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精選15篇

教育8.84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是過去社會較爲流行的一種文體,語言靈動,婉而多諷。爲了幫助大家更多的瞭解隨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精選15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

張雪門的行爲課程理念倡導:“能夠讓幼兒去實際行動的,都應讓他們實際去行動。”課程在落實上要真正放手讓幼兒做他們能做和願意做的事情,這些來源於幼兒生活和身邊的內容纔是真正的課程。

下面刊出的一組文章是北京市順義區石園北區幼兒園在實踐行爲課程中的一些經驗。在踐行過程中,教師進一步更新了教育觀念,更加尊重幼兒,呵護幼兒的好奇心,善於發現和捕捉教育契機.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主遊戲,建構自己的真實經驗。

幼兒園的小農莊裏種植了白菜、豆角、蘿蔔、小蔥等蔬菜,幼兒經常去澆水、觀察。蘿蔔一天天長大,豆角一天天長高,幼兒翹首以盼的收穫時刻漸漸到來。

拔蘿蔔

早上一來園,孩子們看到食堂阿姨拿着筐走進蘿蔔地,這可把他們樂壞了,顧不上跟家人說再見,一路小跑進了地。咦,怎麼拔呀?幼兒有的瞅着蘿蔔纓猶豫,有的跑來問老師。東東膽大,抓起葉子就拽,葉子被拽掉了,但蘿蔔並沒有聽話地從地裏冒出來。

食堂阿姨看見了,告訴東東要把葉子攥在一起向上拔,大家一聽便開始實驗。東東拔出了一個,說:“還真靈。”辰辰對旁邊的好好說:“往下抓點,抓住了,使勁一拔就出來了。” 洋洋驚喜地喊着:“我拔出來了!看!是個超級大蘿蔔!”珍珍手一滑,栽了個大屁墩兒,孩子們笑着把她扶了起來。

一開始,幼兒的興趣點在收穫蘿蔔的喜悅上,所以他們主動地嘗試、探索、學習怎樣拔出蘿蔔。就在這時不知誰喊了一聲:“蘿蔔葉子上還有小蟲呢!”“真有,是西瓜蟲。”“我這裏還有瓢蟲呢!”大家的興趣點轉移到了對昆蟲的觀察上。

漸漸地,地上的蘿蔔越堆越多,於是一部分幼兒開始和老師一起擰蘿蔔纓。達達最先擰掉一個蘿蔔纓,高舉着蘿蔔開心地形容他的勞動成果:“看!我這個是大嘴巴蘿蔔!”“我這個蘿蔔扁扁的!”碩碩也舉着自己剛從磚縫中拔出的蘿蔔開心地大笑。“我這個像紅燈籠!”“我這個是紫色的,像大蔥頭!”“我這個是長方形的!”歡快的聲音此起彼伏。

行爲課程強調兒童在親身行動中獲得直接經驗,幼兒不僅通過拔蘿蔔的實際行爲獲得了怎樣拔出蘿蔔的相關經驗,同時還自發地觀察比較了葉子上的各種昆蟲,描述了蘿蔔的不同形狀、顏色,體驗到了勞動與收穫的快樂。

洗蘿蔔

蘿蔔拔完了,看到大家意猶未盡,我沒有帶領幼兒把蘿蔔送到廚房,而是組織大家把蘿蔔擡回教室一起洗蘿蔔。幼兒有的圍着水池洗,有的用盆接水洗。“我覺得真開心,我喜歡拔蘿蔔。”萬萬邊洗邊說。“我覺得好玩又有意思!”綿綿也說。就連平常不苟言笑的琪琪也開心地說起來。這時一個聲音響起:“我今天來晚了,雖然我沒有拔到蘿蔔,但我也很開心,因爲小朋友們有了收穫。”原來是小侯的聲音。看到小侯遺憾的樣子,我抓住時機啓發道:“小侯沒拔着蘿蔔,我們趕緊跟他分享一下拔蘿蔔的事情吧。”陽陽搶着說:“我拔的一個蘿蔔像有一根鐵棍鉤在地裏,我把葉子都擰下來了可就是拔不出來,後來我跟辰辰使勁一拔給拔成兩半了,另一半在土裏怎麼都出不來。”珍珍接着說:“我也遇到一個不好拔的,還摔了個屁墩。”這話把大家都逗笑了。達達還是對他拔的蘿蔔形狀更感興趣,說道:“我拔的都是怪模怪樣的,有一個跟大蒜一樣,還有的跟‘8’一樣。”

幼兒你一言我一語地梳理着自己的經驗,不僅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還從觀察與表達中獲得了發展。行爲課程指出:“幼兒應該充分享受自由,有大量的自主探索和自主交往的時間。”在洗蘿蔔的過程中,他們邊洗蘿蔔邊觀察、邊表達,發現了蘿蔔形態各異、大小不同。幼兒在愉悅的氛圍中主動觀察,盡情表達,而這正是來源於生活的語言教育。

