聽、想、唱、談、演、創、奏”等多種藝術實踐方式,創設童話情景,把學生引入自主、輕鬆、愉快、和諧的文化氛圍中,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由熟悉旋律、聆聽歌曲到完整演唱和創作表演,是按由淺入深的學習規律展開的,發展了學生的感官功能,提高了運用音樂藝術形式進行表達、交流的能力。

情景教學引人入勝,爲學生提供更爲自由、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教學中馬老師運用視覺體驗法,利用課件直觀的圖像來表現出節奏的變化。用小精靈給音樂小屋施了魔法,引出常見的音樂符號(休止符),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

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的音樂課堂教學的研究還有許多可以再深入探索的方面,比如:在歌曲的表現上,還可以有更多的形式進行表現;應該注重學生音樂課表現力的發展;還應該注重在低段音樂課中加大唱遊互動的元素,提高學生的音樂課愉悅感。同時,教師對歌曲的伴奏表現還應該注意加強。

音樂評課稿 篇2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樂課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優美流暢,節奏鮮明生動,並且蘊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於教育意義的民族歌曲。

㈠導入新課過程:課前首先用課件播放一首大家比較熟悉的新疆民歌《達阪城的姑娘》,由此一步步展開新課,介紹新疆的風土人情《青春舞曲》。

㈡學唱歌曲過程:有感情的朗頌歌詞、老師範唱講解、學生輕聲跟唱、集體齊唱等步驟有效地使學生掌握新歌。

㈢表現協作過程:讓熟悉新疆歌舞的'學生展示他們的才藝,全班同學可以進行集體律動,並且可以分成演唱組和節奏組進行互動創作。

㈣拓展引導階段:介紹“西部歌王”王洛賓先生的概況,欣賞新疆樂器圖片,並通過歌曲內容引導學生思考其中蘊涵的道理,告誡大家青春易逝,時光寶貴,要珍惜光陰。㈤小結深入階段:總結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熱愛民族歌曲,熱愛西部地區的感情,鼓勵他們立足現在,拼搏進取,將來投身到祖國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建設中去。

音樂評課稿 篇3

每次聽馬巧香老師的課都有新的收穫、新的啓發。這次聽《老王》更讓人倍感人性的光輝與溫暖。下面是我聽課後的一些建議:

1、課前的導入十分新穎,用識記成語,引入本課內容,這不僅讓學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圖報”這個成語,更是對本課老王恰當的描述;

2、能結合課文中老王的圖片,討論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質,這裏設計的很棒;

3、課堂最後設計的觀看圖片環節很好,找的是一些社會上的弱勢羣體,配以音樂,從而讓學生髮自內心去關愛弱者,關愛不幸的人,加深了學生的'感受和體會;

4、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做筆記;

5、整個課堂的節奏把握的很好,不慍不火,照顧到了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後來的學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會更好,能節省課堂的時間,並且達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紹和前面的教師指導放到一起要好,導學員介紹完畢後,教師進行簡單補充指導;

馬巧香老師在課堂中補充了大量圖文資料,將學生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僅豐富了“老王”形象,且將閱讀導入心靈,啓發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這些設計環環相扣,引領着學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處。總的來說,這是一堂生動又富有深度的課。

音樂評課稿 篇4

如何在音樂課課中讓學生喜歡音樂,在快樂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體現一個音樂老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高低的體現。聽了張娜老師上的《恰利利,恰利》這節音樂課後,我感受頗深。這節課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該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教學形式多樣化,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教學設計巧妙,過程精確,以旅遊爲主線,體現其音樂性。

音樂課標中明確指出要“以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的'教學理念。

張老師上課的過程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教學中她利用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啓發學生,運用分散難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教學方法增長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張娜老師以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通過了解印尼——歡迎問候——學習印尼語言——遊覽印尼農莊爲主線,帶領全班同學遊覽印尼爲情境貫穿始終,巧妙的將教學重難點設計到遊戲之中,運用直觀形象的旋律圖形譜,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時值、音高等音樂要素,音樂知識教學恰到好處。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說、唱、賞、演等教學步驟,讓學生在唱唱動動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樣既使課堂更加完整活躍,又增強了音樂性。

二、學生自主創編綜合表現,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

在本節課中,張老師用非洲鼓爲樂曲伴奏,同時引導學生尋找身邊的物品替代樂器非洲鼓,學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節奏爲樂器伴奏。在激發學生用動作表現歌曲時教師也沒有限制學生思維,而是用兩幅簡單的簡筆畫表現歌曲場景,激發學生開動腦筋想像各種動作,鼓勵學生表現自己的創造力與靈感,即興創作。課堂上同學們想象力豐富,創造出了許許多多不同的動作。同時張老師設計了由學生自制自己組成表演隊、合唱隊來表演唱這首歌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的重要性。

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課堂上無論是老師的教態,還是彈唱表演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雖然這節課有很多閃光點,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討。例如:1、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注重有效性,同時分清評價的是個人還是集體。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評價學生時讓小組代表上臺自選塑料水果作爲獎勵未能達到有效評價學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學中有兩個樂句學生容易混淆,教師用跟唱的方式試圖解決,但效果一般。

音樂評課稿 篇5

這節課一開始,郭老師採用情景教學的方法。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在輕鬆的音樂活動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課的學習。學生學得較輕鬆,學得愉快。今天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

