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班會課評課稿5篇(精選)

其他4.27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是對照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活動以及由此所引起的變化進行價值的判斷。那要怎麼寫好評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班會課評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班會課評課稿5篇(精選)

班會課評課稿1

一、主題鮮活,觸發思考

現代社會,孩子們的節假日很多,因此如何有意義的安排假日,讓孩子們快樂享受假期,是家長及孩子最需智慧與理性的話題。今天我們三五班選擇《繽紛假日我做主》作爲班隊活動的主題,富有時代氣息,德育導向明確,能引發學生的思考。

二、課堂開放,提升素養

本節班隊課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真實的開放課堂。課前,通過調查,將孩子們的度假方式大致分爲“蝸居一族”、“學習狂人”、“活動達人”三大類,課中,讓孩子們通過演小品、敲快板、講故事等方式,一起再現回眸生活中的真實;課後,再讓孩子們去關注節假日期間那些不和諧的現象,引發孩子們的思考。三個環節,讓我們看到了活動設計思路上的開闊與深遠,活動的終級目標不停留在課堂內容的獲得,而是借主題活動這個平臺讓孩子去感受、去體驗,從而吸取心靈成長的正能量,升騰起對生活的熱愛。

除此之外,課堂的開放還體現在師生的對話交流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及多維目標,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才藝、表達、合作等能力。在整個活動思路上,我們看到活動的組織、評價、反饋、交流、討論、總結,很多時候都將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教師雖是活動中的一員,但角色定位也僅僅是參與者。這樣的課堂,我們看到了交流的互動,看到了思維的碰撞,看到了情感的共鳴,看到了素養的提升。

三、情境真實,體驗自由

班隊活動,最終的落腳點是隊員心靈的體驗和感悟。在本次班隊活動中,就設計了一個很有情境的討論活動:六一端午節快到了,我們該如何來安排活動呢?有了前面環節的'學習,孩子們有了明晰的認知目標,不再盲目,知道學習與娛樂健身結合,因此,我們看到每個小隊上的答案既合理,又多元,有旅遊、有爬山,這一環節的設計非常巧妙,既是對前一環節學習的檢測,又是一個很好的情境體驗,最真實的考驗。

1、尊重全員,更應尊重個體。

教育,沒有最好,只有合適。雖然通過活動的開展,孩子們達成了共識,我們的節假日的安排要豐富、科學、有情趣。其實,每個個體不一樣,我們尊重全員的同時,還應讓孩子們有所側重,知道因人而異,因事而爲。體質弱的孩子可能更需要身體方面的鍛鍊,學習基礎薄弱的孩子可能暫時需要放棄一些玩耍的機會,而有某些天賦而又有特殊的興趣愛好的話,當然可以在某些特長培養上多花時間與精力。

2、創設情境,更應關注特性。

在創設情境時,我們看到了一個很好的課堂生長點,孩子們躍躍欲試,將自己的體驗與想法展示在黑板上,但我關注了一個細節,既然是六一兒童節與端午節,爲什麼在板報上沒有看到任何與這兩個節日相關的活動呢?如果孩子們沒有想到,那麼中隊輔導員老師可以在活動的最後稍作提示:六一兒童節,我們可以以快樂主題設計活動,那麼端午節,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我們是否可以設計一些與端午文化有關的活動呢?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的活動才更有實效性。

總之,我以爲,這堂班隊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這堂課培養了學生健康的情趣,尊重了學生的心靈,豐盈了孩子的生命,爲孩子將來理性而快樂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班會課評課稿2

首先,非常感謝主辦、協辦方,感謝你們的精心策劃,合理安排,讓我們欣賞到了六堂各具特色、形式活潑的中隊班會課;同時也非常感謝我們的承辦單位――實驗國小,感謝你們爲我們的孩子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讓我們領略到了少先隊員們的多才多藝、率性真誠,以及我們可愛的中隊輔導員們的別樣風采,他們或親切溫婉,課娓娓道來;他們或匠心獨運,課行雲流水。

