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論語》有感2篇

觀後感1.45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論語》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論語》有感2篇

讀《論語》有感1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被世人譽爲“聖人”。《論語》是一本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語錄體散文。《論語》蘊意深邃而又妙趣橫生,人性與文化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讓我們理解爲人處事的道理。所以,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不少感同身受的例子。

學思並進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我們每天都會學習,每天也必須要去學習,那麼我們是如何學習的呢?上課時,是老師輔助我們學習,引導我們思考;下課時做作業,我們會照着老師教給我們的學習方法舉一反三,認真思考。

假設我們不去思考呢?那麼上課時便是另一番光景了:老師拿着資料念給我們聽,我們在書本上寫下來,下課時我們一遍一遍地讀、背。這樣會使我們感到疲勞和厭倦,甚至慢慢的厭惡學習。所以說,學思並進很重要,掌握好方法,我們就能事半功倍。

樂在其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們常說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學習,我們的態度就分爲三個層次:知、好、樂。學習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我們對學習的興趣。我們對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爲主動,在快樂中學習,以學習爲快樂。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能讓我們更加靈活 的知把識運用在生活中。

善於反省

“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反省是一朵美麗的花。反省能讓我們學會豁達,讓我們做到樂觀,讓我們擁有豪情。

倘若我們都不反省,都不會反省,那麼我們的人生會怎樣?世界會怎樣?若科學家們不反省,現在生活怎會如此便捷?若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都不反省,那怎會有我泱泱大國,巍巍華夏?可見,反省多麼重要啊!

《論語》,它經歷了兩千多個春秋,直到今天,它仍然深深影響着我們。儒家經典永遠不會過時!

讀《論語》有感2

說起讀書來,給別人感覺總是"碧紗待月春調瑟,紅袖添香夜讀書"這種朦朦朧朧的詩意感覺,我記得讀紅樓夢的時候,賈寶玉也有一聯,"寶鼎茶閒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我覺得這個閒字說的特別好,把這層詩意的窗戶紙給捅破了。

以前應科的書生,確實有一些些閒人。尤其是那些"中產階級"的讀書人,他們不誤農,不經商,雖專工科考卻不那麼用心。閒暇之餘,偶爾搞個《聊齋志異》談談精神戀愛,好不快樂。但是也有些寒門子弟,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就如賈島賈先生,只能寫寫苦吟了。

其實,在現實生活之中,就如賈寶玉這般閒處的並不太多。正經的讀書人,有些真是因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講究格物致知窮理。而像我等只希望讀讀專業書,提高下業務能力,能養家餬口的,根本就不入方家之耳目。

閒讀書,讀閒書,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讀書的地點就是花前月下濃蔭處,尋一所竹子造起的精舍,點燃一盞青燈紅豆,四周一定要清掃的整潔,最好的是佈置一些簡單的書櫃,櫃子裏的圖書不暇是皇皇鉅著,還是稗官野史,越多越好。不消雕檻朱窗,不必美酒盛饌,不用絲竹亂耳,枕上詩書閒處好,門前風景雨亦佳。

古代的書目講究經史子集,紀昀等人編輯的《四庫全書》也是按照這個系統去整理的。中國的古代文字博大精深,對於習慣用白話文的現代人來說,顯得晦澀難懂。所以王國維、章太炎、黃侃之類的國學大家在現代真是寥若星辰。而且現代的書籍業在應用機械後發展的迅速,書籍也遠遠沒有以前那麼珍貴,大家對書籍也不那麼重視,藏書也都變爲了私人對古董文物的收藏,甚至是待價而沽,所以那些如"天一閣""萬卷樓"的藏書盛事也不浮於世了。

大話說了一大篇,我們現在轉入正題。今天我是第一個給大家讀《論語》,所以我選擇的是論語的開頭——"學而第一".在我的印象中,對孔子總覺得他是個溫和的老者,而且是一個絮絮叨叨的老者。不知道爲何,每次提及孔子,我總是想起自己的啓蒙老師邵珠合。他前幾年因病去世了。

學習論語大概在國小四五年級,而且是當時必背的篇章。老師對我們要求很嚴格,而我一個是腦袋笨,再者實在調皮,背誦這幾句的時候總是丟三落四,每次都被老師用教杆敲打一頓。後來漸漸地,提起論語,都覺得冷冰冰的,有一些陰影存在了。

作爲我們認知的.源頭,《論語》應該算是我們最早背誦過的正正經經的典籍之一了。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自己反而覺得有些論語的話兒非常的貼近人心。所以自己也覺得,是時候通通徹徹的讀一遍論語了。所以,身邊同事說廣告人爲何讀論語,我並不是那種實用主義的立場,我倒覺得如今而立之年讀一讀《論語》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段話很簡單,習在古代的寫法是"習",鳥兒數飛也。學了新鮮的事物,就應該和初飛的鳥兒一樣不斷地實習,這裏的"習"應是指實踐的意思。所以孔子是一個務實派,而不是後人對"腐儒"的偏見那樣。

第二句,樂在我老家的方言裏,是讀洛的,我的老師也喜歡讀洛。程子說,"說"是內心的,而樂則是由內而外的歡喜。這總讓人聯想起曹孟德說的"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的歡樂場面。

第三句,程子曰"雖樂於及人,不見是而無悶,乃所謂君子". 《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爲人師。"對別人指指點點好像是每個人最常見的根性。我樂於把知識、技藝等與你分享,但你不接受,所以就衍生出許多的不滿和憤懣來。而這種樂於及人,不知不慍絕對需要君子的那種坦蕩的胸襟和德行。

至於此,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對"爲學"的一番善言。而我今天讀這一篇,反而覺得這三句,更像是孔子對我們一生的訓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人在年輕時,就要多學習多實踐。而在中年,更多的任務應該在於去結交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打開自己心靈的窗戶,擴大自己看待事物的視野,從而做一番自己喜歡而且利於社會的事業。而年老之時,則更需要闊達的氣度起理解"天運循環,無往不復"的道理,去以博大的胸襟包容和培養年輕的一代,去關照自身,達到自己與整個世界的共融。

當然了,以上也只是我獨斷的片言隻字。孔子是偉人,每個人都孔子的教誨都會有自己的理解。

標籤:有感 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