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幼兒大班評課稿6篇(精品)

其他2.69W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評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大班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大班評課稿6篇(精品)

幼兒大班評課稿1

聽了#老師的《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心理輔導活動課,我覺得作爲一名新教師,謝老師的成長是很快的。謝老師把《張開隱形的翅膀》這堂有關自信心的心理課演繹得很精彩。在課堂上,謝老師帶領着學生進行了一次自信心之旅。

一.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

當一個人處於寬鬆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時,他的心情就會比較放鬆,用這種放鬆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感受能力就會大大提高。首先從教師自身出發。教師的個人魅力很重要,一開始就要注意與學生拉近距離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情緒。課堂上,謝老師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教師的情緒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謝老師懷着愉快的心情,以親切自然的教態面對學生,真心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係。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課伊始,謝老師對學生說:“今天開始上課前,我們要完成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有幾支新組建的營隊要來招募隊員了,我很好奇他們需要怎樣的人呢?你們好奇嗎?快聽聽他們有什麼要求吧!謝老師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以招募新成員的遊戲方式,學生很感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新奇感,感到老師很親切,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開來。接下來的課堂氣氛當然是相當活躍的,這就是積極情緒帶來的課堂效果。其次是學生的積極行爲帶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課中,謝老師讓學生寫下自身的優點,每個人至少要寫一個優點。每寫好一個就用彩筆畫上一輪翅膀,你找到的優點越多,你的翅膀就會張得越大。謝老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有一生寫的優點很多,老師及時表揚了他。後來在彙報的時候,學生踊躍、快樂地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優點,看着一雙雙美麗的翅膀貼到黑板的大翅膀上,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會爲自己驕傲、喝彩。還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學生寫自身優點的時候,老師配以愉快的輕音樂,營造一種輕鬆安全的心理氛圍,給學生以美的精神愉悅。以及結尾入營儀式,播放歌曲的旋律,呈現一段文字,學生在歌曲的旋律聲中朗誦《爲自己喝彩》。自然而然,學生的積極情緒就能調動起來了。

二.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

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反覆學習同一內容,教師不用一些新穎的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現在的心理課堂教學的內容很豐富,讓學生聽一聽——《韋爾奇的故事》;找一找——發掘自身的優點;說一說——互相分享優點;寫一寫——張開隱形的`翅膀;誦一誦——爲自己喝彩。謝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多種內容相互動靜結合更好地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而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影像等多媒體綜合信息,能自然地調動起學生的情緒,在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去很好地感知、學習。在這一堂課中學生的積極情緒一直是貫穿課堂始終的。

三.設置懸念讓學生自主探索

只有學生自己願意去學習,他們學習的積極情緒才能鋪展開來。謝老師用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去體驗積極的情緒,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如:“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嗎?你猜他是誰呢?”

“多麼了不起的韋爾奇!在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的20年中,韋爾奇顯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而小時候的他曾經默默無聞,也曾覺得自己什麼也幹不成,想知道是什麼讓他發生改變嗎?” “同學們,他猶豫什麼呢?他將會面臨怎樣的處境?”

“同學們,你說男孩子心裏會怎樣想呢?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會跟他說些什麼?”

“韋爾奇的故事讓你感受到什麼?”

交給學生聽猜的任務,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夠集中,以此來繼續提高積極學習的情緒。

總而言之,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實現有效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以積極情緒點燃積極情緒,以自信生命影響自信生命。

根據班級學生心理髮展方面存在的突出或急於解決的問題確定活動內容。

《擁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的一個主題。教學中,我力求貼近學生實際,從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中選取學習材料、引發真情實感,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真情,正確對待煩惱。針對書上的案例,讓學生爲來噹噹醫生,爲李萌解除煩惱開個“藥方”,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教完這堂課後,我感覺我的教學還存在着許多不足。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真實有效的品德課堂,來源於生活,同時也能指導生活,真正讓孩子受益。品德與生活的教學絕不應是一種“告訴”,不能讓我的“告訴”去扼殺學生的思考與體察,更不能讓我的“知性”去扼殺學生的“感性”;不是我告訴孩子們,遇到煩惱你要怎麼去做,而是給他們一個開放的空間,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究、去建構,去盡情活動,去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鮮活的體悟與認知。同時我對學生生成問題的預設以及評價還要進一步努力。對真情互助環節的形式還可以再改進和豐富,面對孩子瞭解了這麼多變煩惱爲快樂的辦法,應教給孩子學會選擇,因爲講臺屬於孩子,交流屬於孩子,收穫屬於孩子!

