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學會看病評課稿

其他2.7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評課,可以把教學活動的有關信息及時提供給師生,以便調節教學活動,使之始終目的明確、方向正確、方法得當、行之有效。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會看病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會看病評課稿

學會看病評課稿1

《學會看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六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教材以“父母之愛”爲專題。前三篇課文主要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反映父母之愛的深沉和寬廣。而本文則是通過語言和心理的描寫來表現母愛廣袤深遠。同時,這篇課文和本冊中的另一篇課文《剝豆》極爲相似。因此,本次公開課將兩篇課文放一起比較閱讀。

一、引發衝突,揭示課題

沈老師從《慈母情深》一文引入,由此引出“母親”這個話題,然後讓學生說出和母親有關的詞語。再課件出示一組詞“殘忍、狠心、冷漠”,然後問:喜歡這些詞?喜歡這樣的人?喜歡這樣的母親嗎?來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爲後面學生體會母愛的深沉做好鋪墊。之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緊抓提示,凸顯重點

我們知道略讀課文一般只有一課時,在這短短的'一課時中,教師如何快速、有效地抓準略讀課文的教學重點?每篇略讀課文前的導語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鑑。沈老師就從這課的導讀提示入手,讓學生找出學習要求並畫出來。這是對閱讀提示的有效運用,既有助於我們老師找準重點,又能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

三、品味語言,激發情感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文教學要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激發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沈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如:對“按圖索驥”這詞的引導,沈老師設計得很有特色,她先讓學生找出該詞我在的段落,然後讓學生說說它的意思,再讓學生結合課文說說“按圖索驥”的意思,巧妙地引導學生概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略中顯精,領悟方法

巧用“心電圖”學習單,概括出兩篇文章中母親的心路歷程。

五、運用方法,巧設練筆

課文學完,沈老師讓學生仿照作者的寫法,選擇一個場景,以兒子的角度來說說看病時的心理活動,目的是爲了學習課文的心理活動的描寫,並聯系自己的類似經歷,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使他們真正讀懂了母親的心。

學會看病評課稿2

《學會看病》是當代女作家畢淑敏的作品,文章講的是身爲醫生的母親讓生病的孩子獨自上醫院看病的事,在這件兒子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中,母親卻有着極其複雜的心理變化。文章從母親的視角來反應了另一種方式的母愛,孩子們初讀時可能會對母親的行爲有些不理解。陳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嫺熟的教學藝術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品味語言,感受母親複雜的心理與情感變化,理解並體驗到母親這種更深沉、更寬廣的愛。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闡述對這節課的所思所感。

一、主線明朗層層深入。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後,陳老師用“說說面對病中的兒子,媽媽是怎麼做的?”“這種做法你們贊成嗎?”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了課文內容,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做法的看法。當學生對母親的看法有不一致時。陳老師用“讓我們走近媽媽,走進媽媽的內心世界,找找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用過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瞭思考的方向。“儘管媽媽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兒子出門時和出門後,媽媽卻又有着複雜的心理鬥爭。”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學生剛開始只是感性的從原因和心理兩個方面來感知母愛。隨着課文的逐步展開,閱讀地不斷深入,對課文語言地反覆品味,揣摩,在師生的交流、感悟中,學生一次次地走進母親的心裏,深切地感悟到母親的情感變化:做出決定後的猶豫不決和心軟後悔,在等待中的自責擔心,看到兒子後的勇氣回升,每一種心理都是愛子之情的反映。在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份細膩而又理性的母愛基礎上再出示母親讓兒子學會看病的心情表白,讓學生以兒子的角色給母親寫張留言條,這時的學生做爲整件事情的親歷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話要說,這個小練筆的設計,讓學生有了宣泄和表達的機會。這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也是孩子和母親的情感交流過程,在書寫中融進了學生的感悟和認識。

