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讀後感2.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寂靜的春天》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1

那春天裏美妙的歌聲,如今哪兒去了?那些歌手們,又哪兒去了?

在《寂靜的春天》裏,作者說明了鳥兒們離我們而去是由於人類過度地使用化學藥物,從而導致的各種物質受污染,其中就包括了鳥兒們本身,它們賴以生存的森林與食物,而在食物鏈的物質流動中,鳥兒自然受到了很大傷害。文中舉了許多的實例,也讓人着實覺得鳥兒似乎真的'離我們遠去了,而如今的人們卻少有爲鳥兒的離去感到擔憂,而僅僅是沉浸於當今的生活——這樣的以破壞生態環境換來的“美好生活”。

“然而現在,一切都變了,甚至連鳥兒的返回也不再被認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鳥兒們就如這所說的那樣永遠回不來了麼?我們把鳥兒們傷害得太深了!僅是因爲這人類的“小康”生活,我們便毫無顧忌地開發土地,砍伐森林,挖掘石油,又採取各種方式讓這些可愛的朋友們都離我們遠去,讓這個原本屬於大家的世界已經在苟延殘喘,僅剩一片片的荒地罷了。

我們絕不能讓春天失去了歌聲,失去了它原有的那一份美。我們該行動了!該爲鳥兒們做出些什麼了,該爲這個世界做出些什麼了!

我想,多擡頭看看我們的天空吧,多關注我們的世界吧。我們要去保護每一個生靈,受傷害的可也不僅僅是鳥兒們呀!也許,我們就少用點兒化學藥物吧,就多種點兒樹吧,讓這大地有喘息的機會吧,讓這世界再多幾片森林吧,鳥兒們,需要一個家呀,這世界,需要一片綠呀!我們就少去捕殺、殘害這些朋友了吧,就讓他們還能夠與我們共同生活下去吧。也把垃圾都歸集好來吧,這片土地,並非每一處都是垃圾場呀。就將廢氣都處理好來吧,我們的世界,可也不能再只是灰霾瀰漫呀!

我想,當某一天,這世界上不再有一張張捕鳥網,森林多起來的時候,大地綠起來的時候,空氣清新起來的時候,那——就是鳥兒歸來的時刻了吧,就是歌聲回返的時刻了吧,那個屬於我們與鳥兒共同的美麗春天就會回來了吧。

我明白,人類不是孤立的,我們需要鳥兒們的存在,需要一個美麗的春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2

“一種奇怪的寂靜籠罩了這個地方。比如說,鳥兒都到哪兒去了呢?許多人談論着它們,感到迷惑和不安。園後鳥兒尋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僅能見到的幾隻鳥兒也氣息奄奄,它們戰慄得很厲害,飛不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聲息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盪漾着烏鴉、鶇鳥、鴿子、樫鳥、鷦鷯的合唱以及其他鳥鳴的音浪;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着營田野、樹林和沼地。是什麼東西使得美國無以數計的城鎮的春天之音沉寂下來了呢?這本書試探着給予解答。”——《寂靜的春天》。

這本書開篇就虛設這樣一個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可以容易地找到上千個這種翻版的城鎮,對齊的一景一物作細緻的描寫,以此來帶領讀者進入這本書的主題,同時也讓讀者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這種環境變化的迫切感。《寂靜的春天》是一本引發了全世界環境保護事業的書,書中描述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作者是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於1962年出版。這是這本不尋常的書,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人們對野生動物的關注,喚起了人們的環境意識,這本書同時引發了公衆對環境問題的注意,促使環境保護問題提到了各國政府面前,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促使聯合國於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人類環境大會”,並由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開始了環境保護事業。

蕾切爾?卡遜1907年5月27日生於賓夕法尼亞州泉溪鎮,並在那兒度過童年。她1935年至1952年間供職於美國聯邦政府所屬的魚類及野生生物調查所,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許多環境問題。在此期間,她曾寫過一些有關海洋生態的著作,如《在海風下》,《海的邊緣》和《環繞着我們的海洋》。這些著作使她獲得了第一流作家的聲譽。

