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其他1.64W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1

今天,大廟國小教學大練兵活動的第一節課開始了,校長王軍身先士卒,爲我們執教了示範課《長方形和正方形》。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課上,我們領略了校長熟練的多媒體制作和操作技術以及他沉着大氣的教學風範。新課先從學生身處其中的教室入手,黑板、桌面、窗框……初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接着,出示探究問題以及探究表格,讓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分組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然後師生共同總結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最後是由淺入深的練習。課堂上師生配合融洽,旁若無人,讓聽課者不由得也融入其中,感到鼓舞和歡欣。

以一個語文老師的眼光去看這節課,我覺得王軍校長的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雖然是數學課,但王校長特別關注學生良好的傾聽和表達習慣的培養。

比如,教師問題剛一提出,有的學生就急於回答,這時,王校長不急不慢地說:“彆着急,要認真聽別人把話說完,思考好了再回答。聽課還要認真傾聽同學的發言,如果自己和他的意見不同,就要主動站起來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才叫認真聽講!”這樣對學生傾聽、表達和思維習慣的關照,讓各科老師聽了都心頭一亮!

二、着眼於學生長遠的數學學習,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研究意識,教給研究數學的`方法。

聽了本節課,作爲語文老師的我深深覺得:數學也是一門與生活緊密聯繫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有結論的得出,都要憑藉行之有效的數學研究方法。課堂上,王軍校長非常注意數學研究方法的滲透。比如,當學生說出“長方形的對邊都是相等的”這個結論的時候,王校長馬上追問一句“你是怎麼得出這個結論的?”學生有的說是量出來的,有的說是用手中的學具對摺發現的,他馬上讓學生上去演示,並讓下面的孩子自己也試試。通過交流,開啓了學生的集體智慧,實現了資源共享,“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既教給學生數學研究方法,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研究的意識,其課堂效益是長遠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聽別人的課,是對自己課堂教學水平的一次洗禮和提升。校本教研,給了我們“窺探”他人課堂教學法寶的機會,實現了我與同事共成長!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2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李雪萍老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驗證、交流等活動,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節課,李老師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把知識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活動之中,在活動中體驗和學習數學。如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這些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索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並且發現了兩者的異同;通過“變魔術”的活動,讓學生在推一推、拉一拉、折一折的過程中,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係;通過“猜一猜”,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整節課創設了大量的學生動手操作、用眼觀察、動口表達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自然的成了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給了學生充足的用眼看、用手做、用嘴說、用耳聽、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也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每項活動的過程,李老師把活動要求交待給學生,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索,這樣就爲學生創造了最大限度地活動餘地,使學生能盡情地展現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當學生思路停滯時,通過問題促使其再前進一步,當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時,教師及時總結、昇華,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3

聽了王老師的一節數學課,我覺得這節課質樸文華,耐人尋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始,王老師通過對上節課內容的複習,爲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出示像鳥巢、天安門廣場這麼大的面積,還能否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量出它們的面積導入新課,讓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辦法?輕鬆導課,而真正做到了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

二、實踐探究、尋找方法

課件出示長 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在本上親自也畫一畫長方形,然後師點撥可以通過擺1釐米的小正方形,看看能擺幾個來求它的面積,從而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排數×每排個數,而排數就是長方形的寬,每排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最後得出總結論: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安排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認識的實驗,學生經被啓發,小組討論及個人獨立思考,在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認知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分類驗證,確認計算方法

這個發現是否準確無誤呢?這個方法是否對計算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適用呢?我們還要對這個發現進行驗證。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通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爲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通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草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教者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四、整理歸納,揭示學習方法。

整堂課的主體性學習,首先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其次是學習“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後者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更爲重要。

五、應用深知、鞏固深化

1、重新計算,引出正方形的面積。

2、應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本節課教師能充分發揚民主,以民主合作化的教學,塑造富有主體性的人,在課堂給學生創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巧妙地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培養,特別是教師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採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

建議:從這節課中看出學生對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還是不過關,應該讓學生計算的時候先寫上公式,讓學生對公式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然後再讓學生往公式裏代數字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4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

首先,讓學生說出周長的概念,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其次,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測量出長和寬,然後進行計算,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並且注重了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說出了各自的計算想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

