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通用3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行者無疆》讀書筆記(通用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通用3篇)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1

歷時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爲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於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每一次歷史的背後都引發我們的無限驚歎和思索。

首先覺得大師就是大師,寫法非凡:每節開篇多以精煉的詞藻和深遠的意境開始,又收於凝重的歷史和感慨。“廢墟,大海,海浪,歷史常常從這裏出發;森林,山丘,古堡,歷史常常在這裏隱蔽;熱鬧,精緻,張揚,歷史常常在這裏轉折;蒼涼,寂寞,執著,歷史常常在這裏凝鍊。”

更讓人驚歎的是,無論餘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並不止步於眼前的風景,而是要思考,思考這座城市的歷史,思考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後人對這座城市的評價。我們很榮幸通過大師的眼睛,知道了歐洲這片鮮活了幾世紀的土地,歷經上蒼的考驗,它的國家和偉大的大師們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華文明一樣,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南歐的威尼斯,一個身在現代而無車馬的喧鬧水城,一個着實讓人嚮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讓這座古老的小城顯得風燭殘年,岌岌可危。歸納起來,覺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總是幫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維,總是把出色者列入強者之列。於是威尼斯身上產生了矛盾之美。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處在一個又一個的矛盾中呢?

西歐的巴黎和我們想象的一樣高傲,氣宇軒昂而且神采奕奕。大師在描寫巴黎時用的最多一個的詞是“聚合”——財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審美氣氛的聚合……的確,柔情萬種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讓這裏的人有了不一樣的自在。

全書之厚重和紛繁豈是我等閱者倉惶之中可以理解得到的,僅讓我們藉以餘秋雨大師的評價:“歐洲文明確實優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文明,個人自由和社會公德融會貫通。”這令我們這些足不出戶的凡者打開了一扇西方歷史文明的窗口,使我們擁有了更爲廣闊的視野。

行者註定是孤獨的、是淒涼的、是痛苦的,但註定又是不可戰勝的。歷經無數的遊行,每次彷徨於陌生的都市,見證一次次的生死浩劫、歷史滄桑鉅變,心靈在一次次震驚和痛苦中游離,但這倘若無法摧毀一個戰士的心志,必將使得他更爲強大。我一直都對行者這個詞十分敬仰,或許源自於水滸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義的好感,亦十分嚮往成爲一個可以暫稱爲“行者”的旅遊過客,雖不得真諦,但還可在路上行走幾番。人一生至少有兩件事是還需必須做做的,一件是旅遊,一件是讀書,前者可以使你身體在路上,後者則可以使心靈遊歷於世界的歷史舞臺,但我覺得不純粹的去行走一番永遠都無法那麼的真切。

有那麼一天,讓我們都成爲一個自詡爲行者的過客,遊歷着世界上那麼多無盡的文明瑰寶,暫得那心靈的複雜,將別有一番滋味!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2

漫步在威尼斯城邊的亞得里亞海攤上,行走在布拉格卡夫卡故居前的小港中,凝望着滑鐵盧山上威武的雄獅,佇立在布倫海姆莊園的丘吉爾銅像前。追隨歷史的車轍,觸摸歲月的痕跡,見證時間的歷程。其實,我只翻開了一本餘秋雨的《行者無疆》。

《行者無疆》講述的其實是“兩個半島間的故事”。從歐洲最南端的亞平寧半島直到冰天雪地的納維亞半島,中間走過了龐貝古城在熔岩的吞噬下的沖天火焰,穿過西斯廷教堂中米開朗琪羅的壁畫下的廳堂,遠眺格拉納達阿爾罕布拉宮夕陽下的輪廓,一直走到里斯本羅卡角“大地在此結束,滄海由此開始”碑門前。南歐歷史的長河之中流淌着地中海的水,閒散的生活造就了一切輝煌的文化,但卻未能抵擋住維蘇威的烈焰,未能挽救戰火中西斯廷的輝煌,未能保住摩爾人在比利牛斯山以南的江山社稷,直到人們受夠了天災與戰火,從羅卡角遠航去尋找東方的世界。

