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班會課評課稿[精品]

其他2.22W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有利於信息的及時反饋、評價與調控,調動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班會課評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班會課評課稿[精品]

班會課評課稿1

三店街宋寨國小xx《習慣養成,你我同行》主題班會,圍繞“習慣養成”設計、安排整個活動過程,全程體現了在實踐中養成習慣,要不斷身體力行,使習慣成自然的培養和教育。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習慣養成”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習慣,孩子可以受益終身;在兒童時期養成了壞習慣,就有可能終身受到傷害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習慣養成”更是一種習慣是一種長期形成的思維方式、處世態度的教育。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爲父母爲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胡老師選擇了“習慣養成,你我同行”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置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生活衛生故事、飲食衛生故事、衛生習慣調查、學習習慣養成故事,習慣養成兒歌等,讓學生的習慣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看視屏、講故事、現場調查、唱兒歌、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習慣養成的故事、唱《習慣養成兒歌》、衛生習慣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習慣,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養成良好習慣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

以上就是我的班會課稿總結

班會課評課稿2

《感恩的心》主題班會,圍繞“感恩”設計、安排整個活動過程,全程體現了對學生心靈、情感的點撥和對學生愛的培養和教育。

一、主題選擇有針對性、實效性。

感恩教育永遠是一個不過時的話題,感恩教育更是一種以人爲本、人情化的教育,是一種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現在的國中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認爲父母爲自己所做一切都是應該的,對親情較爲麻木,不懂得珍視親情,對師長、集體就更不會有情有義了,這樣的孩子將是危險的。基於此,牛老師選擇了“感恩的心”這一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且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

二、情境設置真實、有效。

這節課,老師創設了多個真實、有效的情境:感受母愛、感恩故事、感恩調查、唱感恩歌曲、回報恩情等,讓學生體驗情感,體驗親情,觸動學生的心靈,達到了預期目的。

三、表現形式豐富多樣、有層次性。

本次班會活動表現形式豐富:講故事、現場調查、手語歌曲演唱、小品、做遊戲等,而且在過程的安排上有層次性。如通過講感恩故事、唱《感恩的心》、感恩調查等一系列活動後,再實施感恩大回報,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給學生,活動開展規範、有序。

這節班會活動安排有序,一環緊扣一環,真正做到了教師是傾聽者,點撥者,學生是主體。整個過程是學生主持、全員參與的.過程,是學生真實的思想內化與生成的過程。

建議:這節班會課是教我們學生的學會感恩的剛剛開始,前期的教育工作(準備過程)和即時過程後,不能忽視班會課的後續的教育過程,它是班級教育(德育)的進一步延續與發展。

班會課評課稿3

一、實習教學工作:

1、聽課

實習開頭的兩週主要是聽課。在我的實習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聽了兩位地理科任老師的新課。在聽課之前,我認真閱讀了教材中的相關章節,查看參考書和網上資料,並嘗試用自己的想法來如何上好這節課。聽課時,認真記好筆記,重點注意老師的上課方式,上課思路,並對比一下與自己之前想好的思路有什麼不一樣,好的有哪些,不好的有哪些,哪些最值得我向老師學習的,都要一一記下來。然後課後再認真回味一下老師這堂課,多做幾次反思,到底老師爲什麼要這樣上。只有做好全面的功夫,纔會讓自己的講課水平有所提高。除了開頭兩週聽課外,實習期間,只要指導老師有新課,我們都會積極去聽,只有不斷學習,纔會不斷進步。

2、備課

備課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編寫教案和試講。過了兩週聽課學習階段,在指導老師的安排下,我可以開始上新課了。每節新課之前一定要認真備好課,只有充分準備,在課堂上纔會有底氣,纔會有清晰的講課思路,講起課來纔會更加流暢。備課的時候不是簡單地看教材,要查看不同的資料,梳理清楚這節課的內容,列出這節課有哪些重難點,哪些需要上課的時候特別解釋清楚。還要設計好上課思路,地理課到底要怎麼上,用什麼方式上好,怎樣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想象思維,課前要用什麼有趣的地理現象來導入,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過渡銜接要怎麼做,這些都要一一充分準備,然後在教案上寫出來,當然爲了節省時間,我們的教案寫的是簡案。之後還要根據教案爲這節課做一個PPT,做的PPT要簡單明瞭,能夠讓學生容易接受,尤其是地理需要一些圖片,這些能夠很好的輔助課堂教學。最後,就是試講。試講是和我們地理實習小組四個實習生一起進行的。通過試講,然後大家一起評論,找出試講當中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避免在課堂上出錯。同時大家也一起探討要用怎樣的方式來上課纔好,通過大家互相的思想碰撞,激發出更多新的東西,同時也學習到對方的優點。

3、上課

當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開始上課了。實習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上課了,這是檢驗我們教學能力的時候,大學三年的專業學習與實踐鍛鍊,爲的就是以後能當上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實習是讓我們初次嘗試真正成爲一名教師到底是怎樣的。

很多時候,由於知道自己要上課,所以前一天晚上多數會因爲緊張而睡不着。我知道,只有通過更多的鍛鍊,上更多的課,才能克服這些緊張的情緒,只有自己充分準備,充滿信心,纔不會課前緊張,纔不會害怕自己講得不好。

