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教師1.77W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作爲一名幼師,我們對自己的職位都有着不同的見解,當然,我們都很清楚的是,幼教工作平凡而瑣碎,但事事又馬虎不得,不光需要付出耐心和愛心,更重要的是要走進孩子們的心裏,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

每天中午起牀時間一到,班上小朋友陸續疊好被子離開寢室,每次都只剩萌萌一個人。又一次領導來檢查工作,走進寢室看見萌萌一個人看着被子發呆,便問他:“你怎麼還沒把被子疊好呢?”“老師沒教我疊,我不會啊。”“老師也沒教別的小朋友,那怎麼他們都會呢?”萌萌不說話了。園長說;“找你們老師去。”我剛走進寢室,萌萌馬上說:“老師教了,就是老師老幫我,把我給幫笨了。”我聽了萌萌的話感覺很震驚,我回憶起他入園來生活方面的表現。他3歲就入園了,個子又小,自理能力很差,別說衣服穿不上,就是幫他穿上他也不會扣鈕釦,就連吃飯都是慢吞吞的,老師喂他一口他才吃一口的,至於疊被子,他根本就不學,每次起牀後他都是可憐兮兮地說;“老師求求你,幫幫我吧,我不會。”每次聽到他的求助聲,我就產生一種憐憫之情,不由自主地幫他疊被子。然後再告訴再疊被子的方法,但是,由於他個子矮,再加上依耐性強、做事慢,午睡起牀時間本來就很緊,有時我就乾脆直接幫他疊,要他回教室上課,所以他一直疊不好。

事過之後,我認真地進行了反思,覺得萌萌的話很有道理。如果我不經常幫他,而是對他嚴格要求,他能不會疊被子嗎?我不應該怕他做不好,而是應該爲他提供充實的學習和鍛鍊的機會,是我影響了他這方面的提高,我感到內疚。

這件事對我的教訓是深刻的,自那以後,我牢牢地把握嚴與愛的關係,對於生活方面的事情,凡是幼兒力所能及的事都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去做,絕不心軟遷就他們,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類型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爲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爲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攏??嗟?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導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導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一天分組活動,我正輔導不會跳繩的幼兒學跳繩,瑜瑜小朋友跑過來叫我:“王老師,于思遠他們往‘滑梯’上吐唾沫,不讓我們滑。”我擡頭一看,果然見班上的幾個“淘氣包”正圍着‘滑梯’看着什麼。我心想:這幾位“淘氣大將”每天都要搞點惡作劇,今天我得好好地“處理”一下了。我三步並兩步走了過去,剛要大聲斥責,忽然聽到于思遠嚷道:“哎,快看!唾沫往下滑了。”我急忙把要說的嚥了進去,站在他們的背後聽他們的對話。“真的,就是滑的太慢了。”凱凱頭也不擡地說。這時迪迪小朋友說:“你知道唾沫爲什麼會滑下去嗎?”“這個問題提到不錯,誰知道呀?”聽見我在說話,這幾位“淘氣包”立刻轉過頭來,不知所措的看着我,眼光中似乎在說,我們只是想看看唾沫是否也能滑下來。我笑了笑說:“你們很聰明,想一想,再看一看,你們發現什麼了……”幼兒看我沒有批評他們,情緒立刻活躍起來。迪迪說:“我知道,因爲這個‘滑梯’面是斜的,而且很光滑,唾液像水一樣可以流動,所以就滑下來了。”我摸着他們的頭笑了笑說:“你們說的很對,但你往這裏吐唾液對不對呢?”“不對!”“隨地吐痰不對,往‘滑梯’上吐也不對。”“不講衛生。”小朋友們大聲地搶着回答。我肯定了幼兒的看法。“老師,以後我們不隨便吐了。”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道。“咱們給擦乾淨了吧。”凱凱邊提議邊從口袋裏拿出紙將“滑梯”上的唾液擦乾淨。此刻,“小滑梯”前又排起了隊。