初次看《行者無疆》應該是在高中,不過那時候的心境和現在卻迥然不同了,現在看《行者無疆》比原來多了更多的對她的理解。它就好像是一個母親,將她的旅途向你娓娓道來,讓你如親身體驗在歐洲的旅途一般,好像你就身在其中,品味着羅馬的偉大建築,欣賞着意大利的藝術雕塑,觸摸着歐洲式的浪漫......百度百科是這樣介紹《行者無疆》這本書的:“行者獨步於遙遠的狂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處處的難題,只因爲一個執着的信念,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爲後來人度步出一望無垠的疆土。”的確,能夠放下自己原來的一切,去探索未知的領域,前面是什麼,會遭遇什麼,一切都是未知,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境界。反觀現在,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暫時離開自己的地位、生活,拋開金錢、美色的干擾,以一個人的身份去探索對於自己未知的東西,在探索中尋找快樂,在探索中使自己的知識得到昇華,這的確是一種很超脫的精神。

作者來到龐貝古城廢墟,那些曾是世界繁華中心的地方,龐貝古城被火山灰掩埋,距現在已經將近兩千年了。這麼多年下來,即便從來沒有遇見過火山爆發的城市也都變成了廢墟,的確。然後卻有一種震撼穿過一千九百多年的時間直達我們身上,那就是人類羣體在毫無預知的情況下集體死亡,整個城市霎時毀滅。不管這個人貧窮還是富貴,地位顯赫或者低微,全部無法逃遁,如果你以旁觀者的身份看到這些話,是否會有一些沉思呢,會不會有時驚醒突然發現人生就是仙窟千載,黃粱一夢。

“人體模殼”就是火山灰掩埋的人們最後留下來的硬殼,就像琥珀,不知當時的人們是否想到過,自己最終會像琥珀一樣留存於世。而我們旁觀者,是否有滄海一粟的感慨的確我們應該快樂的過自己的生活,不應該爲太多的瑣事幹擾自己的心境。古時候有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千古詩句,讓人們及時享樂,有時候我在想這種思想是不是過於消極,人生應該努力的前行,不停的向下一個目標邁進,而不應該停留一處,留戀此處的美好風景。但是我現在卻有了懷疑,我們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裏只是不眨眼的一個小點,認認真真的享受好目前的生活。當我跟一個朋友說我的想法時,他跟我說,你太不上進了。這句話我想了很久,的確一個上進心,壓着多少各種各樣的人,不滿足於現在的生活,每天早起晚歸或者說是勾心鬥角的往上面爬,他的生活快樂嗎?“上進”這個詞難道沒有一定的其他味道,因爲上進離多聚少,因爲上進拋棄家庭,因爲上進整天身心疲憊,這樣的生活和農民的生活有什麼自豪之處?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家庭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在地裏幹活,一家人在地裏一邊把着草一面嬉笑聊天,是我小時候一段美好的回憶,我的父母過的都很快樂,像海子那樣,也像一個孩子,整個天地都是自己的父母,都在包容自己,這樣的生活又何嘗不是很多人嚮往的呢?

合上書,卻沒有合攏我的思緒。作者走了幾萬裏的路,當然不只是爲了寫這本書,更不會是爲了欣賞異國風情,單純的瞭解他鄉文化。看完整本書,我腦中似乎留下了什麼。中國的五千年曆史是所有中國人引以爲榮的資本,但有時候歐洲遲到的文明卻值得我們仰望。例如:中國倡導“中庸之道”幾千年,但至今還經常爲“非此即彼”的極端思想互損互耗,反倒是歐洲文明能把古典傳統和現代創新、個人自由、社會公德融會貫通。五千年積澱下來的文化固然珍貴,但祖先們留給我們的應該是基礎,而非枷鎖。如果老鷹在掙得一片天空後,就在一個地方徒勞的盤旋,那麼它只能累死在過去的榮譽中。那一片天空可以成爲它炫耀的資本,但繼續搏擊長空纔是它繼續強大的唯一選擇。