一、老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地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爲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中,老師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樂美。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通過“唱一唱”環節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跳一跳”環節充分地感受到快樂美。

三、教師動情的演唱,生動、有趣的講解,豐富多采的圖片,爲啓發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以達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音樂鑑賞力發揮了主導作用。

四、“態度決定成敗,細節鑄就成功,創新意味輝煌。”這三句話,是我們教育者應該牢記的。對新工作不久的音樂教師來說,郭老師這節課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已體現出郭老師的不懈努力和優良的音樂基本功。相信她今後會更加出色。

另外,教學中還應注意幾點:

1、歌詞小黑板應抄大一點。

2、在教學中,應注意音樂性。如:教學歌曲的唱法還可以再形式多樣些,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教唱歌曲難點時應注意聽歌曲的前奏與間奏掌握節拍,尤其是:“快樂地跳舞”要讀得清晰、準確。

總體來說在聽完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音樂評課稿 篇6

歌曲《蒲公英》是一首3/4拍的歌曲,短小、富有夢幻色彩的兒童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抒情優美,蒲公英被風兒一吹,打起了瞌睡,做起了美夢,引發學生天真的想象。孩子的夢可能是甜美的、愉快的'、也可能是離奇的、怪誕的,但音樂裏的夢總是充滿幻想的。所以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 喻老師以學生的形象思維爲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蒲公英》這首歌曲的導入,設計地很好,讓學生聽音樂,問聽到什麼樣的聲音?並用動作表示出來。讓學生帶着問題欣賞。接着是律動,這節課體現了開放式的教學理念,在課堂的教學中,充分與學生進行互動,並在遊戲中,讓學生聽歌,學歌,唱歌,品歌。培養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

學生能在欣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再次感受夢中的情景, 學唱《蒲公英》,通過欣賞、律動、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劃旋律線條等活動,讓學生在反覆聆聽音樂的過程中逐漸熟悉歌曲的旋律;接下來老師分句教唱歌曲,對歌曲中的難點進行處理,學生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律動表現歌曲等一系列活動表現歌曲,效果很好!

音樂評課稿 篇7

教改後的音樂新課標它不僅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技巧,還強調學生綜合智力和素質的開發。包括人的想象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因素的訓練和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達到教人的目的,通過教人來更好地學習音樂。課改後的音樂教育着眼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重視個人的素質能力的培養。那麼通過劉老師的這節音樂欣賞課,我更能夠感受到她對音樂課程新課標理解和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1、在組織教學,設計的很有新意。將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流行影視歌曲《大長今》的主題曲和亞洲藝術節的主題引入課堂。既能夠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直接的進入本課的主題:東亞音樂之日朝民族音樂。

2、在新課教學中,首先通過欣賞一些圖片來感受日朝各個民族之間不同的文化風格,在全面的感受這份文化氛圍的`同時,又能夠對音樂的探究和分析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3、節拍和節奏的探究這一部分,沒有像傳統的教師講解那樣由學生跟着練習,而是讓學生自己聆聽和感受找出朝鮮民族音樂在節拍上的特徵,既發揮了學生主觀學習的意識,又鍛鍊了學生音樂的聽覺能力,並在節奏的探究方面,引用了他們民族的語言,通過語言來感受這種民族音樂的節奏,富有新意又貼近生活,也給學生在自主探究日本的民族音樂方面起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4、學生自主編創旋律,體現了以學生爲主的新課標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精神,更能夠讓學生深層次的理解日朝音樂的民族風格和文化特徵。

本節課劉老師的教學層次分明,語言簡練,重難點突出並着重的解決,體現了以音樂審美體驗爲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爲主,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養。

在這裏我提兩點建議:是否可以在欣賞各民族的特色圖片時也加入一些對這些民族和國家的風俗文化的介紹,使學生能夠從各個不同的文化領域感受這個民族的文化以及音樂文化;是否可以在對各民族的音樂文化的探究時,將中國、朝鮮半島和日本各個不同的民族音樂做一個大體的比較和介紹,這樣學生就可能將各個民族的音樂文化和風格以及特徵很好的區分和掌握。

音樂評課稿 篇8

肖老師的《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一課的雖然選自湘藝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但基本跳出教材內容組材,由此也能證明肖老師是很有自己教學思想的一老師。通過教學設計中一些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與學生的對話,也體現了肖老師教學中的風趣、幽默和很具個性特點的教學藝術風格。在我的想象中,肖老師的教學是瀟灑自如的,而學生在肖老師的課堂中既感受了音樂美,表現了音樂的美,探討了關於音樂的話題,對音樂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和解,同時,整個音樂學習的過程又是輕鬆、愉快的。