望着孩子們純真而快樂的面孔,我真爲我差點的冒失感到慚愧。看來老師千萬不能用自己的想法來斷定孩子的行爲,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要了解孩子想什麼,做什麼;要善於從惡作劇中發現孩子淘氣中積極的一面,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教師思考:什麼樣的美術活動能吸引託班的孩子,託班孩子喜歡"玩",只有將活動和遊戲結合,纔能有有效的收穫。

幼兒發展:託班寶寶的小手肌肉發展還不完善,握筆等技能比較欠缺,往往沒畫幾筆手就酸了,從而沒有耐心完成繪畫活動,針對這個現象,讓幼兒用整隻手來"玩畫",幼兒肯定喜歡。

理論借鑑:玩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們看到我將調製好的顏料端到桌上時,好奇的看着我:"老師這是什麼?""這個是顏料,有很多顏色呢,我們來玩顏料好嗎?""怎麼玩啊?"孩子們的好奇心立即被吊起來了。

在課堂上當我示範印手印的時候,我告訴孩子們:"今天要來用小手變魔術,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紅手小兔等!"孩子們開心的歡呼起來,有的寶寶在喊:"老師,我也要印畫!"當孩子們的手上蘸上顏料印好手印,我們一起欣賞的時候,他們不要老師引導,孩子們自己在欣賞中,說出了"大_小_"、"紅_綠_"等,同時也體會到了玩顏料的樂趣。我還沒收拾完畢,孩子們就問:"老師,什麼時候再印手印啊?"幼兒的興趣還很弄我們設計活動主要是圍繞孩子的。託班幼兒年齡小,如果我們單純地用小班方式來做,收穫甚小,但以魔術的形式來教,效果會更加明顯。遊戲是託班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快樂成長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晨間點名,我改變了一下點名的方式,請點到名的小朋友說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商震!”“馬!”“嘉偉!”“大象!”……“林林!”“孫悟空!”我愣了一下:“孫悟空是動物嗎?”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鴉雀無聲。我下結論:“孫悟空不是動物。”話音剛落,義義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身上不是有毛嗎?”寧寧接着說:“對!它還有尾巴呢!”“他還會打妖怪!”“孫悟空是猴子啊!”

“孫悟空會說人話,他和真正的猴子不一樣。”我向小朋友說明我的觀點,一些小朋友表示贊同,義義則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它身上有毛、有尾巴,爲什麼不是真正的猴子呢?”

我解釋:“孫悟空只有在電視裏、動畫片裏出現,真正的動物是真實存在的小動物,孫悟空其實並不存在。”

聽我這麼一說,小朋友好像有點頭緒了。“對啊,我在電視裏見過孫悟空!”“他會72變。”“他還會飛呢!”我藉機補充:“對啊,孫悟空會飛,你們見過真的猴子會飛嗎?”

小朋友好像明白了:“對啊,真的猴子是不會飛的!”“原來根本就沒有孫悟空啊?!”孩子們好像有點失落,有點沮喪。

孫悟空——孩子們心中的英雄,我如何幫助孩子理解這個虛擬人物的角色形象呢?如何幫助孩子分清動畫與現實的差異呢?

我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個調查:你喜歡哪些動畫角色,這些角色和生活中的形象有什麼不一樣。

很快,孩子們自己就找到了答案:原來,動畫片裏的角色都是作家和編劇編出來的!但這些角色都跟生活中的形象有關係,就像孫悟空,就是勇敢和正義的化身,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動畫片是假的,但動畫片所表達的情感是真的,帶給人們的美好與希望是真的!我想,我們不僅要讓孩子們欣賞動畫片的童話世界,也要讓孩子們欣賞生活中的自然世界,要讓孩子們感受童話的神奇,也要讓孩子們體驗生活的真實……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你知道嗎,我們的孩子真的是非常的聰明的,雖然他們總在和我們尋求幫助,但有些時候,這些所謂的幫助,其實完全是不必要的!在班裏我常常能聽見孩子們說“老師,我不會”,如果我仔細回想這些“不會”其實孩子們都能自己做好它,比如上廁所,很多孩子其實都能自己動手把褲子脫下來,當他們看到老師幫那些有困難的孩子脫下褲子的時候,他們往往也會說“老師我不會”然後就站在那裏等着老師去幫他們;吃飯的時候,有的孩子明明能自己吃飯,卻看見同桌的孩子有老師的幫助,他們寧願放下勺子等着我去喂他們;我甚至有聽到孩子要喝水,我讓她自己走去拿杯子倒水喝,她回答我的也是“我不會”。其實,他們真的不會嗎?答案是否定的。他們都能很好的做好每一件事,那麼“我不會”的現象又是怎麼出現的呢?孩子們的從衆心理,當他們看到別的孩子有老師的幫忙,他們希望老師也能看到他幫助他,於是他就用“我不會”來獲得老師的關注;孩子們的不情願心理,他們還沒有適應幼兒園生活,他們的需要沒有被得到滿足,他們希望這裏也有像父母一樣寵溺這他們的人。