今天,宋校長和周書記讓我來點評一下兩堂課。說真的,我有點感動,感動他們對我的信任,在這樣的場合評課,還是第一次。

下面,我就重點說說第一堂崔老師的課和第二堂黃老師的課。

先說崔老師的課。我們這次班會的主題是“感動”,崔老師的選題是“感悟親情,學會感恩”,這個選題十分恰當,也容易把握。的確,感恩教育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感恩教育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雖然我們大人都明白這一點,可我們的學生未必都明白,他們往往以爲父母愛他們是理所當然的,父母就是應該把好吃的留給他們,父母就是應該以他們爲中心,而他們自己,只要讀好書就行了。針對這種現象,針對中學生的這種心理,開始的那個小品《爸爸的味道》,給予了很好詮釋,而那個女孩子,演得特別投入、到位,一下子揪住了在場同學的心,學生的心靈受到了觸動,情感引起了共鳴,一部分同學自然而然就悄然落淚了。接着,崔老師又抓住動情點,適時地與學生進行了一個感悟式的互動交流,讓學生產生了一種真切的體會,真的是情理共生又意猶未盡。然後,崔老師由表及裏,自然而然地把學生拉出故事,拉回身邊。讓學生以一顆善感的心,在點滴中去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去感激父母的養育之恩。在這裏,崔老師預先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去尋找一樣物品,這樣物品具有特殊的含義,裏面蘊藏着濃濃的愛意。正因爲受前面這個小品的感染,使得我們的孩子在述說自己的故事時,就顯得很激動,有的甚至泣不成聲。這裏,我想跟崔老師商量一下,我們是不是應該及時地給學生一個安慰,可以是拍拍肩的動作,也可以是抱抱她,老師的這份理解和同感對學生來說,是一種真切的感動。另外,在這裏需要提醒的是,可能平時看似普通的事情,在這樣的課上,在這樣的氛圍中說出來,似乎就有了一種不同,不同的心境。這應該說是本堂課最大的亮點。亮就亮在,我們的孩子已慢慢讀懂了父母爲他們付出的點點滴滴。此時此刻,感動,已如此真實地圍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間。其實,我們的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對他們的好,不是不懂得父母對他們的愛,只是他們常常在父母的嘮叨中遺忘了親情這個心底最柔軟的角落,只是常常羞於表達抑或忘了表達。可喜的是,今天,我們的孩子大膽地說了,說出了心中的感動,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記往了這珍貴的美好時刻。

既然我們已經讀懂了父母的愛,就要以實際行動回報他們,時刻以一顆感恩的心,在今後的生活中對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着想,多一份關愛。這一點,崔老師也處理得水到渠成,意在告訴我們的孩子感動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心中,而是要化爲實際行動。在課上,同學們也說了,用各種行動來回報,但說得最多的是要以優良的成績來回報。這時,老師是否引導一下,回報不僅是用成績,應該有各種方式。比如做一個正直的人,比擁有優異的成績更可貴。正所謂,好好做人,天天向上。

下面,再來說說黃老師的課。黃老師的課跟崔老師的課完全不同。崔老師的班會課是師生互動,情感共鳴,而黃老師的課完全讓學生當主角,足見他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走到臺前。所以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了白馬國小學生的良好素質和飽滿精神。無論是響亮的歌聲,還是流利的主持,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的這份認真,這份幹練,真的讓我們非常感動。我們的孩子實在太棒了!其實也給我們一點啓發,我們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給他們機會,只要讓他們歷練,他們就會有不俗的表現。

另外,我還想說說黃老師的選題,他的選題《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新穎別緻,令人耳目一新。通過學生收集的大量事實和材料,揭示目前環境污染的現狀,給人以極大的心靈震撼,從而喚起大家的憂患意識,環保意識,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環境,善待生命,善待自然。

