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5篇)

教師2.81W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5篇)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很榮幸能與各位老師一起探討和學習本次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教育工作,但是對於幼兒教育的認識還是有些粗淺的,希望通過本次“金點子”的探討,能吸收一些寶貴的經驗。

今天我將從一下幾個實例中說一下我的觀點:

剛剛進入幼兒園時,我發現每天早上小朋友與老師之間的相互問好,是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於是,今日我在我們班實行了”迎賓小禮儀“活動。來加強小朋友之間的相互溝通,以及禮貌教育。同樣,在進行此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也發現了另外的問題,有的小朋友很大方的和老師打完招呼後還會跟兩個執勤的小朋友打招呼,有的需要老師提醒後再打招呼,有的小朋友直接不說,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針對這一現象可能會發生在膽怯的孩子身上。

膽怯的原因:

1、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要求嚴格,家規很嚴,家庭氛圍等原因。

2、家長們對孩子的保護措施或者灌輸安全意識的緣故。(不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別人東西……)

3、家長們看不到的閃光點。也不善於表達對孩子的認可態度,不善於鼓勵孩子。

我覺得關於膽怯這一話題可以在班會活動上適當的點到。也可以有針對性的舉例子。

針對剛剛我們班文明小禮儀例子中膽怯孩子教育方法我是這樣做的:

1、自我示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可能有些慢,等老師或者同學示範過後會明白)

2、渲染法(請執勤的小朋友在一次友好的表達,請周圍小朋友給予鼓勵)

3、在日常活動中多留意膽怯的小朋友並且安排活潑開朗的小朋友帶動。

前幾天,我在進行教育活動時,發現有部分小朋友對於蔬菜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後來我跟幾位家長了解了一下情況。由於孩子挑食問題嚴重,所以,平時吃飯時能喂進孩子飯去就很費勁,沒空閒對孩子對蔬菜進行認知教育。有的家長那個能讓孩子安穩坐下用餐,不過是包辦似的,有的對着一桌子菜問小朋友”你想吃綠綠的那個還是黃黃的那個呀你想吃酸酸的還是辣辣的呀“根本不會教育孩子蔬菜的名稱。所以,每次,進餐前,我們會給孩子介紹今天吃什麼蔬菜。會給孩子儘量展示圖片或者事物,然後會小朋友們講解吃這個蔬菜的好處。及其他的蔬菜的用途。

很高興能與大家分享這麼多小故事,謝謝大家。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培養生活中的“小男子漢”

品讀作家王安憶的《我們家的男子漢》一文,我們看到了一個爽氣、獨立、沉着又不乏天真可愛的小男子漢形象。生活中,我們更希望能夠看到一羣“小男子漢”們茁壯成長。那麼,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生活中的小男子漢呢?

踩死“臭大姐”

作爲一名女性教師,雖然身上不可避免地少了一些“陽剛”色彩,但我依然盡全力爲班裏的孩子們灌輸“男子漢”精神,並適時地作出表率。

在一次手工製作課上,一隻“臭大姐”從窗外飛了進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在了王晗玉小朋友的頭上。本是一件小事,但後一排的陸一暢小朋友看到了,嚇得“啊”的一聲慌忙跑到了走廊上。緊接着,其他小朋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驚慌間已經抱成了一團。陸一暢指着王晗玉的頭說:“臭大姐,很大的臭大姐!”王晗玉嚇得“哇哇”大哭。我趕緊向王晗玉走去,同時安慰大家:“小朋友們不要害怕,不要害怕,只是一隻臭蟲。”

王晗玉哭着向我撲來,頭上的臭蟲也趁勢飛到了地面上。我把她攬在身邊,並召集全班小朋友圍過來。

“大家看,這只是一隻臭蟲。它雖然很臭,但不會咬人。臭蟲是害蟲,看老師來消滅它!”我擡起腳,故作輕鬆地把臭蟲踩死。隨後,又用紙把臭蟲的屍體包住,扔進了垃圾箱裏。

“臭蟲只是一種小害蟲,不會咬人的。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勇敢的,以後就不會害怕臭蟲了,對不對?”我滿含期待地看着大家。

孩子們你看看我,我望望你,眼中的惶恐告訴我,他們依然害怕臭蟲。

又來一隻“臭大姐”

正值秋季,又一隻臭蟲飛進了教室。這一次孩子們明顯比上次鎮定了許多。

“老師相信我們班的男孩子都是小男子漢,女孩子也會像故事裏的花木蘭那樣勇敢。這一次,有誰願意站出來像奧特曼一樣保衛大家呢?”

“老師,我想試試,不過,我不敢用手捏住它……”陸一暢看着我說。

“好的。其他小朋友有沒有願意幫助陸一暢的呢?”我問道。

很快,有三四個男孩子站到了陸一暢這一邊。他們組成了一個小團隊向臭蟲走去。來到臭蟲面前,陸一暢神情緊張地望着我,我用微笑鼓勵着他。

只見他猛地閉上眼睛,擡腳向臭蟲踩去,很可惜,沒踩着,引得其他小朋友哈哈大笑。第二次,陸一暢看準了臭蟲,一步到位,臭蟲一命嗚呼了。緊接着,在我的鼓勵下,王晗玉用紙巾把死去的臭蟲扔到了垃圾箱裏。

一隻“臭大姐”,讓幼兒切身體會到了什麼是勇敢,我們相信這是孩子們邁向“男子漢”的第一步。想要靠做來指導,讓幼兒從自身體驗中去克服怯弱、體會勇敢是學前教育中需要重視的內容。

講一個故事,樹一個榜樣

在班級故事會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項作業——講一下我心目中的男子漢,給自己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我把範圍放開,鼓勵他們去發現身邊的“男子漢”榜樣。

很快,在故事會上,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講述了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榜樣。“我覺得我的爸爸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敢殺雞,還敢殺魚。”王偉小朋友第一個爲大家講述。

“我奶奶是我心目中最勇敢的。因爲我和爸爸媽媽睡一個房間,奶奶自己睡一個房間,可是奶奶並不害怕黑。”李穎小朋友的故事雖然短,卻贏得了其他小朋友熱烈的掌聲。

“我心目中的男子漢是喜羊羊,因爲它不僅勇敢,還非常聰明。每一次它都能戰勝灰太狼……”“我覺得《海的女兒》裏的小美人魚公主是最勇敢的……”孩子們很開心地向大家分享着自己的故事。

“小朋友們,我們要像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漢榜樣’學習,對不對?只有這樣,我們長大了才能成爲一名真正的男子漢或者女英雄。”我的提議得到了孩子們的一致贊同。

邀請爸爸做個遊戲

考慮到孩子們平時都由媽媽或者爺爺奶奶接送,很少能夠與爸爸在一起做遊戲,於是,我們攜手家長,組織了一次“家庭接力賽”。

比賽規則:爸爸負責在一端吹氣球,由孩子把氣球送給在另一端等候的媽媽,媽媽再給每一個氣球畫上笑臉。在規定的時間裏,哪一組家庭完成的笑臉氣球多,即獲勝。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裏,孩子們感受到了“男子漢”的力量。爸爸們努力地吹着氣球,鼓勵孩子以最快的速度送給另一頭的媽媽。有的孩子在運送過程中不小心摔倒了,若放在平時肯定會號啕大哭,可是在遊戲過程中,因爲有爸爸在,他們不好意思哭,有一些爸爸直接要求孩子“爬起來,向前衝”。

