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音樂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牧童之歌

音樂2.33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牧童之歌,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牧童之歌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牧童之歌1

一、教學內容

牧童之歌(蘇少版國小音樂第五冊第六單元)

二、教材解析

《牧童之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是一首四句體歌曲,在段落內部採用了並置式對比手法。歌曲的篇幅雖然很短,但第三句的材料與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歌曲中八度大跳(6 6)引入的抒情旋律轉變爲起伏相間的級進旋律和跳動的節奏,就好像神氣的牧童騎馬在草原上奔馳一樣。歌中採用了旋律線、節奏、音調三方面的對比,表現了哈薩克族兒童放牧時的勇敢與豪放。

三、教學目標

1、用歡樂、輕快的歌聲演唱《牧童之歌》,表現哈薩克族牧童在天山腳下遼闊草原下放牧時的喜悅心情。

2、唱準大跳音程及附點八分音符,體會並表現由於節奏的變化帶來的音樂形象、音樂情緒的細微變化。

3、通過《牧童之歌》與《牧羊姑娘》的對比欣賞,初步感受歌曲背景、情緒的不同及牧童生活的變化,感受不同的音樂風格。

四、教學重難點

1、《牧童之歌》中第三樂句中出現的四次附點八分音符連續歌唱。

2、自主設計表現小牧童的喜悅心情,如歡樂、輕快的歌聲並配上打擊樂伴奏、舞蹈表演等。

五、設計理念

在這節課中,我抓住音樂最基本的要素——“節奏”和“旋律”,堅守“要讓學生感覺不難,要讓學生學得有趣”的宗旨。充分運用通感效應,藉由畫面的直觀形象,讓抽象的音樂形象化。通過動靜兩幅畫面的想象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演繹歌詞內涵,自主塑造音樂形象,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音樂記憶能力和審美能力。

六、設計思路

《牧童之歌》是一首僅有四個樂句的單段體歌曲,而且大多一字一音很容易上口,學唱它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一件難事。所以我從聽覺入手,抓住歌曲的“眼睛”,首先在對節奏旋律的學習上教給學生方法,學生學會曲譜後就可以完全丟掉“老師”這個柺杖,自然地進入對歌詞的演唱和處理。在教學中,教師注重“授之以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採用藝術的手段,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究、實踐,學生才能掌握方法、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七、教學過程:

(一)情景體驗導入——由簡到難練節奏,由淺入深唱難點。

1、在情景活動中體驗節奏

(1)師用雙響筒演奏節奏,請生模仿拍出來

xxxx|xxxx|

(2)加入附點節奏,生模仿

x.xx.x|x.xx.x|

師邊演奏邊用肢體語言引導學生髮現這樣的節奏像馬蹄聲。

生邊拍邊口讀:噠.噠噠.噠|噠.噠噠.噠|

附點節奏彷彿是小馬越過小山丘的感覺,邊做動作邊拍節奏。

(3)難度係數繼續增加:師有強有弱地敲

xxx.x|xxx.x|xxx.x|xxx.x|

師:這個節奏是很有規律的,誰來找找看?

生:一直在重複着相同的節奏

師:xxx.x|這個節奏型重複了四次,一起再來拍一拍,嘴巴念“噠”。告訴你們一個小祕密,拍節奏的時候在心裏數數幫助自己記憶。xxx.x|就可以在心裏數着1、2、3、4(3長4短),這樣邊數邊拍,共四次,你就可以成功了哦。

學生拍節奏,教師在每拍的第一個重音處伸出指頭提示。

【設計意圖】奧爾夫主張:兒童音樂教育應該從孩子的生活天地裏取材。國小生的生活以遊戲爲重心,結合遊戲進行技能學習,幫助學生儘可能地縮短學音樂和用音樂的距離,使枯燥的技能訓練變得輕鬆有趣。在教學中,由簡到難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探究,既培養學生的聽覺,又給了學生繼續學習的信心和勇氣,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到聽記節奏的方法。教師“授之以漁”,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發展。

2、山坡上的旋律解決難點。

(1)出示小山坡上,上面標誌音符,學生隨師教鞭點唱。

(2)小馬隨着小音符在爬山坡呢!你能加入剛纔小馬奔跑的節奏來唱一唱嗎?34 5.6 |54 3.2 |12 3.4 |32 1.7 |

(3)將小音符換成歌詞讀讀唱唱。

(4)揚起“鞭子”,邊做動作邊配上詞念一念、唱一唱。

【設計意圖】這是歌曲中最有特點的一個樂句,也是一個難點樂句。先慢後快解決附點音符的演唱,再以兩座小山坡形象地展示旋律的級進上行和級進下行,配上身體的律動,指導學生突出“駿馬”和“牛羊”,把“鞭”和“灘”的尾音唱出來,爲後面的教學的順利進行掃清障礙。

