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四季之美評課稿

其他1.19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優秀的評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四季之美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四季之美評課稿

四季之美評課稿1

今天有幸通過遠程直播聆聽了《四季之美》這一課程,感受頗深,獲益不少。《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爲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執教老師充分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功紮實。在她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讓我印象頗深。一、以讀帶講,促使學生感悟。作者清少納言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了四季的美。老師要求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想一想:作者眼中四季最美的是什麼,抓住中心句體會情感。然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獨立思考。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所得,互相補充,互相借鑑,這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最後全班交流。此時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表現春、夏、秋、冬美好段落,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總結內容,簡化內容。老師將每一個季節引導學生用三字詞語凝練概括,鍛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高學生積極,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智慧與靈感得到高質量碰撞。上好一堂課融合了老師的文化底蘊,融入了老師的情感柔軟,融合了智慧和氣度,可以稱之爲是一堂能激發人思考的優秀課。

四季之美評課稿2

在對五年級的學情、認知水平有了大概的瞭解後,教學有了起點,聚焦問題,寫景的文章究竟應該如何教呢?

在進行寫景類課文教學時,可以在具體課文教學前,增加了單元導讀課,目的是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寫景類文章歸類學習的意義,瞭解寫景類文單元歸類的學習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習寫景類文章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真正地學會和會學。

待單元課文學完後,在最後一課時進行單元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歸納寫景文的特點,歸納學習寫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課外閱讀中拓展其它類型的寫景文章,幫助學生打開閱讀思路和寫作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寫景的文章,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景物的美麗,讓這美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寫出來的,即文章的表達方式。

學生活動特徵:初步領略,直觀感知——自由朗讀,整體把握——默讀體會,小組交流——品讀交流,入情入境——迴歸整體,梳理寫法——鞏固練筆,內化提升。

認知動態過程:初步感知——整體把握——默讀理解——交流體會——梳理寫法——鞏固內化。

我們如何操作呢?

具體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讀想象中受到美的薰陶

1、立足文本感受美學習寫景類的課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努力引導學生,立足文本,充分地去品讀感悟。首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進行自學,抓住關鍵詞句圈圈畫畫,理解景物的特點。

2、超越文本想象美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觀看視頻,視聽相結合,想象奇景,進一步豐富頭腦中的畫面,努力讓學生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爲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讀文本表現美在學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美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教師通過適當的評價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通過默讀——品讀——美讀,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幫助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樂趣和陶冶。

二、在品讀感悟中習得言語智慧

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揣摩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句,從中習得語言表達的規律。如詞語的準確運用,比喻、誇張修辭方法的感悟以及對比襯托手法的使用,從中獲得寫景類文章的語言表達規律,爲自己今後的習作打好基礎。

三、在互動探究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讓結構意識更加的清晰。

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學會學習幫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學習寫景類課文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篇課文中。這種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識的前移到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學過程中採用閱讀寫景類文章的基本方法進行推進,達到螺旋上升。這樣在教學中落實了學法指導,真正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針對寫景文,還引領大家聚焦寫景,感受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展開討論。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論及詩詞所表現的境界問題,成爲我們展現了宋詞的極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不在於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這個主體的存在,它捨棄了“我”在詞中所佔有的地位和作用,拋卻了“我”的主觀標的,類似於文學寫作中的“全知視角”,有上自下的“俯視”萬物。但這樣的“俯視”中卻包含了“物”與“我”的關係——“我”觀察“物”、“物”作用於“我”的情感特徵和審美範疇。

王國維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

古人爲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是“有我之境”的表達,分別出自歐陽修《蝶戀花》和秦觀的《踏莎行》,詞的意境裏包含了作者對“花”和“鞦韆”藉以情感寄託的表達,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和情感。“花”蘊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鞦韆”有勾起了作者的回憶和思念,讓客觀的“物”寄託了人的感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分別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和元好問的《穎亭留別》。這是王國維最所尊崇的“無我之境”的詩詞一類。這一類的詩詞在王國維看來,是“物”與“我”的相容和化境,達到了作者和所藉以描述的實物的融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表現在詩詞裏,看不出是描寫“物”還是表達“我”。陶淵明的《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能代表這類作品的特徵,似乎有人的行爲表達,但更多的是在“無心”和超脫自然的狀態下,性情的自發流露,“南山”亦並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詩詞裏是“心”向“遠方”的擬物和歸宿。

其實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自然是情與景,意與象統一的,如果完全脫離情感那其實意象是難以被接受和理解的,藝術的內容美又從哪談起呢?而且他本人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瞭解了王國維先生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再進行文本解讀,教材設計,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四季之美評課稿3

《四季之美》是一篇富有韻味的散文,用獨特的視角寫出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清晨的獨特的美!