畫蘿蔔

活動區時間到了,幼兒對蘿蔔的興趣依然濃厚,他們拿起畫筆畫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蘿蔔。佳佳畫的蘿蔔上長着幾根細毛;靜靜畫的蘿蔔葉子像芭蕉扇;小侯畫的蘿蔔有些怪異,他說:“我洗蘿蔔時看到蘿蔔上長着的小皺紋就像老爺爺的臉。”達達畫出的蘿蔔張着大嘴巴;美美畫的蘿f、像一盞小燈籠,蘿蔔的葉子、根、須一樣不落,細緻入微。

從畫面上看幼兒畫的蘿蔔,纓子短小、蘿蔔很大,看似感覺作品比例失調,而這正是源於幼兒在實踐中的觀察所得,也反映出他們的關注點與興趣點——收穫的蘿蔔。這種飽含情感的繪畫纔是真正的藝術,勝於老師的範畫。

吃蘿蔔

總算盼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幼兒好奇地找自己拔的蘿蔔。大家又發現了新問題:咦?今天喝的是蘿蔔湯,這是我們拔的蘿蔔嗎?我們拔的蘿l、明明是紅色的,怎麼湯裏的蘿蔔是白色的?幼兒想了半天仍不明白。我啓發地問:“這個蘿蔔湯裏面的蘿蔔是什麼樣的?”“切成片的。”“哦!對啦!”陽陽和晨晨恍然大悟:“蘿蔔外皮是紅的,裏面其實是白色的!我們拔斷的蘿蔔裏面就是白色的。”這下幼兒相信湯裏的蘿蔔就是自己拔的蘿蔔了。幼兒吃着自己拔、洗的蘿蔔,覺得異常美味,連平時不愛吃蘿蔔的幼兒也吃得津津有味。

拔出的蘿蔔是紫色、紅色的,可湯裏的蘿蔔卻是白色的,這讓幼兒有些疑惑,而拔斷蘿蔔的幼兒在教師的啓發下迅速聯想到自己的實踐經驗,證實了蘿蔔的真實身份,也使其他幼兒知道了蘿蔔裏面是白色的。這正是行爲課程中倡導的“課程從生活而來,從生活中展開,也從生活中結束”。

種蘿蔔

“蘿蔔是從哪裏來的?”這一問題又引發了幼兒的思考。當然是種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幼兒的認識是統一的,但在種蘿蔔還是種種子的問題上卻引發了爭議。有的說種蘿J、種子,有的'說種蘿蔔,還有的說種葉子,大家進行了種種猜想。老師啓發道:“蘿蔔是誰種的啊?”“李爺爺!”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那我們看見李爺爺的時候問問他吧!”孩子們果真在戶外活動時見到了李爺爺,圍住他詢問起來,李爺爺耐心地告訴他們種的是蘿蔔籽。可嘉欣卻質疑:“那我們班裏的蘿蔔就是用蘿蔔種的呀。”其他人也想起了植物角里的蘿蔔,還真是用小朋友帶來的櫻桃蘿蔔種的。爲什麼會不一樣呢?

老師沒有急於告訴幼兒答案,而是和大家一起在植物角里種下了蘿蔔種子,並與種下的蘿蔔進行對比試驗。最後通過實驗,我們找到了答案:種子長出了葉子,結出了蘿蔔;蘿蔔開出了花朵,結出了種子。

行爲課程指出:“從行動中所得的認識才是真實的知識;從行爲中所發生的困難,纔是真實的問題;從行爲中所獲得的勝利,纔是真實的制馭環境的能力。”幼兒不是爲了種植而種植,而是爲了解決問題而進行的種植,他們自發主動地管理植物、觀察植物、驗證猜想,這種探索過程使其在真實踐中獲得了真知識。

在生活中能夠讓孩子實際做的事情,都應該讓孩子親身去做,這是行爲課程的重要理念。所以,在拔蘿蔔的活動中,我們首先注意的是幼兒的實際行爲,讓幼兒自始至終都做活動的主人,他們用自身的行爲主動嘗試、探索、觀察、表達、猜想、驗證。我們堅信這樣的課程纔是幼兒所喜歡並能促進其成長的課程。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2

劉平是我們班的小公主,不僅長得潔淨美麗,而且聰慧懂事,深得老師們的寵愛,特殊是有一頭洋娃娃的頭髮,每當看到她的頭髮亂了我就給她梳梳,並給她紮好看的小辮,她好像也很清晰

這是老師對他的偏愛,總是跟我形影不離。

這天早上,我看到寧寧的頭髮亂蓬蓬的,梳也沒梳,我叫過她來問:你爲什麼不梳頭髮?寧寧說:老師我是有意不梳的,讓你給我梳,你爲什麼每次只給劉平梳小辮,我也要,一時間我竟不知說什麼好了。

