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行者無疆》感想

觀後感1.39W

讀《行者無疆》感想1

喜歡餘秋雨先生的書,他給我們的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的傳遞。他帶給了我們一場世界各國的文化盛宴。讓我們瞭解那段歷史,那段被風沙掩埋的歷史。歷史是過去了,但歷史應該也值得被我們銘記。不管那段歷史是屈辱還是輝煌,它都已過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吸取教訓,正確的大步向前。文化不是空洞的華麗的辭藻,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是那種真正能觸動心靈的事物。《行者無疆》這本書,每一篇遊記篇幅不長,卻總能給人以回味,咀嚼的空間。每一方異鄉土地似乎在作者筆下都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氣息,授人以探索的啓迪。這便是脫俗於一般遊記散文的輕描淡寫,抑或走馬觀花式的長篇累牘。因而在回味中夾帶着思索,在思索中讓人明智。

讀《行者無疆》感想

捧起一本記敘了漫漫行程的遊記,便彷彿打開了一扇引領我們通向新奇的大千世界的窗戶。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尤其是文化的差異,更讓我們嚮往。因爲之前從未企及因而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已在不知不覺中伸展。

《行者無疆》這部書主要以歐洲各國的歷史文化爲線索,穿去許多古建築、古城堡、古文化遺址、傑出人物、藝術、飲食等實實在在的文華的載體,有令人震撼的龐貝古城,文藝復興時期以弗洛倫薩爲中心的`美第奇家族,以及以美第奇家族爲中心的米開朗奇羅、達.芬奇、拉斐爾、伽利略等傑出人物,有法國的飲食,瑞士的鐘表,西班牙的鬥牛場等等。然後,作者在讚歎惋惜,羨慕哀傷過後,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暗暗地進行冷靜的比較,在比較中進行反思,反思我國現有的文化爲什麼與西方存在那麼大的差距,我國文化爲什麼不被西方文化所容納、所理解。

有差異,就有根源,作者認爲這種現象的根源,在於文華的隔膜。然而,這個隔膜,不在古典學理的譯文不同,不在陶瓷、絲綢的喜好不同,也不在社會數據的把握不同,在中國人的個人日常情感方式的不同。因爲它既是中國文化的歷史積澱,又是中國文化的基座,既給中國文化帶來了血色,又帶來了恥辱和尊嚴。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思考的過程總是相輔相成的,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人生,在行走的過程中感悟人生。《行者無疆》給我們打開了歐洲的文化之旅的窗口,讓我更是嚮往自己能親身去體驗一下,欣賞歐洲的一路風景,體會歐洲的獨有文化風情,感受文化帶來的心靈之旅。

讀《行者無疆》感想2

今天終於把餘秋雨老師的《行者無疆》看完了,前後大概花了半個月時間,整本書是餘秋雨老師遊歷歐洲的所見所思,底蘊豐厚的大師寫出來的遊記融入了很多歐洲的文化歷史,看完之後不禁感嘆原來人的腦儲量還可以這樣開發,餘秋雨老師猶如百科全書一樣解釋着那一座座古堡、一座座城市、一個個熠熠發光的名字,對比餘老師的遊歷,我們平日裏的出遊走馬觀花都配不上,只能算是曾經足跡到了而已。

合上這本書,剛好好友發來微信,問我再做什麼,我說正在做歐洲夢,想再去歐洲,尤其是北歐,那童話般的夢幻一直深藏在我心底,我小時候並沒有讀過多少童話,一千零一夜只是聽到的書名,小時候知道的童話只是語文課本中的那賣火柴的小女孩,也許是小時候童話的缺失,現在竟然對那童話般的世界及童話的家鄉充滿着好奇與憧憬。

剛好對前兩年的歐洲之旅回憶還差英國尚未記錄,今天帶着這份尚未走出書本的心情給歐洲之行畫上一個頓號,希望以後有機會再繼續感受觸摸那片世界的文明與典雅,滄桑與苦痛。我們在英國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劍橋,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讓世人認識到了劍橋的美。