再回到肖老師本課的設計探討。肖老師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瞭解音樂是什麼,領悟音樂藝術的非語義性、非具象性、不確定性的內涵與特徵,理解音樂不能明確告訴我們什麼。”肖老師設定的教學目標,也與湘藝版高中《音樂鑑賞》模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編者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是一致的。但綜觀肖老師的教學設計,雖然教學是按照這幾個問題層次展開的,但在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強調對這些問題的探討,或在組織材料、欣賞引導時,沒有緊緊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什麼是音樂”問題的探討。肖老師借用了《辭海》中的定義:音樂是憑藉聲波振動而存在、在時間中展現、通過人類的聽覺器官而引起各種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的藝術門類。這個定義對於高中學生來說,過於抽象,對學生理解“什麼是音樂”幫助不會太大。而肖老師自己給音樂下的定義“我覺得音樂是一種流動的生活音響(旋律、節奏、和聲等)”,也讓人感覺概念較模糊,何爲“流動”,生活音響又包括哪些?都不太好說清楚。我曾看過日本著名音樂教育家高萩保治的一本書,裏面他提出了許多專家對“什麼是音樂”各自的理解,他自己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音樂是按時間組織起來的音響和沉默;是音樂就是通過人組織起來的音響,等等。建議肖老師在教學中能參考一些相關方面的資料,在分析專家們對“什麼是音樂”不同的理解的過程中,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什麼是音樂”,以及“音樂”這個概念的發展與變化。

“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問題探討。重點欣賞了馬迪老師創作並演奏的笛子獨奏作品《遠韻》。這是一首很優秀的樂曲,確實值得一聽。以聆聽體驗一首樂曲爲切入點,再探討“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的話題,也是很好的一種教學方式。且這首樂曲較爲典型,也很能說明一些問題。但肖老師的教學指向,好象不在於“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問題的探討,而重在對樂曲的欣賞與分析(當然,讓學生充分體現音樂的美,分析音樂的藝術表現特點,也是欣賞教學必須的),但又在該教學環節的.最後,在沒有教學鋪墊的情況下提出了兩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認爲音樂有涵義嗎?你能用語言把這種涵義說清楚嗎?當然也很難有探討的結論。其實,肖老師選取的樂曲《遠韻》是很好說明此問題。教學時,第一遍聆聽欣賞時,可以正不給學生任何介紹,讓學生聆聽音樂,談談音樂帶給自己的情感體驗,問音樂表現的意境。因沒有創作背景的介紹,學生對音樂情緒和意境的理解是多樣的。接着,老師再介紹樂曲創作的背景,讓學生了解的樂曲各段的小標題:引子茫茫草原、望月思鄉、寒風瑟瑟、仰天長嘯。在此標題“嚮導”的指引下,學生再次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再談自己對音樂的意境的理解,應該又有不同的感受。教師也正好以此切入探討音樂不確定性的內涵與特徵,分析各小標題音樂要素的不同特點,引導學生了解音樂表現的特性。該教學環節是該課的教學重點,在充分聆聽與感受音樂的同時,應該融入對音樂表現特點的分析,深入探討一些話題,引導學生了解音樂表現的特性,才能較好達成該課的教學目標。

“用節奏表現音樂形象”的參與表現環節,建議放到該課的開始,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很好地導入教學,從感性經驗切入,再來探討較爲理性的問題,也更能體現教學的層層深入。另外,針對於“音樂能告訴我們什麼”主題的教學,在組材方面還可豐富一些,用很多的材料來探討關於音樂表現特性的問題,教學效果會更好。

音樂評課稿 篇9

今天xx老師執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課,以欣賞爲主,在初聽歌曲後,用小樂器立馬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爲後面的教學環節做了基礎鋪墊。綜論此課,教學過程中音樂要素突出,邏輯思維清晰,學生不僅會唱,更會跳,會奏,顯得整個課很充實,教師在課堂中顯示了較強的調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現了出來,不過整堂課的感覺是知識點太細碎,也許對於音樂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來說,有點應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過程偶爾會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聯的那一樂句中,教師並沒有針對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這點稍有遺憾。值得一提的'是諸老師將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課堂中反映了出來,最後部分請學生設計的“好行爲宣傳語”,很好地體現了歌唱教學中的審美體驗與雙基落實。

從xx老師的精心準備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上課老師能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關注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

音樂評課稿 篇10

今天由新老師爲大家展示了一個打擊樂活動《調皮的小鬧鐘》。這是一首管絃樂,由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在1945年的時候創作的。樂曲爲C大調、4/4,中庸的快板,採用ABA形式寫成。樂曲開始用木魚聲模仿鐘擺的走動聲,非常清脆而且有節奏,之後出現了裝飾音和切分音,使得音樂形象更加活潑,生動、鮮明。第二部分音樂形象變得舒緩,與第一部分音樂形象有着明顯對比。最後一部分重複第一段的音樂。

爲了使音樂性質更顯性地呈現給幼兒,老師做了圖譜,同樣是三段,教師把鬧鐘左右擺動作爲圖譜的第一部分,用波浪線裏表現第二部分舒緩的節奏,第三部分的圖譜與第一部分相同。作爲音樂活動,老師把音樂貫穿始終這是值得肯定的。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適當調整的`話,可能整個效果會更好。首先教師在請幼兒爲音樂選擇樂器的時候,建議把所有樂器呈現給幼兒,並且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對所有樂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有經驗。當一個幼兒選擇一種樂器以後,教師試着讓他聽音樂打擊一個樂句,這時教師要重點強調樂曲中音樂的形象是怎麼樣的,跟幼兒商討“你所選取的樂器打擊出來的聲音是怎麼樣的”,通過討論,教師爲幼兒建立樂器與音樂形象的內在聯繫,從而引導幼兒選擇正確的樂器。其次教師在分樂器的時候最好把一種樂器分在同一個地方,不建議分散擺放,如把樂器分四類,分別放在每組幼兒的腳下,在徒手練習的時候,幼兒要根據自己腳下的樂器進行徒手練習。這樣做方便幼兒去向同伴學習,同時爲下一個環節—合奏,做好準備。