我恍然大悟,無意中我犯了一個錯誤,梳頭事雖小,但在孩子們心中卻造成了不公平的感覺這樣對誰都不好。

我想起,有好幾次上課寧寧在扯自己的頭髮,我還批判他,他卻無動於衷,假如這是我主動給她梳梳頭髮,就能滿意孩子心理的需求,不至於給孩子造成心靈的陰影,我們的宗旨是讓鮮花和小草都受到陽光的暖和,我們做到了嗎? 3 睿睿不再含手指了

老師,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沒方法。今日早上入園時,睿睿媽媽愁眉苦臉的對我說。睿睿是我們班最小的一個孩子,入園時還不到兩歲半,雖然在班裏比較乖巧,大家也都特別喜愛他,但是他有一個含手指的壞習慣很讓人頭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盡了各種方法都不管用,還是照含不誤。睿睿入園快兩個月了,含手指的習慣再不改掉,對他以後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我肯定要幫睿睿改掉這個壞習慣。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3

與孩子共作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孩子們很喜歡在一張空白的紙上塗塗畫畫,他們可以自由發揮想象,根據自己的意願畫下一幅幅自己滿意的畫。當他們可以自由作畫時,他們會表現得無比專注,也會表現得出奇的安靜,在這種氛圍中與他們共作畫讓我感到無比輕鬆愉悅,也使我感到很欣慰。每個小小的靈魂都在自己的.世界裏自由翱翔,用自己手中的筆把自己純真的靈魂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是多麼彌足珍貴而又多麼美好的一刻。

在另一種氛圍中與孩子共作畫也是相當有趣的。

我較喜歡從實際生活當中找出某些物品或某些情景,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把它們畫下來。一般選擇的物品都是孩子們經常接觸的日常用品,像鞋子、水壺等等,孩子們會很興奮地進行討論,因爲是孩子們熟悉的物品,所以他們對此有千言萬語,作畫過程都是全身活動的。比如,畫鞋子。他們會互相討論各種各樣的鞋子,也會馬上去觀察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鞋子,然後就又開始議論紛紛,雖然作畫過程都充斥着議論聲,但孩子們都會把自己所討論的結果用畫表現出來。我就呆在這種熱鬧非凡的氛圍中與孩子們一起作畫,有些孩子還會對我的畫進行討論,他們會很真誠地說出他們對我的建議,也會直截了當地指出我作畫中的一些缺點,這不僅讓我感到他們對我作畫的欣賞時的那份認真,也讓我體會到與孩子作畫時的那份快樂與自由。

與孩子共作畫,總會有所收穫,不僅快樂自由,還能及時地發現自己作畫中存在的不足,也因爲看到孩子們對作畫的那份專注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4

xx是個非常活潑、聰明的孩子。剛來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發現他做什麼事情都不專心,總是走來走去,吵着要爺爺,對阿姨說自己要睡覺,對老師說要打電話給爺爺,讓爺爺快點來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時間,他卻又按耐不住,說要去外面走走、玩玩。於是,每天午睡時間,我就一直陪伴着他,xx喜歡拍着背睡覺,但是有時候,無論怎麼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爺爺來接。

xx入園的第二個星期,我們老師慢慢發現,他喜歡捏橡皮泥。一次捏泥活動中,xx自己打開一罐嶄新的橡皮泥,說:“哇!是橘黃色的,好漂亮!我要做一個蛋糕。”說完,只見xx先把橡皮泥分成三份,然後分別搓成球狀,再用橡皮泥蓋子在上面壓平,最後把三張“蛋糕餅”疊在一起,還不忘在上面做上四根蠟燭。於是,我就藉此機會,請xx上來介紹自己製作的`蛋糕,並請他一步步做給其他小朋友看,小朋友們都說xx做得非常漂亮,還爲他唱起了生日快樂歌。我也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爲他貼上了小紅花。xx小朋友得到了小夥伴們的讚揚和認同,也表現得非常高興。

同時,我們也慢慢發現,xx小朋友整理東西的能力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起,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助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xx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xx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爲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慢慢發現,xx小朋友能夠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加油哦!xx!你是個乖孩子!相信你會更棒的!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5

孫海峯------一個調皮機靈的小男孩,你只要看看他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的心思有多活,他滿腦子的小主意、小點子,讓人不由自主地會喜歡上他,他喜歡籃球、足球。班裏的新遊戲,多半是他先玩出來的,兜裏總是裝着些小玩具。這個孩子真可謂興趣廣泛,可惜就是不愛學習。

中班時,班裏有什麼壞事發生,找他準沒錯,所以大班入學第一天,他就吃盡了批評,同學們誰也不喜歡他,不跟他玩。我對他發動集體輿論的攻勢,這樣一來,他似乎有些學乖了,似乎有些聽話了,不太惹是生非了,可是,我分明地感覺到他眼裏的光一點點地黯淡了!