去感受爸爸的力量,也是鼓勵幼兒去體會男子漢的力量。這種男子漢的力量會帶給他們安全感和對父母的崇拜之情,這是幼兒成長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侶。在學前教育中,尤其是在當下幼教隊伍中女性居多的情況下,讓幼兒在體會柔性美的同時感受“陽剛”的力量,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大有裨益的。我們相信,未來的社會需要我們培養出一個個頂天立地的“小男子漢”!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總愛把小手放在嘴巴里面。還有一些小朋友特別喜歡在地上爬,然後在把髒髒的小手摸臉,放到嘴巴里。好的生活衛生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到他們的終身。

但如今的孩子,一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許多家長認爲“我們小時候吃了苦,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只有一個,不能讓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們時時處處依順孩子,吃飯﹑穿衣時出現了幾個大人圍着孩子一人轉的現象;晚上睡覺時還任孩子嘴裏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爲孩子買一大堆的零食,結果使孩子對正餐了無興趣……殊不知幼兒時期正是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若錯過這個寶貴時期,一旦壞習慣形成了非但難改,而且貽害無窮。

所以老師要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生活衛生習慣。所謂,幼兒園是幼兒的第二家庭,老師則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家長的角色,老師的一言一行,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在不知不覺的模仿中受着影響,因此,老師對幼兒的示範作用很重要。平時,老師在幼兒面前,要有意思無意識地讓幼兒知道老師是這樣愛乾淨,講衛生的。例如,吃飯前和小朋友一起洗手、擦手。幼兒的模仿能力強,自然會跟着做,久而久之,幼兒飯前洗手的習慣就培養出來了。

培養幼兒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應從小事做起。有好多小朋友愛玩紙,可每次玩過後,教師裏就會一片狼籍,滿地的紙啊等令老師頭疼。爲此,在一次美工活動中我想了一個辦法,我讓小朋友自己按意願玩紙,小朋友可高興了,等他們玩累了,地上也遭殃了,碎片到處可見。於是,我就唱起《開火車》的曲子,玩起遊戲來,小朋友興趣來了,也紛紛加入進來,當我們開着開着我停了下來,對小朋友說:“不好前面有障礙物,我們的火車過不去”。說完,將一堆紙撿器起丟進紙簍。火車又開了,前面又有一堆紙片,我正想開口,只見杏子小朋友主動跑上前去說:“老師,我把這個丟進紙簍。”我衝她一笑,大聲說:“小朋友看,教師裏還有這麼多東西,我們怎麼開火車呀?”小朋友明白了我的意思,都爭着將地上的垃圾丟進紙簍。這下,火車開得真快!

從那以後,幼兒往地上丟東西的習慣明顯好轉,不管是進行活動,還是吃午點,小朋友都很自覺往紙簍仍。由此可見,老師對幼兒的耐心引導,會促使孩子兩好的行爲習慣在此過程中逐步養成。

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同時也表現在要有獨立自理能力,玩具玩過後,一定要讓幼兒學會物歸原主,如果老師讓老師來收拾整理,容易讓幼兒產生依賴心理。從讓幼兒學會收拾玩具,逐步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學會穿、脫衣物等力所能及的事。日後,這種好習慣會遷移到孩子的學習,工作中去,將使孩子受益終生。

作爲一名幼兒老師,要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積極、認真的督促,培養幼兒愛清潔,將衛生的好習慣,讓孩子健康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逗螞蟻——走進孩子的生活

“螞蟻螞蟻快快來,快快來吃飯。什麼飯?黃米飯。什麼筷?毛竹筷。什麼碗?爛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嘿呀嘿呀搬得歡。”看着孩子們興致盎然地玩語言遊戲“逗螞蟻”,我卻忍不住想:逗螞蟻,這本該是一個特有生活氣息、帶着科學探究意蘊的活動,難道就只能這樣在模擬的語言遊戲中讓孩子們想象表演嗎?早在上世紀初,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爲什麼我們不能帶孩子們到戶外去逗螞蟻呢?

帶上一個小小的飯糰,我帶領孩子們出發在園內尋找螞蟻,交給孩子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在我們走過的地方發現螞蟻。與往常的散步不同,孩子們一個個低着頭,步履緩慢,顯得異常專注:“哪裏有螞蟻啊?”園內,多是水泥澆築的平坦大道,確實難以找到螞蟻的身影。

“看這邊!”子傑大聲地喊了起來:“這個花壇邊邊上有一隻螞蟻!”一羣孩子湊過去:“哪裏呢?”子傑沮喪地說:“它往那裏的泥地裏爬走了!”

“螞蟻喜歡待在泥地裏!”俊成興奮起來,像發現了什麼新的祕密:“老師,我們到種植園地去找螞蟻!”

果然,臨近種植園地,孩子們在水泥路沿上發現的螞蟻多了起來,不時有孩子停下來,湊到一起細細地看,還不時跑過來向我報告他們的發現。

“老師,我想用手輕輕地去碰碰螞蟻,螞蟻好像是怕人的,還沒等我的手伸過去呢,它就很快地爬走了!”

“老師,螞蟻太小了,我輕輕地一捏,還沒用力呢,它就被我捏死了!螞蟻怎麼這麼容易就死啊?”

“老師,螞蟻的家在哪裏啊?我們怎麼只能找到一隻兩隻螞蟻呢?”

“螞蟻怎麼那麼小啊?它爬得可真快。一會兒就看不到它了!它還會一邊爬一邊掉轉頭朝另外一個方向爬,好像在跟誰打招呼呢!”

“老師,你把飯糰放在地上,看看是不是真的會吸引到螞蟻過來。”

“好,你覺得飯糰放在哪裏才能吸引到螞蟻?”我請小朋友把飯糰分成小份,孩子們把飯糰放到了剛纔發現螞蟻的幾個地方,然後蹲在旁邊盯着飯糰看。

很快,孩子們就沒有耐心了:“老師。好像螞蟻不喜歡飯糰,怎麼到現在也沒有螞蟻過來呢?”耐不住性子的子傑,早就在四周尋找,並抓到了一隻螞蟻:“老師,我抓到一隻螞蟻了,能不能把它帶回教室?”

“當然可以了!我們把飯糰留在這裏,午睡後戶外活動,我們再來看看,會不會有螞蟻來搬飯糰。”

回到班級,子傑鬆開捏得緊緊的小手,發現螞蟻已經被他捏死了:“唉,螞蟻又被我捏死了,它怎麼這麼不經捏啊?”