最後在合奏的環節建議教師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聽音樂上面,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嘗試演奏,第一次演奏不好沒有關係,我相信,只要幼兒認真去聽了,效果也不會差到哪裏。

音樂評課稿 篇11

整堂課,顏老師都抓住歌曲的情緒來開展教學。聆聽感受歌曲情緒、節奏訓練體驗歌曲情緒、歌曲演唱和歌曲創編表現出歌曲的情緒。有了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引領,學生找到學習的方向,學習興趣濃厚。顏老師優點很多,說我印象深的幾點:歌曲處理很細膩;顏老師注重習慣的培養。而且處處尊重孩子,從兒童的視角、用兒童的思維,尋找教育的途徑。比如鼓勵孩子思考,顏老師就說“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對孩子音樂課上的表現,顏老師的評價多元,細緻不籠統;難點突破多遍重複,徹底到位。節奏練習體驗歌曲情緒時,對如何體驗敲筷子和小勺,處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讓孩子體驗一下打擊小樂器的感覺,又害怕孩子敲時不規範或者敲壞。

最後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場。聽了顏老師的課我也有一點對自己的反思: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在我以後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出短音,讓雙響筒發出長音。又如,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 “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音樂評課稿 篇12

聽了偉老師的三年級音樂課《捉迷藏》,感覺到王老師在課堂上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簡單談談自己對這堂課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進行了成功的課前創設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教師在熟悉音樂教材中,創造性的編排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注重音樂與自然,音樂與人文的結合,爲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二、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節奏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老師在技能練習中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通過有趣的節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不同節奏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枯燥的樂理知識。同時我也能感受到教師認真鑽研了教材,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了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在新課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學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美的薰陶,有利於學生綜合音樂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充分發揮了音樂自身的魅力,讓學生自己自願的投入到有趣的學習中去,比教師強制學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師在教學時將難點分解,逐步解決,使學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課中教師將教學內容從簡單到複雜,從易到難,層次分明,學生在課堂中也有很大的收穫。

學生先讀歌詞,再老師唱歌譜,然後學生一句一句學唱歌詞,接下來兩句兩句唱歌詞,最後,整個曲子連起來唱。這樣,每一句都能準確無誤。

音樂評課稿 篇13

郭老師在本節課中表現了精湛的琴技、舞藝,唱得也不錯,具備成爲優秀音樂教師的專業技能,缺乏的是怎樣恰當地應用這些專業技能爲音樂教學添彩的歷練,希望郭老師今後多多開課,預祝早日成爲優秀音樂教師。爲了幫助郭老師更上一層樓,就本節課一些細節談一談:

導課環節,老師在課件滾動播放有關家的圖片時優美地彈奏歌曲旋律,真的是有聲有色,非常好!建議多重複幾遍,並在每一遍中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感受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

教師用歌曲合唱中的第二聲部旋律做練聲曲,設想不錯,但在學生還沒熟悉旋律時,老師爲了用肢體律動來引導學生而放棄彈琴幫助學生唱準旋律是失策的,老師可能因爲緊張在範唱練習曲中音高飄忽不定,教學效果不佳。

建議老師在用肢體律動引導學生時配上有聲課件,用課件播放旋律,這樣的有聲課件在電腦上是可以做到的。

課件圖案漂亮,但始終沒有變化,就會讓人視覺疲倦了。

練習二聲部合唱時,建議讓學生哼唱已經熟悉的聲部,老師彈奏另一聲部,二聲部配合默契和諧後師生替換聲部繼續練習。

郭老師把聽賞器樂版《可愛的家》放到了最後,教師的肢體律動體現了精湛的舞蹈功力,非常漂亮,教師不用說話就把學生帶入樂曲的溫馨、優美的意境當中。如果老師把這個環節拿到教學合唱歌曲《可愛的家》之前,用器樂版《可愛的'家》來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會不會使學生更好、更快地唱好歌曲《可愛的家》?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唱好合唱歌曲《可愛的家》,一切環節的設計和開展都要爲了重點。

謝謝!

音樂評課稿 篇14

崔老師的這節音樂課,是八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隨心所唱中的歌曲《鴻雁》,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對《銀盃》這首蒙古族歌曲的欣賞和演唱,瞭解和體驗了蒙古族民歌長調與短調的特點,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寬廣美麗的草原風景,同時也瞭解蒙古民歌,可愛蒙古民歌,熱愛民族文化。

教學中,崔老師首先一邊讓學生回憶歌曲《銀盃》,一邊播放音樂讓學生齊聲演唱,由於《銀盃》是一首蒙古宴歌,再國上老師播放的蒙古風情圖片,所以這個開篇,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瞭解蒙古族音樂的`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入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長短調的區分”,介紹了《銀盃》屬於一首“短調”,通過聆聽、比較,體驗等方式,學習歌曲《鴻雁》,着重讓學生了解和學習了“長調”。最後,通過介紹歌曲《鴻雁》及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對學生進行了熱愛草原、熱愛祖國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便課堂教學得到了昇華。