保護環境,應該是對自然的感恩和熱愛,是人類最樸素也最難得的情感。在這裏,我想跟黃老師商討一下:整堂班會課的後半部分怎樣處理,才能與主題“感動”聯繫得更加緊密?我想,主要的不是一味呈現嚴峻的現實,而是呈現我們國家、集體和個人該怎麼做,如何有效地付之於行動。所以可不可以在倡議前設計一個環節――人們在行動。強調的是行動,是在感受後的行動,是行動中的感動。

總之,兩堂課,我個人覺得,是各放異彩,崔老師的課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有暖暖的親情,有柔柔的感動,讓我們的孩子有了思索,有了體驗,有了共鳴。而黃老師的課則站在一定的高度,另僻蹊徑,讓我們的孩子在自編自導自演中,得到了鍛鍊,並進而去了解環保,瞭解自己,瞭解我們的未來

班會課評課稿3

《感恩的心》主題班會,圍繞“感恩”設計、安排整個活動過程,全程體現了對學生心靈、情感的點撥和對學生愛的培養和教育。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感恩教育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感恩教育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爲父母爲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爲麻木,不懂得珍視親情,對師長、集體就更不會有情有義了,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牛老師選擇了“感恩的心”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置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感受母愛、感恩故事、感恩調查、唱感恩歌曲、回報恩情等,讓學生體驗情感,體驗親情,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講故事、現場調查、手語歌曲演唱、小品、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感恩故事、唱《感恩的心》、感恩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再實施感恩大回報,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

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感恩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德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

班會課評課稿4

我曾經看到了這樣一個觀點,他認爲主題班會課,主字打頭,主就是主體、主動、主導。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導性,讓孩子能主動學習。教師要發揮好主導性,看準關鍵點,高屋建瓴,深入淺出指導孩子學習。既然是班會,班會全班同學都要參與,學生的參與面與教學效果正比的。當然,這裏的參與面不僅僅指的是身體的參與,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和思想的參與,多讓學生動腦。主題班會課,他是一門課程,我們就要看重課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我看了以後覺得非常有共鳴,所以,我就以下這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孫老師的課較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給了學生一個生活的課堂,這節班會課把生活的一些實例引入了課堂,貼近生活。我們看到了孫老師給我們呈現的例子都是在我們家庭生活中或學校較常見的,如踩踏事件、火災、。給了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在班會課上,學生踊躍發言、積極討論、充分交流。你們看孩子的發言不僅精彩,更重要的是內在的共鳴。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從課前調查,到課中的交流,到課後的延伸去“尋找周邊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並以班級的名義向校長室反映,這樣就課堂不僅僅是課堂了,有着更廣大的學習場所:校園、家園。

教師的主導性體現更是不言而喻。班隊課借班上課本來就很難,孫老師爲了讓孩子更好的激發起內心的感悟,他找到了典型的又震撼人心的一些圖片,挖掘出孩子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面對勒索》等事例與孩子探討。

二、學生的參與面很廣

從課前的學生問卷調查――這樣的危險發生了,我們該怎麼辦?到書寫“我的收穫卡”,到最後的`全體孩子握拳宣誓,他都儘量的做到讓全體學生參與,這些不僅僅是形式上,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精神層面的提升。當然,孫老師還採用了小組討論再到交流反饋這些方式,讓孩子們在互幫互助中提升思想方面的參與,我想從孩子的回答中,如。我們能感覺到

三、教育的目的性很明確,教育性很有實效

三月,是安全教育月,因此這次班會的主題是安全,很好切入了本月的主題。當然安全也是永恆的教育主題。孫老師的這堂班會課的目標很明確,導知:引導學生了解生活中存在着各種隱患;明理:多種危險是可防的、可控的,生命是要呵護的;踐行:引導孩子在危機中要掌握一定的自我保護的方法與技巧。爲了更好的達到教育目的,孫老師每個教學資源的選擇都是有針對性和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的,也採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比如:從朗朗上口的故詩《草》引入生命,在引到安全這個話題,通過慘不忍睹的畫面和觸目驚心的數據引導孩子感受生命是脆弱的,存在着各種隱患,同時也是可控的;然後在小組討論交流“身邊的危險有哪些?該怎樣預防”再到情景劇表演《面對勒索》該怎麼解決?由面到點讓孩子明白遇到危險要冷靜選擇正確的解決方法。最後用書寫收穫卡和宣誓從來進一步的昇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總的來說,我認爲孫老師的這堂課是較成功的一節借班上課的班會課。

