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考試

經濟師考試《經濟學基礎》複習要點

考試2.47W

一、物質資料生產和基本經濟規律

經濟師考試《經濟學基礎》複習要點

(一)物質資料生產

考試內容:瞭解物質資料生產及其必備的基本要素。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具備的三個基本要素是:

1.人的勞動,即勞動力的支出,它是生產的最基本要素。

2.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

3.勞動對象,即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質資料。

【例題1多選題】(2008年)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應當具備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文化條件

B.人的勞動

C.生產關係

D.勞動資料

E.勞動對象

[答案]BDE

【例題2單選題】下列各項中,屬於勞動資料的是( )。

A.原料

B.輔助材料

C.燃料

D.生產工具

[答案]D

(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考試內容:熟悉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動過程,熟悉社會生產關係及其主要類型。

在物質資料的生產中,人與自然的關係表現爲生產力。生產力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產力的構成包括人和物兩大要素;生產工具的變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注意勞動對象不能構成生產力的因素。

在物質資料的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表現爲生產關係。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並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關係的總和。其中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聯結生產和消費的橋樑和紐帶;消費是最終目的和動力。

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一定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以生產資料所有制爲基礎,歷史上的社會生產關係有兩種基本類型:

(1)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爲基礎的生產關係——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2)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基礎的生產關係——原始社會、社會主義及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

生產方式是指人類社會爲了生存和發展而謀取物質資料的方式。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對立統一構成生產方式。

一方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變化決定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革,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產關係對生產力也有反作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性質的規律,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定社會形態中占主導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這個社會的經濟基礎。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並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會意識形態是這個社會的上層建築。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對立統一構成一定的社會形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過程: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動力。

【例題1單選題】(2008年)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誌是( )。

A.市場範圍的擴大

B.商品交換的繁榮

C.勞動者技能的提高

D.生產工具的變革

[答案]D

【例題2單選題】社會生產關係的基礎是( )。

A.生產力

B.生產資料所有制

C.物質資料生產

D.人的勞動

[答案]B

【例題3多選題】社會生產關係是指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形成的,並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發生的( )等關係的總和。

A.生產

B.分配

C.交換

D.消費

E.流通

[答案]ABCD

【例題4單選題】(2007年)在社會生產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環節是( )。

A.消費

B.交換

C.生產

D.分配

[答案]C

【例題5單選題】在社會生產關係中,( )是最終目的和動力。

A.生產

B.分配

C.交換

D.消費

[答案]D

【例題6多選題】(2007年)人類歷史上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爲基礎的生產關係存在於( )。

A.原始社會

B.封建社會

C.奴隸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E.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AE

【例題7多選題】社會生產方式包括的兩個方面是( )。

A.生產力

B.生產關係

C.經濟基礎

D.上層建築

E.生產資料

[答案]AB

【例題8多選題】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 )。

A.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

B.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

C.落後的生產力與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類勞動與生產工具的矛盾

E.生產資料與生產工具的矛盾

[答案]AB

【例題9單選題】(2008年)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總是從( )的變化開始。

A.經濟基本

B.上層建築

C.生產力

D.生產關係

[答案]C

(三)社會經濟規律

考試內容:熟悉社會經濟規律的客觀性及類型。

經濟規律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繫,體現着社會經濟活動的必然趨勢。

經濟規律具有客觀性,是因爲:(1)任何經濟規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觀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產生,並隨着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而變化;(2)任何經濟規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爲轉移的;(3)人們從事經濟活動必須尊重經濟規律,並按經濟規律的要求辦事。

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經濟規律。

瞭解經濟規律的三種類型

二、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和演化

考試內容:瞭解社會經濟制度演變的原因和所經歷的主要階段

社會經濟制度是一定時期佔統治地位的社會生產關係的總和,它構成一定社會形態最基本、最本質的經濟基礎,社會經濟制度是區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的根本標誌。在人類社會形態由低級向高級不斷演進的過程中,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起着決定性作用,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關係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改變自身的性質,是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人類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經歷了五個階段,即原始社會制度、奴隸社會制度、封建社會制度、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1.原始社會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製度,構成了原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本特徵。

2.奴隸社會制度

奴隸主佔有全部生產資料,並直接佔有生產者即奴隸。

3.封建社會制度

封建主佔有基本生產資料(土地)和不完全佔有生產者(農民或農奴)是封建經濟制度的主要特徵。

4.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瞭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內容:(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紀60~70年代的以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應用爲標誌;(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紀後期,以電、電機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利用爲標誌;(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40年代,以信息技術、空間技術、核能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爲主要標誌。

由於資本主義所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和歷史侷限性,建立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趨勢。

【例題1單選題】( )是區分人類歷史上不同社會形態的根本標誌。

A.生產力

B.勞動對象

C.勞動資料

D.社會經濟制度

[答案]D

三、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自然經濟和商品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存在的兩種基本經濟形態。