欣賞完崔老師的這堂課,我從中發現以下幾個亮點:

首先,崔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材處理把握全面到位,她通過讓學生欣賞幾首體裁、特點迥異的音樂作品――《銀盃》、《鴻雁》《馬頭琴獨奏鴻雁》等,使學生對音樂的形式有了形象的瞭解;然後,又指導學生進行音樂鑑賞實踐,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區分蒙古族音樂中的“長短調”,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感受音樂作品本身的內在美,從而實現了對本課重難點內容的教學。

其次,崔老師充分意識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中,她注意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地、互動的師生關係,努力創設充滿美感的課堂環境,追求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最後,崔老師整堂課中,無論是組織教學的語言,還是與學生的互動,她都非常注重音樂語言的規範性,例如,關於長短調音樂的介紹或總結,用語簡潔準確。

當然,我個人覺得這堂課也存在着個別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長短調”區分的這個教學重難點上,我個人覺得還應該更加充分地展開,比如可以在《鴻雁》學唱後介紹長調,加強學生對長調這種音樂體裁的理解;其次,我個人覺得崔老師的一些課堂教學技巧還有待改進,比如,在她的課堂上多表揚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發言積極性。

總得來說,崔老師的這堂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堂課。

音樂評課稿 篇15

聽了林老師《櫻花》這節音樂課後,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本堂課情景創設恰當,導入自然。導入時,先從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等幾個方面,讓學生從各方面瞭解日本這個國家,進而引出日本的國花——櫻花。對教材挖掘得深入到位,林老師能充分汲取教材的'“精華”,如:讓學生朗讀歌詞,領悟歌詞大意。她在教授教材時深入淺出,不拘泥於教材,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節拍,讓學生用日本舞蹈手勢打節拍唱歌,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

林老師的語言大方、教態得體,肢體語言相當有張力,教學活動的目標導向性明確。教學目標的變化體現了新課改最大的價值取向。在這節音樂課中,孫老師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音樂的快樂體驗中參與學習。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

音樂評課稿 篇16

首先肯定這是一節比較好的音樂課,具有課改意識,無論從老師的教學設計,課堂把握,教具的設計,教師的語言神態,都體現了音樂教學的美感。總的感覺是王老師把這首樂曲挖的很細,不管從樂器的認識、樂器的聲音特點、民族樂器的分類,還是樂曲片段欣賞,都能時時刻刻以學生的認知、學生的感受爲主線,讓學生學會欣賞音樂。

在第一部分的聆聽鼓聲,這個片段上,可能王老師說了一句誤導的話:“敲擊的樂器”,所以同學們千猜萬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們學生與市裏學校的差距,其實也就在這裏,知識面不夠寬,關於民族樂器、管絃樂等的介紹,四年級的時候,爲了迎接市裏的檢查,我特意對這些孩子進行過整理和講解,但是從學生的發言情況來看,卻還是說不出大部分的樂器來,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的孩子要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多讓他們觀看各種樂器的`演奏視頻,多瞭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劇、歌劇,多欣賞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設計,老師設計的非常精細,有打擊樂器節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這些設計非常的能引導學生學會欣賞。

音樂評課稿 篇17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爲主線。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本節課,教師着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

(1)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本課,通過說故事導入小烏鴉的出現,揭示本課內容;

(2)在學唱後,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器樂教學的加入,再一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說,本節課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爲,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學會歌曲後,給學生們講解了著名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着,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也進一步深化了本節課小烏鴉愛媽媽的歌曲主題,達到從思想上讓學生重視孝順父母的德育滲透目的。

音樂評課稿 篇18

聽了陳欣老師的這節示範課,讓我受益匪淺。音樂教學作爲美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有着別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這節課充分滲透了音樂課改的教學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審美爲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承認個別差異,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與地理等學科的整合。給我的總體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師面對有感情的.學生。下面具體談談我的看法:

一、教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爲本節課制定了比較恰當、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首先從學段劃分來看,三年級是第二學段的第一個年級,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再從三維目標來看,音樂教育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是因爲音樂教育本身是通過薰陶、感染、淨化、頓悟等來體現,音樂教育要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顯然,陳老師對這些瞭然於心,所以,本節課的教學自始至終把學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組織教學,所有的音樂活動都是爲了達到這一目標而精心設計。

二、以情景爲主線,體現音樂性。教學過程充分體現音樂語言的作用,教師的引導、啓發,學生的聽、唱、活動等都以音樂爲主。例如:活動前,用音樂師生問好;活動中,教唱、遊戲、創作等都以音樂形式爲主;活動後,以音樂結束全課。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樂體驗,這樣就將歌曲的教學、遊戲、創作等活動結合爲一個整體,既使課堂更加完整,又增強了音樂性。

三、教學環節銜接自如。教師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節奏美,使課堂教學流暢自如,這與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了恰當的教學方法分不開的,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不留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完整性。

四、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係,教師給了學生很多的展示機會,如集體唱、獨唱、即興演奏打擊樂器等,每個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賞者。通過這些活動教師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營造出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學氛圍。也體現了“樂(音樂)即是樂(快樂)”的教學原則。

