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繪畫書法

繪畫造型思維模式反思素材

隨着科學的發展,繪畫科學化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便利,然而由此而來的思維定勢卻深深地阻礙了繪畫藝術的更深發展,隨之產生的繪畫機械製作,更爲雪上加霜,美術教育者是否該做必要的反思了。

繪畫造型思維模式反思素材

一、繪畫與視覺感知

人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主要爲視覺和聽覺,二者相比,似乎視覺更重要。心理學的研究已證實,人的信息80%來自視覺。我們面對的世界就是一個視覺的世界。所謂視覺意識就是人對視覺現象的敏感和興趣程度,視覺意識強調人能夠積極的甚至創造性的感受現象,把無所謂的現象變的有趣、生動、活潑起來。正如豐子愷所說:“造物主給我們一雙眼睛,要用它去看物象本身,又看物象的意義。”“論畫以形似,見於兒童鄰”,其實兒童並非這樣,影射出以形似爲準則表現物象做法的幼稚。但似乎只有兒童和畫家不僅能夠注意觀看事物的表象,而且能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發現美。所以,人們將畫家的眼光視爲一種兒童的視知覺。一般的人,尤其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們的形象直觀力、想象力幾乎喪失殆盡,造成藝術趣味低下,審美能力缺乏。因此,要提高人的藝術趣味和審美能力,首先應改變人的視覺態度,培養人的.視覺感受能力。而繪畫造型思維模式的改變將無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中國傳統繪畫和民間藝術歷來強調“真、善、美”的審美特徵,體現了“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尤以“真”爲最,表現事物以眼睛的視覺觀察爲主,可靜態的,也可動態的,甚至是移動式的,如南齊謝赫《六法論》中“應物象形”,《論畫》中的“山形面面觀”,國畫中的“散點透視”,均對造型的“真”做了詳盡的詮釋。造型的觀察方式應是動態的、多角度全方位的,那種“單眼靜態、坐而觀道”的視覺方式與幾何透視的要求,以及把世界描繪在平面的紙或畫布上所產生的“科學般準確”的精美圖畫,實際上並不能對世界的真實負完全的責任,對原型的機械複製只能妨礙眼睛對藝術形象的理解,用這樣的方式去創造藝術,無異於生命的自殺。

二、關於造型思維模式

1、以我爲中心

在以焦點透視表現的寫生訓練中,我們通常會選用取景框的方式來框定對象,取景框把畫者與對象進行了隔離,畫中無畫者的存在,畫中一切都“與己無關”,可以說,我們精心的描繪着一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卻無緣進入這道風景——這聽起來象是一個畫家的悲哀故事。而原始藝術、民間藝術中的許多造型看似簡單質樸,但對“以我爲中心”的構意卻表現的相當突出。

2、全方位空間

造型藝術是屬於“空間藝術”的範疇,因而,平面的繪畫便極力在二維的限定中追求三維的空間效果。爲了這個目標,大數的藝術從業者放棄了做人的常規狀態,放棄了外世的自由自在,放棄了視界的全面空間。要想把事物畫的“栩栩如生”並把主要結構描繪出來,可以說是一件很難的事,由此,我們可以探索“面面俱到”的全方位空間表現,藉助多角度、反透視、散點透視、共用體等樸素造型方式來表現常規觀察方法所不能見到的型與細節特徵,學會放棄固定方位、距離的單眼聚焦所留在視網膜上的結像,以散點或縱深的關照的方式獲取另一種空間的真實,以此探索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

3、時間與運動的表現

藝術源於生活,其對物象的關照與再現必須注重時間與運動的表現,體現其內在特質的發展是演變規律,因爲藝術不是靜止的,靜態凝固的瞬間造型不是藝術表現的目的。繪畫造型不能等同於照相術,這也是照相不能替代繪畫的原因。繪畫造型要表現時光留痕與動感特徵。

4、想象造型

想象是構成藝術造型思維模式的基本元素。想象是指對記憶表象進行綜合加工、創造藝術形象的一種思維方式。它的特徵是具體可感性和非邏輯性,想象不是理性的邏輯推理,而是以鮮活的感性形象進行思維,浮想聯翩,花雨繽紛。它得到的不是不是科學結論,而是藝術形象。想象在藝術活動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藝術,想象力是一種創造性思維能力。

5、思維拓展

表現固然需要一定的手段,而不同的觀察方法、思維方式卻是導致不同結果的重要前提。藝術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精神生產,伴隨着複雜的心理活動與思維活動,如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等。形象思維是指運用感性形象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它的基本特徵是具體可感的、非邏輯性和整體性;抽象思維是指運用邏輯推理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它的基本特徵是理性的、邏輯和分析的。繪畫創作是一種形象思維。別林斯基說“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用形象和圖畫說話”。而繪畫創作始終和具體可感的形象聯繫在一起。從造型體驗中,藝術家獲得是生動鮮活的生活素材,經過藝術構思提煉聚合爲藝術形象,然後再通過藝術傳達完成藝術作品。

綜上所述,我們需要對原先造就的思維模式進行重新的審視,針對自己知識的不足、營養的缺乏、能力的單一。多少年來對着物象寫生養成的惰性,以及一貫“*感覺”作畫導致的思維能力喪失,使我們失掉了繪畫藝術表現自己真實視覺感受的能力。

當然,“繪畫造型”也不是沒有限制的“自由造型”,但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束縛了若干年後,再回過頭來進行重新審視,我們缺乏的並不是“想象力”,而是常態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