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關於國學的作文6篇

國學2.4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國學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國學的作文6篇

關於國學的作文1

書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像我的啓蒙老師,讓我瞭解了許多知識,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記得上一年級時,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剛開始我很不喜歡看這本書,因爲我覺得它不像《格林童話》、《伊索寓言》那些書,有一波三折的情節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媽媽把《三字經》逐字逐句地解釋給我聽,她的講解使我明白《三字經》裏雖然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尋味。

漸漸地我愛上了《三字經》。《三字經》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精華,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國學經典。這本書裏,每三個字爲一句話,一段共有四句。它主要講述了人的善、惡、學、孝、禮、儀,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三字經》教育我們要愛國愛校,親師愛友,勤於讀書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當我讀到:“香九齡,能溫席。”我真的很感動,小黃香九歲時,懂得孝順父親,夏天爲父親搖扇子,冬天給父親暖被子。他不僅以孝心聞名,還勤奮刻苦,博學多才。我們現在的許多同學家境優越,整天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卻不知道知恩圖報,孝敬父母,有的還對父母大吵大鬧,整天這個不滿意,那個不順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學習,而是趕時髦,比吃穿。父母爲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恩情。所以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的父母,只有愛自己的父母才能愛他人,愛集體,將來長大才會愛社會,愛祖國。

“融四歲,能讓梨”講得是:孔融四歲的時候,鄰居家送來一筐梨,他走過去拿了一個最小的梨,大人問他:“你爲什麼挑小的呢?”他回答說:“哥哥們年紀大,應該吃大的,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呀。”我覺得孔融是一個懂得謙讓的好孩子,從小知道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長。我也要向孔融學習謙讓之禮。

有一次我和媽媽坐公交車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在我身旁站着,隨着車子的顛簸,搖搖晃晃的,很危險,我立馬站起來扶着她,讓她坐在我的位子上。老奶奶笑着問:“小姑娘,你爲什麼要把座位讓給我呀?我對奶奶說:“奶奶,我學習的《三字經》裏講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所以我把座位讓給您坐”。奶奶說:“你真是一個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聽完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這都是《三字經》的功勞呀!

通過對《三字經》的學習,我明白了古代文化之所以能流傳到現代,是有它的道理的,例如尊老愛幼、尊敬師長、互幫互助、愛護公物等等,我們應該把這些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把我們的國家發展得更加美麗富強,這是我的夢想。

俗語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同學們,與書爲友,其樂無窮,讓我們點燃讀書的激情,在書海中揚帆遠航吧!

關於國學的作文2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學有利於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學習國學經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學習國學經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

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總而言之,在古文經典中,古聖先賢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傳承給我們,我們頌讀《經典》,能夠聆聽到聖賢的教誨,對我們是莫大的幸事。學貴力行,聖賢文化的學習,貴在把它落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從中得到真實的利益。誦讀國學經典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和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一路向前,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並使之發揚光大。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應遵循古聖先賢的教誨,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國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意識絢麗的奇葩,他的無窮魅力值得我們長久而深入的探究。

關於國學的作文3

記得讀中學時老師講《孔雀東南飛》一文,文章並不算太長,我們學了一個星期,卻一點不感到累。

在這一週裏我們被故事的內容深深吸引着,作者的文筆是那樣的流暢、優美,用詞是那樣的精闢,悽美的情節讓我們爲之而動容。後來在課外,讀了王勃的《藤王閣序》,更是愛不釋手,其文章情文並茂,奔放自然之勢,讀來攝人心魄,其中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真是千古絕唱,讓我感山川是那麼的壯美,意境是那樣的深遠,有一種想投身於大自然中,去過閒雲野鶴般生活的衝動。

後來,我成了一名語文老師,把我喜愛的文學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們,讓他們去享受這份美,不斷地陶冶着自己的情操,真好。當我有孩子後,那時社會上掀起了學《論語》的高潮,提出半部《論語》走天下,孩子五歲時,我和她一起聽《論語》的光碟,她雖聽不懂,但多聽幾遍後就能背誦,而且背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我一邊聽她誦讀,一邊看文中註釋,我深感古人是那麼充滿智慧,它把普通百姓的爲人之道,君臣之道,帝王之道講得那樣精深、透徹,充滿哲理,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道理不僅適用於古,也同樣適用於當今,乃至於永遠。