相同的道理,從高中到大學,通過大學聯考,我贏得了一片天空。但我的旅程還遠未結束,我也相信我的天空也遠不止這些。大學是我的一個起點,而絕非終點。餘秋雨在自序中說:“花那麼長時間考察了九十六座城市,還有哪一座有資格作終結?”我又何嘗不是呢,在人生中有哪一個終點算得上終點呢?

這部書的結語,作者這樣說:“結語不是結論,任何真正的旅途都不會有結論”。他講完路上的.種種見聞後,只是一聲輕輕地苦笑。他說:“一連講了那麼多地方,一定夾雜着太多的錯,但即便把所有的錯加起來,也抵不過一個事實:我們對歐洲的瞭解,遠遠超於歐洲對中國。”

作者漫漫行程的遊記,彷彿像我們打開了一扇引領人類通向新奇得打千世界的窗扉。因爲之前從未企及而又渴望已久,不必爲如何到達那遠在天南地北的目的地而發愁。只需坦然的面對充裕的文字,我們想象的翅膀便已在不知不覺中舒展,不倦的飛往文字裏的國度。

從書中讓我們知道了:原來,貪婪的人性對於友誼的忠貞也不過是權勢的囚徒。每每到了險惡的情勢,那些自願放棄道義的人,便一起打擊那個比較卓越出色卻又被麻煩所困惑的人。這是他們的本能,本能的排除心中的堵塞與超於自己地位的隱患。那些見利忘義的人的生活,應該是岌岌可危了吧。原來,宗教對人類的蒙惑,早已使得沒有抵制力的民衆們喪心病狂。爲了保全自己的名譽,爲了維護自己的生活,爲了獲得責斥的快感......他們成了很多暴行的參閱者和歡呼者。原來,無。端限於重圍的人是那樣的粗魯和野蠻。色彩註定帶來無可避免的災難。卻不料,它會摧毀一個藝術創作者的下半生,並且積壓了二十七年的冤案竟然依舊沒有平凡昭雪。他用自己所能描繪下的情景,將《夜巡》的藝術價值恢弘地淋漓盡致。原來不聽旁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地卻也能使人們看到了預期之外的景象。世界上不少故意的恬談往往是一種掩飾性的表演,但奧斯陸不是。

雖然旅程中的奇異景象總是最先給人以視覺的衝擊,但不難看出,作者並不追求於乍看下新奇的震撼感,不圖濃墨重彩的勾勒,而是往往不惜用犀利的筆觸,記錄下隱現於每一處景點背後的文化底蘊。

行者無疆,思者亦無疆。

  《行者無疆》讀書筆記3

跟着《行者無疆》,跟着餘秋雨的足跡,我走過了歐洲,走過了整個歐洲文明。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不是深沉的中部,燦爛的西部,神祕的北部,而是那具有廢墟的荒涼,人性的美麗的南歐。

喜歡南歐,是因爲那種破落的荒涼,是因爲有時甚至相信,只有破碎的殘缺的東西纔是真實的美麗的。南歐,卻是繁華過,興盛過,可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浪潮,他沒落了,甚至是,死亡了。這也許是時代帶走了它昔日的光輝,留下的,只是值得人們去細細體味的那一片廢墟,那一段文明。