3、想象畫面導入新課

師:這樣富有動感的歌詞讓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生自由想象交流)

課件顯示放牧主題畫面)

揭題: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我們今天要學唱的歌曲就是“放牧歌謠”當中的一首《牧童之歌》。那你知道牧童是誰嗎?(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牧童之歌》就是這些牧馬放羊的孩子們唱的歌。

(二)注重審美新授——分樂句,唱旋律,填歌詞,做處理。

1、分樂句,唱旋律,填歌詞。

(1)聆聽錄音範唱,感受歌曲有幾個樂句。

(2)再聽教師範唱,注意觀察,老師會用呼吸來告訴你們歌曲究竟有幾個樂句。(生體會到歌曲有四個樂句。)

(3)師生分樂句接口唱。(用鋼琴引導唱準小二度和八度大跳音程。)

(4)分四組接口唱旋律,老師彈琴。

(5)自學填唱歌詞。(師單手彈奏旋律,學生填唱歌詞,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通過多種演唱形式練習歌曲。(跟鋼琴唱、跟範唱唱、跟伴奏唱,幫助學生比較熟練地演唱全曲。

2、通感聯覺,畫面輔助歌唱。

(1)師加上動作,有感情地表演唱。問:你的眼前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呢?

交流:火紅的太陽慢慢升起,綠草被風吹動,馬兒把頭仰起,我騎着馬趕着羊來到美麗的河灘。

(2)多媒體展示兩幅畫面。問:這兩幅畫跟歌曲那幾個樂句的.情境相近呢?

風景畫表現一二樂句,紅太陽、綠草地,靜靜的畫面。

人物畫表現三四樂句,牧童騎馬歌唱,動感的畫面。

(3)動靜對比,處理歌曲。

師:歌曲中這一靜一動的結合,會不會讓你產生一些靈感呢?比如,歌曲的演唱形式、樂器的選擇、伴奏音型的設計等方面我們可以做一些怎樣的對比處理呢?

生設計交流,並嘗試表現。

※女生唱前兩句,男生唱後兩句。

※一個人領唱前兩句,全體齊唱後兩句。

※提供小樂器表現。三角鐵伴奏前兩句x-,烘托寧靜的優美環境。雙響筒伴奏後兩句xxxx|爲騎馬助興。

師:動靜對比還可以再誇張一點兒嗎?特別是第三樂句的動感不夠強烈。你知道《牧童之歌》是哪裏的民歌嗎?

【設計意圖】之前,我通過教學引導,認定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填詞演唱並處理作品的能力,所以我藉助兩幅畫把此任務完全交給了學生。聽着熟悉的旋律,毫無障礙地填唱對應的歌詞,讓學生感到信心滿滿。他們之所以得心應手,是因爲有了學習的方法,有了積極探究的興趣。學生通過賞畫、分析、創意設計和參與實踐,明白了“怎樣唱纔好”“爲什麼要這樣唱”等問題。孩子們在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提高了自主性。

3、以民族文化激發思維,創編表現。

哈薩克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美稱。騎馬是哈薩克族人的一項十分過硬的本領,他們以此爲生,以此爲傲。當我們在表現“騎上駿馬揚起鞭,趕着牛羊下河灘,唱上一首歌呀心花開放”這幾句時,應該想到哈薩克族人的自信、勇猛、快樂和豪放。

※模仿前傾着身子躍馬揚鞭,臉上洋溢着笑容快樂地歌唱。

※強弱對比烘托音樂形象。

※連音與頓音對比表現。

(第一二樂句,用mp至mf的力度變化連貫地演唱。後兩句用f的力度有彈性地、跳躍地演唱。)

※變化速度演唱。前兩句用稍慢速度的“慢鏡頭”表現出天山的美,第三句回原速,“唱上一首歌”稍慢,“心花開放”突然加快速度。

4、完整表現歌曲。

女生用連貫的聲音演唱靜態的“風景畫”,雙手託舉太陽慢慢升起,手臂高舉,左右搖擺。男生用有彈性的聲音唱動感的“人物畫”,並隨着音樂的韻律,揚鞭騎馬;女生唱時男生用三角鐵伴奏,男生唱時,女生用雙響筒伴奏。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啓發他們理解、表現歌曲的節奏、速度、高潮等方面的特點,從而使學生的演唱活潑自信,富有感染力。分組表演,用自己的方式表現歌曲情緒,搭建了學生展現個性和創造才能的舞臺。

(三)提升情感拓展——不同的牧童音樂,不同的牧童生活。

1、交流情緒,感受牧童的快樂。問:歌曲中的小牧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這是一個十分快樂的小牧童,他生活的環境自在愜意,景色優美。接下來,老師一起靜靜地聆聽另外一個牧童的生活格式,他的音樂又是怎樣的呢?

