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8篇)

教育1.9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8篇)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1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 讓每一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 這是老師對" 管理" 一詞的詮釋。作文一名國小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面隊的是一羣沒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這些孩子們對世事似懂非懂的時候,因此,在我們進行班級管理時,對每一位學生的尊重就成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其實,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大班級管理中來,讓他們都感到自己重要,這會使我們的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只有樹立了這樣的思想,拋棄以權壓人的傳統管理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育煥發生命的活力,實現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書中,李校長就明確地告訴讀者們,學生語文的學習,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他是通過" 語文實驗室計劃" 和" 自修樓裏自主學習" 來實現上述目標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也顯著提高,最主要的是爲學生一生的發展鋪下了堅實的地基,讓學生永遠站在高處統領全局而立於不敗之地。

李校長講的是高中,國小同樣適應。讓孩子廣泛地閱讀,在他們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裏,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對世事的評判和積澱。蘇霍姆林斯基說:" 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

讀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靈的震撼非常強烈。作爲教師在教學生涯中,我們誰都碰到過類似的事情,而且這種事情總讓我們左右爲難: 如果揪出" 小偷" 無疑可以在班級中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但是這樣做又擔心會傷害孩子以及家長的自尊心,況且很多孩子只是覺得好玩並沒有意識到" 偷" 的嚴重性; 任其不管又沒辦法對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級中形成不良的風氣。

孩子是單純,稚嫩,有着獨特人格的羣體,他們需要關心,呵護,幫助,更需要尊重。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讓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爲老師,我們應該瞭解,尊重學生,對學生的過錯不要妄加責罵,挖苦,嘲諷,而應寬容,理解,呵護學生。老師的話語應是催人奮進,激發向上的,如同和風細雨,春日陽光般地撒在學生的心田裏。

作爲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2

我在暑假裏閱讀了《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一本書。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名字的時候,心裏有一種感覺,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光不算長,但是我經常會思考一些關於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爲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爲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但是肥胖並不等於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麼就吸收什麼,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纔不管有沒有營養,營養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啓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並不是基於課程本身的什麼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爲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朝着“自由”的方向前進!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並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並不寄寓於它的音調,而在於我們心中的迴響。

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爲地把它搞複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裏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裏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麼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爲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恆。沒有誰,因爲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沒有誰因爲不如比爾蓋茨就放棄自我。作爲教師,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爲它澆水,長滿雜草爲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爲它灑藥,缺少營養爲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穫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記得那是一個開學季,五年級剛從外地轉來一個學生,小姑娘比較聰明,但由於是外地生,帶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學習起來英語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其它學科比較起來還算可以,尤其是繪畫特別出色,畫起來的小動物都栩栩如生,畫起來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與他人也不太合羣,對班級的各項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積極性也不太高。於是利用活動課的時間,班上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繪畫比賽,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滿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標,我利用此次活動,大力表揚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學習的良好風氣,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以後各項工作都積極地參與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與班上同學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學習等各項工作都積極起來,直到現在她都已經畢業了,還時常到學校來看望曾幫助她的所有老師,感謝曾經地付出。作爲老師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師都應該尊重每個學生,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並強壯起來。這也是我們要尊重的地方!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個目標發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並不需要什麼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

一本書,打開了思維的空間,曾幾何時,未靜下心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也只有《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讓我好奇不斷,驚喜不斷。入行也有七八年了,對教育的認知還真是沒有過深入的思考,是你幫我打開了深思教育的窗。

是你讓我知曉,教育的真諦在於人的發展。人的發展,不是車間生產商品,每一個人都有其特性,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優劣之分、沒有高低之分,因爲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人都有其個性,不能千篇一律地去評價一個人,不能拿一把成績的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有的學生善於學習、有的學生善於畫畫、有的學生善於設計、有的學生善於組織。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人生,教育是爲了讓每一個學生去發掘自己的閃光點,去發掘自己的獨有的人生潛能,掌握自我提升的核心素養,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培養考試機器。那麼在現實的德育管理之中,面對犯錯了的學生不是一味地批評懲戒,而應以平等的身份去處理,弄清來龍去脈,找到錯誤行爲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不是表面原因,讓犯錯了的學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教育。面對品困生,更應該要有耐心、愛心、細心,因爲他們的發展更需要教師的關注與引領,更需要家校教育的結合,更需要設身處地地換位思考,只有平等的教育才能對應尊重的教育,只有尊重的教育才能發展爲自由呼吸的教育。