俊成迅速地從櫃子上拿了一個透明的小玻璃瓶:“不急,我用這個瓶子去抓螞蟻,在陽臺的康乃馨種植園裏,一定也可以找到螞蟻。”

沒過一會兒,俊成的瓶子裏就裝進了一隻螞蟻,他想蓋好蓋子,又擔心會把螞蟻悶死:“老師,你說,要不要把這個蓋子給擰緊啊?”孩子們異口同聲:“不要蓋蓋子!螞蟻會悶死的!”俊成小心地把玻璃瓶放在了鋼琴上。

可是,等孩子們午睡起牀,螞蟻不見了!連我都覺得詫異,螞蟻居然能夠沿着光滑的玻璃瓶壁爬出來!有了這一次的經驗,孩子們再次隨我去戶外尋找螞蟻的時候,都帶上了一個小瓶子,我則準備了一些放大鏡,我多麼希望,孩子們能像我小時候那樣。看到螞蟻搬家的壯觀景象,找到螞蟻的家,在螞蟻的家裏發現那隻碩大的蟻后,看到忙碌的工蟻,發現那些小小的白色的蟻卵和幼蟻……

螞蟻搬家沒看到,期待中的螞蟻搬飯粒也沒看到,卻發現了令人驚喜的一幕:食堂後門口,一羣小螞蟻正在搬一小塊芒果肉。“螞蟻最喜歡芒果肉?”子傑最先提出了疑問:“芒果比米飯好吃!芒果是甜的!”“那我們放一顆糖在地上,看看螞蟻會不會來吃?”“螞蟻們的家在哪裏呢?它們把芒果搬到哪裏去?”幾個孩子拿着放大鏡跟着螞蟻去探尋了。

可惜的是,孩子們抓到的螞蟻,沒有能夠在教室裏多存活幾天。但在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已經習慣了拿着放大鏡在陽臺上觀察螞蟻:“老師,我們不要再抓螞蟻了,媽媽在電腦上幫我查螞蟻的知識,螞蟻是羣居動物,它們各自都有自己做的事情,離開了蟻羣,它們就活不了了。”區域裏,我悄悄地爲孩子們提供了螞蟻的標本、蟻穴的模型以及放大鏡,爲了增添自然情趣,我特意設計了戶外花園的立體牆面場景,讓孩子們用放大鏡尋找躲在花葉下面的小螞蟻,用創意泥製作可愛的小螞蟻並放到小花園裏,用繪畫剪紙的方式表現出螞蟻的家……可喜的是,孩子們在美工區裏的創意製作,也細緻地表現了他們對螞蟻的觀察發現:螞蟻有六隻腳,頭上的觸角是細細長長的,螞蟻喜歡生活在泥地裏,喜歡在樹底下、花葉下爬來爬去……他們還用一次性餐盤做瓢蟲、做蝴蝶、做蜻蜒,因爲,它們是螞蟻的好朋友!

在“爬呀爬、飛呀飛”這個有關昆蟲世界的主題活動裏,我們在班級環境以及教學活動中所呈現給孩子的,大多是對這些可愛動物的藝術再現和聯想,真實的昆蟲世界是怎樣的,只有走進大自然,孩子們才能夠獲得真切的感知和體驗。在被鋼筋水泥包圍的城市裏,在經濟日益發展、環境卻持續惡化的現實中,我們或許已很難讓孩子們看到螢火蟲在夜空中四處飛舞的美景,但我們完全可以多創造一些讓孩子們在自然中觀察的機會,譬如觀察螞蟻,譬如飼養蠶寶寶,譬如在種植園地觀察蜜蜂採蜜、蝴蝶翩飛……所幸的是,我們幼兒園右邊的水岸新都小區,依然可以在池塘邊聽到此起彼伏的蛙鳴,甚至可以看到青蛙從草叢裏一蹦而出躍向池塘;幼兒園後面的香樟花園小區,花香四溢,隨時都能看到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舞;在幼兒園門外的路邊草地,只要下雨,就能發現剛露頭的野生蘑菇,還能聞到那種蘑菇的自然香氣;幼兒園對面的貫莊小區,更有居民們種植的蔬菜以及各種自然生長的野花野草,讓孩子們享受到許多田間的野趣……而在幼兒園內,孩子們隨時都能發現在泥地裏忙碌鬆土的蚯蚓,看到草叢下緩慢爬動的蝸牛,看到淺水池塘裏的螺螄,還有各班教室飼養角里的各種小動物。每當我帶着孩子們走進這些自然環境之中,孩子們總能發現許多我不能夠發現的新奇,這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發現和學習,而大自然,是最貼近孩子的學習場所!

“老師,螞蟻長大了是不是就會變成西瓜蟲?”這是俊成第一次觀察螞蟻時向我提出的問題。我想,孩子們之所以這樣問,是因爲他們太缺乏在生活中對昆蟲的觀察與發現了。當俊成抓到了一隻螞蟻裝進玻璃瓶的時候,他就馬上調整了自己的問題:“我發現螞蟻就是螞蟻,西瓜蟲就是西瓜蟲,它們都有腳,但螞蟻只有六隻腳,西瓜蟲有很多細細的腳;它們都會爬,但螞蟻爬得快,西瓜蟲爬得慢;螞蟻會把頭轉來轉去,西瓜蟲會把身體縮成一個團……老師,螞蟻和西瓜蟲吃的東西是不是一樣的?”

“老師,蠶寶寶吃了桑葉就會長大,它能不能吃別的樹葉?”這是文雨在飼養蠶寶寶時提出的問題。我想,這就是孩子們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慾望,我一邊鼓勵她用一條蠶寶寶做實驗,一邊竭力地回想兒時隨母親採桑養蠶的點滴記憶,希望能夠搜尋到有益的經驗。讓孩子在實踐中感知吧,雖然那條蠶寶寶最終死了,但我相信,這個孩子自己動手的探究過程會讓她得到有益的經驗。

“老師,我們的園服、小書包上都有小鳥的標記,我們幼兒園內是不是有小鳥會飛過來停在樹上唱歌?”這是我們請孩子們設計新園標記時子怡提出的問題。我想,這正是孩子們對大自然的嚮往之情。當那一天我們在教室裏聽見鳥叫而衝到陽臺上,看到屋頂上似乎要在這裏築巢的燕子時,孩子們都歡呼了起來,旋即大家又都放低了聲音悄悄地回到教室,我們都怕打擾了燕子,希望燕子能夠長久地在這裏築巢,這樣,我們就能一直和燕子做鄰居了!

我想,孩子們的生活是需要這些小精靈們的陪伴的,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將帶給孩子們無窮的童年快樂。如果可以,我願意重回童年,找到曾經玩過的在風中盪鞦韆的蜱蟲、樹上粘着的蟬蛻、房屋土牆下的土鱉蟲甚至還有泥地裏的蝸牛、桑樹上的毛毛蟲、躲在菜葉背後的菜青蟲、揮舞着大刀的螳螂、在牆壁角落裏唱歌的紡織娘……若能把它們一一帶到孩子們面前,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驚喜萬分!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市第三實驗幼兒園)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孩子教會我快樂生活

“王老師,早上好!”每一個工作的早上,我都能聽到孩子們稚嫩而動聽的聲音。“早上好!”我也微笑着迴應每一個孩子。從教5年來,我常常在想:是我教會了孩子們懂得了許多道理,還是孩子們教會了我怎樣好好快樂地生活?