蕾切爾在本書中強調了人類自身對地球的環境的作用,“地球上生命的歷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歷史。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後,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異常能力。新情況產生的速度和變化之快已反映出人們激烈而輕率的步伐勝過了大自然的從容步態。”主要闡述了人類新型的化學產品或者生化武器給大自然的平衡帶來很大的破壞,而且遠遠超過了其自身修復的能力,已然造成無課挽回的傷害。分別從人們從小就接觸的各種化學生產的非自然的藥品食品開頭,其中透出了深深的無奈,這是每個地球人都無可避免的,再從整個大自然的循環鏈子來展開,污染了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海;污染了土壤;“地球的綠色帳篷”——植皮也隨之被污染;小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地方都被污染了,同樣的也遭殃了……這一切都是人類不加節制的破壞環境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森林中生命的協同互濟關係就變得完全失調了,而且寄生蟲災害反覆出現的.間隔時間也愈來愈短……因而,我們不得不結束這些違背自然規律的粗暴作法,這種粗暴作法現已被強加到留給我們的、至關重要的、幾乎是最後的自然生存空間之中。”作者在書中最後一章提出這種結論,綜合了前幾章分別舉出的例子,呼籲人們要重視自然規律。“我們必須與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們的地球,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發明了許多新的、富於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方法;隨着這一形勢的發展,一個要反覆提及的話題是:我們是在與生命——活的羣體、它們經受的所有壓力和反壓力、它們的興盛與衰敗——打交道。

只有認真地對待生命的這種力量,並小心翼翼地設法將這種力量引導到對人類有益的軌道上來,我們才能希望在昆蟲羣落和我們本身之間形成一種合理的協調。”這就是作者呼籲麻木無知的人們要開始進行環境保護的話,也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走,即使發明了什麼厲害的科技,也要以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爲首要考慮因素。

同時作者還提到“控制自然”的想法很幼稚,我們人類想要更加順利更加長久的在地球上繼續生存下去,靠的不是所謂的“控制自然”的狂妄想法,而是用心的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去愛護大自然的一切。畢竟誰喜歡寂靜的春天?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3

《寂靜的春天》是一本關於環境保護的書,書中描述了人類可能將面臨一個沒有鳥、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春天應該是生機盎然、鳥語花香的季節,不應該是寂靜無聲的,這本書引發了公衆對環境的注意,各種環境保護組織紛紛成立,從而使各國簽署了“人類環境宣言”,促進了環境保護事業,《寂靜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動主義的種子,並且已經深深植根於廣大人民羣衆中。本書的作者蕾切爾·卡遜告訴我們,殺蟲劑的過分利用與基本價值不協調。最壞的是它們製造了她所說的“死亡之河”,最好的情況是它們引起相對較長期的、緩慢的危害。她告誡我們,關注環境不僅是工業界和政府的事情,也是民衆的'分內之事。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也是從停止沙城農藥廠的DDT生產開始的,而後全面禁止了DDT的生產和使用。

在讀《寂靜的春天》時,我對其中的兩句話印象深刻。它們是這樣寫的:“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動物的自然形態和習性都是由環境塑成的,就地球上時間的整個階段而言,生命改造環境的反作用實際上一直是相對微小的,僅僅在出現了生命新種人類之後,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圍大自然的異常能力。當人類向着他所宣告的征服大自然的目標前進時,他已寫下了一部令人痛心的破壞大自然的記錄,這種破壞不僅僅直接危害了人們所居住的大地,而且也危害了與人類共享大自然的其他生命。”這兩句話說明了人類對大自然界的改造具有能動性,同時自然界又反作用人類,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