一進入教室,面對的是一班充滿求知慾的學生,這與在大學微格訓練面對的是自己的同學不一樣,這時候就是真槍實彈的上課了。同時指導老師也在後面聽課,這也會增加我一點緊張的情緒。上課時首先自己一定要面帶微笑,儀態端正地給學生講課。講課時根據自己之前設計好的教案和PPT,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清晰地講下去。講課思路不能因爲緊張而不清晰,還要學會隨堂應變。教給學生知識的時候一定要講得清楚,讓學生明白,同時要讓學

生舉一反三,培養地理邏輯思維與空間思維。在我的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都很活躍,基本沒有發現不聽課或者課堂睡覺的學生,這一點讓我最欣慰。也許是他們對新老師有好奇心,有興趣吧,但是我能不能一直做到讓他們都感興趣呢?這就是考驗我教學能力的地方了。當然,我要學會一定的課堂控制能力,包括控制課堂紀律外,還要控制課堂時間,不要講得太快也不要講得太慢。指導老師何老師教導我們,如果課堂時間一時控制不好,那麼寧願講得慢,也要把知識點講清楚,我會記住的。

4、評課

每上完一次課,指導老師和實習小組的同學會圍在一起評課。每一次評課,我都很期待指導老師會給我一個好的評價。結果不評不知道,老師一評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裏了。根據指導老師的評價,我有以下不足之處:一是語言繁瑣,有時候打結,講到某些知識點的時候不會運用專業術語,語調起伏不大,面部表情不夠豐富,課堂有時候會顯得枯燥;二是課堂互動的時候,有時候自問自答,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三是知識點之間的過渡不夠好等等。當然,老師也給予很多好評,說我能夠把知識點都一一講清楚,課堂時間控制還好,思路也清晰等等。其實,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聽過其他三位實習生的課堂表現,也發現有很多優點值得我去學習。作爲一名實習生,初上講臺,經驗尚淺,還有很多地方要學習改進,要多點向有經驗的指導老師多多學習多多請教,只有不斷學習與改進,纔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實習教學工作讓我體會到了要如何上好一節新課,深深地體會到了作爲一名教師的辛勞,也深刻理解了教學相長的內涵,使我大學學的教學理論變爲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成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要想成爲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學識淵博,其它各方面如語言、表達方式、心理狀態以及動作神態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我們要站在教育的最前線,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成爲一名優秀的地理老師。

班會課評課稿4

5月22日,xx學校組織並舉辦了一次主題班會研討活動。活動中,本部的xx老師執教了一節主題爲“努力纔有收穫”的班會課,區教研室x主任就如何上好班會課做了精彩發言。

聆聽了xx主任的指導和xx老師的課後,我認真地思考了一下,我認爲,主題班會不同於其他課,它的教學流程、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方法,都必須緊緊圍繞主題而展開。如何讓“主題”突出而明瞭,結合研討,我覺得媒體的巧用能突顯並明瞭班會的“主題”。

一、網絡資源的巧妙引用,輕鬆導入“主題”。

以xx老師的課爲例:課前熱身,課件出示從網絡上搜集的動畫片《小蜜蜂在採蜜》,大意是一羣蜜蜂在辛勤地採蜜,一隻蜜蜂在睡大覺,結果冬天到了,睡覺的懶蜜蜂沒吃沒喝真可憐;接着課前導入,課件出示從網絡上搜集的劉翔再度奪冠的視頻,還有經老師整理加工的關於劉翔的簡介。於是,老師帶領學生成功導入主題“努力纔有收穫”。儘管這些資源的使用在內容上的選擇還有待商榷,但這種形式,我是非常贊同的。其一,動畫富有童趣,能引起國小生情感上的共鳴。其二,對偶像的關注符合現代學生的時代特徵――關注偶像、追星,偶像劉翔的事蹟能激發他們關注的熱情。其三,作爲國小生,尤其是農村國小生,視野不夠開闊,瞭解不夠多,網絡資源的'的使用,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能增長他們的見識。鑑於此,網絡資源我們應樂而用之!

二、傳統媒體的恰當使用,深化拓展“主題”。

還以xx老師的課爲例:導入主題後,老師組織學生模擬表演《鼕鼕成功的祕密》,隨後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開展實踐活動――畫一畫,拼一拼,做一做。進而提煉出主題並利用小黑板強化“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春天的播種,哪有秋天的收穫。”其實傳統媒體(如皮球、跳繩、彩筆、剪刀、粉筆、小黑板等)有傳統媒體的優勢:

(一)、它貼近學生生活,易於被學生接受。

(二)、它簡單易操作,便於學生掌握。

(三)、在農村國小,它佔據着主打地位……可以說這些傳統媒體的使用讓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如果說學生由剛纔網絡資源的導入對班會主題有了的感性上的認識,那麼傳統媒體的使用,讓學生對班會主題有了更深的認識,並進而內化,形成自己的感悟與體會。所以說,在農村課堂上還真不應該忽視傳統媒體的功勞!

三、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整合,凸顯強化“主題”。

xx老師的班會課由網絡資源的使用所帶給學生對於“主題”的感性認識,到利用傳統媒體而進行的實踐活動所帶給學生對於“主題”的拓展延伸,無疑是睿智的,但教學中現代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效整合,更加凸顯和強化了班會“主題”。仍以汪老師的課爲例:如,情境導入後,小黑板及時出示主題;實踐活動後,課件出示相關格言……如果說傳統媒體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那麼現代媒體的穿插使用便起到了畫龍點睛之效。

可能在專家的眼裏,這節主題班會還存在很多瑕疵,但作爲活動課的主要載體――媒體的使用,我認爲xx老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