其實打從心底裏,我喜歡調皮的他,是那樣地有活力,那樣地富於創造性,我更喜歡他眼裏那一抹透着靈氣的光芒。

於是,我對自己說,不可以再這樣壓制他,要努力去挖掘和發揮他的潛能。我決定在新學期讓他擔任小軍體,做出這個決定,是因爲一件小事。大班上半學期結束時,我讓他把一份收費單送到同樓的一個小朋友家去,他欣然答應。本來,他送到就好回家了,而他居然在送到後跑回幼兒園,只爲告訴我:他送到了,交給了同學的奶奶。我覺得從這件小事上可以發現他有一點責任心,知道要對人負責,便作出讓他當小軍體的決定。

開學了,我把他找來,告訴他我的想法,並鼓勵他: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做好的,小朋友們都睜大眼睛看着你呢!希望你爭氣,做個男子漢!他一臉驚喜,滿懷信心重重地點點頭。雖然,我心裏壓根兒就沒底,深怕他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可我還是把消息和原因講給孩子們聽。孩子是乖巧的,掌聲通過。當然,我也請孩子們做小評委,每一個禮拜評價一下小幹部稱職與否。

如果這時,我能把工作做得再細緻些,對孫海峯擔任小幹部可能會發生的好的、不好的.變化考慮得周全一些,深入一些,也許就會有較好的效果。可是,我簡單地以爲,讓孫海峯當小幹部已是一個很大的激勵,他應該在這個激勵中發憤改正缺點,發憤學習,努力做好榜樣。我忘了他還是個大班的孩子,我忘了扶他站起來,僅僅是他進步的開始,他會碰到許多困難,思想尚未定型,可能會出現反覆,我更應該幫他走好這條路。

初當小幹部,孫海峯應該說是很努力的,天天回家練習喊口令,早操喊口令時聲音前所未有地響亮,振奮了每個孩子的精神,學習上也比以前稍稍自覺了一些。但畢竟沒有一下子好起來,而且初當小幹部,他對有些事情該不該做一無所知,再加上有些習慣不是一朝一夕想改就改掉的,所以,每週孩子們的評價,對小軍體總是有褒有貶。開始,我還能以鼓勵爲主,但漸漸地也沉不住氣,終於在兩個月後,孫海峯因上課時發呆,小軍體的職務被我一氣之下撤了。孫海峯也像泄了氣的皮球,沒了勁。

到今天,反思整個事前前後後,我不由地感到後悔。其實,只有我把握住事件中的幾處機會,我是完全可以取得預想的效果的。從這件事中,我體會到孩子的思想教育是一項持久性的工作,需要成熟、冷靜地思考周全,深入地把握,細緻周密地安排,才能達到一定的效果。還是那句話:"不僅要扶他站起來,更要指引他一條路,幫着他走好這條路!"

這件事,我將深深地銘記在心,我想,以後再碰到這樣的孩子,我一定能處理得很漂亮。我也會時時地提醒自己:幼兒園的班主任工作,是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需要細緻,耐心和恆心。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6

東淨瑜是我班的小才子,他能認讀很多字且詞彙量特別豐富,說起話來文質彬彬。開學初,他看到別的小朋友去學畫畫,非常羨慕,可是媽媽沒給他報名。晚上,他突然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班的小朋友全都去畫畫了,我們班只剩下我一個,老師都不管我了”。第二天,淨瑜媽媽就這句話來詢問老師:“爲什麼只把淨瑜一人留在活動室裏?”我覺得很奇怪,這是不可能的!這時淨瑜說話了:“老師,我想讓媽媽給我報名學畫畫”。原來,孩子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運用了極度誇張的`語言,他試圖用這種方法說服媽媽。

此事告訴我們: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和辨析能力差,還想象不到一些話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不是惡意的,只是一種自我保護、自我滿足的本能使然。因此我們不能認爲孩子只要說謊就是品質有問題,就是壞孩子,決不能發現孩子說謊就劈頭蓋臉地訓斥,而是應該仔細觀察、判斷,認真揣摩孩子說謊的心理,儘量用委婉的方式讓孩子知道說謊會對別人造成傷害,說話應該實事求是。作爲老師我們要慎重對待孩子的謊言。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7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似乎是我們老師的寫照,但經歷了寄宿班幼兒園生活,使我深刻的體會到幼兒園老師的寫照變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作爲一名幼兒園的老師,每天很早就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很晚才能下班,有時下班了也會因爲很多繁瑣的事情而加班。很多人不理解,覺得幼兒園老師有什麼呀,整天哄着孩子玩就行了,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麼累嗎?但是我會肯定告訴別人,我們是因爲責任纔會累。如果把你的孩子交給一個不負責任,一無是處的老師,你高興嗎?你願意嗎?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告訴我:當然不願意。我想,這或許就是幼兒園老師爲什麼那麼忙的原因了吧,爲了孩子我們每天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教師要給孩子一杯水,首先自己要儲存一桶水”的道理,有人曾經問我:你們既然那麼累,當初爲什麼會選擇這份職業呢?我說:那是因爲我們愛孩子,喜歡孩子,特別是看着自己教育培養出來的,從一個什麼不懂,咿呀學語的孩子,經過自己的教育,變成一個具有良好習慣的好孩子,相信這時候的老師,心裏別提有多麼的自豪,那些苦啊,累啊,在這個時候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所以,即使自己平常有煩躁,發牢騷的時候,但是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天真的笑臉,頓時所有的煩惱已拋之腦後,使自己更加有信心把這份值得驕傲的工作給做下去,甚至要做得更好。