讀《寂靜的春天》有感 篇4

《寂靜的春天》是世界環保之母蕾切爾·卡森1962年出版的生態文學一書。

蕾切爾·卡森美國海洋生物學家,一生立志於研究環境資源保護。生態文學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如果你對生態學有興趣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整本書講述了諸如狄氏劑,氯丹等農藥,殺蟲劑,對破壞生態帶來一系列的連環效應,導致無限期的惡性循環最終由人類自己買單。正如本書結尾所說:“這些化學武器對付昆蟲之餘,已經調轉槍口,來對付和威脅我們整個地球,這是我們時代的巨大悲哀。”

“人類的遠見和自制力已然消失殆盡,人類將毀滅地球並隨後毀滅自身。”這是此書卡森獻給阿爾伯·特施維茨時開篇引用他的話。初讀此書會讓你找不頭緒,又或者說寡淡無味,那些所謂的滴滴涕啊,化學物質啊,各種各樣的昆蟲聽起來很耳熟,卻沒有深度的瞭解。隨着一章章由淺入深,以點帶面的講述,我開始頭皮發麻觸目驚心,當讀完全書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心不能平靜,原來我們身處的環境並非我們肉眼所及皆美好。不知不覺中,我們嚥下了多少殘留殺蟲劑的食物?我們又吸進了多少含有化學物質的有害氣體?我們又喝了多少年滲透於地表水中的農藥?不敢想象。

以前在鄉下,經常聽到村婦們聊天:那個什麼菜生蟲了要噴點藥,稻子發瘟了要打藥,茶棵被蟲子吃了不打藥不行等等。當時我們對此一無所知,總以爲莊稼長蟲子就跟人生病一樣,長蟲子就用殺蟲劑天經地義,有什麼好奇怪的。我還跟媽媽去過地裏,看見媽媽把藥粉倒進小噴壺,裝上水再抽動活塞,使融化後的藥水呈噴霧狀落在菜苗上。稻田和茶棵,則是背上約能裝十幾升水的噴霧器,左手放拿着長長的出水管,右手上下按壓把柄,在田地裏來回穿梭,藥物便輕輕的灑在禾苗與茶棵上。一陣風吹過,也可能隨風飄灑在田間地頭的野花野草上,又或者不經意間灑在昆蟲身上,再或者藥物落在土地上被滲透於地表水中肆意橫流。然後就像書中說的那樣,食物鏈或從頂端或從底端開始,被無限循環,中間無論哪個環節人類都脫離不了干係,因此卡森說“控制自然”這個詞是妄自尊大的想象的產物。

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如今的日月晨昏很多隻能憑記憶去回味那些有過且日漸消失的畫面。很多年沒有聽見夏日的蟬鳴聲,以及夜間撲閃着流光的螢火蟲。其實這些在未讀此書時,我不曾在意,當書中說到曾經被知更鳥,鴿子,松雞及很多其他鳥兒的.合唱撩動的春日清晨,如今卻一片死寂,毫無聲響,只剩下如鐵的寂寞……我才猛然驚醒,這些原來在我兒時嫌棄過的噪雜聲不知何時以消失殆盡,那些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堂前燕已很多未來家中築巢。或許我們在日復一日的繁忙中早就忘了這些,又或許生活的麻木讓自己根本無從去想。這些原本稀鬆平常的人與自然和諧的場面,如今很難再現,一切當時只道是尋常。

家在秀麗的率水河畔,童年的快樂便是在河裏摸魚抓蝦撿螺螄,水草也極爲豐富。水是那麼碧綠清涼,在淺水灘的石頭下面,兩手輕輕一摸,總是能摸到二寸來長的石斑子或呆子魚,有時也能摸到滑溜溜的泥鰍。河邊的草叢裏對着簸箕口的方向使勁踩幾下,小河蝦小螃蟹便被無情的趕到簸箕裏,成了口裏的美味佳餚。村民有時也會藥魚,顧名思義就是往河裏投藥將魚毒昏或者毒死,每每此時河裏總是有許多的村民樂此不疲的撿着玩着說笑着。據說這是一種對人體無毒的草藥,但到底對人體有沒有毒性也無從考究,只是吃過魚的人都還看似好好的活着。現如今回想起來覺得很可怕,怎麼對人體無害呢?或許只是因爲留存魚體的劑量太小,加之烹飪以後毒性減弱才未對人體造成明顯的傷害,而這種殘留的毒性會不會長期停留在人體內,造成永久性的損害仍是個未知數。