記得畢業時,原本想着去國小執教的我,稀裏糊塗進了幼兒園實習。就在和孩子們相處的愉快時間裏,我堅定了當幼兒園教師的信心。這是世界上最純潔的小天地,天真無邪的笑容讓你無法抗拒。很幸運,半年實習時間過後我真的成爲了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徜徉在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睛裏;我愉悅在孩子們無限的歡樂裏:我飛翔在孩子們快樂的笑聲裏。我感覺自己真的好幸福。

“王老師,明天我生日了,我想請你和小朋友一起到我家去給我過生日,行嗎?”航航問。“好啊!”我滿口答應了。那是一個雙休日的晚上,我來到了航航的家。當我按響門鈴的那一瞬間,一羣孩子跑來給我開門:“王老師來咯!”大家紛紛歡迎我,牽着我的手進門,似乎這是我的生日派對。航航媽媽早已準備好了晚餐,我們一起坐着開始爲航航過生日。“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生日歌唱起來了。“許個願吧!”“我希望王老師能永遠和我們在一起!”當航航說出自己的心願時,我的心被觸動了,我感動得流下了幸福的眼淚,我爲擁有這麼可愛的孩子們而快樂。我知道,孩子們已經把我當作他們的親人了,他們愛着我,我也愛着這羣小精靈。

做一名幼兒園教師的確很幸福!我希望我能一直幸福下去,也希望全天下所有的教師們幸福快樂每一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嘉怡咬人了——走進孩子的生活

剛開學,孩子們在一起學跳集體舞,鞠躬行禮,互相拍手,拉手轉圈,交換舞伴……佳宇心不在焉,動作總是跟不上節奏,每做一個動作,嘉怡都要強拉着佳宇去完成。當嘉怡要拉着佳字的手轉圈向前行進的時候,佳宇卻還停留在前一個拍手動作的狀態上,甚至表現出不願跟隨嘉怡變換動作的神情。一時之間,嘉怡顯得非常惱火,低頭咬了佳宇的手指。頓時,佳宇哭着喊“嘉怡咬我了!”嘉怡惱着說:“佳宇不認真跳舞!我是提醒他!”全班孩子都停下了舞步。

我有些惱火:如此氣氛熱烈而又情緒愉悅的集體舞蹈活動,居然還會發生這樣的糾紛!嘉怡怎麼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舞伴?事後還絲毫沒有愧疚之心,反而理直氣壯、振振有詞?

把嘉怡拉到隊伍之外,對佳宇稍加安慰,我繼續組織孩子們跳集體舞。顯然,嘉怡是因爲不懂得處理問題的技巧而犯錯,在她看來,提醒佳宇“要認真跳舞”,這是一件充滿正義感的事情,是在幫助同伴。但“咬人”是明顯的不良行爲,嘉怡必須要得到“懲罰”,對“咬人”的行爲進行強制性糾正。我該用怎樣的方式讓嘉怡獲得對自身行爲的反省,學習到正確的同伴交流技巧?

嘉怡站在旁邊,耷拉着臉,鼓着嘴,一副心有不甘的模樣,眼睛不時地瞟向正在舞蹈的孩子們。可是,每一個孩子都沉浸在舞蹈的快樂之中,沒有人理會嘉怡。很快,我注意到了嘉怡表情的細微變化,身體放鬆了一些,人也向隊伍靠攏了一些,她用眼睛看着我,似乎想得到我的首肯,進入到集體舞的隊伍之中。

音樂停了。我徵求孩子們的意見:“誰願意做嘉怡的舞伴?”

沒人回答,有的孩子在輕聲交流:“嘉怡剛纔咬人了!”也有幾個平時和嘉怡比較要好的孩子,露出想邀嘉怡做舞伴的表情,卻又遲疑着縮回去了。看樣子,孩子們還是有自己的是非判斷的。我邀請嘉怡的好朋友瑤瑤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瑤瑤說:“嘉怡,你咬人是不對的,如果你能改正,我就請你做我的舞伴。”

“那嘉怡想提醒佳宇,該怎麼辦呢?”

“可以跟佳宇講,要認真跳舞。佳宇會聽話的。如果佳宇不聽話,還可以告訴老師!”

“嘉怡要向佳宇承認錯誤,說對不起!”

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着,我在一旁觀察嘉怡的表情變化。在小班的時候,嘉怡是很少主動跟小朋友說話的,而且,稍有不順心,就會眼睛一紅,眼淚汪汪地噘起嘴巴生悶氣。可此刻,嘉怡卻顯得很“堅強”,兩隻手不停地卷着衣角,牙齒咬着嘴脣,顯然,嘉怡心裏還是有點不服氣。我想,嘉怡的問題,在於她自我意識比較強,還不太懂得同伴之間的交往技巧。換個角度,讓嘉怡瞭解到佳宇的想法,是不是能幫到嘉怡呢?

“佳宇.你是怎麼想的?”我把孩子們的注意力引到佳宇身上。

佳宇已經平復了剛纔的委屈情緒,他很爽氣地跑到嘉怡面前:“嘉怡,我原諒你!我動作做不好,你慢慢教我!”

嘉怡看了看佳宇,覺得不好意思了:“對不起!我以後再也不咬人了!”

我相信嘉怡的這句道歉是由心而發的,佳宇給了她一個很好的榜樣,讓她知道怎麼樣面對別人的錯誤。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的過程中不斷完善的,孩子在與成人和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僅學習如何與人友好相處,也在學習如何看待自己、對待他人,不斷髮展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我並不願意用一個權威者的身份去命令嘉怡承認錯誤向佳宇道歉,因爲我相信嘉怡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她能夠判斷自己行爲的對錯,因此,我只需要給她冷靜思考的時間。

從幼兒生心理髮展的角度來分析,嘉怡咬人的行爲可能是出於情緒宣泄的需要,她難以應對集體舞蹈過程中和佳宇動作不和諧的狀態,因無能爲力而感到煩躁不安,又不會用語言與佳宇進行交流,完好地表達需求,心裏就有很大的失落感。我們都知道,處於“口欲期”的嬰幼兒,嘴比手指要敏感得多,“咬人”是其探索世界的方法之一,他會用嘴去發現一切,並將任何能夠拿到的東西都放進嘴裏品嚐一下,體驗各種物品的軟硬度、質地、溫度和味道。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咬人的行爲會逐漸消失,但也有一些孩子會因語言功能發育遲緩而採用咬人的方式表達需求,嘉怡就是用了這樣的一個極端方式來表達她對舞伴的合作需求。我想,如果我及時觀察到佳宇在集體舞蹈中的動作表現,及時予以提醒,或許,嘉怡就不會在情急之下去咬佳宇的手指。但這件事情也提醒了我:嘉怡需要關注,必須找到合適的情境幫助她獲得正向的社會性行爲的發展。

嘉怡需要學習的,是用語言向同伴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我設計了一個矇眼平衡橋遊戲,讓嘉怡戴上眼罩,由佳宇帶着,慢慢地走過兩米長的平衡橋。剛開始的時候,嘉怡很害怕,卻不說話,幾次想用手把眼罩取下來。佳宇很有耐心,一直拉着嘉怡的手安慰他:“你別怕,我拉着你的手,慢慢走……”嘉怡緊緊地攥着佳宇的手一點一點往前走,慢慢地放鬆下來,走了大概一半,嘉怡說:“佳宇,有沒有走到頭了?”我很欣喜,嘉怡終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了!等嘉怡在佳宇的指揮和呵護下走下平衡橋,我鼓勵他倆互換角色,由嘉怡帶着矇眼的佳宇走平衡橋。這一次,嘉怡很爽快地答應了,她學着佳宇的樣子:“佳宇,別怕,慢慢走……”