在着忙碌的一個月裏,與孩子們也有了深厚的感情。發現大班的孩子思想慢慢成熟,每天三十個孩子在一個班級,誰都想得到老師的關注,與溫暖的感受。記得在一次識字《秋天的名片》課堂上,我在講課時點到睿傑小朋友回答問題。他膽怯的上來,無助的看着我。我知道睿傑是個內向的小朋友,於是轉變態度,對他微微一笑說:“說錯了也沒關係,老師希望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小孩子是特別會看老師表情的,當他在我的微笑裏找到溫暖後也不怕回答錯問題,說出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後來我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微笑,而是嚴肅的'說不知道就座下吧!那肯定只會讓他更加的膽小,不敢表現自己了。

通過這件事情,使我深刻的明白了曾經陶行知先生說過的一段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着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車、點電燈、學微積分的時候,才認識到他們是你當年的學生……”守住這小小的工作崗位,沒有什麼名利奢求,多一份期盼,對一份傾聽與信任,多一份技巧與藝術,一句真誠的讚美,一種鼓勵的眼神,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快樂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每天告訴自己給孩子們一個真誠的微笑,就會收穫到不一樣的快樂。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8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一學期又要過去了,看着這羣小傢伙們,多少還有點感慨呢還記得他們剛入園時那哇哇哭鬧的情景,再看看現在的他們………

片段一:“哈哈哈,這個《小兔乖乖》的故事,我媽媽講給我聽過的`,現在我來講給你們聽吧……”圖書角中正洋溢着這樣快樂的笑聲,樂於表現、信心滿滿喲!

片段二:“你們看我捏了一根火腿腸,啊哈,真好吃!你們看我還搓了一根油條了呢……”美工區角落裏孩子們正在互相炫耀他們的勞動成果呢!自己動手、相互交流,多棒的一羣孩子呀!

片段三:“老師,我這個像不像一架飛機呀?”你們看看我這個像什麼呀?”“咦,是風車吧。”……建構區裏孩子們正沉浸在那積木的神奇世界中,自由發揮。

片段四:“我是媽媽,我來做飯吧!”“你看啊,我做了好吃的菜!”小小的娃娃家讓孩子們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片段五:“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麼叫,喵…,喵…,”聽,孩子們正在親親抱抱角和小動物對話,唱小動物歌呢!多美的歌聲呀,多麼溫馨的擁抱呀,多麼純真的對話啊!

片段六:“這裏是掛號的地方,快來啊!”,“我是小醫生,你哪裏不舒服啊!”“小醫院”裏孩子們正在開心地遊戲中。

當我看到這一幕幕快樂、溫馨的片段時,我由衷地羨慕,羨慕孩子們的開心勁頭,羨慕孩子們的無憂無慮,他們之間傳遞着純真、美好、進步、快樂,與此同時,我也收穫着這一切的一切。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9

離園前,我組織幼兒看動畫片。沒過多久,後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竊竊私語。我連喊了幾遍“請安靜”後,情況有所改變,但過不了兩分鐘,他們又開始鬧騰起來了。

這時,我特別惱火,不明白爲什麼這麼好看的動畫片孩子們卻不喜歡看,不明白爲什麼孩子們坐在一塊兒總有說不完的話。爲了讓孩子們安靜下來看動畫片,我決定教育一下幾個比較“鬧”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環視了一下,看見較遠的那組孩子居然手拉手說說笑笑的.,我便徑直朝他們走了過去。

當我走近時,呈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張張膽怯的臉,一副準備受批評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們究竟在玩什麼玩得那麼開心,便什麼話都沒說,在他們旁邊找了個空位子坐下來。一坐下來。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緣由,原來我班的電視機有點小問題,播放時聲音很輕,以至於坐在後面的孩子根本聽不清楚電視機裏講的是什麼,於是他們乾脆自發玩起了遊戲。瞭解了孩子行爲背後的原因。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班的電視機機聲音很輕,很多小朋友聽不清故事,我們就改成手指遊戲吧。”我關掉電視機,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手指遊戲。這一事件給了我很多啓發。一方面,孩子的“出格”行爲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師僅憑主觀判斷,往往會誤解孩子。

當我們組織了自認爲很有意思的活動而孩子參與率不高時,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觀察和了解,並及時引導和調整;另一方面,教師平時應該鼓勵和引導孩子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儘早發現並解決問題。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0

毛豆,一個令人“頭疼”的孩子,他總會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事情。比如,午睡時,他會突然放聲歌唱;做早操時,他會悄悄地躲起來;美術活動中,他不是將畫紙揉成團到處扔,就是將雙手塗滿顏色嚇唬同伴……這一系列的行爲使孩子們逐漸與他疏遠了,甚至合謀對付他。