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文教學要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激發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陳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圖索驥”、“艱澀”、“聊勝於無”等詞語的教學都非常到位有效。對“喋喋不休”這詞的引導,陳老師設計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讓學生讀讀該詞所在的段落,說說讀後的感受,“你認爲媽媽此時說清楚了嗎?”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老師點撥“這種想說清楚卻說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還從哪兒看出媽媽的喋喋不休?”把詞語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引導學生加以理解,用學生自己的語言來理解詞語,這樣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情味及意蘊在學生的腦中留下了立體形象感。陳老師就這樣引領學生一個個地品味詞語,一次次地體會文本所承載的情感,一層層地體現母親的愛子情深這個主題。

在這堂課中,我們不難發現陳老師安排了好幾處的句式訓練。用“因爲,所以。”的句式說說媽媽要生病的兒子學會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親心理變化的句子,代入“雖然我要讓兒子學會看病,但是。”的句式來讀讀。這兩個句式把課文的內容用句式進行簡化閱讀,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串聯了母親的行爲和心理的內在聯繫。在品析重點句子“時間艱澀地流動着,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兩個小時過去了,兒子還沒有回來,雖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費時間的事,但我的心還是疼痛地收縮成一團。”時,安排了“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在,也許媽媽還在。”的訓練,讓學生借用句式擴展課文的情節,想象母親的在這兩小時裏的忐忑不安,再通過激情朗讀,母親那種坐立不安,爲孩子無比擔憂和對自己深深譴責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發起對文中母親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學生可能還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這份情感。

三、拓展閱讀增強體驗

閱讀是讀者和作者的對話,瞭解作者能更好的讀懂文本。陳老師以課文爲中心,進行了三次閱讀拓展。在課伊始,簡短的介紹了作者畢淑敏曾當過二十來年的軍醫,讓學生對文章的相關背景有所瞭解,同時讓學生心中存疑,身爲醫生的母親完全可以自己用藥幫孩子看病,卻爲什麼讓孩子費時費力地上醫院看病呢?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的釋疑來感受母親的愛子之情。在課中,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母親在兒子獨自去看病的兩個多小時裏擔心、後悔、自責的複雜心理,感受到母親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濃濃母愛的表現,而兒子認爲獨自去看病沒什麼大不了後,陳老師補充了《丈夫眼中的畢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給學生呈現了另一種信息,對課文的材料進行補充,整合。豐富了學生的感受,讓理性母愛的形象更加豐滿、厚實。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陳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幾本著作,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陳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堂課中,陳老師用樸實的教學風格,紮實地引領學生在訓練中悟理,在朗讀中悟情,在表達中抒發情感,在學習語言中飛揚情思。

學會看病評課稿3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文章,文章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表達了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林彬老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充分引導學生體會母親對兒子那種獨特的愛。這節課,給我的總體感覺是:思路清晰;教學樸實、紮實;能引導學生巧妙地概括文章大意。

下面我就這節課,進行一個簡單的評析。

1、整堂課思路清晰、板塊明確。

在教學這堂課時,林老師緊抓母親的“狠心”與“不狠心”兩條線。通過學生找句子,充分交流,體會母親的狠心,如:“‘正是。’我咬着牙說,生怕自己會改變主意;母親逼問我的話:‘假如我不在家呢?’‘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假如你最終也找不到你爸呢?’……”通過體會重點詞語,交流感受,朗讀表達,將學生的情緒一點點提升,一步步引入,讓學生體會母親對生病的兒子的要求確實很高,難怪她自己都認爲“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不過,我可以知道林老師之所以要拉出“狠心”這條線,正是爲母親“不狠心”所服務的。所以,她將文章的重點放在體會母親的“不狠心”上,同樣運用找、談、讀的方法,步步深入,充分交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會,感受母親無限牽掛兒子,那種忐忑不安的心情,從而看出其實她非常疼愛兒子。最後,林老師又由“狠心”到“不狠心”提升到第三板塊母愛,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希望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體現她獨特的母愛。因此,林老師在教學時,條理相當清晰、思路相當清楚、板塊相當明確。

2、詞語教學很紮實。

本堂課,林老師的一個亮點是:能把對詞語的理解放入課文。通過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讓文章解釋詞語。如:對“按圖索驥”、“忐忑不安”等詞語的理解時,林老師擺脫了以往學生看着詞語解釋來解釋詞語的方式,鼓勵學生找句子解釋。“從哪些方面看到母親忐忑不安?”從而,將母親複雜的內心、焦急與猶豫不決的心情用書本語言表達,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到了母親當時確實非常忐忑不安。這樣的.詞語學習非常實在,相當紮實!