現在都說買菜要買有蟲眼的菜,起碼那是不打藥或者藥水相對較少。等你讀了本書你就會被大量的事實數據所震驚,因爲滲入到土地當中的藥物殘留成份會保持很久,所以不要以爲近期沒使用過藥物就是安全的。就連蒲公英隨風落到別處的過程中,都有可能被牽扯到其他動植物身上,還有什麼是安全的?以前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有些食物會註明特供專供或者內供,而這些食物通常不會流入市場,尋常百姓也是望塵莫及。其實倒回頭想想,誰又能保證這些特供專供就絕對的安全呢?

十幾年前綠洲中密度板廠很是紅火了一段時間,不僅帶動了經濟發展,每年上交財政稅收對於一個沒什麼產業支撐的小縣城來說,確實很可觀,同時還解決了相當多的勞動力,老闆的口袋日漸鼓起。此時,從政府商人百姓三方角度來看,似乎都達到了共贏各得其利,何樂而不爲?除了漸漸裸露的山體和日益被污染的河水。當源源不斷的污水被大量排入河道中,青青的河水慢慢成了烏黑色,小魚小蝦無處可逃橫屍河面。附近的村民這才反應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被極度破壞,這條河終年不斷流向下游,而下游又有多少居民,動植物受牽連,簡直不敢想象,這就是我們一味追求經濟效益所付出的代價。正如書中所說:我們如今的管理模式是浮士德式的魔鬼交易,我們取得了短期利益,也因此付出了長期巨大的代價。記不清哪年這個廠終於被要求停廠,河水又漸漸的回綠了,小魚小蝦也有了安身之所,一切彷彿又迴歸到了從前的和諧狀態。如今每次經過,看着偌大的廠區閒置的廠房,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受,一是慶幸這片天空終於不再有混合着刺鼻氣味冒着黑色濃煙的空氣,二是傷感於那麼多勞動力散落在各地,其中也包括我的同學。

眼下正值茶季,漫山遍野的茶葉地裏插着小木棍,上面貼着黃色的粘紙,據說是爲了黏住來往的各種飛蟲飛蟻。媽媽說近幾年茶棵地裏的雜草再也不允許使用除草劑,而是人工挖地除草,因爲之前檢測出茶葉樣品裏有除草劑殘留成份。雖然此舉增加了茶農的勞動量,但這樣可以保證茶葉的品質,品質上來了還愁銷路不好嗎?銷路好了,茶商們有錢掙,給茶農的價格自然也會水漲船高,茶農們也就高興了,如此便會進入良性循環,最終受惠的還是我們自己。

我們長期以來一直行駛的那條路看起來是舒適、平坦的高速公路,我們可以加速前進,但路的盡頭卻有災難在等着我們。如果我們不重視環境保護的話,不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災難永遠會出其不意的來臨。

卡森的春天是寂靜的,但卡森的吶喊不會寂靜,卡森以後的春天終於有了聲響,世界開始有了迴音。從國家設立環保局之時可以得知,國家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與決心。而我們也需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河邊的柳芽兒又抽出新綠,山上的百花早已競相開放,偶爾看見草叢中數只偏偏起舞的蝴蝶,原來春天悄無聲息的來臨了。

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大家在這個春天,用心去讀一讀卡森《寂靜的春天》,相信你會對你所處的環境有着全新的理解與思考。

標籤:有感 寂靜 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