幼兒大班評課稿2

大班音樂活動評課稿:歡樂鼓評課這是一首曲風歡快、節奏分明的民族樂曲。選材上適合大班的年齡特點,從活動中葉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歡,教師始終以寬鬆、幽默的氛圍來引領孩子們走進音樂世界、感受音樂世界和表現音樂世界。整個活動教師完全站在幼兒的角度來設計,注重孩子們的情感世界,這也使孩子們從頭到尾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玩、主動地參與活動,符合玩中學的理念。而且這位老師通過不同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主動參與,參與的情緒高漲、精神飽滿,能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的場面,體驗到了教學活動帶來的成功與愉悅。

首先,活動目標的制定從孩子角度出發,包含了情感、態度、能力三個目標,符合大班的年齡特點,根據孩子的最近發展區,非常的適宜,而其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的,重難點突出。

其次,在活動中教師突破重難點運用了各種策略,使環節層層遞進,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孩子進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體現了孩子的主動參與,而不是教師的簡單說教,我怎麼跳,你們這麼跳。整個活動中非常充分體現孩子的自主學習,因爲教師的圖譜支架幫助理解了曲調、舞蹈動作和前後順序。難點前置,順利幫助孩子掌握學習舞蹈的困難。激發了師生互動的興趣。還有,手腕花這個教具的運用爲下面生生互動中,雙圈舞中轉身方式上的難點很巧妙的解決了。

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太也非常的親切,語言精練,每個環節的要求到位,能根據現場的教學及時的撲捉到幼兒的信息進行小結和反應。只是建議在活動中能多幾遍教師與幼兒的合作。

教學反思:

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後,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並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幼兒大班評課稿3

一、選材意圖

有個課例研修主題是《我是勇敢小寶貝》。可見,“勇敢”是該主題的核心詞。那麼,什麼是勇敢,勇敢主題目標是什麼?個人認爲主題目標有三:讓幼兒能有勇氣面對自己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害怕,並學習表達自己的害怕情緒,初步掌握克服害怕的常用方法。

那麼,幼兒一般會害怕什麼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恐懼的對象是隨其年齡的增長、經驗的豐富而改變。3、4歲的孩子會特別害怕響聲、黑暗和未知的東西;5歲的孩子仍然怕黑,害怕在黑暗處受傷。這也是今天我爲什麼讓孩子們體驗黑洞後,特意強調了黑暗中有沒有受傷的原因;而6、7歲則是一個充滿想像的恐懼年齡,對想像中的“妖魔鬼怪”特別害怕等。可見,“怕黑”是孩子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所以我期望通過活動來幫助幼兒正確認識黑暗,逐步克服對黑暗的恐懼心理。具體的行爲引導則落腳在激發幼兒敢於嘗試一個人睡。現今家長的溺愛與不捨,許多大班幼兒是跟爸媽一個房間睡的,甚至是同一張牀、同一個被窩,像今天上課的大二班幼兒,全班就只有6、7個小朋友是一個人睡的,這對獨立性的培養是不利的。要改變這一現象,首先要激發幼兒自身對獨睡的需求。基於上述考慮,我將本次活動定爲大班心理健康活動《黑夜,我不怕你》。

二、活動目標

依據勇氣主題的三個目標:激發勇氣,表達害怕情緒,學習克服恐懼方法,我將本次活動目標設定爲

1、通過故事和體驗,對黑夜有初步認識,瞭解黑夜並不可怕。

2、想辦法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願意嘗試一個人睡覺。

活動重點是感受、體驗黑夜不可怕,進而激發願意嘗試獨睡的勇敢心理。難點爲“克服對黑夜的恐懼心理”。

三、教學程序及反思

心理輔導活動,不同於一般教學,它是幼兒的認知結構、情感體驗、行爲方式在教師的干預下進行調整、重組、統整的過程。所以要幫助幼兒認識到“黑夜不可怕”,激發其願意嘗試一個人睡的勇氣,僅靠教師的說教是沒有用的,必須讓幼兒在真實的活動中自己去體驗、去感悟,繼而主動建構勇氣。所以整個活動我主要運用體驗教學法,分體驗喚醒、體驗改善、體驗深化、體驗轉化四大環節來逐步減弱幼兒對黑暗的恐懼心理:

第一大環節“體驗黑夜,喚醒原有感受”:要幫助幼兒認識“黑夜不可怕”,首先要還原幼兒對黑夜的真實感受,大部分孩子的體會應該是“黑夜很可怕”,但在白天,要讓幼兒表達對黑夜的感受,可能會因時間不對、體驗不深而缺乏真實性,所以第一大環節我主要通過三個小環節來幫助幼兒喚醒對黑夜的實際感受。首先借助一張寧靜的黑夜圖將幼兒帶入黑夜情境,然後用情境“黑夜矇住我們的眼睛”,讓幼兒通過蒙眼、聽音樂感受黑夜,初步喚醒幼兒的黑暗感受。今日送教活動中雖然一開始有部分幼兒說自己不害怕,但在矇眼傾聽音樂時,有許多幼兒感受了黑夜的可怕,紛紛講述黑夜中怕鬼怪的'經歷。有了這樣的喚醒體驗,幼兒對繪本故事中的豆豆不敢一個人睡,會有更深的認同感。所以第三環節就是藉助繪本故事講述,將幼兒最主要的兩大類黑夜恐懼:影子和聲響呈現在幼兒面前,由此還原幼兒的原有經驗“黑夜很可怕”。

第二大環節“挑戰黑隧道,改善黑暗恐懼體驗”:讓幼兒在隧道中親身體驗、感受黑暗,從最初的不敢到後來的喜歡,讓幼兒感悟“黑暗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黑暗中沒有怪獸、沒有傷害,有時還會給我們帶來快樂。”這個環節主要有兩次挑戰,第一次個體挑戰黑隧道,第二次集體感受,可能有老師會質疑,從挑戰的難度係數來說,第二次比較簡單,因爲那是集體行動,確實如此,但我安排這一環節的重點並不是讓幼兒體驗“勇敢挑戰黑暗”,而是讓每個幼兒在親身體驗黑隧道中來明白、驗證黑暗中沒有妖怪、沒有傷害,有時還很有趣。畢竟他人的經驗不能替代自己的親身體驗。

第三大環節“澄清故事,加深體驗:黑夜不可怕,揭示:恐懼來自想象”:藉助豆豆不敢一個人睡的後半段故事講述,運用擬人化的語句“那是風爺爺爲小老鼠唱的搖籃曲”(今日很多孩子在聽到這句話時,不由自主地微笑了,輕鬆化解了原本緊張的心情),開燈驗證“原來那不是妖怪,而是大衣的影子”,來進一步化解幼兒對黑暗的恐懼。最後,借小老鼠對自己說的話“哎,原來不是怪獸,是我想多了”來暗示幼兒黑夜恐懼都是自己嚇唬自己的,向幼兒揭示了只要我們勇敢地面對黑夜,就能戰勝恐懼,成功緩和了幼兒怕黑情緒。

第四環節“分發獨睡體驗卡,推動行爲轉化”:積極的體驗與感悟要趁勝追擊,抓住時機,幫助幼兒落實在具體行爲。藉助獨睡體驗卡的分發、克服黑夜恐懼辦法的繪畫,來激勵幼兒嘗試一個人睡,將“黑夜,不可怕”的新體驗轉化爲具體的獨睡行爲。其實,我也曾糾結過,要不要給予孩子更多的克服黑夜恐懼的方法,也曾想過讓幼兒現場採訪教師獨睡經驗,但最終我放棄了,因爲幼兒教育是一種慢教育藝術,幼兒經驗的積累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的,所以我留下空白,就是希望今後讓孩子們在反覆實踐中自己獲知、去填補。所以也請他們的老師配合我,明天讓他們談談獨睡後的感覺,檢驗今天繪畫的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分發給幼兒的“獨睡體驗卡”是可以反覆使用,如果現在繪畫的方法不實用,還可以重新擦去,繪畫或者補充新的好辦法,讓孩子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這遠比現在我直接告知有意義的多。

幼兒大班評課稿4

一、說教材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現形式,比如:粘貼、泥塑、裝飾等,但是在平時的藝術活動中,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錯,但只停留在模仿階段,沒有自己的創意,表現形式單一。前段時間,老師都在進行戶外器械的增補和區角材料的創設,當看到老師將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了漂亮的器械、教玩具時,孩子羨慕極了,常常圍在老師身邊,也想來一試身手。“老師!這個是怎麼做的呢?”“老師!我來幫你做好嗎?”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了對廢舊手工製作的極大興趣。因此,我以此爲契機,根據班上幼兒的實際能力和興趣點,選取了在幼兒生活中也是在區角製作中孩子們最常見、最易收集的瓶子作爲活動主要的操作材料,並以促進幼兒在原有美勞創作技能能力基礎上有所提高爲目的,《綱要》中藝術領域提出 :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以及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情趣。”

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爲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積極參與瓶子的裝飾、改造和製作,體驗自主自由創作的樂趣,同時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發展動手和動口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主題式”的裝飾。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