遊戲結束後,我讓嘉怡說說自己的遊戲感受。嘉怡說:“蒙上眼睛以後,我很害怕,想把眼罩拿下來,佳宇不停地要我向前走,我有點急,又想咬他,老師說咬入不對,不能咬,我就慢慢地往前走,後來就不怕了。佳宇走的時候,我怕佳宇掉下來,所以很小心,等佳宇走到頭,我特別開心!”成功的遊戲體驗,讓嘉怡情緒激動,和佳宇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們時常會碰到這種幼兒間的糾紛和衝突,如何處理,往往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意識和即時心態。我想,作爲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必須學會分析幼兒行爲背後的心理原因,學會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和思想。嘉怡咬人了,表面上看,是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爲,折射出的,卻是這個孩子亟須教師關注的社會性發展。當孩子出現類似這種問題的時候,老師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就顯得尤爲重要。是把自己放在權威者的位置還是放在指導者的位置?是用命令的口氣或者高高在上的心態同孩子相處,還是用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過錯?最重要的,是必須把孩子的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還有一點就是,當發現了孩子身上的問題,我們該用怎樣的方式去引導孩子的正向發展?批評,懲罰,抑或是其他方法的運用,我們都要考慮到適合孩子的後續發展。對於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來說,爲這些需要糾正不良行爲的孩子設計一些量身定做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在同伴互動的遊戲交往中獲得支持和幫助,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2

人們需要多元文化生活,人們需要更深一層的內心感悟,體會只屬於自己的情意。閱讀像一隻船,可以載着你去任何地方遨遊。閱讀可以打開心靈之窗,在空氣的任何角落飛翔。閱讀可以使一個荒蠻之地變成文明禮貌之鄉。閱讀可以讓人改變人的性情,使人脫離愚昧的境地,愉悅心身,終身受益。

分級閱讀書籍,給幼兒帶來的就是這種引領幼兒進入閱讀王國的書籍,我們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享受快樂的閱讀時光,小腦袋能很快地記住一個又一個故事和詩歌的情節。小手指在字裏行間滑動,而且能走在大街上認識漢字,清脆甜潤的童音朗讀給一個又一個家庭帶去快樂和希望之光。

除開分級閱讀,我們還有《快樂成長》主題包和教師自我創編的語言類教材。你們看,中班時,我給他們寫兒歌,中班時,我給他們寫週記。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對幼教事業的一種熱愛,也是對我身邊孩子的一種熱情,同時也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心。希望這種責任心能給幼兒留下一絲印記,也圓滿我的人生。超越紅塵中的自我。

早期閱讀是幼兒憑藉色彩、圖像、成人的語言、文字來理解意圖爲主的幼兒讀物的活動,旨在培養幼兒積極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形成自主的閱讀能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3

開學已經有一段了,孩子們的變化使我很欣慰,我們班是小託班,這些孩子從來沒有上過學,從剛開學,孩子們因爲離開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情緒上的不穩定,到現在基本上每個孩子都能開開心心的來幼兒園,這些變化是可喜的。

週一我像平常一樣,早走的來到幼兒園,發現每次上學都要哭着喊媽媽的張天碩小朋友,看到我在門口等他,很開心的跟我說,"老師早上好"!隨後轉向他的媽媽,揮着小手說,"媽媽再見!"我高興的一下把他抱起來,誇着張天碩說:"我們碩碩長大了,上學不哭鼻子了是吧?"每天都要高高興興的來上學。他點了點頭說:"老師我長大了,上幼兒園不哭了!他的這些變化讓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同時也肯定了自己在孩子身上花的這些心血沒有白費,覺得很有成就感。

幼兒園裏的很多事對我感觸很大,每天看到孩子們進步一點,我就非常開心,工作上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每天,看到每位老師臉上洋溢着的笑容,誰能知道,這些笑容背後,藏着多少辛酸,我們每天爲之奮鬥的,就是家長的肯定與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這些就足夠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4

春天來了,我要與孩子們進行美工製作活動——美麗的花園。我精心準備了活動材料,在製作方案中,我想好了如何啓發幼兒用不一樣的方法裝扮出美麗的花園。

突然,一個念頭在我的腦海裏浮現,爲什麼我總是想着讓孩子們按照我的想法與要求去做呢爲什麼不去充分發揮孩子們的創作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呢爲什麼不讓他們自我去想去做呢於是,我決定是一次。

在組織活動時,我讓孩子們自由選取材料、分組,在我的鼓勵、支持下,孩子們都用心的動手做起來,在近25分鐘的製作過程中,孩子們都始終持續着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在完成之後,拿着自我裝扮的作品與小朋友共同欣賞、介紹。

請大膽的將你信任而支持的目光投給孩子們吧,你將獲得一份驚異的收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5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每天面對幾十位名各色各樣的幼兒,再加上園裏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有時在面對調皮的孩子時我們難免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們吵吵鬧鬧的時候,難免會大聲斥責幼兒。在一些你反覆說都不聽的孩子面前,在哪些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面前……在這些時候,我們總希望孩子們能聽話,能好好地遵守規則,在這些時候往往也會讓老師產生挫敗、無力、或者焦慮,進而用發怒的方式來要求幼兒。

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傷害孩子自尊心和師幼關係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幼兒園裏,和老師生活在一起。吼叫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傷害,更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改變。當你對孩子吼叫的時候,你是在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已經嚴重摧毀了孩子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心。這會讓一個平時很樂觀的孩子慢慢變得不愛講話。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吼叫,不僅會影響良好師幼關係的建立,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2、無法正確處理情感

孩子對情緒信息的處理存在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孩子遇事哭鬧,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目前所遭遇的情緒應該如何正確表達,如果此時老師以吼叫制止哭鬧,不進行情緒的疏導,孩子就會將此時的感受歸咎於不好的、負面的,即使長大成人以後面對類似的情緒也會不知所措。

3、孩子學會吼叫

3—6歲的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無法辨別事物的正確與否。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愛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影響到幼兒的人際交往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何做到零吼叫?