在設計課堂時候,考慮到五年級孩子的學情,我採用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學生樂學、易學。

在情境中體會獨特的美

通過自讀體悟、想象畫面,用課件的美圖和孩子們美妙的想象,共同賞析春天的黎明和夏天的夜晚,在教學中植入動態的寫作手法和散文獨特韻味的感受!

在情境中指導朗讀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於學生增強語感,發展語言能力。課文的內化是孩子們學習書面語言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時必須讓孩子們直接去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所以在學習春天黎明直火幫,我帶學生們入情入境地閱讀,去感受黎明的動態的美,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從而讀好課文。

小組合作,自學秋天和冬天

小組合作,運用剛纔的方法自學秋天和冬天的美,教會孩子們以後學習散文應知應會的方法。

在情境中思考

作者爲什麼能夠寫出如此美麗的散文?;離不開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

不足之處:

導入不夠新穎,沒有把學生帶入文本

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沉醉其中,互動太少!

學會等待,靜待花開!

四季之美評課稿4

《四季之美》是一篇以時間爲序的寫景散文,全文四個自然段,春、夏、秋、冬各爲一段。300多個字,篇幅簡短,結構簡單。每段開頭,作者開門見山點明季節中最美的時刻,後面語句作者就抓住這一時刻自己認爲最美的景物進行描述。語言簡潔,彷彿一位鄰家女孩娓娓道來,嫺靜委婉,韻味不盡,值得再三品味。在清少納言的眼裏,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是最美的時刻。四季之美在四時:春天的黎明,魚肚色的天空與紅紫雲彩交融;夏天的夜晚,螢火蟲着實迷人;秋天的黃昏,點點歸鴉、比翼聯飛的雁羣,傳遞着回家的溫暖;冬天的早晨,火盆是和諧的保障。字裏行間,作者細膩而真摯的情感溢於言表,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清少納言對自然、對生命、對生活的熱愛。

《四季之美》是散文文體,作者採用了排比構章——四個季節平均用力,並無開篇的鋪墊和結尾的總結——是典型的排比模式。既然是排比構章,則各段中必有相似的構式:每段的'首句構式都是“A最美是B”,A是四季之一,B則是一天的某個時段。

例如:

春天最美是黎明。

夏天最美是夜晚。

秋天最美是黃昏。

冬天最美是早晨。

此構式的作用便是將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該季節某個特定的時段。不同季節審美的時段不同,這本身亦是一種變化。

首句過後,便是對此季節此時段的描寫,除春天外,後面三個季節末句都是對美景的感嘆,均呈現出動態之美。

春季的黎明,作者建構了朝霞之美。其中疊詞的使用“一點兒一點兒”“紅紫紅紫”蘊涵了情感。“魚肚色”是一種鑑於白色和淡粉色之間的顏色,近似於魚腹部的顏色。

夏天的夜晚採用了對比,“明亮的夜晚”與“漆黑漆黑的暗夜”,用“固然..........也有..........”來突顯後者。將焦點集中在螢火蟲上,然後再用“即使..........也有..........”來進一步渲染(從“無數的螢火蟲”變化到“一隻兩隻螢火蟲”)。這裏的動態美有兩層含義:

一是螢火蟲的飛舞是動態的,這是行爲之美(突顯螢火蟲的行爲,局部);

二是夜雨中螢火蟲由多變少後的空靈之美,這是狀態變化之美(包括環境,整體)。

秋天的黃昏,再細分爲兩個時段,一是夕陽斜照西山時,二是夕陽西沉時。前者光線尚明,可見飛行中的留鳥和候鳥,突顯動態的視覺之美;後者則夜幕降臨,突顯各種聲音之美。

冬天的早晨,再次運用了比較,不過採用了另外的構式“當然..........就是在..........,或是在..........,只是到了..........”。這是多重比較,採用一個複雜長句一氣呵成。與前面不同,此段中事物的變化與心情緊密結合起來。比如:“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過走廊時,那閒逸的心情和這寒冷的冬晨多麼和諧啊!”