在選取材料時,幼兒可能會出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範圍,比如:幼兒想用卡紙裝飾瓶子,但卡紙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練,勢必影響卡紙使用,針對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我將“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作爲了本次活動的重點。作品完成後,讓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創作的意圖,能增強幼兒總結的能力,強化幼兒在本次活動中技能技巧的掌握。

難點:採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

在平時的積累中,孩子在藝術活動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構圖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創作時還是有主題不鮮明,作品表現內容太零散。作爲老師、作爲引導者,我們應該在每一次活動中找到一個突破點,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中,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可能會通過觀察範例發現某些作品中“主題式”的裝飾形式,但更多的孩子可能孩子只是停留在對瓶子進行點綴性的裝飾上,因此,可以通過讓孩子看範例和欣賞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讓孩子瞭解、學習採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

爲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活動前準備: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各種塑料瓶子,並把它清理乾淨。幼兒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的,安全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請家長協助準備材料時我特意提出孩子們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須是塑料瓶子,因爲塑料瓶子不會破碎,能保證孩子們操作的安全性。

活動中的準備:

1. 各色水粉顏料、棉籤、卡紙、剪刀、膠泥、雙面膠、抹布、廢報紙。 這是一堂幼兒自主自由的美術活動,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慮孩子實際操作能力,還要滿足全體幼兒的選擇需要。顏料用於繪畫,對瓶子進行平面裝飾;卡紙可以滿足幼兒剪、貼的需要,對瓶子進行立體的裝飾;膠泥可用於對瓶子進行立體裝飾,提高幼兒壓、捏的技能。

2.根據活動內容,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這樣能給孩子一個暗示,爲活動展開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興趣,爲其更爲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爲主,情景的創設能馬上抓住每一個孩子的視線與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爲後面的活動做好鋪墊與暗示,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

2、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迴指導”,因爲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老師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同時也便於掌握幼兒在操作中的隨機信息,然後老師再把這些信息拋給幼兒,讓幼兒說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用什麼方法解決,讓幼兒的實踐操作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加突顯老師在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學法:這種方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至於使幼兒學起來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活動中以裝飾活動爲主線,與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的語言活動相融合。

此外,活動還將適時採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爲主體,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對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生生討論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四、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第一個環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這個環節我以一個魔術師的身份出現,通過“瓶子變變變“的魔術遊戲,吸引幼兒注意力,通過瓶子前後變化發現瓶子的外觀和作用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時,老師順勢介紹:“有的瓶子上還藏着故事呢!你發現了嗎?”引導幼兒發現瓶子的主題式裝飾,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品,讓幼兒感受瓶子“變廢爲寶”的美,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爲下一個環節動手創作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賞完瓶子前後的`變化後,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同時被激發出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也來嘗試一下。我以:“你想讓瓶子有什麼變化?”“你想要什麼材料裝飾瓶子呢?“讓幼兒通過講述來明確裝飾的不同方法,爲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爲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創作設想和製作思路,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個,第一,它可以幫助孩子明確主題,爲創作提供內容。第二,它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納別人的創意的同時,確立了自己的主題。

五、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地去說教,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孩子。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創作出與衆不同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來,在肯定大部分幼兒創作的基礎上,重點觀察指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許他範例上的有的內容,也可以允許他學習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師用語言去幫助他開導思路,“你平時會畫什麼,今天都可以畫在瓶子上”“你想做什麼?老師幫你做一個形狀,你來添,使它變的更加漂亮。”這個環節,老師要善於觀

察操作過程中主題較鮮明創作內容典型的案例同全體幼兒分享,引導幼兒完成作品。

這一環節既包括活動的重點,又含有難點在裏面,在教師的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引導下,活動的難點:主題式裝飾,很輕鬆就可以克服了。

六、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綱要》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喜歡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並期待別人給予的讚賞。”我們知道,作品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載體,是幼兒表達情感的特殊語言,我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誰願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呢?”爲孩子們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幼兒在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和驕傲。

五、延伸活動:

1、在自由活動中,繼續讓幼兒製作,並引導幼兒發現不同材料裝飾後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貼了膠泥的瓶子能做花瓶用,寬口瓶可以當筆筒,用顏料裝飾的瓶子可以放進豆粒做響筒等等“

2、繼續在班中開展各類“變廢爲寶”的製作活動。

3、結合活動中幼兒個體能力進行提升,投放各類操作材料在美工區,提升幼兒綜合運用能力,由本次的個人創作過渡到集體創作。

整個活動,我遵循着讓孩子“做得開心,做得自由”的理念爲原則,以《綱要》精神爲依據,以“來之幼兒,還之幼兒”爲突破口,使幼兒的操作能力、創作能力、語言表達力、環保意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我們不一定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爲創造家,但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創造的精神,讓我們人人都愛上創造!。