第三,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邊學邊練習的方式,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從學生的口語表達來看,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指導不夠,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

2.教學時教師沒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一節課學生的回答問題只是在大合唱中進行的,教學不夠全員。

3.對於重點知識周長的計算方法抓的不夠實,教學不夠全面。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5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出示學生熟知的校牌,通過給校牌圍金邊的活動,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次,通過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第三,鞏固練習階段安排的幫哆啦A夢找家的遊戲,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即有趣味性,又有層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從學生的口語表達來看,我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指導不夠,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

二、在教學(4+6)×2=20(釐米)這種方法時,學生說得不夠清楚,我也沒有及時幫學生完善補充,使學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學生測量長方形周長時,用了過多的時間,以至於最後的“找周長、測周長”的活動沒開展,老師沒把握好時間。如果能開展這個活動,就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6

一磨:

第一次聽王老師講課,講授二年級的《圖形與拼組》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一課,感受到王老師的課堂語言語速適中,語調有力,適合低年級孩子的授課。

在這堂課中,也感受到了二一班孩子的活潑,覺得低年級孩子的活力都可以帶動老師上課的激情了,希望我們的孩子一直保持這份激情,喜歡數學的熱情。

在這堂課中,王老師是讓孩子觀察情境圖,製作鳥巢,開始導入,引發孩子的積極性,引入教學,要想製作鳥巢,需要知道這個鳥巢的各個面的特徵,從而開始平面圖形的研究。採取自我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的研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基本上知識目標達成度很高,基本上每個孩子都得以掌握。

但是,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有幾個地方我個人覺得可以做一下改動,會更好:

首先,低年級的教學,知識比較簡單,但是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的方法以及數學學習的思想很重要,這樣的話對於平面圖形的研究,孩子應該在學完之後懂得研究圖形,是從邊和角的角度來研究,也是先從邊和角的.角度來定義的,這個思想必須要孩子明確。

其次,課堂練習的題目,有一個是需要孩子來進行選擇小棒,組成長方形和正方形,如果課件做一下改動,孩子選完之後,可以立即出示圖形,更爲直觀,孩子也宜接受。

最後,對於低年級的教學,不僅僅是數學,所有的科目的授課,知識目標達成不成問題,孩子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等等一系列常規的養成,更爲重要。

二磨:

今天上午在2、3班聽了王老師的第二次課,感覺這節課比起上節課有了以下幾個亮點:

1、課前準備準備的更充分了,孩子的學具考慮的比較全面,材料準備齊全

2、探究知識的過程更嚴密了,利用了猜想——驗證——得結論的過程,孩子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有了學習數學知識的方法和學習數學知識的思維。課堂不是教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簡單過程,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去發現規律、總結知識的過程。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時,大膽的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在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感悟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在探究的過程中,合作學習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學生的思維不斷的碰撞、交流,互相影響,共同進步。

3、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了很多的數學史的東西,擴充了孩子的思路和思維。介紹周髀算法中的“圓處於方,方處於矩”,還有這個西方數學史中的“上帝是按照數學的思維來進行創造世界的”,讓孩子更多更好的瞭解數學史。

4、最後一個環節蒐集了更多的圖形,無論是生活中的圖形還有數學世界裏的圖形,對孩子視野的擴充,以及調動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都很有幫助。

5、注重及時總結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

在研究邊和角的特徵時,學生用了“量一量”“折一折”多種方法,探索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這種學習的方法要讓學生及時地總結出來,在以後研究圖形的學習中,這種方法加以延伸、拓展,並且能夠自主的運用這些學習方法。

聽課之後,想想講課的過程,也有幾個建議:

1、讓孩子自主利用手中的學具來探究長方形的邊和角的關係的過程,是很好的,但是在這個環節之後,爲了更好的讓孩子充分利用探究的過程學到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所以我覺得在小組探究之前,先說明白小組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效果會更好。

2、在探究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時候,可以先肯定同學們的說法,這樣方方正正的圖形就是正方形,但是呢,一轉折,在來探究是否也符合長方形的特點,最後引出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說法,這樣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7

聆聽了王老師和馮老師的這節《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課,感覺受益很深。整個課堂教學我覺得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情景生動,真實自然,重點突出。在教學設計上兩位老師都注重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動腦思考,動手驗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探究過程中,讓學生成爲積極的行動者、積極的參與者和合作者,通過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觀點激烈交鋒,在磨擦碰撞中閃耀出智慧的火花,實現知識的學習、互補和再創造。

