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手抄報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手抄報6.27K

詩是一種語詞凝練、結構跳躍、富有節奏和韻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達思想情感的文學體裁。作爲人類觀照世界的兩種基本方式,詩與科學相生相剋,相輔相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月亮從來就是屬於詩的。待到阿波羅飛船登上月球,詩就把這一領地讓給了科學,自己則深入到更爲遙遠更爲廣袤的星空。小編爲你整理了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2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3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4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5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6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7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8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9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0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1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2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3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4張

與詩同行手抄報範文 第15張

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對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如風、電、雷、雨等無法理解,於是統統把這一切歸於神明。出於敬畏,原始人類唱歌跳舞地對神明唱出頌歌,表達了人們的期望——風調雨順,獲得豐收等等。這便是詩的起源。

它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原始人一面勞動,一面發出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以忘卻勞動帶來暫時的痛苦和振奮精神,協調動作。漸漸這種單純而有節奏的呼叫聲,發展成爲模仿勞動本身的聲音和表達勞動者本身感情詩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詩是韻文,從勞動時發生的;小說是散文,從休息時發生的。”所以我們說,詩是普遍的藝術,是一種最爲古老的文學藝術樣式。

詩最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美之處,無不閃現出詩的光環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領域中,詩無所不在。詩美是藝術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詩歌的美也不時出現在非文學藝術的領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狀態、工作狀態中也散發出智慧光彩都有詩的蹤影。詩並不是只在詩裏,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學樣式和藝術類型的共同質素。所以,詩是一種普遍的藝術,甚至是超過藝術疆界的藝術.

甚麼是絕句?絕句起源於兩漢,成形於魏晉南北朝,興盛於唐朝,當時都是四句一首,稱爲“聯句”,《文心雕龍·明詩》所謂“聯句共韻,則柏樑餘制”。唐宋兩代,是中國經典詩歌的黃金時代,絕句風行於世,創作之繁華,名章佳什如同羣芳爭豔,美不勝收,可謂空前絕後。

杜甫的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他的詩被稱爲“詩史”。後代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外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很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騷亂、揭穿統治者的'醜陋行動,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墮入貧困失望的地步。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固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依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固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丟臉出杜甫的英氣幹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固然在世時名聲實在不顯赫,但後來申明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存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詩歌手抄報作品二,該幅詩歌手抄報內容有“春曉”、“天淨沙.秋”等。詩歌手抄報作品三,該幅詩歌手抄報內容(第3頁)有“詩經彩薇”、“春夜喜雨”等。

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由於地理、語言環境的差 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它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也有它獨特的土風歌謠,如《說苑》中記載的《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國有悠久的歷史,楚地巫風盛行,楚人以歌舞娛神,使神話大量保存,詩歌音樂迅速發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所有這些影響使得楚辭具有楚國特有的音調音韻,同時具有深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說,楚辭的產生是和楚國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傳統的薰陶分不開的。

同時,楚辭又是南方楚國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春秋戰國以後,一向被稱爲荊蠻的楚國日益強大。它在問鼎中原、爭霸諸侯的過程中與北方各國頻繁接觸,促進了南北文化的廣泛交流,楚國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正是這種南北文化的匯合,孕育了屈原這樣偉大的詩人和《楚辭》這樣異彩紛呈的偉大詩篇。

《楚辭》在中國詩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現,打破了《詩經》以後兩三個世紀的沉寂而在詩壇上大放異彩。後人也因此將《詩經》與《楚辭》並稱爲風、騷。風指十五國風,代表《詩經》,充滿着現實主義精神;騷指《離騷》,代表《楚辭》,充滿着浪漫主義氣息。風、騷成爲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的兩大流派。

注本是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四庫全書總目》說:「初,劉向裒集屈原《離騷》、《九歌》、《天問》、《九章》……而各爲之注。」但劉向編定的《楚辭》16卷原本已佚。《楚辭章句》即以劉向《楚辭》爲底本,它除了對楚辭做了較完整的訓釋之外,還提供了有關原本的情況。在《楚辭章句》的基礎上,南宋洪興祖又作了《楚辭補註》。此後,南宋朱熹著有《楚辭集註》,清初王夫之撰有《楚辭通釋》,清代蔣驥有《山帶閣注楚辭》,等等。他們根據己見,作了許多輯集、考訂和註釋、評論工作。

楚辭是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經過加工、提煉而發展起來的,有着濃郁的地方特色。由於地理、語言環境的差 異,楚國一帶自古就有它獨特的地方音樂,古稱南風、南音;也有它獨特的土風歌謠,如《說苑》中記載的《楚人歌》、《越人歌》、《滄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國有悠久的歷史,楚地巫風盛行,楚人以歌舞娛神,使神話大量保存,詩歌音樂迅速發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滿了原始的宗教氣氛。所有這些影響使得楚辭具有楚國特有的音調音韻,同時具有深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濃厚的巫文化色彩。可以說,楚辭的產生是和楚國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傳統的薰陶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