幼兒大班評課稿5

觀摩了大班數學活動《裙子中的祕密》,我談一點個人的看法。具體分以下幾個方面來評述:

一、選材貼近生活。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生活中,孩子們隨時會觀察到、感受到有規律的排序的物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感和節奏感。所以我們可以發現趙老師選取的這個內容來源於生活。另外,趙老師在活動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孩子的生活經驗,利用孩子平時經常體驗的過生日這個情節來展開活動,一方面貼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發起了孩子學習、發現的樂趣。

二、目標制定合理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定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那麼從王老師對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制定來看,是全面、具體的,她從能力、知識、情感來制定的,在目標的制定時也考慮到了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活動中,趙老師也緊緊圍繞着目標來開展每個環節。

三、過程注重探究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兒童的世界是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纔是他的真世界。”趙老師非常注重孩子探究能力的培養,爲幼兒提供了便於探究的操作材料,鼓勵幼兒通過直接操作材料,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究、希望嘗試的慾望。趙老師始終爲孩子創造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孩子主動參與到觀察、分析、探究的.學習活動之中。通過孩子動眼、動腦、動手、動口,讓孩子在師生共建的科學氛圍裏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同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實現了“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爲核心”這一理念。

四、環節緊湊有序。

本次活動設計條理清楚、從易到難、層次分明。趙老師從“發現裙子中的祕密”引起孩子“找祕密”的興趣;隨後又通過孩子的觀察、老師的總結得出排序的規律一般可以分成這麼幾大類;接着再通過孩子的探究、合作操作,感知按照一種規律排序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充分發散了孩子的思維;最後又迴歸到生活,激發起孩子繼續尋找生活中的排序現象的興趣。整個課堂教學有序有線、豐富多彩,使幼兒至始至終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興趣,活動效果好。爲孩子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幼兒大班評課稿6

《小狐狸的槍和炮》根據活動內容及幼兒年齡特點將目標定位在:

1、知道做了錯事要知錯就改。

2、能夠大膽、積極、清楚地表達。從三維目標的設計上,教師在知識上能理解故事內容。技能方面是使用課件、圖片、動畫演示、聲情並茂講解等形式。教師在情感上引導幼兒知錯就改。這樣的習慣的養成,有助於對幼兒今後的行爲的培養。

在《小狐狸的槍和炮》這一語言活動課的教學中,設計了五大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播放動畫,整體感知;

(3)演示畫面、分段講述;

(4)角色表演、情感昇華;

(5)總結收穫,活動延伸。上述這些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緊密聯繫,讓活動在一次次的進行中得到昇華。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推動學生主動去探求知識並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意向,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在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播放了槍聲和炮聲的錄音,深深地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興趣,調適了教學氣氛,點燃起學生求知慾望的火花,使他們能情緒飽滿地主動地去參與到活動中去。

從設計的第二、三環節中能看出她是煞費苦心的。爲了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將以往運用的單一、呆板的圖片故事教學,改用藉助多媒體課件的形式,根據故事內容放映幼兒最感興趣的小動畫,將音樂、故事、畫面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刺激幼兒的視覺、聽覺器官,這種目有所見的方法,能讓幼兒自發地帶着愉悅、好奇之心進入故事所描繪的意境當中,對幼兒起到了極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幼兒在活動當中能夠很快地對故事情節有了大概的瞭解,並能隨之學會了小動物之間的角色對話,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活動中將書中的插圖錄入到課件中去,幼兒看得清楚明白,從而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富有親和力,幼兒也自然而然得跟隨着動畫片裏的小動物們學說了對話,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部分。

一個好的提問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引起思考,探索。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到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多角度設疑,啓發幼兒思考,開闊幼兒思維,使幼兒充分地發揮想象、擴展思維,積極大膽地表達。在第二環節中,向小朋友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狐狸爲什麼會有槍和炮呢?他想用槍和炮去幹什麼呢?”自然而然地引出動畫故事。像這樣的.問題在這一活動中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們知道,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量體裁衣,靈活運用,要常教常新,富有藝術性。根據活動的需要以及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採用了多種方法,如:觀察法、引導法、演示法、講述法等。

在《小狐狸的槍和炮》這個活動中,注重師幼互動,幼幼互動。教師與孩子的融洽合作顯而易見。整個活動,教師教態親切自然,非常投入,她既作爲一個引導者,又是一個合作者。能帶着孩子一起去探索,對於能力弱一點的孩子她又是一個支持者,給予孩子肯定和指導。

教學作爲一個創造過程的全部歡樂和智慧的體驗,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更需要我們用心呵護每一顆獨特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