馮老師創設的龜兔賽跑的情景貫穿整節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細節,指導點撥到位,如學生列式:6+4+6+4時及時的問每個數各表示什麼,(6+4)*2時,問爲什麼上括號等。注重情景的完整性,探究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後,及時解決了開課時提出的問題。並從中教育學生各有所長,互相學習。

王老師的課最大的特點是把數學跟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覺得原來在生活中數學很有用,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王老師的`複習很有效,尤其是對於周長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用手指繞長方形和正方形一圈,感受周長,對於後面的周長計算可以說已經突破了難點。在展示學生的探究結果這個環節,王老師讓學生用學具擺在黑板上,直觀便於理解,學生的講述也很條理,清晰明瞭。老師在每一種方法之後都追問根據什麼,使學生的知識更加系統,並知其所以然。在學生得出的三種方法後,老師用一句“選擇第三種方法的學生很有智慧”來引導學生選擇我們所希望的,王老師也很有智慧。

我們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設計精彩練習,促進概念內化生成”,我覺得兩位老師都體現的很好,尤其是練習,可謂是各領風騷。

建議:

馮老師:

1、(6+4)*2這個算是的讀法應該再強調一下,是6和4的和乘2。

2、老師還是有點包辦的意思,如判斷題的第5小題,問“差在哪兒了”我覺得學生完全可以自己說出來。

王老師:練習中1、2題和3題難度差異太大,可以中間稍微有個過渡,3題可以再往後放放。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8

聽了馮老師的這節課後,我總結了一下幾個亮點:

一、以故事爲線索,讓學生通過猜想激發學習興趣。

馮老師首先出示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從而引入了兩個圖形,讓學生們觀察哪個周長短一些,爲了驗證大家的猜測,引出計算長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究,而且在後面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以這個故事爲主線來銜接,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注重了學生的.合作交流。

在探討長方形周長公式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想出了“長方形周長=長+長+寬+寬”,“長方形周長=長×2+寬× 2”,“長方形周長=(長+寬)×2”三種策略。馮老師在組織大家進行小組活動中,每一次都有明確的操作要求,更利於大家在操作時能節省時間,而且在比較哪種方法最簡單後能及時總結。

三、練習設計操作性強。

在練習中,馮老師把側重點放在讓學生動手拼一拼的訓練上,極大地鍛鍊了學生對圖形的拼接能力,

建議:

1、長方形周長公式的讀法要規範,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方法。

2、練習設計可以在題型多樣一些,加入實際應用的環節。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9

這節課內容是在一年級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在教學一開始,教師就出示一些學生已經學過的圖形,讓學生辨認,從而引出新課。這樣利用學生的舊知,不僅喚起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而且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教師讓學生摸圖形,在摸的過程中讓學生初步感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且藉着判斷,引導學生思考長正方形中藏着什麼祕密。於是,教師馬上引導學生要通過科學的驗證去證明猜想正確與否。

學生通過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來“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實際操作驗證它們的特徵。在驗證中,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在巡視中在方法上一些指導,引導學生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同時,鼓勵學生大膽地暴露自己的思考過程,在交流中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及時地引導學生對不同的看法進行比較、反思,總結,從而使學生確認或修正自己的看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並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長方形和正方形》評課稿 篇10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這節課是在教學完周長的概念後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得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首先,黃老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出示學生熟知的校牌,通過給校牌圍金邊的`活動,引出本節課的內容,過渡自然,從而讓學生對周長的含義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其次,通過合作,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得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給了學生成功的體驗。第三,鞏固練習階段安排的幫哆啦A夢找家的遊戲,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即有趣味性,又有層次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得到了練習。

但是,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從學生的口語表達來看,黃老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表達指導不夠,以至於學生回答問題不完整。

二、在教學(4+6)×2=20(釐米)這種方法時,學生說得不夠清楚,黃老師也沒有及時幫學生完善補充,使學生在概念方面有些模糊。

三、學生測量長方形周長時,用了過多的時間,以至於最後的“找周長、測周長”的活動沒開展,黃老師沒把握好時間。如果能開展這個活動,就能使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