學校我們又開展了“誦國學經典,傳華夏文明的”的誦讀活動。而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5000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發展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文化傳統。深深影響了了古代中國,也深深影響着鼓舞我們不斷前進的精神力量。而我教的學生還小,我給他們推薦的是《三字經》和《弟子規》。早讀時,我和孩子們一起拍手誦讀,班會課上。我們選一些淺顯易懂的典故如:《孔融讓梨》、《昔孟母擇鄰處》等來講或看這一類的故事碟,進一步瞭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些句子深奧,我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就上網查資料,自己消化後再講給孩子們聽,一學期下來,我覺得自己的身心又一次受到了洗禮,讓我不自覺地規範着自己的行爲。真是潤物細無聲。

我想只有自己融入進去是不夠的,我也應該讓我的學生通過對國學的誦讀與理解,然後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去規範自己的行爲,學會知書達禮。謙讓、勤儉、善良等。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我們應該學習和具備,只有不斷地學習優秀的東西,不斷地糾正自己,完善自己,我們所培養出的學生才具有華夏的風範,要讓我們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下去,而學校教育是最好的途徑,只有讓國學走進課堂,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受到洗禮,纔可能使我們的民族精神成爲我們的信仰。

這篇文章多方引用哲理性很強的論述,深刻地闡明瞭一個道理:只有讓國學走進課堂,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受到洗禮,纔可能使我們的民族精神成爲我們的信仰。綜觀全文,描述真切,情理交融。

關於國學的作文4

國學,那是怎樣的一個詞啊。小時候,它是一個陌生的詞彙;現在,它是一個信仰,一個道德。

還深深記得在烈士陵園我們一起鞠的那個躬,他們征戰沙場,用鮮血,用生命,造就了今天這個偉大的共和國,我們應該珍惜,我們必須珍惜。

漫長的歷時流年,印象最是深刻的是遵義會議前我們親愛的毛爺爺做出的那個英明的抉擇。他不顧親友反對,武斷走向革命;他不顧衆口一詞,毅然反對左傾錯誤;他行自己的舟,走自己的路,嚴於律己;遵義會議,更是表現了他強烈的愛國心和爲國而奮鬥的果敢。他是領袖,更是我們應該尊敬的人。他的獨到,怎可不說是挽救了中國?

爲人,應爲好人。你可曾看見那叛國的漢奸們的下場?掩飾的再好,裝的再巧妙,也擺脫不了黨和國家對你的懷疑和關注。這就是正義;正義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最初沒能發現你的身份,那明天呢,後天呢,我們有時間陪你耗,而你卻沒時間陪我們玩,因爲你急着通風報信。這樣的生活,你耽擱不起,我們的青春更耗費不起,所以我們不會這樣子,我們是一羣愛國者,我們會爲祖國的明天而奮鬥,同時,我們更不會因害怕被人發現什麼而躲躲藏藏,因爲我們沒有什麼能被你們發現。所以,我們都可以很驕傲的發脾氣:別對我說日久見人心!

零三非典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抗非典潮流,最令我吃驚的還是偉大的炎黃子孫爲了救人救民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不僅是吃驚,還有感動。人們願捐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令我感動,中華民族衆志成城一心爲非典而抗戰更是令我感動。那時,是炎黃子孫爲中華而抗戰,鮮血遍地;如今,卻又是爲生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努力。我們的中華,爲人民團結一致而深感自豪。

