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歷史1.82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1

學習目標:

1。能瞭解西歐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特點以及基督教在西歐社會的影響

2。 歸納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的意義

3。 分析拜佔廷帝國滅亡的原因

4。 從西歐主要封建國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認識到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學習重點: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與羅馬教廷的地位;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學習難點:

如何理解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

學習過程:

(一)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 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 人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許多國家,其中最強大的是 。後來在它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國。

2. 8世紀前期,法蘭克國家經過 改革後,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嚴格的 。

3. 西歐封建社會時期, 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等勞動者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4. 西歐封建社會時期,與教會觀點相悖的思想都被稱爲“ ”;在精神和文化領域, 凌駕一切。

5.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的 制度結束, 也衰落了。6. 東羅馬帝國定都 ,此地原稱 。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佔廷建築和藝術成就的結晶。13世紀末, 國家在西亞興起,15世紀中期,他們攻陷 ,滅亡了東羅馬帝國。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 查理。馬特改革的時間、內容、後果。

② 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市民階級的形成及意義

④ 拜佔廷帝國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它給我們的啓示是什麼?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課文動腦筋。要結合中國歷史展開廣泛的討論。

(與東方城市相比,西歐城市的特點就是其從產生起,即展開了與封建主的鬥爭,並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擁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等職能.中國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統治中心,城市與專制統治同心,而西歐城市對封建制度起離心作用.)

(四)系統總結

一.等級森嚴的西歐封建社會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三.拜佔廷帝國的滅亡

1.法蘭克王國的建立 (1)時間: (1)東羅馬帝國

2.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2)特點: (2)6世紀後

3.羅馬教廷的地位和影響 (3)鬥爭: (3)15世紀中期

(4)發展:

(五)鞏固訓練

1.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國家是

A.法蘭克王國 B.法蘭西王國

C.拜佔廷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這樣的局面出現於

A.查裏馬特改革之前 B.查裏馬特改革之後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後

3.基督教產生的時間是

A.公元前6世紀 B.公元前1世紀

C.1世紀 D.2世紀

4.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在精神和文化領域凌駕一切的權力是

A.君權 B.兵權 C.財權 D.神權

5.拜佔廷帝國就是

A.羅馬帝國 B.西羅馬帝國

C.東羅馬帝國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6.拜佔廷帝國的首都是

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倫 D.羅馬

7.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東羅馬帝國在歷史上又延續了大約多少年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8.拜佔廷帝國是怎樣由盛轉衰的?其原因是什麼?給了我們哪些啓示?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穫和不足。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2

學習目標:

1。知道;古代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商路──絲綢之路

2。說出:阿拉伯人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阿拉伯數字的關係

3。敘述: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的經歷

4。 通過學習,認同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和平共處和友好往來是相互關係的主流,形成開放意識和國際交流與合作意識。

學習重點: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馬可波羅在元朝的生活與工作經歷

學習難點:

世界各地區民族和平交往的歷史意義。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很久很久以前,一條條陸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歐、亞、非三大洲聯繫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連接 的絲綢之路,通過這些商路,中國的 ________,印度的 ________等作物也傳到歐洲。

2.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 人作出了重大貢獻。

3.阿拉伯數字的創造者是 人, 人把它發展並傳播。 __________(時間),阿拉伯數字與現在寫法基本一致。

4. 年,17歲的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 的賞識。《_________》一書記述了馬可波羅在 經歷與見聞,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憧憬與嚮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阿拉伯人在交流中有什麼貢獻?

②閱讀下列材料

早期人類記載數量的方法是結繩、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頭上刻10刀。數量少的時候還好記,數量多了以後就很麻煩了。

(1)爲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古代印度人是怎麼做的?

(2)人們把他們發明的數字稱爲什麼?

(3)數字的發明與運用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有何重大作用?

(三)拓展延伸

請你與同學討論並回答以下問題:

有人認爲馬可波羅根本沒有來過中國,《馬可波羅行紀》是僞造成的。對此,你怎麼看?自由發表見解。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3

學習目標: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類代表、人類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

2、知道該亞與厄瑞斯忒的傳說,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點。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後果。

學習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會到父系氏族社會的更替

難點是科學地看待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課堂導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類起源神話,比如我們中國流傳女媧造人說,而西方盛行所謂的上帝造人說。這些都終歸是神話傳說,沒有科學根據,那麼科學的人類人類起源論是什麼?我們學習了第一課人類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學習:

一、人類的出現

1、多數人類學家認爲,現代人類可能是從發展而來的,其特點是、使用天然石塊、木塊做工具,還屬於,其生活地點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學會了製造工具,最終與猿類分道揚鑣,出現了完全形成的人,人類大約是在前形成。

3、我們把“完全形成的人”分爲哪四個進化階段?我們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頂洞人分別屬於哪個進化階段?

