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6篇)

歷史4.3K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1

驕橫的衡山王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6篇)

衡山王名劉賜,王后乘舒生了三個孩子。他還有姬妾徐來、厥姬,都爲他生下兒女。衡山王和淮南王兩兄弟因爲禮節上的一些齷齪而相互責怨,關係疏遠。衡山王聞知淮南王準備造反時,也傾心結交賓客進行防範,深恐被他吞併。

一次,衡山王入京朝見,他的手下衛慶懂方術,想上書侍奉武帝劉徹。衡山王不同意,故意誣陷衛慶犯下死罪,還嚴刑拷打逼他承認。衡山國內史認爲此事蹊蹺,不肯審理此案。衡山王便指使人上書控告內史不作爲,內史被迫辦案,但直言衡山王從中作梗。衡山王還多次侵奪他人田產,毀壞他人墳墓闢爲田地。有關官員請求追究衡山王的罪責,武帝不同意,只收回他原先可以自行委任本國官吏的權力,改爲由天子任命。衡山王因此心懷憤恨,四處訪求諳熟兵法和會觀測星象以占卜吉凶的.人。這些人日夜鼓動衡山王密謀反叛。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2

高祖的妙計

劉邦聽說了陳豨造反的消息,雖然震驚但心裏是有準備的,馬上採取措施。首先特赦了趙、代兩地被陳豨的威勢所脅迫而加入叛軍的官吏與兵士,分化陳豨的力量。然後,劉邦御駕親征,來到了邯鄲。在那裏,他高興地說:陳豨沒有率軍南下,控制邯鄲地區的漳水,卻北上去堅守邯鄲。由此可知,他不會有什麼作爲。趙相國周昌奏請斬殺常山郡的郡守和郡尉,他說:常山郡有城池二十五座,陳豨反叛以後,朝廷失去了其中的.二十座。可見,這裏的郡守和郡尉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劉邦問道:這些官吏參加了叛軍嗎周昌回答說沒有。劉邦認爲這是漢軍兵力不足無法抵禦造成的,就赦免了他們,官復原職。

接着,劉邦問周昌說:趙地有沒有能夠擔當將領的壯士你給我帶來看看。周昌於是就推薦了四個人。很快,這四個人前來拜見劉邦,劉邦卻突然破口大罵道:你們這樣的毛頭小子,能夠擔任將領嗎四個人戰戰兢兢,十分慚愧地跪在地上。但是,劉邦還是給他們各一千戶的封賞,任用他們做了。這令劉邦左右的人十分不解,他們進諫說:當初,跟隨陛下進入蜀漢地區,征伐楚國的有功之臣還沒有全部地得到封賞。現在,這四個人只是因爲周昌的引見就得到了封賞,皇上這麼做不是讓功臣們寒心嗎劉邦笑了笑,回答說:你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陳豨反叛以後,邯鄲以北就被叛軍佔據了,我們控制不了那些地區,要奪回來可是要費很大的力量。我用緊急文書徵集天下的軍隊,卻沒有人聽令前來援助鎮壓反叛,如今,我手下除了中央的軍隊,就只有邯鄲城內的地方軍隊罷了,這些軍隊明顯是不夠的。所以,我爲什麼要吝惜這些封賞,不用它來撫慰趙國的子弟贏得人心呢這樣趙國的臣民就會聽從朝廷的命令,與叛軍分道揚鑣,到那時咱們就差不多贏定了!左右的人聽後,都認爲劉邦的做法很高明。不久,劉邦問周昌等人說:陳豨任命了誰做他的將領周昌回答說:是王黃和曼丘臣,他們從前都是商人。劉邦胸有成竹地點了點頭:商人重利,立場總是不堅定,用這樣的人爲將,陳豨也確實沒有什麼大作爲!隨後,他懸賞千金來緝拿這兩個人及其部下。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3

在離洛陽三十里遠一個叫屍鄉的地方,田橫對漢使說:“作爲人臣拜見天子,應該沐浴更衣。”於是田橫就住下來準備。田橫私下對他的門客說:“我田橫起初和漢王都是南面稱孤的大王,而現在漢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橫卻成了亡國奴,而且要北面稱臣侍奉他,這本來就是莫大的恥辱了。更何況我烹殺了酈商的兄長,再與他來並肩侍奉同一個主人,縱然他害怕皇帝的詔命,不敢動我,難道我心裏就沒有愧疚嗎?另外,皇帝召我來京的原因,不過是想見一下我的面貌罷了,我受不了那種恥辱。如今皇帝就在洛陽,現在我割下我的'頭顱,你快馬飛奔三十里送給皇帝,我的容貌還不會改變,還是能夠看一下,我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說完之後,他就自刎了。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4

