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讀《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有感

教育1.51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有感

讀《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有感1

在急功近利、浮躁喧囂的教育現實中,姚**老師的“靜做真教育”就像一股清流,沁入讀者的心田。

他從學校生活的脈搏出發,展示自己的教育經歷,讓我們面對真正的教育,產生巨大的共鳴。

他站得高看得遠,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離安靜中,離真實有多遠,離真正的教育有多遠,從而啓迪我們教育者重新發現迷失已久的教育知識,做學生真正喜歡的'教育。

想在教育中做學生喜歡做的事情的教育者應該從“安靜”開始。

面對社會潮流,如何做一個“安靜”的老師?我想首先要“專注”。

正如姚**老師所說:“專注是一種緩慢的藝術,接近靜止,有自己的節奏,不容易被外界的節奏干擾。”專注不是強迫的結果,它是一種意識狀態。

教師是一份辛苦、安靜、細心的職業。只要學校和老師,像姚**一樣,敢於放棄名利誘惑,自覺保持與紛擾的世界合理的距離,堅持一個安靜的心,關注作爲一個“人師”,就可以讓學校和教室保持安靜,還可以讓自己得到教育的幸福,提高教師職業的幸福指數。

第二個是“摯愛”。姚老師想:“……”一個教師要想從稱職到卓越,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摯愛”:對學生和事業的誠摯的愛。這就是姚老師所說的和所做的。

作爲校長,爲了確保廈大附中十年後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他表現出了高瞻遠矚的精神,投入了一定的精力,積極舉辦各種論壇和比賽,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這就是對教育事業最真摯的愛。

我們應該向他學習,熱愛教育事業,平等、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對於教師來說,只有做好“人師”,才能贏得家長、學生、全社會的尊重。

最後,讓我們迴歸寧靜,倡導平淡,遵循規律,用溫暖去做真正的教育。讓它成爲我們對姚老師優思的積極迴應。

讀《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有感2

走進這本書,安靜、真實是姚躍林校長這本著作的關鍵詞,也是他真實的心境。安靜做真實的教育是一種理想、一種追求,是對教育本質的呼喚和迴歸。這麼多年來,我們在喧囂中逐漸迷失方向,走上了一條與“真實”越來越遠甚至是背道而馳的路。教育讓孩子痛苦,學校成了孩子們害怕的地方,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變得猙獰,課堂帶給孩子們噩夢……大家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救。現實是,安靜難,真實也難。這是這本書的開篇之語。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姚校長爲我們開闢了一片淨土。美好的教育環境離不開教師安靜的心靈,安靜的心靈是教師必備的品格,教師在自己專業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靜下心來才能去思考,去研究,去發現,去總結,而能靜下心來去做的人,必然也是無比熱愛教育的人,所以,熱愛教育,熱愛課堂是教師的核心素養,而快樂的源泉來自於專注,正如姚躍林老師所說:“專注是一種緩慢的'藝術,接近靜止,有自己的節奏,不容易被外界的節奏干擾。”美好的教育環境也離不開安靜的校園。關於安靜的校園,姚校長結合了廈大附中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育人定位,着重強調了管理層面、教師層面、“服務學生的意識”等等。美好的教育更離不開安靜的課堂。姚校長對當前的“賽課風”“模式課”等現象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主張構建“和諧課堂”,應該回歸教育本質。試想,當老師們爲應付各種課而忙得焦頭爛額時,他們哪裏還有心思靜心精心去準備學生的日常課。所以,我特別佩服一位校長能夠站在這樣一個高度去審視當下的教育現狀,可見這一位校長的格局和作爲一位教育人的情懷。

除了安靜,還有真實。所謂真實,就是不虛假,不做作,敢於直面現實。現實的教育存在差異性,所以,真實的教育,是不能在剛起步的時候就將一部分學生丟下,要給“特困生”提供合適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得到及時、合理的幫助,以免跟丟走失,茫然不知所措。真實的教育,是校園裏除了學習,還要有真實的生命的律動。姚校長希望將校園打造成充滿詩意的樂園。“即使暫時還不足,但我們要盡己所能,努力營造這種詩意氛圍。”這裏要有運動,有歌聲,有歡笑,有各種見證青春、展示生命之美的美好存在。真實的教育,也是返璞歸真樸實無華的情愫。那是學生們看到了自己的辛苦與付出,他們“有情感,懂得感恩”,這便是教育的成功。“如果只能培養木頭人似的‘學霸’,則根本談不上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讓學生畢業離開學校之後,依然會時時想念當年的美好時光。”姚校長將目光聚焦在孩子們的將來,他的遠見卓識也是基於對教育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愛。

走出這本書,突然想起馬丁﹒路德金演講中引用的那首無名詩,假如你命該掃大街,就掃得有模有樣,一如米開朗基羅畫畫,一如莎士比亞寫詩,一如達芬奇作曲。既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風雨兼程,無怨無悔。姚校長說,一位老師從稱職到卓越,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摯愛”,對學生和事業的愛。還記得黃厚江老師來溫嶺三中上公開課的情景,黃老師上得汗流浹背,學生們聽得不亦樂乎。用黃老師自己的話說,他是享受語文課堂的,所以,學生也在享受他的語文課堂。我拜讀了董一菲老師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學習了董老師的詩意語文,它讓我感受到詩意語文是愛,是美,是哲思,是喚醒,是引領,是播種,是點燃,是注重渲染,是培養審美,是心靈的懂得與碰撞,是精神與精神的共振。詩意語文是一種感受,是一種理想,是一種信仰。正如王崧舟老師說,我們需要的是具有語言文化的語文教師,我們語文老師是幸福的,因爲我們帶領孩子們在傳承着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們是中國人。在追求“人生境界”方向,王崧舟老師認爲,做學問有境界,一個人對待職業,對待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同的境界,第一重境界叫“功利境界”,第二重境界叫“道德境界”,第三重境界叫“科學境界”,第四重境界叫“生命境界”。他認爲,到了這重境界,你上課是一種享受。什麼是享受上課呢?就是徹底打開,就是全身心投入,讓自己的精神生命永遠活在精彩的課堂裏。王老師追求的就是第四重境界。這裏就有教育人對教育的摯愛。

他們讓我懂得了教育不僅是一場修行,更是需要一份堅守。我們堅守課堂主陣地;我們堅守名師們的教育理念,並學習新的教育模式;我們堅守屬於教育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