2、聆聽《牧羊姑娘》

這是一首對唱歌曲,隨着音樂的進行,老師邀請一個女孩一起即興表演。

3、交流:聽了這首歌,你有怎樣的感受?

歌曲速度很慢,心情比較傷心,感覺這位牧羊姑娘好可憐。

4、小結。課件展示兩首歌曲的背景、內涵、情緒、速度等要素的對比情況。

師:同學們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很強。這兩手歌曲塑造的都是牧童形象,卻唱着不一樣的心聲。新中國成立前的牧羊姑娘過着挨打受罵、忍飢挨餓的日子;新中國成立後的牧童,放牧則是他快樂生活的源泉。

5、欣賞師演奏《歡樂的牧童》

師:讓我們調整情緒,回到《牧童之歌》的情景中,老師要演奏一段鋼琴曲《歡樂的牧童》,告訴老師,你有什麼感受?

生:速度很快,情緒很歡快,跟我們唱的這首《牧童之歌》很相似。

師:是的,這是音樂家根據我們唱的這首哈薩克族民歌改編而成的。

6、師指揮男女生動靜對比表演唱。(師:讓我們都來做一個歡樂的牧童吧!)

【設計意圖】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學科屬性的集中體現。這裏,通過具體音樂作品的對比欣賞,讓學生初步感受兩首歌曲的背景、情緒的不同及牧童生活的變化,並通過欣賞鋼琴曲《歡樂的牧童》瞭解同一題材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資源文件列表:

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牧童之歌2

教材內容:

《牧童之歌》選自蘇少版三年級音樂上冊第六單元“牧笛聲聲”中的一課,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心情,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山野、草原的音樂風格,瞭解牧童、牧民的生活風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人文情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用愉悅的聲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並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

2、過程與方法:本課運用彈舌的方法來創設馬兒在草原上奔馳的情境,並通過節奏對比,感受附點八分音符的音值,再通過聽聽,唱唱、跳跳等多種方式,表現牧歌和草原民歌的特色與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感受並表現新疆音樂典型的節奏以及騎馬的動作,瞭解並交流新疆的特產風景等,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新疆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生能用愉悅的聲音演唱新疆民歌《牧童之歌》,並體會小牧童的快樂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人文情感。

2、瞭解不同的演唱形式,情緒速度和曲式可以給人帶來不同的音樂感受,並進行大膽的嘗試。

難點:

歌曲中連續附點的演唱

教學方法與手段:

律動法、模仿法、對比法、賞析法、聽唱法、感受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欣賞導入:觀看《我們新疆好風光》視頻,瞭解新疆風光。

2、師:說到新疆,你會想到什麼?(生回答)

3、師:在新疆呀,有着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人們騎着駿馬在草原上奔馳,同學們想不想也來感受一下?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騎馬的動作吧,想不想讓你們的馬兒跑的更快一些那就揚起你們的馬鞭跑起來吧!

4、師:同學們模仿的真像,老師彷彿看到了一羣駿馬在草原上奔馳。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導入,讓學生感受新疆風光及新疆歌曲的韻律美,並引出新疆草原上的`馬蹄聲,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節奏練習

1、師:新疆民族衆多,除了我們熟悉的維吾爾族,還有一個民族叫做哈薩克族,哈薩克族是一個生活在氈包的遊牧民族,他們終日生活在風景如畫的大草原上,他們放牧,他們騎馬,馬在哈薩克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同學們聽,哈薩克族的小牧童騎着駿馬從遠處跑來迎接我們呢!(敲雙響筒)我們一起來學一下馬蹄聲的節奏吧。2/4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x |(出示節奏)下面老師換一種方式來模仿馬蹄聲,同學們聽一聽這種形式是不是更像馬蹄聲(彈舌)

2、師:剛纔老師用彈舌的方法模仿馬蹄的聲音,用的就是我們學的節奏,下面,讓我們也來試一試。

(設計意圖:運用彈舌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在模仿中體會騎馬的愉快心情)

3、師:小朋友們表現得真棒,老師再來模仿一組馬蹄的聲音,聽聽,發生了怎樣變化?