1、耐心傾聽

作爲一名老師,當面對不聽話犯錯的幼兒時,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爲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要蹲下來和幼兒交流,瞭解幼兒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好奇心特別重,當你越是告訴她不要幹什麼時候,她越是想嘗試。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老師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老師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學會感同身受

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爲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不允許”、“立刻”、“你給我”之類的詞語,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每次給孩子留一些餘地,而不是採用激烈的態度制止孩子的行爲,慢慢地好習慣就養成了。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是非比尋常的,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着深遠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名“零吼叫”老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6

爸爸媽媽和我一起上幼兒園

沐浴在五月的春風裏,我們當幼中班年級組的孩子又迎來了每學期一次的家長開放日活動。爲了讓家長更清楚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活動情況,瞭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安排,我們中班教研組的老師通過認真討論,做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大家精心設計了二個教學活動,又討論擬定了趣味性和操作性都很強的親子游戲。

5月17日,早上一百多名孩子們手牽着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一同來上幼兒園,並一起上課,一起遊戲。在課上老師親切的教態,生動的語言,吸引了幼兒的眼睛,也吸引了家長的目光,老師還特別安排了和家長互動的環節,幼兒操作時,讓家長給予檢查指導,從而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情況,明白了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是有差異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教師教學的艱辛。遊戲活動時老師、家長、孩子的共同遊戲,達到了活動的高潮,使家長也體驗到幼兒學習活動的快樂,從而感知孩子在幼兒園裏的快樂。

活動過後,有不少家長對我說:“老師,你們的教學很有趣,適合孩子的年齡。”“老師,你們這樣帶孩子真辛苦!”“老師,通過活動我知道了我的孩子哪方面不足,以後我們會更好地配合老師。”……是啊,家長開放活動不僅增進了我們家園之間的聯繫,也讓家長理解了我們老師的工作,拉近了家園距離,促進了家園進一步合作。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7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兒園裏,我觀摩了英國插畫大師科奇保羅執教的“小貝挖寶”活動。活動開始前,大師需要從上課的孩子中選出一位來當“模特”,只見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看到這種“壯觀”的場面,大師面露難色。停頓片刻之後,他眼睛一亮,問孩子們:“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只見一個男孩高高地舉起了手,說:“今天是我的生日!”可還沒有等他的話音落下,旁邊的另一個孩子站起來大聲說道:“不對,你剛剛過完生日!”兩人的對話惹得現場聽課的教師哈哈大笑。到底該選誰來當“模特”呢?茫然的大師把選擇的難題交給了班主任教師。年輕的班主任教師立刻迴應,一擡手便指定了一個小姑娘來當“模特”。於是,在其他孩子的嘆息聲中,大師開始上課了。

雖然我只是坐在下面聽課,但是有一個問題始終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這位班主任教師是依據什麼選擇的呢?我不禁聯想到另一個場景:早晨升國旗時,教師發現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讓我來吧!”好幾個孩子跳躍着,爭先恐後。教師的目光掃了一圈,用手一指,說:“你去升旗吧!”只見那個被選中的孩子興奮地奔向升旗臺,其他的孩子則悻悻然沉默不語。之後,落選的孩子們照常唱國歌、做早操,絲毫沒有異常。看來大家都已經習慣於這樣的選擇與被選擇了。

確實,作爲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選擇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提問,選擇誰來回答?每日升旗,選誰來擔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該由誰先來做?遊戲中出現爭執時,該聽誰的?誰來定規則?這類選擇折射出不同班級的不同文化氛圍,而和諧的班級風氣與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息息相關。

當然,我們可以採取“輪流制”進行選擇,如“輪流回答”“輪流表演”“輪流遊戲”等,讓孩子們輪流當值日生、升旗手,這樣一個也不漏,一個也不少,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關注。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皆大歡喜的方法確實能夠做到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促進每個孩子的發展。

但是,事實上並不是每一件事都適合採用“輪流制”的辦法,如同本文開頭大師遭遇的選擇誰當“模特”之場景,顯然就無法去“輪流”。但畢竟面對了,那麼,該如何解決纔好呢?

當下,諸如“以兒童發展爲本”“讓每一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師熟稔於心,在國家頒佈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反覆強調要理解與尊重兒童,出現了許多如“保護”“接納”“允許”等詞語。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呢?

幼兒園的屋頂農場豐收了,教師帶領中班的孩子們去挖土豆。孩子們一邊收穫着自己的勞動成果,一邊大聲嚷嚷:“發財嘍!發財嘍!”土豆被挖出來了,教師讓孩子們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個土豆,接着又說:“你們有38個人,一人一個土豆還有多的,怎麼辦呢?”孩子們回答說:“今天沒來的小朋友,我們給他們留着吧。”教師又說:“但還是多了2個呀!”一個孩子想了想說:“婷婷和朗朗營養不良,讓他們多吃點。”孩子們紛紛表示同意。

原來,一旦讓孩子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教師立刻會收穫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體現孩子想法和願望的方法,纔是真正能讓孩子“口服心服”的辦法。

在大師的課堂上,面對選擇的難題,或許年輕的教師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決定,讓現場活動得以順利進行,故此情此景尚屬情有可原。但我還是建議事後教師要記得“關注”,不僅應該有目的地去觀察孩子們的反應,更應該深入思考,找尋今後應對此類“選擇誰”的棘手問題的適宜方法,以此增強自身的專業能力。

無論是皆大歡喜的“輪流制”,還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對於一位幼兒教師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裝着孩子,時時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8

幼兒園教學與中國小教學不一樣,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時間比較短,幼兒又個性好動,坐不住,如果單純的言語說教,幼兒很容易就失去興趣,注意力轉移,教學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針對這一特點,我們便把幼兒的好動與教師的教學相結合,使原本相矛盾的兩件事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無論是常識教學、故事教學、還是兒歌以及歌曲教學,我們都根據教學資料編排相應的動作,一句一個動作,邊做動作邊進行教學,教師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代表了一個資料,幼兒學習用心性空前高漲,在手舞足蹈當中不知不覺的掌握學習資料。

幼兒園教學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準了切入點,就能化難爲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9

《小兔乖乖》的故事是我班幼兒最喜歡的童話故事之一,《小兔乖乖》的小畫書也成爲了小朋友們飯後最搶手的圖書之一,看到小朋友們如此鍾愛它,又適逢我班在開展《小兔乖乖》的主題,於是我就利用這難得的機會,由故事中的一個細節:通過尾巴辨認小動物,拓展成一節教學活動。

在此次的教學活動中,場景的佈置我選擇在娃娃家中進行,讓幼兒席地而坐,有可以打開的蘑菇門,有可以向外望的小窗戶,在圍欄周圍貼上蘑菇圖片,很有家的味道;由他們來扮演兔寶寶,和“兔媽媽”一起在歡快的兔子舞音樂聲中起舞,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當大灰狼、老虎、獅子、兔子的`尾巴分別從門縫裏伸進來時,他們都覺得很驚奇,像是自己真的成了童話故事裏的主角,真的有大灰狼、老虎、獅子等來敲門一樣,也由於小朋友對《小兔乖乖》的故事太過於熟悉了,在我問到:“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門外的是不是我們的朋友呀?”幼兒很快的就回答到“你把尾巴伸進來讓我們瞧瞧。”可見,幼兒對故事熟悉到可以把故事內的部分臺詞背出來,雖然在這節教學活動中,我的切入點是要從動物尾巴辨認小動物,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覺得這其實制約了幼兒的思維,將他們的思維固定在一個小小的圈子內,以至於提到這個問題,他們不會去多想,會不會還有更好的方法?而是第一反應就是故事裏用到的方法,使幼兒沒有了創新意識。

從此次的教學活動也可看出,也許是由於平時很少讓幼兒坐在墊子上進行教學活動,因此,部分幼兒總存在有新鮮感,在墊子上坐不住,我想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還是應該給幼兒進行多種的教學模式。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0