一提起劍橋,很多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劍橋大學這座蜚聲世界的頂尖名校,事實上劍橋是一座很古老的`大學城,位於倫敦北部50分鐘車程的地方。自13世紀末創辦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學院以來,劍橋一直作爲一座大學城存在至今。導遊告訴我們,在劍橋一不小心碰倒的人可能就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這裏才真是人才濟濟。知名學府、頂尖人才、古老小鎮,優雅安靜且有着濃郁的學術氛圍,真有不想走的感覺。

讀《行者無疆》感想3

我從來不曾如此抗拒一本書,或許是因爲它的封面吧——在兩幢古色古香的歐式建築間,清晨金色的陽光鋪滿了並不寬敞的石頭路。第一次看到時給我一種莫名的壓抑和我讀不懂的深沉。

當我終於鼓起勇氣讀完它的時候,我知道,那不是壓抑,而是一種思考。與其說作者餘秋雨是帶着讀者走遍那九十六個城市,還不如說他是帶着讀者的思緒飛遍了九十六個城市……無論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他讓我做了思者,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我骨子裏的懶散令我懶得長途跋涉,可我有一顆愛旅行的心,我向往着歐洲,卻被簽證和飛機票阻隔,於是我發現了行者無疆。

書中北極圈的旅程是艱難的`,然而北極是我個人最嚮往的,冬天最冷的時候闖北極,艱難是理所當然的。也許因爲看過太多北極圈的介紹,在所有對北極圈的描寫中,唯一讓我驚歎的是,在聖誕夜的北極圈,他們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館,看來中國人是無處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極圈這樣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溫暖得可以抵禦北極的寒風吧。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走了幾萬裏的路,當然不止是爲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爲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地瞭解他鄉文化。看完整本書,我腦中似乎留下了什麼。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爲榮的資本,但有時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

古人說:“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看了行者無疆我覺得:“行而不思則惘,思而不行則殆。”行者無疆,學者無疆,思者無疆!

讀《行者無疆》感想4

跟着《行者無疆》,跟着餘秋雨的足跡,我走過了歐洲,走過了整個歐洲文明。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深沉的中部,燦爛的西部,神祕的北部,而是那具有廢墟的荒涼,人性的美麗的南歐。

喜歡南歐,是因爲那種破落的荒涼,是因爲有時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殘缺的東西纔是真實的美麗的。南歐,卻是繁華過,興盛過,可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浪潮,他沒落了,甚至是,死亡了。這也許是時代帶走了它昔日的光輝,留下的,只是值得人們去細細體味的那一片廢墟,那一段文明。

南歐,走過繁華和荒涼,正是這才使得他更充實,才使得他在夕陽的餘輝下更爲滄桑,才使得它保存下文明,見證着歷史。

於是,我想,南歐的奪目不是因爲他給了人們多麼璀璨的景色,而是因爲他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歷程,看到了真實。

繁華和荒涼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詞啊,可是,南歐就將他們用文明連接了起來。這不得不讓我想到,走過繁華和荒涼,確實能鑄就一些永恆。

走過繁華和荒涼,沉澱一些心情。有些歷史遺蹟,當你看到他的繁華,在腦海中描摹他先前的樣子時,會感到一絲辛酸,抑或,是一種莫名的感慨。在夕陽的照射下,餘暉將斷壁殘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投射在一望無際的空曠的土地上,直到地平線埋藏在黑暗中。