諸侯結盟

吳王擔心朝廷的削藩行動很快就會削到自己的頭上,更何況自己與文帝有殺子之仇,就想借機公開圖謀,起兵發難。他擔心力量不足,知道膠西王勇壯,好逞勢鬥勝,幾個齊地的諸侯王都畏懼他,和他強強聯合,把握大些。於是派中大夫應高去鼓惑膠西王一起反叛朝廷。應高不帶書信,只是口頭通報說:吳王不才,危在旦夕,也不願束手就擒任人宰割,希望您明白他的好意。膠西王也被說中了心事,急忙說:不知道先生有什麼要指教我的應高說:現在皇帝任用奸臣,被奸邪之臣矇蔽,他只顧眼前利益,聽信讒言,擅自改變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對封國徵求越來越多,誅罰賢良,情形日益嚴重。俗話說:米糠吃完了就該吃米了。吳王和膠西王是有名的諸侯,一旦被朝廷盯上,恐怕就不能安寧了。吳王身患內疾,二十多年不能朝見皇帝了,他曾擔心朝廷猜疑,又沒有辦法解釋,現在小心謹慎,猶且害怕不被諒解。我聽說大王因爲賣爵的事而被罰罪,諸侯被削減封地,是朝廷小題大做,其實罪過根本沒有那麼嚴重。朝廷這麼懲罰恐怕不只是削地就能罷休的。膠西王說:是的,有這樣的事。那你說怎麼辦呢應高說:俗話說: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現在吳王自認爲和大王有相同的憂慮,願藉着時機順應天理,犧牲個人身軀爲天下除害,怎麼樣膠西王吃驚地說:我哪裏敢這樣做呢現在皇帝雖然逼迫我很緊,是因爲我本來就犯有死罪啊,我怎敢胡思亂想啊應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良,朝廷之臣尚且都對他心生怨恨,更何況是被削地的諸侯們,他們都有背叛朝廷的心思了。現在彗星出現,蝗災不斷髮生,這是萬世難逢的機會,這正是聖人產生最好的時代了。所以吳王想對內以攻打晁錯爲藉口,在外追隨大王車後,馳騁天下,所向披靡,那時候天下沒有敢抗逆我們的'。大王您假使能夠答應我一句話,那麼吳王就率領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兵,安兵紮寨,等待大王的到來共興大事。大王真的能夠幸臨,憑藉咱們的力量,那麼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兩個君主分治天下,不也是很好的事嗎膠西王一想到能夠稱帝欣喜若狂馬上答應了。應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仍不放心,就親自到膠西出訪,當面和膠西王訂立盟約。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5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前往上林苑。他們登臨虎圈(等於皇家動物園),漢文帝詢問書冊上登記園中飼養的動物有多少種類、每類有多少、牲畜繁殖、存活情況如何等,一連問了十幾個有關的事項。上林尉左顧右盼,一個都答不上來。看管虎圈嗇夫在一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問題,答得極其周全。漢文帝對上林尉說:“你是怎麼當官的?沒本事就不要當!”然後就打算把他免職,再提升那個虎圈嗇夫來當上林尉。

張釋之在皇帝問話時,一言未發,但對這個僕從在皇帝面前誇誇其談,多方表現自己的'作風已經不太滿意了。現在皇帝居然要他寫詔書罷免原來的上林尉,而由這個官卑卻伶牙俐齒的嗇夫來接任,他認爲不妥。張釋之上前說:“陛下認爲絳侯周勃是怎樣的人呢?”文帝說:“是長者啊!”又再一次問:“東陽侯張相如是怎樣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說:“是個長者。”張釋之說:“既然皇帝也認爲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都是有德有才的治國能臣,可是這兩個人都曾在回答您的提問時張口結舌,無言以對。尤其是周勃,皇上不久前還親自問他全國一年判案多少?錢財收支多少?周勃也回答不出來,皇上並沒有罷他的官,還認爲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能臣。

史記裏的歷史故事6

孔子的家境貧窮而且社會地位低賤。成年以後,孔子爲了謀生,曾經在季氏門下擔任管理倉庫的一個小官吏,他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倉庫裏錢糧的出納、計量不但公平而且準確。後來,他又擔任過管理牧場的小官吏,結果,牧場也讓他管理得井井有條,牲畜牛羊成羣,膘肥體壯。因此,孔子受到上級表揚,得到了進一步重用,成爲管理營建事宜的`司空。不久,孔子離開魯國,來到了齊國,但是受到排斥;此後,他四處碰壁,在宋國、衛國遭到了驅逐,在陳國、蔡國之間被圍困。於是無奈之下,他又返回了魯國。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所以,人們都稱他爲“長人”,認爲他與常人很是不同。

南宮敬叔是魯國的貴族,喜好禮儀。一次,他請求魯君派他與孔子一同到周京去學禮。魯君贊成他的想法,還出錢資助了他們。於是,二人一起來到周京,並且跟當時的大思想家老子學習。等到學有所成,臨別的時候,老子教導他們說:“我聽說,富貴的人送別時贈送財物,品德高尚的人送別時贈送言辭。我一貧如洗,不能算是富貴的人,只好冒充品德高尚的人,就用言辭來爲你們送別。請你們記住這幾句話:‘聰明深察的人往往受到死亡威脅,這是因爲他好議論別人的原因;博學善辯、見識廣大的人常常遭受困厄、危及自身,這是因爲他好揭發別人罪惡的原因。做人子女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着父母;做臣子的要忘掉自己,一心想着君王。’”孔子將老子的話默默記在心中,作爲自己今後的行動指南。孔子返回魯國以後,廣收門徒。由於自己學識淵博、德高望重,門生漸漸多了起來。

標籤:史記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