是你讓我知曉,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只要肯給學生髮揮的舞臺,再難的問題拋給學生,總有意想不到的答案;再難的活動,只要交給學生,總有出奇的效果。在你的世界裏,我看到了校園裏整個都是學生的舞臺,學生自己設計考評制度、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級、學生自己進行自修課堂,好生熱鬧,好生自由,就行擁抱自然的呼吸,舒暢省人。教育就是要回歸本位,以人爲本,讓學生自己呼吸教育的內涵,讓學生自己去品嚐教育的酸甜苦辣,那樣的感受纔是深刻的、那樣的思考纔是深化的、那樣的收穫纔是銘記的、那樣的成長才是自由的。回到我的世界,少點指手畫腳,多點你們自己來,膽子要大點,國小生也是完全可以探索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次次親子活動,國小生的智慧就會迸發,一次次樹葉貼畫活動,國小生的美妙世界會讓我驚歎,只有讓學生的思維自由了,教育的發展纔會百花齊放,自由不代表放縱,自由是爲了更好的發展。

也是你讓我懂得閱讀真的很重要。很欣賞你對兒子的啓發教育,那麼小,已博覽羣書;那麼小,已會洞察秋毫;那麼小,思維已深邃到不可及。通過看書,可以去到自己去不了的地方;通過看書,可以想到自己想不到的世界;通過看書,可以與古人對話,與未來暢聊。讀書需要大腦的深入思考,比其它信息傳遞對於人的思維深度都要高,讀了再寫,那就更好了,它可以活化爲自己的思想,讓我們一起閱讀下去吧。

爲了自由的呼吸,願解開思維的枷鎖,放飛思維的空間,讓我們一起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自由。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5

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此書有三條線索,一條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他對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是管理線,主要寫了他從管理學校到管理全縣的教育,進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這三條線都體現了人文化的管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

教學中,他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語文老師做起,開始了對語文教育的實踐與反思。他在書中說:“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書中還引用了東晉大詩人陶淵銘說過的話“好讀書而不求甚解”。“好讀書”,也就是廣覽博讀,正是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語文教學實際情形卻走的是與之相反的路:不“好讀書”,而好求“甚解”,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面對這種情形,他大膽實行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種開放式的閱讀和寫作,把閱讀的權利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

身爲一名教師,我也感同身受,爲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複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佔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作爲一名學校的中層,作爲一名教師,我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閱讀充盈學生的心靈,讓閱讀使學生成長的歲月充滿快樂,引領孩子們走進豐富多彩的世界,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廣泛的閱讀是一種積澱,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應用。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的海洋裏航行。”

讀完此書,我的另一個感受是:作爲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羣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麼能夠在課堂上旁徵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

尊重學生,相信學生,這是讀此書的.又一收穫。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爲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不要再用單一的學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爲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6

再次將《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開來,一頁一頁地讀下去,如同讀小說般欲罷不能的感覺。讀罷,不僅想:一本教育類的書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來,書中最吸引人的,應該是發生在李希貴身上的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貴的教育魅力之一在於他把教育中最常見的也最棘手的問題推到我們的面前,然後用自己的智慧將這些問題變成了精彩。讀一個個案例,就像在品一場場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斷讓你進入一方新的天地,產生一種新的期待。細細品之,書中所包含的思想便會化爲豐富的營養,深入心靈,引你深思。閱讀中,你會不由自主地開始思考和審視——思考自己,審視自己,思考教育,審視教育,並且會逐步內化爲一種行動的力量——向着“以人爲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餘,我想說,這是一本既適合一線教師閱讀,更值得管理者細細品味的好書。

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走進《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進了李希貴。在我的眼中,李希貴的精彩,不是因爲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論,也不是因爲他是一個頭頂上罩滿了光環的教育名家,而是因爲他不是靠空洞的說教,強迫式地讓你認同或執行,而是以自己的行爲深深地打動你,讓你不由得感動和佩服。李希貴的魅力在於他的探索和實踐,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對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歷程的最生動詮釋。隨着閱讀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貴堪稱當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稱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過於他是否有主見的思想,是否有開闊的眼界。而李希貴的可貴之處是他不僅僅擁有這兩點,相對於某些只有理論研究而無實踐教育的教育專家而言,他更有獨屬於專家的一筆無比寶貴的財富——作爲教師,作爲校長,作爲局長,他一路走來的銳意改革,大膽探索,他充滿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歷程,在我們面前編織出了一道別樣的教育風景。