作爲老師,我們需要做的是更多的鼓勵和引導,鼓勵那些會卻不願自自己動手的孩子,多用正面積極的話語讓他們願意自己動手,讓他們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本領,老師喜歡這樣的他們;引導那些不會的孩子,從幫助到孩子自己動手,引導他們慢慢地學會做一些簡單且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讓孩子們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一位美國幼兒教育學家說,美國幼稚園只訓練孩子合羣、適應環境,不教任何字。最主要的訓練是手的動作,例如使用剪刀和筆等。日本學校至今仍沿用傳統的算盤來進行計算教學,因爲計算機無法使學生理解,得出與答案有關的基本運算過程,也就不能訓練學生的思維。算盤恰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具,它充分鍛鍊了手指。

手指的鍛鍊直接刺激大腦中央的手指運動區,間接引起其它運動區的興奮和活躍。當手指鍛鍊得愈來愈靈巧時,頭腦的思維也就會相應的更敏捷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聰明;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智慧的工具和鏡子,所以說,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

恰恰是珠心算教學中的算盤能讓兒童雙手通過指尖訓練,達到開發兒童的智力和潛能。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直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

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接着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老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起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來歌曲中的內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積極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了。

(3)選擇合適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任妍小朋友的繪畫能力和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差。因此,在每次活動中我對她的指導和關心多於其他幼兒。可是,爲什麼半學期下來她的繪畫和動手能力沒有明顯提高呢?最近手工活動中發生的事情使我對此有所感悟。

那天,我們組織了一次手工活動,小朋友都十分感興趣,任妍也非常投入,她選擇了一張長頸鹿的手工紙,便追不及待地舉起剪刀開始剪。可是她歪着腦袋,翹着手指,剪得很累,剪出來的邊也不平整,看到這情形,我便走過去,握住她的手和她一起剪,並強調剪刀要放正、沿着輪廓線……但是,對於我的幫助任妍好像並不高興,一直嘟着嘴,我能感覺到被我握着的小手也鬆了勁,只是機械地隨着我的節奏擺動。於是,我便停下來問她:“怎麼了?爲什麼不剪?不會剪不要緊,老師教了你就會了。”她低下頭沉默了許久,然後輕輕地說:“老師,我自己會剪的。”“我自己會剪的。”猛然間,這句話敲醒了我。我本想做一個指導者、幫助者,事實上扮演了一個干預者、破壞者,同時,我也強烈地感受到任妍小朋友並不需要我過多的指導和幫助。她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己操作;她需要的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雨是在活動過程中的一種主動的體驗。不管她剪得輕鬆與否,好壞與否,只要是主動的,對她來說纔是最需要的。

中班的幼兒已具有獨立自主意識,並具有初步的活動能力,他們不願總是傲一個單純的接受者,而是願意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成爲活動的主體。我們作爲老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幼兒園的活動成爲他們真正需要的活動,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的發展。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

晚上,正準備睡覺,手機突然響起了短信提示音,打開一看,號碼是陌生的,但短短的一句話卻像炸彈一樣在我腦袋裏炸開了:“罰站是教育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孩子連爲什麼被罰站都不知道,這樣的教育還有意義嗎?”