記得看過<<長征>>,說的也是抗戰那會兒的事,其中有一個場景我至今難忘。已經幾乎沒有糧食的周團長將自己僅剩的糧食給了他的警衛兵,又有身體殘疾怕拖累大部隊而爬下了水塘。然後就是行軍禮的死寂和動容。這真的是一種精神,他高尚的氣節,崇高的品質,捨生忘死的精神——在最危急的時刻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怎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周恩來總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毛爺爺老而不忘讀書,作爲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怎能忘記國家之重任,拋學習於不顧呢,在今天,我們不苦不累,可以爲學習而付出全部身心,但偏偏就是把重點放在了吃喝玩樂上,那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偉大的歷史見證我們的奇蹟。

埋沒於歷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是國學;他們的精神,更是國學的內涵;萬衆一心,好好學習,爲中華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曾經的倦怠成爲歷史,從現在做起,讓國學成爲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關於國學的作文5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啓蒙讀物《三字經》爲代表的作品最爲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爲: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蘊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爲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又讓我懂得,做兒女的,從小時候要親近好的老師和朋友。正所謂“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從“一而十,十而百。”到“此五常,不容紊。”告訴了我們十進位算術方法,什麼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訴了我們“春夏秋冬”、“東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從“地所生,有草木。”到“絲與竹,乃八音。”這句話還告訴了我們“花草樹木”、“蟲魚鳥獸”和“稻樑菽麥黍稷”等許多豐富的知識。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關於國學的作文6

在這片華夏民族獨有的夜空中,閃耀着無數璀璨耀眼的星芒,不知多少名家在這片星空中刻上了自己一生中最爲閃耀的光痕,這點點光痕的不斷凝聚與昇華,終是凝結出了這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寶庫,讓先輩們的智慧結晶在千百年後依舊震懾着我們的心靈。

《楚辭》——浪漫的詩篇

這是華夏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傳奇人物,千百年時光的流逝讓很多曾今名噪一時的文人墨客在人們的記憶中消散,但他卻在後人的記憶中得到永存——屈原,那本《楚辭》終將攜載着他的精魄永存於世。身處於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中,無論從任何角度上看,屈原都是個異類。同諸多同僚相比,屈原既不會阿諛奉承,也不會倚仗自己的權勢在百姓面前作福作威,這般平靜澄明的心雖可貴卻並不被社會所容,再受多名佞臣加害後,屈原終是離開了朝廷。脫離了權力紛爭的深淵,邁入文學殿堂的屈原憑藉他那深厚的文學內涵,在文學界留下了萬世永存的一筆,《九歌》在磅礴的氣勢中,將他那不羈的內心與對鬼神的敬畏毫無保留的釋放了出來,“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有考之,冥昭瞢暗,誰能及之……”,一曲《天問》將他那敢於質疑天地的勇氣完美呈現了出來。又有誰能想到在這顆堅強無畏的內心下,卻也有着屈原柔軟的一面,也是暗藏着對祖國對人民深深地牽念——“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細細的咀嚼《楚辭》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浪漫下的那抹淡淡的憂愁,不經意間,總會有着陣陣衝擊,震撼着我的內心。

《詩經》——樸實的樂章

《詩經》被譽爲國學之基石,無數人民內心最真實的情感被凝鍊於其中,聽一支《葛生》感受着“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於其室”。的悲涼;品一篇《子衿》——輕觸着那“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的思念;賞一章《擊鼓》——體察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之中的摯愛……,每一篇都是那麼簡練易懂,每個字都是這般樸實無華,但卻令真情時刻流露於字裏行間,似是親身經歷着那人間冷暖。

《莊子》——哲學的巔峯

莊子——道家一代宗師,將道法自然的觀念完美凝聚在了《莊子》一書中。“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書中無處不透露着對自然的敬畏之心,以“萬物一府,死生同狀”、“道通爲一”觀點出發,主張萬物平等,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另一方面,這部絕世之作中還蘊含着作者對自由的無限嚮往。體現了人的本性便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走自由的道路。語言雖不如《楚辭》華麗,但字字句句皆發人深省,令人讀後久久難以忘懷。

國學典籍浩如煙海,仔細品讀,用心感悟其中奧妙,精神世界定會在這份感染下得到昇華。待得徹底體悟後,相信你必將攀上內心世界的頂峯。

標籤: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