4、當今世界上的黃、白和黑種人這三大人種是在什麼進化階段出現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會:

1、人類最初經歷的是,分爲氏族和氏族兩個時期。其共同點都是以血緣關係爲紐帶實行公有制。不同點是:。

2、父系氏族後期,由於的發展,有了剩餘產品,出現了制和制,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合作探究:

1、課本第三頁動腦筋。

2、第五頁活動與探究。

精講點撥:

1、直立行走使雙手解放出來,爲古猿學習製造和使用工具,促進大腦發育提供了可能,是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從猿到人的轉變之後產生的,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並非決定性變化。

2、氏族社會的解體可利用圖示去理解:

達標檢測:

1、廣袤富饒的非洲大陸是黑人的故鄉,也是人類的發祥地,約300萬年前,生活在這裏的早期人類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羅馬農人

2、人類最初經歷的`社會是:

A、原始人羣B、氏族社會C、奴隸社會D、封建社會

3、人類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

C、會製造工具D、能採集果實

4、世界三大人種不包括:

A、白色人種B、黃色人種C、棕色人種D、黑色人種

5、導致人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長期影響B、進化階段不同

C、體貌特徵不同D、封建社會生活習俗不同

6、材料一:人類的生產工具十分原始,物質匱乏,人們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們不再殺死戰俘,而是把他們變成奴隸,以便生產出更多的剩餘產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哪一階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類社會的那一階段?爲什麼不再殺死戰俘?

(3)從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參考答案:BABCA原始社會早期;父系氏族後期;爲了增加勞動人手,保存了勞動力,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是因爲生產力的發展。

九年級上冊歷史教案4

學習目標:

1。 瞭解:波斯帝國的形成與希波戰爭

2。 知道: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

3。 敘述: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4。 正確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戰爭的兩面性作用

5。 學會: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積極維護人類和平的願望,並能對戰爭的後果做出比較客觀的價值判斷。

學習重點: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羅馬帝國的擴張與文化傳播。

學習難點:

如何辯證認識羅馬帝國擴張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解決下面的問題。

1.公元前 世紀,古代伊朗以 人爲中心形成波斯帝國,波斯帝國頻繁地出征和擴張。前5世紀中期,波斯帝國 次出征希臘,史稱 。希波戰爭, 贏得戰爭的勝利。

2.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 國強大起來,公元前4世紀後期, 繼王位,他足跡遠達 ,建立地跨 三洲亞歷山大帝國,定都 。

3. 任羅馬帝國皇帝后,多次發動侵略戰爭,帝國疆域不斷擴大,到 世紀疆域達到最大規模,東起 ,西臨 ,南抵 ,北達 ,地跨 三洲, 成爲內湖。

4.羅馬擴張與征服一方面充滿着 ,另一方面羅馬文化滲入到它統治過的廣大地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問題(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在學習小組內討論)

2、我們的問題(學習小組討論中不能解決的問題集中提出來向全班同學推薦)

3、老師的問題

①我們現在運動會中的馬拉松運動出現在那一個戰爭中?

②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樣才能正確評價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的征服

②觀察下面《羅馬帝國疆域圖》,回答問題

(1)據圖,說一說2世紀時羅馬帝國疆域所到達的地方。

(2)圖中的人物是誰?他在羅馬歷史上有什麼樣的地位?

(3)從羅馬帝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對文化融合的促進作用。

(四)系統總結

一、希波戰爭 二、亞歷山大東征 三.羅馬擴張

1.背景: 1.背景: 1.背景:

2.時間: 2.時間: 2.時間:

3.經過 3.過程: 3.結果:

4.結果: 4.帝國疆域:

5.影響: 5.羅馬擴張的影響

(五)鞏固訓練

1. 羅馬爲了取得地中海霸權,曾經和誰展開長期爭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是

A.埃及帝國 B.亞歷山大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羅馬帝國

3.古代雅典人設置“馬拉松長跑”是爲了紀念哪次戰爭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戰爭 B.希波戰爭

C.伯羅奔尼撒戰爭 D.羅馬的擴張戰爭

4.使羅馬進入帝國時期的人物是

A.凱撒 B.安東尼

C.屋大維 D.斯巴達克

5.有關古代世界戰爭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古代世界戰爭大多規模大,範圍廣

B.希波戰爭進行了三次,最後波斯人取得勝利。

C.有很多古代國家通過戰爭成爲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D.古代世界戰爭客觀上促進文化的傳播

6.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

材料一 “條條大路通羅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馬克思、恩格斯在論述古代戰爭與歷史演進的關係時指出:“暴力、戰爭、掠奪、搶劫等等被看作是歷史的動力……古老文明被蠻族破壞,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種社會結構(羅馬人和野蠻人,封建主義和高盧人,東羅馬帝國和土耳其人)。對野蠻的征服者民族說來,正如以 上所指出的,戰爭本身還是一種經常的交往形式。”

① 材料一反映了哪個時期的什麼景象?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② 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個國家?材料 中記載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國具體是在哪一年?這個史實記載在哪部書中?

③材料三能說明什麼?用學過的知識回答。

(六)當堂反思:說出本節課的收穫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