那天體育活動結束後,孩子們排着兩列縱隊在我的帶領下一起進入活動室。平時,毛豆經常故意走在隊伍的最後一個,有時甚至相隔很長一段距離,那天也不例外。正當我帶着大多數幼兒走進洗手間時,一名幼兒跑來對我說:“老師,他們把毛豆關在門外面,不讓他進活動室。”我聞訊趕緊離開洗手間,朝活動室前門走去。門的周圍沒有一個孩子,可當我想打開前門時,發現門已經被反鎖了。透過門中間的玻璃看外面,毛豆也並不在呀!我正納悶的時候,傳來幾個孩子的聲音:“老師,快點,他們把後門也關起來了。”我轉頭看向活動室後門,那裏果真圍着一羣孩子,他們正用自己的身體用力抵住門。我隱約聽到門外“咚咚”的敲門聲。正當我準備發問時,幾名孩子朝我的方向跑來,邊跑邊喊:“快,毛豆要從前門進來了。”我順勢攔住了他們的去路。或許還沒有從興奮中回過神來,被我攔住去路的孩子們在停下腳步的同時,還不忘對後面的同伴高喊:“快點!”我非常生氣,喝問道:“你們在幹什麼?”孩子們被我的威嚴驚住了。就在此時,一個身影靜悄悄地走到前門,輕輕地打開保險和門,把氣喘吁吁的毛豆迎進門。這個身影正是我們班的小鴿子——一個文靜的從不多話的女孩子。

經歷一番波折進入活動室的毛豆,顧不上休息,徑直向我奔來。他喘着粗氣,非常委屈地對我說:“老師,剛纔他們不讓我進活動室,他把前門和後門都——鎖——起來了,是小鴿子‘救’了我!”他故意拉長了“鎖”這個字,就是爲了讓我知道孩子們在合夥欺負他。看着他滿臉的汗水和無辜的表情,我心生憐愛。

是啊,毛豆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他似乎經常給大家制造麻煩,但他這樣被同伴欺負正常嗎?難道他就不該擁有朋友嗎?難道他就不該獲得朋友的關愛嗎?或許有了朋友的幫助,他能有所改變呢?

這時,我突然想起了那個身影,“關門”事件中唯一向毛豆伸出援手的孩子——小鴿子。那個曾經“救”過他的小女孩,那個讓他心存感激的小女生,願不願意接受毛豆做朋友呢?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我將小鴿子叫到身邊,輕聲地問道:“小鴿子,上次你看到毛豆受欺負,幫助了他,真是個好孩子。你瞧,毛豆在班上一直沒有朋友,我想幫他找一個朋友,你願意做毛豆的第一個朋友嗎?”小鴿子聽完我的問話,馬上就點頭應道:“我願意跟毛豆做朋友。”爲了讓事情能夠順利地進展下去,我又對小鴿子作了特別交待:“從現在起,我就將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你,做毛豆的第一個朋友。如果你發現他有做錯的地方,就立刻指出來讓他改正,你要多幫助他。可以嗎?”小鴿子非常高興而又認真地點了點頭。

一天,做操之前,我走到毛豆身邊悄悄地對他說:“毛豆,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幫你找了一個朋友,你猜是誰?”他搖搖頭說:“我不知道唉!”我面帶笑容地告訴他:“你的這個朋友就是小鴿子。”聽了我的回答,他居然靦腆地笑了。我隨後問道:“你喜歡這個朋友嗎?”“我喜歡,我要。”他連忙回答。原來,這個平時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是如此重視和珍惜這個朋友,他的表情和回答更讓我堅信我替他找的這第一個朋友是他需要的,是他渴望的。不過他能否留住這個朋友,纔是我比較關心的問題。所以,我就叮囑道:“毛豆,小鴿子是我給你找的第一個朋友。從今天起,你們倆就是朋友了,她會幫助你,你要多聽她的話,要不然她會離開你的。你知道嗎?”他很認真地聽着。“以後你會有第二個朋友、第三個朋友……你開心嗎?”他聽了我的話,開心地笑了起來:“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

第二天一早,毛豆剛走進活動室,我就迫不及待地問他:“毛豆,你的朋友還在嗎?”毛豆很嚴肅地回答:“老師,我的.朋友還在,我沒有讓她離開!”

日子一天天過去,有了朋友後的毛豆在變化着——

12月6日,毛豆剛準備伸手去拿別人東西,小鴿子便做了制止的動作,他立刻縮回小手,笑了。

2月15日,毛豆賴着不起牀,我輕輕在他耳邊說了句:“我去告訴小鴿子了。”他聽了,縱身一躍,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別去,我馬上就起牀。”

3月22日,毛豆走得慢,離隊伍越來越遠,我只說了句:“毛豆,你的朋友呢?”他就趕緊跑進隊伍,緊緊抓住小鴿子的手。

4月5日,分享巧克力時,一個孩子的巧克力軟了,毛豆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巧克力與他進行了交換。我和小鴿子豎起了大拇指,他開心地笑了。

不知不覺,我已經記錄了快四個月了,毛豆的變化還在繼續。

“關門”事件讓我深刻地意識到友情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教師不能忽視孩子的交往需要。當某個孩子成爲不合羣的個體時,教師該怎樣幫助他重新獲得信任,擁有朋友呢?我認爲合適的契機和合適的同伴是兩個重要的因素。讓我們一起努力,給孩子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吧!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1

“老師,你吃過彩虹糖嗎?”