五、教師善於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清晰悅耳的樂曲、優美地電子琴彈唱、教師激勵性的語言、藝術化的多媒體課件等都有助於學生徜徉於音樂世界之中,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陳老師能根據農村孩子音樂底子薄這一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對於學生不懂的地方,用恰當的比喻幫助學生理解感知,用靈活的技巧教給學生歌唱方法。這些都爲課堂教學目標的落實提供了保證也體現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七、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教學效率高。作爲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關鍵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本節課中,教師準確的彈奏、動情的範唱、生動的講解、簡練的語言、自然大方的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良好的音樂素養。

音樂評課稿 篇19

吳老師的《小星星變奏曲》一課是一節集歌唱、表演、知識、娛樂於一體的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鼓勵全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並通過有趣的音樂活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參與音樂活動的目的。

這一課我認爲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教師做到了以學生爲主體,學生能夠積極的學習。教師創設情景,啓發學生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情感,比如說:“給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來唱”、“模仿動作”等等這些活動都符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快樂中感知了音樂。在導入時,教師用星星引入,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音符,讓學生的小腦筋來參與音樂活動,抓住了國小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各個音符。

吳老師通過學情分析,瞭解到小朋友們在大班曾學過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這首歌時,吳老師先用學生熟知的歌曲來引入,並引導學生運用“害羞,調皮”的方法來演唱,然後再使用簡筆畫來教授第二段,讓學生通過較熟知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吳老師的語言非常生動,此時此刻她就是孩子們的好朋友,孩子們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願意去聽去唱,效果很不錯。

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正處於活潑好動的年齡,一般情況下很難要求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一段音樂,而吳老師這點做的很好,在教學中她能夠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被音樂吸引,幫助他們處理好聽覺和聯想的關係,讓學生展開音樂想象的翅膀,從而豐富了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併合理地利用了教學資源來吸引小朋友,使他們的.興趣高漲?

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

1、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唱《閃爍的小星》,但在複習導入花的時間過去長。

2、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例如可以讓學生個別展示表演等。這樣,這節音樂課就能顯得更加完美了。

音樂評課稿 篇20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純音樂的樂曲,一聽到馬上就能夠使人感受到森林裏的氣息,鳥聲、蛙聲、溪流聲……很好聽,而幼兒同樣也能夠輕易地感受的到。活動中對於動物角色及樂器的選擇,也是非常形象與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樂器“圓舞板”無論是外形還是聲音的特質,幼兒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鈴鼓敲響的一霎那和孔雀開屏的動作都很相似。所以,無論是音樂素材本身、還是樂器的選擇,這些外部因素都爲順利開展活動打好基礎。從中說明教師的選材非常適宜大班的幼兒。整個音樂分了三段進行,第一段學習小青蛙的唱歌的節奏,第二段學習小鴨子跳舞的節奏,第三段學習孔雀開屏的節奏。利用音樂中聽起來比較明顯的小動物的叫聲和相對比較好表現的動物來貫穿整個活動,感到非常的和諧與完美。

整個教學活動主要通過簡單有趣的圖譜這條主線,讓幼兒感知樂曲的基本節奏,運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對樂器演奏的興趣。音樂分爲三步走:熟悉節奏、樂器輪奏、以及最後的大合奏。對幼兒來說,在第一環節幼兒掌握了用拍手熟悉樂曲的節奏後;第二環節只是用樂器替代拍手,進行輪奏;最後環節樂器大合奏,對幼兒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爲需要幼兒動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進行演奏,耳朵聽音樂,眼睛看圖譜,手還要演奏樂器。教學中執教老師沒有很好的把“打擊樂關鍵經驗”實施好,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其實在欣賞環節中,幼兒根本沒有感知和熟悉好樂曲的節奏,到最後是幼兒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演奏完畢。在音樂與樂器匹配中,老師對於幼兒的匹配還是給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師還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圖譜給幼兒演奏。又迴歸於以前的教學模式。

建議:

1、在班中建立打擊樂的`常規:如要事先讓幼兒熟悉打擊樂樂器的拿與放的正確方法及樂器的使用方法(敲與停)。

2、在音樂與樂器匹配時,教師要嘗試在幼兒的選擇樂器中提醒幼兒朝着自己的目標出發進行匹配,而不是單單地拿出自己的圖譜進行演奏。

3、課前多讓幼兒接觸更多的打擊樂樂器,提高他們的知識經驗。

音樂評課稿 篇21

前幾天,教師發展中心開展了音樂觀摩教學,有幸參加了這次聽課,真是受益匪淺。邵xx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的《小螺號》一課。在這節課上,我們看到邵xx老師有了一個全方位的提升。

邵xx老師這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爲指導,以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爲核心,以激發學生興趣愛好爲動力,關注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整節課在互動、探究的愉快氛圍中進行。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採用情境教學的方法,依學生的年齡特性,以帶學生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遊玩引入新課,並以此爲情境線索,貫穿始終。師播放《海浪》音效,引出大海。在出示大海邊沙灘的美麗圖片的同時,以故事的形式創設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走進音樂去感受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都在《小螺號》輕鬆、優美、愉悅的音樂中完成。

二、轉承順暢,銜接自然。

邵xx老師的這節課教學環節銜接自然巧妙,如行雲流水,於無痕處漸入佳境。學生隨教師的引導不知不覺地一步步進入音樂,興味盎然地感受音樂之美,循序漸進地體會音樂之美。整節課渾然一體,完整流暢,從情境的創設到學生自主學唱再到小組合作表現歌曲,從新課引入到知識技能訓練再到重難點的突破,環環相扣,自然恰切。每個環節既自成一節,又相互溝連,體現了春風化雨式的教育方式。