3、能引導學生巧妙地概括文章大意。

高年級的學生需要掌握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林老師在本堂課中,教給了學生一種很好的方法。一篇這麼長的略讀課文,讓學生準確地概括出大意是有一定難度的。不過,林老師在此處做得很巧妙,她用一個問題來引導:面對生病的兒子母親怎麼做的?這中間,她請了兩三位學生,要求學生將句子說完整,其實也是讓全體學生再次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爲之後深入教學做好鋪墊。

可以說,林老師這堂課上得是比較成功的。不過,也存在一點美中不足。我們知道本文的重點是在體會母親的“不狠心”,可惜的是林老師在“狠心”上花的時間略多,使“不狠心”的教學略顯倉促,以至小練筆也缺少時間,這可能是本文的一個遺憾吧。

學會看病評課稿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從母親的角度描寫了一個母親爲磨練兒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鼓勵兒子一個人去看病。細膩的描寫,寫出了母親感情變化的心理歷程,體現了母親濃濃的愛子情深。今天聽了林老師的這堂課,感觸很深。

一、教學思路清晰

整堂課抓住“狠心”和“不狠心”兩個詞來俯視全文,深入理解和感悟母親感情變化的過程:“決定讓兒子獨自看病──猶豫、後悔、擔心、自責、勇氣又回到心裏”,讓學生找到母親在這一過程中相應的語言和心理描寫,如“我的心立刻軟了。是啊,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親濃濃的愛子深情。“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學生讀出了母親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責是因爲愛子之切。

二、課堂上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思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母親的情感,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體驗中。即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吃透課文,更激發了學生的個體思維,拓展了思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實現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三、重視詞語的理解

文章中出現了幾個學生難理解的詞語,林老師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學生理解透徹,學得紮實。

學會看病評課稿5

《學會看病》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從母親盡責的獨特視角,記敘了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母親用這種方式磨鍊兒子獨自面對生活的能力,反映了母愛的廣袤深遠。周老師的這節課,亮點頗多。

一、主線明朗,板塊清晰

周老師用兒子生病時母子倆的對話引入,接着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位母親怎麼樣?”讓學生粗淺的表達了自己對文中母親的看法。老師隨即引入一段心理描寫讓學生讀讀並談看法,“一段內心獨白,表露出一個看似狠心,不近人情的母親的心聲,其實她真的是用心良苦啊,可見適當的心理描寫,對於表現人物或中心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文中描寫母親心理活動的句子還有很多,特別是兒子離開家門後,母親等他歸來的部分。”用過渡語不露痕跡地幫學生指明瞭思考的方向。隨後抓住母親後悔、擔心、自責的心理,感悟母愛的真諦。

二、詞語教學獨特

在周老師的這堂課中,非常注重語言點的訓練,“按圖索驥”、“艱澀”、“墜入”“聊勝於無”等詞語的教學都非常到位有效。

三、拓展閱讀增強體驗

周老師以課文爲中心,進行了一次閱讀拓展《剝豆》。讓學生用上課文中的方法去找心情示意圖。在課末,學生對這位母親已懷有深深的`敬意,周老師出示了作者畢淑敏的幾本著作,鼓勵學生在課外讀,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把課標中對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實到了實處,周老師立足課文,把閱讀拓展融合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但是還有一些不足,比如在體會母親的煎熬、痛苦時,對文本挖的不是很深,只停留於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