我睡意全無。

我讓誰罰站了?躺在牀上,腦子如放電影一般重複着白天在幼兒園的每一個細節,可怎麼也想不起有誰被罰站過。

一夜無眠。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到幼兒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小朋友的花名冊,我想知道,短信到底是哪個家長髮給我的,這樣我就能知道是哪個小朋友爲了什麼事受罰了。可遺憾的`是,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竟然找不到那個電話號碼……難道,是發錯了嗎?和我搭班的老師來了,我把短信給她看,她瞪大了眼睛:“可能嗎?現在有誰會體罰孩子?估計是家長誤會了吧。”

可是,這誤會從何而起呢?要知道,無風不起浪啊……

我把這個電話號碼寫在黑板上,問小朋友是誰的爸爸或媽媽的手機號碼。可小朋友們只是靜靜地坐着,沒一個回答。我繼續問有哪個小朋友昨天晚上跟媽媽或爸爸聊過幼兒園裏開心或不開心的事?小朋友們紛紛說起昨天晚上跟家長聊的事兒。這時,安安怯生生地舉起小手,說:“老師,黑板的手機號碼,好像我媽媽剛換的新號碼……”

怎麼會是安安?他可是個既懂事又能幹的孩子,自覺又自律,每次評“好孩子”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

安安告訴了我們事情的原委:原來昨天晚上睡覺前,他那個當老師的媽媽向孩子問起了幼兒園的事。安安說,他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可不知爲什麼,一到午睡的時候,老師不讓他馬上上牀睡覺,也不讓其他小朋友上牀睡覺,而是叫他們站在牀邊,可是爲什麼要“罰”他們站,誰也不知道……於是,他媽媽就給我發來了這條短信……

事情終於搞清楚了,可心卻沉沉的,一點也輕鬆不起來。原來,因爲幼兒園條件的限制,我們班的活動室在一樓,但午睡室卻在四樓。雖然一直教育孩子們上樓梯的時候“要安靜,不能跑,一個跟着一個走”,可走到四樓,特別是盛夏的時候,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氣喘吁吁。爲了孩子的健康,每一次進午睡室的時候我們都會叫孩子先在牀邊站着休息一會兒,直到不喘了才上牀睡覺……

我以爲,這麼“簡單”的事,這麼“容易理解”的事,我們懂,孩子也一定懂,所以也就沒有作特別的強調。誰知道,“誤會”還是產生了。

跟孩子們解釋了“罰站”的原因後,我忙給安安媽媽回了個電話,雖然安安媽媽一再道歉,可我心底的這個結並沒有馬上打開。不管如何,在這場不大也不小的風波中,我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還要更細心、更用心,並要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真誠關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2

建構區總能吸引擁有建築夢想的孩子。今天的自主遊戲時間,又有一羣孩子在建構區遊戲。昌昌來到諾一身邊:“諾一,我要搭個陷阱,你能幫我嗎?”諾一爽快地答應了。兩人配合默契,不一會兒一個陷阱裝置搭建完畢。站在一旁的悅悅好奇地說道:“這像個發射器。”昌昌反駁道:“這是防小偷的陷阱,只要一踩到這個裝置,它馬上會報警,就像羊村裏的陷阱一樣,是用來防灰太狼偷能量種子的。”能量種子是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裏的劇情,羊村的村民在村長的帶領下爲保護能量種子而戰鬥。昌昌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認同,於是“保護能量種子”成了孩子們自主遊戲的主題。