大班張老師休產假,剛好李老師又因孩子生病請假,我被臨時派去頂班。這天,偉偉媽來接孩子,跟我交流孩子最近的表現,談話間,偉偉掙脫了媽媽的手到戶外去玩了。不一會兒,偉偉哭喊着回來了,鼻子裏還流着血。原來剛纔他在外面與人發生了碰撞。偉偉媽帶偉偉去了洗手間,我趕緊安頓好班裏的其他孩子,趕過去幫助處理。還好,經過清洗冷敷後,鼻血止住了。

第二天,偉偉沒來幼兒園,第三天偉偉媽帶着偉偉衝進了園長室,一場暴風雨來得令我始料不及……因爲我的疏忽沒有及時問候孩子,偉偉媽認定我是一個沒有愛心的老師。面對偉偉媽的不理解,園長的當衆批評,我痛定思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不以忙碌爲藉口,不以事小爲理由,帶着愛心,行走於孩子們中間,不敢有絲毫懈怠。也就是從那時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每天我都會仔細地觀察每一個孩子的言行,細心地照料他們的生活、學習。

如果說偉偉的事讓我明白了愛需要細緻,那麼牛牛的故事使我懂得了愛需要包容。

戶外活動時間到了,我一一檢查孩子們的着裝正準備出發,一轉頭卻發現隊伍中少了牛牛,呼喚了幾聲也沒人應。我趕緊去尋找。活動室裏沒有!洗手間沒有!走廊裏沒有!這個讓人揪心的小淘氣一眨眼功夫跑哪裏去了呢?配班老師氣喘吁吁奔過來說:樓下也沒有!話音剛落,活動室裏移動牀後邊傳來笑聲,牛牛從牀後邊伸出半個腦袋,得意地看着我們。我火冒三丈,快速奔向牛牛,正想批評他,卻碰到了牛牛那由得意迅速變爲恐懼的眼神。那眼神提醒我:牛牛是個剛滿三歲的孩子,他還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爲後果,他覺得把自己藏起來,不讓別人找到,是一件好玩的事。原先的着急與怒火化作對孩子失而復得的珍惜,我一把抱住牛牛:“別怕,老師在這裏!”此時,牛牛很溫順地趴在了我的懷裏:“老師,以後我不再調皮了。”

我享受着付出真愛的幸福,也收穫着來自孩子們的關愛。午餐時間,當我穿梭於孩子們中間時,有孩子細聲細氣地招呼我:“丁老師,你快吃吧,待會兒飯就涼了!”下雨天,當我忘帶雨具時,有孩子會遞上自己的雨具:“丁老師,用我的。”……一時間,愛在身邊飛揚。教育是需要愛的事業。愛是幸福的源泉,讓我們付出真愛,陶醉於愛的快樂,享受愛的溫暖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1

當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個人認爲:當好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耐心、細心、信心、責任心。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外,還要具備一些好的素質,例如:愛孩子,不隨意去打罵孩子,不讓孩子心理留下不好的印象。要給孩子樹立榜樣,樹立信心。孩子是最天真的,也是最善良的。他們正如一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如果一不留神兒,那就……。留下了陰影,說的大一些就是抹不去的,所以要必備耐心和愛心。

讓孩子每天都很快樂!這樣,不僅是作爲幼兒教師所想見到的,也是家長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做爲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首先做的也就是讓家長放心,安心。

孩子是單純的,是善良的,常常也會出現一些零碎的小事。所以爲了更好的照顧孩子,作爲幼兒園教師我們也應該不斷的去吸取“知識”,讓自己的知識能量更充實。一些重要的理論要反覆學。

例如,如何去解答,孩子問你的問題,如:“老師我是怎麼來的啊”?這時,作爲幼兒園教師的你,一定要有耐心的幫孩子解答,而不要認爲孩子問出這樣的問題是不健康的。這是孩子成長階段,心理所產生的一種好奇心,問出這樣的問題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要有耐心的去解答。如果遇到實在沒辦法解決的,也不能沒耐心地罵孩子,而要與孩子說:“老師也有不懂的地方啊,所以呢?老師也要去學習啊,也要去學寶寶請教別人啊,等有了答案再告訴寶寶。”作爲幼兒教師要懂得了解孩子的心理,對一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我們提高好奇心、積極心踊躍參加到隊伍中去。爲了更好的照顧孩子,家園要配合,所以少不了,就是與家長多溝通。

孩子的天真、可愛鼓勵着我,讓我有信心的去做好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所以要加油!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2

一、表揚時機的掌握

教師的表揚可以說貫穿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表揚無處不有、無時不有。但是表揚不是簡單地對好的行爲的肯定,表揚也需要掌握時機。

你需要孩子們做到什麼,你會在孩子中尋找一種好的行爲表現,然後對它進行表揚。因爲孩子易模仿,經表揚之後,其他孩子馬上會模仿該行爲。這樣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行爲要求無需語言,就不言而喻了。

1、前瞻性表揚——爲孩子的行爲樹立榜樣

2、過程性表揚——爲孩子的行爲提供推力

3、總結性表揚——爲孩子的行爲找到歸宿

二、表揚場合的選擇

1、在集體中進行表揚

2、在具體的場景中進行表揚

三、表揚方法的運用

1、表揚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

2、個別性表揚與綜合性表揚相結合

總之,表揚在幼兒園的教育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表揚如同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盞“導航燈”,爲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正確地運用表揚的策略,能夠使我們的教育更加輕鬆,更加有效,同時也將更好地發揮它在幼兒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3

一天,我站在樓梯口,看護下樓的孩子們安全通過。

突然,一個漂亮的小女孩猛地從三層臺階上跳下來,我嚇了一大跳,本能地扶住了她。

我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對她說:“臺階要一層一層地下,這樣跳太危險。”她扭過頭不理我,一個勁兒地想掙脫、逃跑。我有些不高興,又一次地把她拉了回來:“小朋友,這樣跳下來會傷到臉,以後就不漂亮嘍……”還沒等我說完,她猛地轉過臉對我說:“我不要漂亮,我是猴子!”

我有些吃驚,這樣的話不像從她這麼漂亮的小女孩嘴裏說出來的呀。我接着問:“你爲什麼說自己是猴子呢?”“我們家裏人都這樣說我。”她毫不猶豫地回答。

真是一個特別的孩子,第二天我去走訪了他的父母。

女孩媽媽帶着無奈的語氣對女兒評價道:“哎,她不像其他女孩喜歡唱歌跳舞,她總愛和男孩子一起玩,喜歡像猴子一樣跳上跳下,真沒辦法。”

“那麼你們有沒有發現她有哪些優點是其她女孩子所沒有的呢?”我啓發道。她的媽媽想了想,說:“她喜歡運動,她很勇敢!即使跌倒也不會哭泣,她還……”

我感嘆道:“其實她有很多別人沒有的優點哦!”“是呀!”孩子媽媽欣慰地笑了。

回園後,我建議老師在戶外活動中有意識地多給她一些自我表現的機會。漸漸地,她成爲了孩子們崇拜的“跳高偶像”,同時她也在其他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更願意主動地與教師配合,愉快地參加集體活動。