“吃過。”

“那老師你知道彩虹糖爲什麼這麼好吃嗎?”

“因爲它酸酸甜甜的,好吃唄!”

“不對,因爲它有彩虹一樣漂亮的顏色,所以吃起來纔好吃!”孩子的想象力真豐富,連顏色都是可以吃的,實在是佩服啊!

“老師,你知道彩虹是什麼?”佳佳的問題一提出,所有的孩子都來了興趣,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

“彩虹是七仙女織的彩布,我奶奶說的!”悠悠很認真地告訴小朋友。

“不對,不對,是下雨後折射出的光!”然然也很肯定地說。

兩個孩子爭得面紅耳赤,找我來評理。我心想,用枯燥的折射原理和彩虹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來解釋嗎?這樣,孩子即使瞭解到彩虹的祕密,也是硬硬地接受,我不忍心把美美的東西變成生硬的理論。

我把孩子們帶到院子裏,將三棱鏡交到他們手裏:“讓我們一起找彩虹吧!”孩子們沸騰了,嘰嘰喳喳地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彩虹在池塘裏、彩虹在樹上、彩虹在小兔子的窩邊、彩虹在沙坑邊……”各種想法都蹦了出來。於是,小樹旁、沙池邊、池塘邊、鳥籠邊,到處都可以看到拿着三棱鏡的`孩子,蹲着,站着,坐着,不亦樂乎地尋找着彩虹:“老師,我找到了,找到彩虹了!”孩子們異常興奮,似乎找到了世界上最漂亮的東西!

讓孩子親自去探究、發現和體會,只有親身體驗所發現的答案,纔會永久地留在孩子們的記憶之中。我相信,尋找彩虹,將成爲孩子們最美好的回憶!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2

最近一段時間,我有了一個新發現,身爲一名幼師,我發現,無論做什麼事,叫出孩子的名字,比不叫名字的效果要好很多。所以,新學期開始,記住孩子的名字,對於教學活動和教師話語權的掌握度十分重要。

前兩天,我給班上的小朋友分了個組,讓小朋友分別選出自己這個組的組長,然後組長到我這裏來登記。

因爲是開學不久,我也是個新來的老師,所以小孩子們的`名字,我沒有記全。一個小組長上來了,我問他的名字。當場,我發現,他的臉色委屈了一瞬間。

我覺得,他一定是不高興我這個老師都給他們上了幾堂課了,還記不住他的名字。我心裏也非常尷尬。

第二天,我就悄悄的記住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

在他們搗蛋的時候,叫一聲他們的名字,頓時就乖巧了下來。

如果有人說,這麼多人,要怎麼記住他們的名字呢?其實方法很多。幼兒園有孩子們的照片,你可以悄悄對照。上課之前,還可以藉着點名的藉口記名字。多多點人來回答問題,也是記名字的好辦法。分小組,一個小組一個小組記,也是個辦法。

如果實在記不下那麼多,最起碼的好孩子和調皮的孩子要記住,中間的孩子們可以稍微慢一點記。但是,沒有記住名字的,千萬不要讓孩子發現,更不要叫錯了名字。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3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老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擡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着‘滑梯’看着什麼。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天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並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嚥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後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擡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知道唾沫爲什麼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知道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麼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迪迪說:“我知道,因爲這個‘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可以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着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這裏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老師,以後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乾淨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裏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乾淨。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着孩子們純真而快樂的面孔,我真爲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老師千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麼,做什麼;要善於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4

積極舉手發言確定是一種很好的表現,孩子能大膽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和學生們交流,不僅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而且對知識的掌握有較大的幫助。

經常聽到有家長這樣對孩子說:“記住,多舉手!”“你這孩子,真笨,上課老是不舉手“老師提問題了,要馬上舉手!”“我明天要問老師的,你有沒有舉手?”可能有絕大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積極舉手發言,認爲只要孩子積極舉手發言,這表示他(她)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動腦,學習成績一定會不錯。

但不舉手的孩子就表示他就不動腦筋了,就不聰明瞭,我覺得這絕對不是的.