經過大家的推舉,諾一成了羊村的村長,他立即召集大家討論,對任務進行了分工。遊戲開始了,昌昌先去科學角找來一顆種子,把它當作能量種子放在一個紅色盒子裏。然後諾一組爲能量種子搭建能量房,昌昌組則在能量房外圍搭建陷阱。過了一會兒,能量房搭好了,外圍的陷阱還沒有全部完工。諾一組就又給能量房周圍搭了個防電牆,村長諾一則在能量房中放了個像飯盒一樣的東西,說是密碼鎖,需要指紋和密碼才能開啓能量房的大門。密碼只有村長知道,指紋是天天的。這下大家可不樂意了,認爲這很不公平。於是村長召開了一次短暫的會議,最後大家用“石頭剪刀布”的辦法,決定誰擁有使用密碼和指紋的權利。遊戲繼續中,村長按滅了“燈”。“天黑了,天天去查看一下能量房有沒有被偷。”沒想到天天一不小心碰倒了能量房,大家唏噓不已,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我走過去對大家說:“你們動動腦筋,怎樣才能使能量房造得堅固,不容易倒掉。你們可以考慮一下房子的位置和搭建的材料。”聽了我的話,大家紛紛說:“把房子造在牆角最安全,也最穩固。”“用同樣大小的大奶粉罐做地基,最穩固。”我說:“好辦法,快行動起來。”於是,大家又興致勃勃地幹起了活。這時,昌昌說:“我找一顆假種子吧?”“爲什麼要找一顆假種子呢?”“用來迷惑灰太狼的。”大家覺得昌昌的主意不錯,便商量決定把真的能量種子放在紅色鐵盒中,擺放在能量房的第一層最角落處,把假能量種子放在奶粉罐中,擺放在能量房的第二層。這樣灰太狼從上往下找會先發現假的能量種子,以爲這就是真的能量種子。孩子們在造能量房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問題。在搭到第三層時,搬運材料的悅悅彙報說:“村長,長方形的積木快用完了。”孩子們原先考慮到能量房的穩固問題,所以要把它造成一座堅固的方形大廈。現在長方形積木用完了,怎麼辦呢?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見,有些孩子堅持要造成方形的能量房,有些孩子希望改成其他形狀的能量房。這時,諾一發揮了村長的作用:“一二層已經搭好了,就不要動它了,第三層可以改成其他形狀。這樣有了一二層牢固的基礎,整個房子也會很穩固的。”大家都認同諾一的想法。第三層改成什麼形狀呢?大家又紛紛找起了材料,在尋找過程中發現半圓的積木很多,就決定把第三層造成圓形的。在大家的努力下能量房基本成型。接着,大家又開始裝扮能量房,用圓柱形積木裝飾外圍,用三角形積木裝飾屋頂,創意十足。“爲什麼沒有樓梯啊?”“我們怎麼上去啊?”“我們搭個樓梯。”“我們做個手扶電梯。”於是能量房有了樓梯和手扶電梯,東東還在能量房的外圍用易拉罐搭了圍牆和大門。

能量房搭好了,孩子們覺得還是要有“陷阱”,於是大家又分頭搭起了“陷阱”。結果天天組搭了“冰凍發射器”,昌昌組搭了“無線發射塔裝置”,東東組搭了“神舟七號”。三組“陷阱”該用哪組呢?有人提議三組都用,威力更大。“如果灰太狼觸發了一個裝置,其他兩個沒有觸碰到就無法發揮作用了。”我提醒大家道。東東想了一會兒,說:“可以把三個裝置連接在一起。”“怎麼連呢?”不一會兒村長諾一想到了平時他和小夥伴們玩的多米諾骨牌遊戲,“我有個想法,可以用多米諾骨牌把三個裝置連起來。”諾一的想法受到了質疑,有人認爲這樣可能不行。天天說:“那就試試看吧。”於是,大家就動手操作起來,經過多次實驗、調整,終於成功了。孩子們歡呼雀躍。

這是一次自主的遊戲,教師幾乎沒有介入。從這次遊戲來看,孩子的學習是明顯的,他們有交流、探索、合作、創造,他們不斷地發現問題、探索策略、解決問題,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我想,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孩子積累生活經驗,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3

“瓶娃娃”是“數寶寶樂園”裏的遊戲材料,幼兒可根據教師事先貼在瓶子身上的顏色標記和點子數在瓶子裏插入相應顏色和數量的吸管。考慮到幼兒的能力差異,我在貼點子時設計了不同的難度:一種是封閉圖形,一種是不封閉圖形。