非常欣賞肖川教授的觀點,他說:“眼界決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對於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貴認爲:“教育的本質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須從關注人本身的需要出發,脫離人文關懷的制度只能成爲束縛手腳的鐐銬。”

我想,也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爲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撐點,李希貴才演繹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不論作爲一個校長還是局長;不論是對待學生,還是老師,他都懷有一種尊重,一種對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個體平等視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無不是被這一根線所貫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爲“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這個無人敢涉及的“雷區”,帶着鐐銬舞蹈,也同樣收穫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對他所言:“素質教育真正搞好了,沒有理由不成功!”

閱讀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貴一次次的大膽創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風險,意味着隨時就會有失敗的危險。所以,打破舊有的模式,創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膽識和魅力,絕對不敢爲之。而李希貴卻一路敲着改革的鼓點,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稱爲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爲教育工作者,無論你是哪種角色,有一種努力可以相同——我們奮鬥,是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7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李希貴老師的《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在拿到這本書之前,原以爲不過是一個教育者爲自己立傳罷了,其實不是,書剛剛翻開幾頁就被李老師那博大的胸懷、深邃的思想、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而深深感動了。書中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說教,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故事,展示鮮活的教育理念。就像書的一開始李希貴老師就用簡潔質樸的語言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教育:“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講到“一個人的成長除了同齡的夥伴互相影響之外,一定要有那麼一兩位亦師亦友的長者,用他們的人格、用他們的人生智慧、用他們寬闊的胸襟、用他們那種對後生真誠的欣賞和尊重,來引領年輕人開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對一個成長中的生命來說,這無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對此,我感悟尤爲深刻,李老師說用長者的人格、智慧、胸襟、欣賞和尊重去引領年輕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言傳與身教嗎?由此,我想到我們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表現。許多家長和老師爲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費盡口舌,但由於自己言與行不一致,結果事倍功半。

比如,我們教師平日教育孩子升國旗時要行隊禮和注目 禮,而我們個別老師做到了嗎?三個兩個在那講話,這讓學生怎能做到?再比如我們教師天天教育學生要注意保持衛生,見到果皮紙屑要彎腰撿起,而我們老師見到主動拾起了嗎?或者讓學生撿起,甚至有些老師視而不見,着無形間就給個別學生留下了鑽空子的餘地。“XX老師見到廢紙都不撿,我也不撿。”試想,如果老師都能夠以身作則,或許不需要費太多的口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覺得孩子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你在這張白紙上塗上什麼顏色,便是什麼顏色。可以說他們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就是模仿家長、教師言行的過程。其實,你的一言一行正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你的孩子。所以爲了孩子的成長,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需以身作則,用我們的人格,我們的人生智慧,我們寬闊的胸襟,來引領我們的學生及自己的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尊重選擇與張揚個性”章節中,李希貴老師這樣寫到“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與衆不同的興趣,特長;尊重了孩子的個性、特長,也就意味着爲孩子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當讀完這段話後,我將教室中的“寫字專欄”換爲了“我有情我就抒”大專欄,。自從這一專欄開設後,學生的積極性空間高漲,精神面貌隨之煥然一新。就這樣,教室裏的一塊牆壁,成了學生書寫個性的場所,成爲他們展現靈性的陣地,成爲回說話的教育資源了。我們要妥善引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情感得以展現,就像李希貴老師所說的那樣,“尊重選擇恰恰使選擇者發出強烈的內在的責任感,使之真正清楚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這樣他才能不斷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那我們何不尊重學生的選擇,張揚他們的個性呢?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8

《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麼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律的科學態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後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於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特別是最後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於學習,是讀了《爲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後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於對讀書的執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一個優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於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於操作層面的專業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於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爲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纔有底氣,有底氣纔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複。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麼一條使教育迴歸本質、迴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並不認爲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後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 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爲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爲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爲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