教學對象:502班學生

到了五年級,雖然已經過渡到了高段,但字詞仍然是學習語文的基礎,需要繼續重視。本篇課文要求會認讀“窠、凜”等六個生字,會正確讀寫“黎、漆”等10個生字和“黎明、紅暈”等16個詞語。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量不大,而且他們也掌握了很多學習方法,在這塊的學習上,應該放手給學生,充分利用兒童已有的識字經驗和熟識的語言要素,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去識字,在預習中完成。對於個別難理解的字詞,則可以採用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運用,最終達到會寫好生詞及會理解的目的。這些都屬於語文學習的基本保障,都應在教學中得到落實。解決好字詞,再做進一步要求,把每篇課文認真讀3~5遍,難讀句段反覆讀,特別要做到正確、流利而且朗朗上口。能用一定速度默讀課文,把不懂的詞句做上記號,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積累,藉助字詞典初步理解詞句意思。在預讀中搜集相關資料,並做好整理。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這節課我們採用體驗式學習,變換角色,把自己當成攝像師,用文字模擬攝像並製作腳本。

陳述人用填空的方式陳述成果:根據這一段對____的描寫,我們按____的順序,抓住了它們的____特點加以錄製。爲使這個特點更加突出,並真實地再現作者當初的感受,我們還加入了____以使這種感覺更真切,引起共鳴;也可結合PPT板書陳述。

描繪人用形象化的語言加以描述,再現他們帶有鮮明個性的審美體驗。

在描述的同時,另一個學生把設計好的思路寫在黑板上。

其他同學聆聽並對其進行質疑或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以激發每一位同學思考及參與合作的意識。

四組已展示完畢,現在請所有的同學對其板書、陳述、描述、解說進行質疑或點評。

四季之美評課稿5

12月8日上午,束小娟名師工作室在小洲中心國小開展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作爲束老師名師工作室的一名成員,第三節課,我在本校執教了《四季之美》這一課。

接到這節公開課的任務是在兩週之前,而後我就開始着手準備。選擇這一篇課文,一是因爲教學進度安排到這個單元,二是因爲個人對這篇散文的喜愛,它語言非常優美,給人畫一般的美感。作者清少納言以她獨特的視角、獨特的表達給我們呈現了四季的獨特之美。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以及學習描寫景物的變化。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就必須帶着這兩個讀寫目標,研讀文本,以讀促寫,讓學生學會方法,爲後面的習作學習做準備。

依據單元教學目標、教參書上的要求以及班級學生學情,我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主要分爲談話導入、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再讀課文,梳理脈絡、品讀“春天最美是黎明”這幾個部分,教學設計整體上是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

教學結束後,我先是做了教學設計的陳述和簡單的反思,然後各位老師們非常中肯地指出了我的課堂教學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結合各位老師們的評價,我對《四季之美》這一課,作出瞭如下教學反思:

一、我抓住了“美”這一條主線,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後,體會作者筆下的語言文字美、韻味美、選材美。朗讀方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自由朗讀、默讀、配樂讀……熟讀成誦,最後結課時,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背誦出第一自然段。

二、課時觀念明顯,這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教學設計上緊扣第一段進行品讀,抓住其中的動態描寫體會春天黎明的景緻。爲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動態描寫的好處,運用了動態與靜態的對比,口頭加動詞的練習,使學生明白在描寫景物時,運用動態描寫會使句子更豐富、更生動,也爲句子增色。

三、課堂配樂範讀美、版貼美、教學課件圖片美……整體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把聽課老師和學生們帶入美的情境之中。

以上是我這節課做的比較好的地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如:課堂教學語言有時有點囉嗦,如果簡練一點,少重複學生的話,多一點點評式的語言會更好。

還有點忽視了課堂生成和學生主動性地發展,有些簡單的問題交給學生自主思考,在教師的引導下鼓勵他們去表達,這樣效果會更好。

最後,感謝各位老師們的批評指正,我將吸取經驗,努力完善,爭取在下一次的公開課中,教學水平能更上一層樓。

四季之美評課稿6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學生有這樣的現象,讀了很多的書籍,讀了很多的優美的篇章,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卻捉襟見肘,這是爲什麼呢?通過我的觀察,最基本的就是在實際的運用中毫無方法,結合尋找20-最美童詩的實際情況,我執教了童詩課《四季之美》。

本節課的設計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通過對文章的閱讀,去找尋寫作和表達地一些密碼,我設計了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相同句式的文章改寫,第二,抓住題目和中心句,第三就是轉化內容和想象畫面,通過這些方法的指導給予學生在寫作中一些最簡單的,最實用的的技巧,這樣在學生們閱讀文章時可以不自覺的就關注到自己需要提煉和提取的信息,這樣通過關注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文字的敏感性,達到化爲己用的目的。

一節課上下來,我感覺這節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訴求,以貼近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智慧的課堂上生長。

二:關注學生的語用表達,以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方式,大膽地,讓學生去表達,去思考,去想象。

三: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共同體中來,使教學達到全覆蓋,人人蔘與。人人思考,人人表達。

在這節課上,語用的表達很豐富,然而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還不足,可以延伸到下節課,這樣就可以使童詩指導課更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