我估計中班幼兒在數封閉圖形的點子數時會遇到困難,所以我準備了可以作爲數數起始點標記物的蘋果貼紙。但什麼時候投放蘋果貼紙比較合適呢?我作了一次嘗試。在幼兒第一次遊戲時,我先不投放蘋果貼紙。正如我所料,幼兒在數封閉圖形的點子數時往往會數不清。於是,我站在一旁觀察孩子們能否解決這一問題。我發現有些孩子玩了一會兒後放棄了,轉到不封閉的點子圖了。而有一小部分孩子想到用手按住一個點子作爲起始記號,但由於孩子手比較小,要在數的過程中始終按住那個點有困難。我想這是我應該介人的時候了。我把孩子們召集起來,讓他們說說在玩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問題,還讓洋洋說說想到了什麼辦法,有什麼困難。洋洋說,他想到用手按住一個點子作爲數數起始的記號,但有時手會移動。這時,我拿出了蘋果貼紙,有個孩子叫了起來:“把蘋果貼紙貼在一個點子旁邊作標記就可以數清楚點子了。”有了記號,再數封閉圖形上的點子數自然容易多了。就算是能力稍弱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數清。孩子們可高興了。

在區角活動中,遊戲材料不僅要體現層次性,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還要注意投放的時機。就像蘋果貼紙,如果我在一開始就投放,可能會對幼兒的自主探究造成一定的干擾,但在幼兒遇到困難有需求時再投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正可謂“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4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幼兒教育更是一種“五花八門”的藝術。一成不變的教育方式對於現代的孩子已經沒有多大的吸引力,需要我們不斷地變換方式與他們交流,或生動地、或詼諧地、或有趣地“角色反串”是我與孩子相處中得到啓發,也是孩子給我的“靈感”。要知道,孩子們的記憶力比大人可是強多了。有時講過的故事,教過的兒歌、歌曲,在一段時間後我會忘了,而他們能記得清清楚楚。在我唱錯歌詞,唸錯兒歌時,他們會用大人般的語氣,對我進行“愛”的教育,糾正我。當然,我會虛心接受並對他們說:“謝謝”。

小老師的幫助“久而久之”我體驗到了“角色反串”的樂趣,也發現了其中的奧祕。

於是,我“越來越笨”了,孩子們“越來越聰明”。在學習上,我會向他們求助:“怎麼辦呢?爲什麼會這樣做呢?”“誰能幫助我?”在遊戲中,我會請他們商定規則:“要怎麼做?做到哪幾點?”在生活中,我會提出疑惑:“這樣可以嗎?”“怎樣才做的更好呢?”而對我提出的問題,他們都能認真地、盡心地一一給予我幫助。在這過程中,他們嚐到了“小老師”“小大人”的甜頭,增加了他們做事的責任感,也能讓他們感覺自己是集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

我與孩子“角色反串!”孩子在學習上變被動爲主動,在快樂與自信中學習。能讓我“輕鬆教學”,也能讓孩子們“輕鬆學習”“魚和熊掌兼得”的收穫下,我何樂而不爲呢?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

曾經錯過了幾次聽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的機會,今天上午聆聽了王春霞老師的大班歌唱活動《五隻小青蛙》,感覺這是一首情境性較強的歌曲,王老師動情優美的演唱,有趣的動作,簡單的活動設計卻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個活動除了圖片幾乎沒有其它道具,顯得很輕鬆自然。

歌曲的內容是這樣的:

五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四隻小青蛙;

四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三隻小青蛙;

三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二隻小青蛙;

二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還剩下一隻小青蛙;

一隻小青蛙,站在池塘邊,捉蟲子做美餐,一隻小青蛙跳進池塘裏,青蛙都回家找媽媽。

給活動的一點建議:《五隻小青蛙》共有五段幾乎一樣的歌詞,所以在範唱時可以捨棄幾段,就從兩隻青蛙唱起。五隻小青蛙富有童趣的圖片沒有演示,可以在演示中讓幼兒感受歌曲中表現的五隻小青蛙在池塘邊捉蟲子,一隻一隻跳進池塘裏的情景。歌曲的節奏中有兩處有趣的唸白,可以進行置前處理,在完整範唱時讓幼兒在念白處進行互動。讓幼兒在完整感受歌曲時體驗合作曲的樂趣,避免歌曲長而造成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