當然,我想:如果不是借班上課,我們選擇的切入點可否再“小”一些,如專門講校園安全,能否再讓孩子。

毛老師指導的這次班會從環節和內容上看,主題定位富有意義、內容表現富有形式、活動開展富有秩序,並充分發揮本班學生的優勢和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例如:本班學生的才能還是多方面,毛老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設計了詩歌朗誦《媽媽的愛》、小品《爸爸、媽媽我錯了》、快板《誇老師》、手語表演《感恩的心》這四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溫暖,有關心,我們要學會感恩。

毛老師的這節班會課,她大膽地放手於學生自己,讓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訓練。這節課通過快板、小品、朗誦、合唱等形式多樣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感恩的重要,培養學生將心中的愛釋放並實踐到具體的生活之中,做真正懂得感恩而又踏實的人。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到了感恩的重要,尤其是對母愛的回報。但是,在觀賞完小品後談感受的環節中,讓同學們談談感受時,老師和主持人都期待着精彩的生成,可同學們似乎很猶豫。還有快板誇老師之後,讓學生說說你想對老師說些什麼是時,學生向老師說了之後,老師這時可以參與進來,這樣效果更好。就這一點,我認爲這可能是由於設計過程中的考慮不周。我有2個不成熟的看法:一、主持人的過渡語可以更明確些。當時的主持人過渡:此時此刻大家最想說什麼呢?是否指明說話的對象(媽媽,爸爸,老師,同學)。二、班會的教育內容較多:感恩,孝順,溝通,母愛。活動形式豐富,可是在重點內容(即:在生活中學會感恩)的設計上沒有爲學生搭好“腳手架”,讓學生感到無話可說,因爲學生畢竟還是普通班的學生。我想在班會過程可否穿插一個環節“感恩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是身邊的,也可以是國內的或者國外的,以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和表達。也許這樣我們可能就會傾聽到更多的“心語心願”,以把愛的踐行落到實處。

班會課評課稿5

心靈美,語言美,行爲美,尊師長,愛同學。爲了讓孩子們從小講文明,懂禮貌,把文明落實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我組織我班學生開展了一次以“文明禮儀從我做起”爲主題的中隊會,收到了較好的成效。

一、以禮儀知識問答爲開頭引入主題

首先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儀讓學生判斷正誤,讓全體學生從總體上了解日常生活學習中應注意哪些禮儀,然後以小記者的'採訪來肯定同學門對禮儀的見解和做法。

二、以具體的禮儀內容分組展示禮儀風采

1、人人蔘與

全班同學以語言美,心靈美,行爲美爲小主題分成三組,每人都參加表演。讓學生身臨其境,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從小講文明,懂禮貌。

2、形式多樣

用舞蹈、唱歌、相聲、遊戲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學會講文明,懂禮儀,以情景劇重現各個場景,如學校、醫院、書店、電影院、公園、商店等,再現公共場合中對不同的人或處理不同的事時如何講文明懂禮貌,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領悟講文明懂禮儀是一個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3、形式新穎

爲了提高學生的濃厚興趣,使孩子既學到有關禮儀知識,又讓孩子感到其中的樂趣,不至於使主題隊會枯燥無味,本次主題隊會構思精巧,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新穎形式,使課堂氣氛快樂而不是嚴肅,緊張而又活潑,因此,孩子們在快樂中就輕鬆學到了禮儀知識,並受到家長和老師們的好評。

三、以角色的轉換來推動文明禮儀的開展

本次主題隊會不僅讓學生自己學到了禮儀知識,做到了講文明,懂禮儀,而且每個孩子還要做個文明禮儀的宣傳員,讓大家都來講文明,樹新風,增強全民素質。

總之,本次主題隊會開得很成功,收效很大,達到了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