(一)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

考試內容:熟悉自然經濟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自然經濟是爲了滿足生產者或經濟單位自身需要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自給自足是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徵。

自然經濟存在於整個原始社會歷史時期,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商品經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只是處於補充和從屬的地位,自然經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一直佔據主導地位。只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自然經濟才趨於瓦解。

(二)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

考試內容:熟悉商品經濟產生的基本條件及發展的基本過程

商品經濟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總和,是直接以交換爲目的的社會經濟形態。

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條件:(1)社會分工;(2)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實體。

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一般基礎。人類社會的三次社會大分工是指:畜牧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商人的出現。

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根本條件。

商品經濟經歷了簡單商品經濟和發達商品經濟兩個發展階段。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處於簡單商品經濟階段,簡單商品經濟以生產資料的個體所有制和個體勞動爲基礎;資本主義社會處於發達商品經濟階段,即市場經濟階段。

社會主義仍需要採取商品經濟的形式,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例題1單選題】( )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根本條件。

A.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B.社會分工

C.生產資料私有制

D.市場經濟

[答案]A

【例題2單選題】( )是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一般基礎。

A.生產資料和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B.社會分工

C.生產資料私有制

D.市場經濟

[答案]B

【例題3多選題】(2008年)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所需的經濟條件包括( )。

A.社會產品數量的不斷增加

B.社會產品種類的不斷增加

C.社會分工的不斷髮展

D.存在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經濟實體

E.人類對生活消費品的需要不斷增加

[答案]CD

【例題4單選題】(2007年)人類歷史上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指的是( )。

A.畜牧業從農業中分化出來

B.出現了專門從事商品買賣的商人

C.手工業從農業中分化出來

D.工業從農業中分化出來

[答案]B

三、仲裁法基本知識

(一)仲裁法的一般原則

1、自願原則

2、仲裁獨立原則

3、仲裁一裁終局原則

4、仲裁保密原則

(二)仲裁協議

1、仲裁協議的概念

仲裁協議是指雙方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已經發生或者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書面協議。

2、仲裁協議的生效要件

(1)形式要件

仲裁協議應具備書面形式。

(2)實質要件

①當事人必須有締約能力;

②意思表示真實;

③當事人約定的仲裁事項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範圍。

3、仲裁協議的效力和無效仲裁協議的確定

(1)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協議是仲裁機構管轄案件的前提,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當事人申請仲裁的,仲裁機構不予受理。除非仲裁協議無效或者當事人放棄仲裁協議,否則,只要有仲裁協議,法院對案件就沒有管轄權。仲裁協議是仲裁裁決可以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前提。

(2)仲裁協議的無效及其確定

導致仲裁協議無效的原因有:

①以口頭方式訂立的仲裁協議無效;

②約定的仲裁事項超出法律規定的仲裁範圍的;

③無民事行爲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爲能力人訂立的仲裁協議;

④一方採取脅迫手段,迫使對方訂立仲裁協議的;

⑤仲裁協議對仲裁事項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或者仲裁協議對仲裁委員會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當事人對此又達不成補充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

(三)仲裁程序

1、申請與受理

(1)申請

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①有仲裁協議;

②有具體的仲裁請求和事實、理由;

③屬於仲裁委員會的受理範圍。

(2)受理

受理是指仲裁委員會依法接受對糾紛的審理。仲裁委員會在收到仲裁申請書之日起5日內經審查認爲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受理,並通知當事人;認爲不符合受理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不予受理,並說明理由。

2、組成仲裁庭

仲裁庭有兩種組成方式:

(1)合議仲裁庭,是由三名仲裁員組成,合議仲裁庭設首席仲裁員;

(2)獨任仲裁庭,是由一名仲裁員組成。

根據《仲裁法》的規定,仲裁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也有權提出迴避的申請:

(1)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2)與本案有利害關係;

(3)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係,可能影響公正裁決的;

(4)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3、開庭和裁決

(1)開庭

仲裁應當開庭進行,當事人協議不開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據仲裁申請書、答辯書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決。

(2)裁決

仲裁裁決應當按多數仲裁員的意見作出,少數仲裁員的不同意見可以記入筆錄。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數意見時,裁決應當按照首席仲裁員的意見作出。

【例題?單選】關於仲裁程序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仲裁以不公開審理爲原則

B.申請人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的,可以缺席裁決

C.仲裁庭仲裁糾紛時,其中一部分事實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裁決

D.裁決書自出作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參考答案】B

(四)法院對仲裁的協助與監督

  1、法院對仲裁活動的協助

(1)仲裁財產保全;

(2)仲裁證據保全;

(3)強制執行仲裁裁決。

  2、法院對仲裁活動的監督

(1)撤銷仲裁裁決

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①沒有仲裁協議的;

②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範圍或者仲裁委員會無權仲裁的;

③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④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僞造的;

⑤對方當事人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⑥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索賄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爲的。

(2)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在仲裁裁決執行過程中,如果被申請執行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法定不應執行的情形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覈實,裁定不予執行。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