三、設問富於情趣,點撥恰到好處,突顯教師主體性

在自主學習歌曲階段,邵xx老師抓住歌曲的重點、難點,以富於情趣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去嘗試,去感受。對學生的發現和體驗及時點撥引導糾正,並適時地進行示範,很好地解決了歌曲中的重點、難點。侯老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採用了先聽後唱,先感受後模仿的方式,先後運用聽歌曲識節奏、學歌曲找感覺等方法,帶領學生在模唱、填詞唱、跟唱、示範唱、重點指導唱等多種演唱形式中感受樂曲的音樂美,形式美,旋律美,從而真正讓學生體驗到歌曲的內涵,爲下一環節的創編表現歌曲做了良好的鋪墊。

四、分組創編表演,培養創新能力,突顯學生主體性

邵xx老師充分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小組的形式自主表現歌曲。同學們利用平時所學,每組都選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歌曲。小組內小組長帶領大家,商量表現形式,分配角色,一起討論如何創編動作,每一個同學都有任務,每一個都能自我表現,活動有序而生動,每個學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使得這個環節成爲本節課的“高潮”。

通過本次的觀摩學習,我感受到了授課教師的獨具匠心、周密細緻,她的每堂課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供我借鑑,也有許多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有了這次的觀摩聽課,我對今後音樂課的教學設計有了更加明確地認識和理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其中的精華,在一次次的學習、實踐、體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樂教學,使自己不斷地去完善教學,爭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節音樂課!

音樂評課稿 篇22

聽了《小烏鴉愛媽媽》這節音樂錄像課之後,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個性發展。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新。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非常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以外是我對本節課的簡單評議:

一、以故事爲載體,充分體現課堂音樂性。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成功地運用了音樂語言去引導學生、啓發學生,讓學生在特定的音樂情境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在引入音樂活動前,用音樂進行師生問好;在活動中以音樂爲主,穿插律動音樂、遊戲音樂及創編音樂的背景音樂等;活動末尾,以《世上只有媽媽好》作結,讓學生在不同的音樂中有不同的情感體驗。

二、課堂結構設計新穎、銜接巧妙

三、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

教師仔細分析教材,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各環節自如地過渡,不流任何痕跡,課堂教學保持整體性。本課教師將烏鴉媽媽出去爲小烏鴉們找蟲吃……到烏鴉媽媽老了飛不動了,小烏鴉們找蟲子喂媽媽的故事情節先後順序貫穿始終。構思新穎,銜接自然,使教學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四、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五、教師基本功紮實,課堂效率高。

六、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

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

音樂評課稿 篇23

一、課堂活動緊密聯繫生活實際。課程標準中明確地告訴我們:中學音樂的教學活動都必須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龍活虎活經驗和學生原來的認知基礎上的。幾位老師都能恰當的運用身邊的教學素材,創造有趣的教學情景。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三維目標得到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音樂課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就是使學生在獲得必須的`基本中學音樂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能力方面都得到發展。四位老師的課堂中,教者都能夠充分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對於一個問題的解決,我們老師不是傳授的現在的方法,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航行的槳,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嘗試,在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並估驗成功的喜悅。

三、合作交流於動手實踐相結合,充分獲取中學音樂活動經驗。四位老師的課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夠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並充分給足了學生動手、觀察、交流、合作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獲得知識,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音樂評課稿 篇24

《印度音樂》這節課是高中音樂教材亞非音樂神韻第十節歷史悠久的亞洲傳統音樂的內容。這個章節裏欣賞的內容有蒙古的呼麥《四歲的紅鬃馬》、印度尼西亞民歌《星星索》、印度音樂《歡迎》、阿塞拜疆民間音樂《巴雅提木卡姆》。

我評述的這節課是盧老師來我們高級中學試教的一節課,在教學中盧玲老師通過自己的篩選重新組織的讓學生了解印度音樂爲主線,課的環節通過視頻的展示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到印度音樂的學習中。

教學的切入點清晰準確,由淺入深、環環相銜的.爲學生展開了一場視聽盛宴。教學主體在潛移默化中瞭解了樂曲《歡迎》的節奏體系。瞭解了印度音樂旋律的變化特點。教學中聽、看、講、練結合,多通道的展開教學步驟。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了對印度音樂特點的認知。

這節課一改以往音樂公開課的“熱鬧,喧囂”的氣氛特點,至始至終充滿理性、優雅的感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埋下進一步學習瞭解印度音樂的種子。

音樂評課稿 篇25

這是一首曲風歡快、節奏分明的民族樂曲。選材上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從活動中葉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歡,教師始終以寬鬆、幽默的氛圍來引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世界和表現音樂世界。整個活動教師完全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而且這位老師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主動參與,參與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能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的場面,體驗到了教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愉悅。

首先,活動目標的制定從孩子角度出發,包含了情感、態度、能力三個目標,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非常的適宜,而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的,重難點突出。