南歐,走過繁華和荒涼,正是這才使得他更充實,才使得他在夕陽的餘輝下更爲滄桑,才使得它保存下文明,見證着歷史。

於是,我想,南歐的奪目不是因爲他給了人們多麼璀璨的景色,而是因爲他讓人們看到了生命的歷程,看到了真實。

繁華和荒涼是兩個多麼矛盾的詞啊,可是,南歐就將他們用文明連接了起來。這不得不讓我想到,走過繁華和荒涼,確實能鑄就一些永恆。

走過繁華和荒涼,沉澱一些心情。有些歷史遺蹟,當你看到他的繁華,在腦海中描摹他先前的樣子時,會感到一絲辛酸,抑或,是一種莫名的感慨。在夕陽的照射下,餘暉將斷壁殘牆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投射在一望無際的空曠的土地上,直到地平線埋藏在黑暗中。

就像圓明園,昔日的美麗,只因爲八國聯軍的硝煙炮火,霎時之間,全成爲一片廢墟,這一場毀滅,雖然只是一瞬,在中華文明史上,卻是一段無比黑暗的時間,因爲,毀掉的,不僅僅是圓明園本身,而且,還有文明,一同毀掉了。所以,今天,當我站在圓明園的土地上,不是失落,而是深深的遺憾與憤慨。雖然,圓明園一直在修復,可是,無論如何,都只是徒勞。但圓明園始終是美麗的,因爲曾經繁華過,美麗過,而今的荒涼只是見證着當初的美麗。這種美麗,將被人們沉澱在心底,默默地,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追溯一段歷史。每一朝,每一代,都有它的繁華,也同樣,會有它的荒涼。這是時代進步的自然規律,只有經歷這每一個時期,無論輝煌,無論頹廢,都是完整的歷史。因爲在這裏,地理的遺蹟已經成爲歷史的遺蹟了。因爲在這裏,你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民族的振興和毀滅。

羅馬帝國的輝煌,人盡皆知。這座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這座擁有地中海旖旎風光的帝國,不得不讓人嚮往。無論是他的建築中透出的熊熊霸氣,還是這座城市本身的偉大,都令人們歎爲觀止。羅馬角鬥場,那個無數人撒盡鮮血的地方,那個當時作爲貴族人娛樂場所的地方。曾經,他用噴涌的鮮血向世人展示它的威猛,他用人與野獸的較量向世人展示抗爭與搏鬥,他用被血染紅的天空向世人展示生命的脆弱。然而,這樣一個興盛的帝國,也有滅亡的一天。羅馬帝國終於滅亡了,帶着他的風光,帶着他的角鬥場,也帶着他的文明,滅亡了。太陽依然升起、下落,天空的那頭卻不再如此鮮紅。他見證者羅馬的興盛與衰亡。如今,再看羅馬角鬥場,只有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永遠永遠。

走過繁華和荒涼,註釋古與今的完美。有時我認爲,荒涼的存在也許是爲了證實先前的繁華。然而,當完美的建築被完好的埋葬起來,不爲世人所見,與世隔絕,那麼,當人們發現這般奇蹟的時候,古代與現代就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這才發現,古代與現代原來是可以融會貫通的。

龐貝古城是多麼雄偉。人們安逸和諧地生活着,沒有煩惱,沒有憂愁,一片安然。然而,毀滅只需要一瞬間。火山灰的堆積將他永久的埋葬了起來,城市,街道,劇院,一切都被封鎖了起來。於是,一座古城開始了永遠的安睡,安詳而不受打擾。如今,龐貝古城被發現了,完好無損,於是,古今便有了鮮明的對比。古城,滄桑,暗沉。現代的城市,繁華,超前。這讓人甚至覺得,古城的荒涼中反而能看出繁華,而繁華中又透着隱隱的荒涼。這種捉摸不定,讓人永遠銘記。

繁華與荒涼,是一個城市,一段歷史所必須經過的歷程,這段歷程是文明的起源與終結。這才明白,繁華和荒涼是兩個不相矛盾的詞,而是兩個互相補充的詞。因爲只有看見繁華才能體會荒涼,只有看到荒涼才能想到繁華,而維繫於這兩者之間的就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