我在教學中發現,通常膽小內向的孩子不太舉手,不愛表現自己的孩子不太舉手,情緒不佳的孩子不太舉手。這些孩子你能說他不動腦筋、不聰明瞭,不!絕對不能!!他們有些也是學習的姣姣者,但由於他的個性或某些因素改變了他們的表現,這些孩子往往知道問題的答案,卻不敢回答或不想回答,他們有的怕答錯了被別人笑,有的覺得不舉手挺好的,反正自己也知道這是爲什麼?確實,有時,老師把不舉手的孩子叫起來,他也能把問題回答的相當精彩,可見,並不是不舉手就是不動腦筋。

《新綱要》頒佈後,更突出了幼兒的主導性地位,教師只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在很多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都是在自己的.觀察操作過程中,經過老師的適當指導,從中掌握知識的,新的教學理念下,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動手操作能力更強了,創造想象能力更驚人了,合作交往等能力更一層樓了,徹底改變了以前的填鴨式教學,滿灌式教學,和一問一答式教學了,因此,有些孩子一次教學活動下來,舉手發言不多,但知識能力掌握的卻也不錯,要說他不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是,他能把想法與自己旁邊的同伴交流,這也很不錯呀!

有些家長一味的要求孩子多舉手,從家長半日活動觀摩中,很多家長就一直盯着自己的孩子舉手,有些甚至還時不時的提示自己的孩子舉手。孩子很遵命,只要老師一提問題,他條件反射似的舉手,但每次都答非所問,或目瞪口呆,不知要答什麼,這樣的孩子也很多。

要培養好一個優秀的孩子確實很難,“可憐天下父母心”我覺得教育引導孩子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怎樣才能做到“活而不亂,管而不死”是我們每個孩子的父母和老師所共同思考的,共同努力的,不舉手不是不動腦筋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發現,相信還有更多的問題等着我們去探討和研究。

幼兒教師教育的隨筆15

跟蹤中班的繪畫活動“小白兔”,有一個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畫得很認真,連自己的小手上也畫上了線條。再看畫面,線條很是豐富,最中央的線條部分尤其突出,像馬路又或是像樓梯,可沒有主人公一兔子。在他擡頭張望的時候,我問:“小兔子在哪裏呢?”他看了看畫面,然後說了一句:“在這裏呢!”便在畫紙右邊上下兩個連接的圓的小圓上面添畫了兩個耳朵,在下面的大圓上添畫上腿,一隻小兔子便立刻在紛雜的線條中活靈活現地顯現了。

他很是自豪地拿起他的傑作給我看。我猜想,這隻小兔子是要過馬路,還是要爬樓呢? “你的小兔子是要去幹嘛呢?”“老師,我的小兔子要去摘蘋果呢!”他的回答着實讓我驚訝,我疑惑地問:“中間的'是什麼?蘋果在哪裏呢?”“這是梯子,好踩着摘蘋果的。”他邊說邊在畫面的左邊又添畫上了幾個綠色的帶着長把的圓蘋果。無樹怎麼長果呀?我啓發引導着說:“蘋果長在什麼地方呀?爲什麼這麼矮呀?”(心中想引導他畫上蘋果樹。)他不緊不慢地指着畫面說:“我不想讓蘋果長在樹上,那就太高了,小兔子踩着梯子去摘會摔倒的。”好像突然又想起了什麼,他在畫面的左邊畫了一道綠色的豎線,又畫上一道綠色橫線與梯子連起來,然後喜滋滋地看着自己的畫作,看來是大功告成了。“這兩道線是什麼呢?”我好奇地問。他很是認真地邊指線邊解釋道:“這(豎線)是樹,這(橫線)是綁梯子的繩子,梯子綁在樹上就不會亂跑了,小兔子就不會摔下來了。”我朝着他豎起大拇指讚賞道:“你真有愛心,想得很周到,蘋果長得又矮,梯子又牢固,這樣小兔子摘蘋果真的會很安全了。”

腦子裏突然出現一個想法:在畫面的外面,是不是還會有他沒有說出的故事呢?我試探地問道:“你踩梯子摘過蘋果?發生什麼事情了嗎?”他的眼睛瞪得圓圓地直點頭,說道:“對呀,我在奶奶家摘蘋果的時候,蘋果太高了,我踩的梯子沒有綁,把我摔了下來,可疼了。”哦,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這就是他的生活經驗再現,大梯子、綁梯子的線、沒有長在樹上的蘋果——那些與生活經驗相關的部分被他突出誇大,這些稚嫩的線條、形象在他的講述的過程中“活”了起來,這纔是“孩子自己的聲音”啊。生活就是教育的現場,這次被摔的生活經驗已經深刻地烙印在了孩子的心裏,並被他遷移繪到了自己的畫作中。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獨特的筆觸往往蘊含着豐富的想象和情感。”從看不懂到讀懂孩子的繪畫故事,這一過程讓我深深反思,也頗有感觸: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會有一個充滿靈性的故事。作爲教師,在繪畫活動中,我們不能只在乎孩子繪畫技能的習得,不能以成人的審美自覺高明地對孩子的作品進行誘導、猜測、評價,而應按照《指南》精神,用充滿童真的心去靜靜欣賞孩子們繪出的線條、色彩,耐心傾聽孩子對自己作品的暢想與解讀,從而適時引導。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繪出自己的生活體驗、繪出自己的情感、繪出自己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