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突破重難點運用了各種策略,使環節層層遞進,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孩子進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我怎麼跳,你們這麼跳。整個活動中非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因爲教師的圖譜支架幫助理解了曲調、舞蹈動作和前後順序。難點前置,順利幫助孩子掌握學習舞蹈的困難。激發了師生互動的興趣。還有,手腕花這個教具的運用爲下面生生互動中,雙圈舞中轉身方式上的難點很巧妙的解決了。

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太也非常的親切,語言精練,每個環節的要求到位,能根據現場的教學及時的撲捉到幼兒的信息進行小結和反應。只是建議在活動中能多幾遍教師與幼兒的合作。

音樂評課稿 篇26

聽了葉老師的《灰姑娘》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但是教師如果能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分佈就更好了。都說要以學生爲本,學生老師如果能夠在以學生爲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課堂上顧到全體學生了。

二、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聽了葉協老師的《灰姑娘》這節音樂課後,讓我受益匪淺。這節課充分滲透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她在教學中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及教學特色,充分營造了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良好的學習情境和氛圍。下面我就對該課進行簡單評議:

一、構思新穎,銜接巧妙、自如。

本課教學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課堂教學流利順暢。但是教師如果能在教材的選擇和處理上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的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分佈就更好了。都說要以學生爲本,學生老師如果能夠在以學生爲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課堂上顧到全體學生了。

二、學生自主創編,其樂無窮。

一節課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師的`教,還得看學生的學。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於音樂世界。例如:本課的高潮就在創編活動這一環節。“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教師就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多一點自由給學生,分組創編並展示,讓學生自主探索,自由發揮,教師只稍加點撥、指導而已。

三、教師基本功紮實。

作爲一個音樂教師,音樂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談不上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在這堂音樂課中,無論是教師的彈,還是教師的唱;無論是教師的表演,還是教師的語言、教態,都顯示了一個音樂教師紮實的音樂素養。正是因爲有了過硬的基本功,學生才能很快進入狀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這堂音樂課。

雖然這節課在教學上有很多閃光點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學環節上的教學方法值得去探討。例如:教材處理不當,目標過高,分層不明顯等等。

音樂評課稿 篇27

4月8日下午我們集團校藝術組又舉行第二次教研活動,這次我們前往婁橋校區,有倪愛雙老師執教。

《可愛的小象》是一首傣家風格的歌曲,以傣族吉祥物“象”爲主題,創作了由四個樂句構成的結構規整的一段體的兒童歌曲。旋律柔美流暢,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格特點。

活動中,讓我頗爲疑惑的是針對藝術類學校該如何進行常規音樂學科的教學,只因爲他們有着“藝術”這頂小帽扣着,所以給學生的學習目標和要求與我們普通班級有所區別。因此對於這堂的音樂活動我們有着不一樣的觀點。首先值得大家肯定的:倪老師課前準備很充分,對教材也進行有效解讀,上課時也充滿激情,樂此不疲地帶領着孩子們遊戲。

課堂上,倪老師從一開始聆聽歌曲時,她就先從歌詞入手,對歌詞進行理解分析而不是從音樂本身能給我們帶來的音樂感受入手。如歌曲唱了什麼?歌曲中小象有什麼特別之處等。其次,針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在學唱歌曲中,對音樂知識點的掌握和落實有一定程度的拔高,如節奏後十六分音符,及低音6和低音5等掌握等,這在普通班級是無需掌握和落實的再次,在整個音樂活動過程中,學生還沒真正體驗歌曲的'音樂特點,在表演時總是未能達到老師預設的目標,導致師生反覆的律動,歌唱的美感還沒達到較爲理想的效果。

課後,我們就針對藝術學校,對綜合課"的教學目標設定有所差異,他們側重知識點的教學和掌握,這也許是我們這次活動疑惑的焦點。

音樂評課稿 篇28

週四,葉慧老師的這堂《春曉》,主要是欣賞不同版本的《春曉》,表演《春曉》和《小雨沙沙》這兩首歌曲。通過這次的學習,對我來說真是受益匪淺。有太多太多的感觸想抒發。因此,我想在這篇文章當中再次回味這一堂回味無窮的課。

首先,這堂課最大的亮點是,葉老師在平時教學當中就特別注重柯爾文手勢和合唱。在課前的發聲練習中,我便開始爲之欽佩。在課中,葉老師又將合唱很好地運用起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聲音去描繪和感受春天。聽到孩子們快樂輕鬆地描繪出美麗而又真實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來後,我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遜色。

其次,教態及語言室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態給給生以美感,同時也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優美和諧的藝術教學氛圍,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審美意識的培養。陳請老師的“孩子們”和輕柔的聲調,不快不慢的語言節奏好像春天裏面面的細雨滋潤這萬物,和諧、優美、和飽滿。

最後,葉老師在課堂中彈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邊彈鋼琴邊對學生提出演唱技術要求,這也是要一定的技術的'。

針對葉老師這麼樸實,真實的課堂。我開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課堂從來都是固定的導入,學唱和表演。若是公開課則會挖空心思加入許多花哨不真實的元素使課堂變得豐富。但真正成功的課堂並不是靠這些去落實的。正像葉老師一樣即便是拿着教學光盤都能夠把課上得那麼惟妙惟肖。其實學生需要的是像葉老師這樣,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樂中的知識和技能。這樣的常規課纔是成功的。

總之,像我這樣的新教師在這堂課中收穫許多。希望以後能有更多學習和進步的機會。

標籤:評課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