就像圓明園,昔日的美麗,只因爲八國聯軍的硝煙炮火,霎時之間,全成爲一片廢墟,這一場毀滅,雖然只是一瞬,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是一段無比黑暗的時間,因爲,毀掉的,不僅僅是圓明園本身,而且,還有文明,一同毀掉了。所以,今天,當我站在圓明園的土地上,不是失落,而是深深的遺憾與憤慨。雖然,圓明園一直在修復,可是,無論如何,都只是徒勞。但圓明園始終是美麗的,因爲曾經繁華過,美麗過,而今的荒涼只是見證着當初的美麗。這種美麗,將被人們沉澱在心底,默默地,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追溯一段歷史。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它的繁華,也同樣,會有它的荒涼。這是時代進步的自然規律,只有經歷這每一個時期,無論輝煌,無論頹廢,都是完整的歷史。因爲在這裏,地理的遺蹟已經成爲歷史的遺蹟了。因爲在這裏,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民族的振興和毀滅。

羅馬帝國的輝煌,人盡皆知。這座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這座擁有地中海旖旎風光的帝國,不得不讓人嚮往。無論是他的建築中透出的熊熊霸氣,還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偉大,都令人們歎爲觀止。羅馬角鬥場,那個無數人撒盡鮮血的地方,那個當時作爲貴族人娛樂場所的地方。曾經,他用噴涌的鮮血向世人展示它的威猛,他用人與野獸的較量向世人展示抗爭與搏鬥,他用被血染紅的天空向世人展示生命的脆弱。然而,這樣一個興盛的帝國,也有滅亡的一天。羅馬帝國終於滅亡了,帶着他的風光,帶着他的角鬥場,也帶着他的文明,滅亡了。太陽依然升起、下落,天空的那頭卻不再如此鮮紅。他見證者羅馬的興盛與衰亡。如今,再看羅馬角鬥場,只有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註釋古與今的完美。有時我認爲,荒涼的存在也許是爲了證實先前的繁華。然而,當完美的建築被完好的埋葬起來,不爲世人所見,與世隔絕,那麼,當人們發現這般奇蹟的時候,古代與現代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才發現,古代與現代原來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龐貝古城是多麼雄偉。人們安逸和諧地生活着,沒有煩惱,沒有憂愁,一片安然。然而,毀滅只需要一瞬間。火山灰的堆積將他永久的埋葬了起來,城市,街道,劇院,一切都被封鎖了起來。於是,一座古城開始了永遠的安睡,安詳而不受打擾。如今,龐貝古城被發現了,完好無損,於是,古今便有了鮮明的對比。古城,滄桑,暗沉。現代的城市,繁華,超前。這讓人甚至覺得,古城的荒涼中反而能看出繁華,而繁華中又透着隱隱的荒涼。這種捉摸不定,讓人永遠銘記。

繁華與荒涼,是一個城市,一段歷史所必須經過的歷程,這段歷程是文明的起源與終結。這才明白,繁華和荒涼是兩個不相矛盾的詞,而是兩個互相補充的詞。因爲只有看見繁華才能體會荒涼,只有看到荒涼才能想到繁華,而維繫於這兩者之間的就是文明。

讀《行者無疆》感想5

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坐在圖書館的角落裏,手捧一本書,靜思生活事。這種令人嚮往的生活,我曾經歷過一次。手捧《行者無疆》,感受旅途之美。餘秋雨的《行者無疆》無疑是一個成功的作品。它記錄了餘秋雨在歐洲一些國家城市旅程中的全部感受,算是一部考察西方的隨筆集。餘秋雨曾在書中感慨“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成熟,能把古典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這是作爲一個學者對於文化的'由衷的評價,更是餘秋雨值得人稱讚的地方。

一本書,最成功之處無疑是引起讀者思考,並讓讀者產生共鳴。毋庸置疑的,餘秋雨做到了。令我最佩服的便是,餘秋雨在描繪一座城市風光時,不僅僅是在寫景,更多的是個人的思考。正是他深入地思考與剖析,才成就了《行者無疆》這一傳世珍寶,我很慶幸我有讀過這本書,也很慶幸可以通過餘秋雨的視角去領略歐洲國家的風土人情。

標籤:無疆 感想 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