成人總受不自覺地以貌取人,喜歡給孩子貼標籤:女孩子應該去學跳舞,男孩子應該去學跆拳道等等,不然的話,似乎就是“不正常”、“不好”。可是,如同大自然充滿了豐富的別樣性,世界上找不出同樣的兩片葉子一樣,孩子的世界同樣也是絢爛多姿的,我們應該善於接納每個孩子的別樣性,引領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4

如今,微信等新媒體已進入幼教課堂,很多幼兒園要求教師編寫微信,使用美拍、美篇等,記錄幼兒園各類活動。有的老師會認爲這項工作有難度,要花費許多精力,因此而煩惱或顧慮重重。那麼如何有效使用新媒體,才能讓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讓教師們化"煩惱"爲"愉悅"呢?先來看一個案例吧。

陳老師班上有個插班生叫小小,他總是喜歡一個人玩。平時在操場上,大家都在玩輪胎,他一個人爬攀登架。後來有一次在戶外活動中,陳老師抓拍孩子的遊戲時,發現鏡頭裏一個孩子在滾鐵環,一些孩子在追,其中也有小小,真難得。於是,她製作了美篇《滾鐵環的孩子》,發送到班級微信羣。小小媽第一個點贊,並留言:"小小進步了,謝謝老師!"這讓陳老師覺得自己的付出很有價值。隨後,陳老師又從網上下載自制戶外活動玩具的圖片,並在每張圖片後附上製作方法,製作成美篇《你會做嗎?》,發到班級微信羣裏。一些家長看到後紛紛點贊並留言。小小媽:"老師,我會做沙包,正好星期天我休息,做些沙包給孩子們玩吧。"樂樂爸:"我會做中國龍,誰家裏有油壺?我需要8個。"毛毛媽:"那個小推車是用純淨水桶做的,我家裏現在不用飲水機,正好有個純淨水桶,我做個小推車吧。"……班上掀起了一股製作戶外玩具的熱潮,引得其他班級老師一陣羨慕,都來拍陳老師班上家長們製作的玩具,並效仿她的做法,也製作美篇發到班級微信羣。一時間,全園的戶外玩具種類和數量大增,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快樂的笑聲響徹整個操場。

案例中,陳老師仔細觀察孩子們的遊戲活動,及時用手機抓拍孩子們的行爲表現,然後製作成美編。在此過程中,陳老師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和精力,但通過美篇秀出孩子們在遊戲中的精彩活動,讓家長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從而對陳老師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讚揚。這不僅讓陳老師感受到了工作的愉快,也讓家長們由此更熱心地支持她的工作,給她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更多便利。

可見,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老師運用微信、美篇等信息技術工具,能夠讓家長更清楚地瞭解孩子在園的表現,進一步提高對自己孩子的認識,從而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還能夠搭建家園之間溝通的橋樑,使家園雙方齊心協力,共同促進幼兒更好地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 15

孩子們的小腦袋裏畫滿了科學探究的小問號,喜歡把瓶瓶罐罐裏的材料相互混合,觀察它們的變化,就像玩“過家家”一樣。當孩子們正在這樣做的時候,或許已經跟隨着小螞蟻弗雷德一起出發,去進行奇妙的科學探究之旅了。

《幼兒情境科學教育課程一一與弗雷德一起探索》系列叢書中的實驗,幾乎都源於孩子們的生活,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現象,激發他們主動探究、操作的慾望,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去發現科學的小祕密。看看,在這一期裏,小螞蟻弗雷德又做了些什麼呢?

故事分享:

弗雷德非常喜歡畫畫,你們知道最近他最喜歡畫什麼樣的畫嗎?對了,弗雷德非常喜歡畫他做實驗的畫。他想:“我要把畫放在保羅的枕頭旁邊,給他一個驚喜。”

爲了不讓其他螞蟻比保羅更早看到這幅畫,弗雷德想把自己的畫裝在一個信封裏封好。可是,他找遍了整個螞蟻沙丘,就是找不到膠水。

“那我就自己製作膠水吧,”弗雷德自言自語地說,“我的一位姨媽曾經告訴過我製作膠水的方法,但願我還能夠想起來那些重要的配料……”

小朋友們,你們能給健忘的弗雷德幫幫忙嗎?

探究開始:

其實,做這個實驗的材料很簡單。首先準備半杯純牛奶。注意:奶飲料裏的牛奶含量很少,基本上蛋白質含量也非常少,因此要準備純牛奶,這樣實驗效果纔會明顯。然後再準備兩勺醋、一小勺發酵粉,還要準備一塊濾布或網篩勺。最後,再準備一些紙條,用來測試一下我們做的膠水倒底黏不黏。

首先,在半杯牛奶中加入兩勺食醋,並攪拌均勻。然後用篩子或濾布過濾出牛奶和醋中形成的塊狀物體,放在一個杯子裏,並加入一點發酵粉,攪拌均勻。這樣,我們的膠水就做好了!弗雷德的姨媽告訴他的製作膠水的方法就是這樣的!

將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看看效果怎麼樣吧。

寫給爸爸媽媽的話:

在家庭科學教育中,鼓勵家長與孩子在探究過程中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模式具有濃厚的民主氛圍、探究色彩、人本情懷等一系列鮮明的特徵。

在小螞蟻弗雷德的陪伴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動手做實驗,慢慢會發現科學探究活動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合作,比如設計方案、準備材料、實際操作、觀察記錄、對結果的交流討論等。在合作過程中,孩子不但需要學會與家長相互交流、密切配合,還要學習如何表達、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對方聽懂和理解自己的意思。同時,孩子也要學會認真傾聽多方的發言,傾聽爸爸媽媽的意見,在愉快的探索中學會相互尊重、相互學習、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價值,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爸爸媽媽在和孩子一起體驗科學探索的時候,要記得尊重孩子科學探究活動的年齡特點,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培養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觀察興趣,鼓勵孩子主動提問,在問題的引導下,主動探索、發現、操作,學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並將有趣的發現過程用照片、符號等記錄下來,和爸爸媽媽、小夥伴們一起分享、交流。

溫馨提示:

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完成這個小實驗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主要步驟可以由爸爸媽媽來操作,但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可以讓孩子自己動手。比如,牛奶中加入食醋後,可以讓孩子來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引導孩子觀察發生了哪些變化;最後,可以讓孩子試着把做好的膠水塗抹在紙條上。

五六歲的孩子,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爸爸媽媽要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操作,並通過操作發現有趣的科學現象。同時,爸爸媽媽也要鼓勵孩子歸納整理實驗所需的材料,結合自身的感知和實驗結果進行趣味性的記錄,形成對不同科學現象的初步感知。這樣,孩子就會對科學實驗越來越有興趣,越來越愛動手動腦。

另外,不管對於哪個年齡段的孩子,爸爸媽媽都要注意,不要提前把實驗的步驟和結果一下子全都告訴孩子,這樣會使孩子對實驗的結果缺乏想象。

還可以怎麼做?

除了牛奶,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做成“膠水”呢?你們一定猜到了很多種辦法!比如,米飯剛做熟的時候就有很強的黏性,還有蜂蜜也很黏,這些材料都能很好地將紙條粘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