節奏x x x、x| x x x、x | x x x、x| x x x、x |

生:附點

4、師小結:這裏出現了一個小圓點,叫做附點,這裏的附點在八分音符後面,叫做附點八分音符。附點加了以後,附點前面的音要念的長,後面的音要念的短促些,並且輕一點,先聽老師來念一念1、(手勢劃拍x、x),2再念x x x、x|,3再完整念,4、下面我們用歡快的馬蹄聲,(哆噠哆·噠)來表現這組節奏。

5、師:這羣小馬跑的真棒,同學們,馬兒從遙遠的大山向我們跑來,又奔向遠處,你能從老師的馬蹄聲中聽出來麼?請聽,老師的馬蹄聲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生:從遠處跑來越來越響,奔向遠處越來越小。

請同學們根據老師的雙響筒也來模仿一下。)

6、師:小牧童騎着馬越跑越遠,遠處傳來了他們嘹亮的歌聲,請聽。

7、師:歌曲中唱到了一座山,誰來告訴我是什麼山?(天山)天山是新疆著名的一座雪山,在天山腳下是遼闊的大草原,看,草原上馬兒,牛兒我,羊兒在歡快地奔跑。出示樂句: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攤。剛纔老師有節奏的讀了一下歌詞,我們也來試一試吧。(出示節奏和歌譜)

8、師:我們加上旋律一起來唱一唱吧。(注意老師圈出來的地方)(出示歌譜、和歌詞)

(設計意圖:通過節奏對比,認識附點八分音符,感受連續的附點音符的演唱特點)

三、歌曲學習

1、師:小牧童玩的多高興啊,他們的歌聲也變得更加嘹亮了,聽!(完整再次播放)同學們,讓我們跟着小牧童一起學一學唱一唱吧。我們先來學習一下歌譜。(開始多遍教唱歌譜,唱到八度音地方提示學生)

(設計意圖:通過多次聆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

2、師:這首歌曲的名字叫《牧童之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新疆民歌,它生動逼真地表現了牧童放牧時的喜悅心情,刻畫出天真可愛的人物形象。

3、師:小牧童的生活環境多麼令人嚮往,他們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閒自得,讓我們跟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們的幸福生活吧!跟着老師一起讀一讀歌詞,注意有顏色的地方該怎麼讀(連續教讀兩遍)

4、師:我們一起加入歌詞來唱一唱吧。找一找剛纔我們學習的樂句在哪裏。

(設計意圖:通過找一找熟悉的旋律,激發學生回憶剛學過的難點句子,鞏固難點)

5、師:下面請同學們跟老師接龍唱。(出示不同顏色的句子,分角色)(2遍)

6、師:下面,我們把歌譜完整地唱一下。

7、師:紅太陽從天山慢慢地爬上來,風吹綠草,草兒把頭揚,讓我這兩句呀我們要唱出天山的美。騎上駿馬揚起鞭,趕上牛羊下河攤。唱上一首歌呀,心花開放。這兩句我們要唱出小牧童放牧時的快樂心情。(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歌曲)

四、歌曲表現

1、師:你們唱的累不累(不累),你們不累小牧童放牧可累了,他呀來到山坡上,向山下眺望,發現草原真遼闊啊,他的心情也變得特別舒暢,這會,小牧童的心情發生了變化,請同學們跟着音樂唱一唱,想象一下。(播放慢速音樂,學生跟唱,感受情緒。)師總結:剛纔歌曲的速度變慢了,情緒變得更優美抒情了。

(設計意圖:通過兩種速度的表現形式,讓學生了解演唱速度的改變,可以改變歌曲的情趣,激發學生更深入的探究)

2、師:小朋友們唱得真好,動聽的歌聲深深打動了我,老師也想在草原上放聲高歌,下面聽一聽,這次,我來唱,你們聽一聽,音樂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老師跟音樂唱)老師增加了什麼?(生:加入雙響筒,彈舌)剛纔老師還加了一段新的旋律,我給他起了個名字叫放牧歌。請同學們看一下放牧歌的歌譜,歌譜很簡單。(出示歌譜)前面八小節的節奏就是我們剛纔模仿的馬蹄聲,後面是一段新的旋律,我們來學一學。(多唱幾遍)

3、跟着音樂來一遍《放牧歌》。(播放《牧童之歌》伴奏音樂)

4、師:現在老師想把放牧之歌和放牧歌和在一起唱一唱,請同學們看一下哪裏是要兩句一起唱的?(第三句)我們把他們和在一起試一下,我們來分個組(分組練習演唱)。

5、學會以後把兩首歌和在一起唱,分組演唱。加入雙響筒,請一個同學上來一起演奏雙響筒。

(設計意圖:通過加入打擊樂器和彈舌,模擬馬蹄聲,喝着二聲部的旋律讓學生感受歌曲的多樣性。)

五、教學小結:

師:天山的美景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享受,《牧童之歌》不同形式的嘗試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最後,讓我們騎上駿馬,在音樂中離開教室。(《牧童之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