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大學》讀書筆記(通用3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2020字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讀書筆記(通用3篇)

  《大學》讀書筆記1

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句話不知道在電視裏面聽了多少遍,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然而,自己卻從未認真想過,這句話的前後來源,也並未深入瞭解這些詞的真正含義,直到開始品讀國學經典——《大學》,纔開始有了點點認知,雖然理解淺薄,但也希望持續學習能夠有所進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能夠棄舊圖新,使人能夠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人要知道自己想要達到的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自己意向堅定;然後鎮靜不焦躁,心安理得,思慮周翔,最終能夠有所收穫,萬物都有根本和直接,事物都有先後,我們只有弄清楚事情的本末始終,才能更加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

這裏雖然是說光明正大的品德,然而所有的事情都一樣。無論你想做成什麼事情,你都必須要知道自己的最終目標,定下目標之後,然後靜下心來,慢慢籌劃,梳理事物的本末始終,做出思慮周翔的方案,無論工作、生活都會大有好處。我們時常被很多同時並行的事物纏身,工作中亦是如此,尤其創業公司,產品兼運營、運營兼銷售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一人身兼多職,有時候會覺得工作無從下手,那麼你就要開始梳理這麼多事情的細枝末節,優先級等,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列出詳細的項目管理方案,這樣便能輕鬆處理好事情。

之前在學校一直看到格物、致知這兩個詞,但卻從未細細深究。直到看了《大學》,才知道這也是儒學中對“三綱八目”的追求中的兩個點。古人所謂的三鋼就是指: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而所謂的八目就是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不知道被多少大學引做校訓,但是確實很多人並未深入瞭解,這又多麼可笑呢。

我們只有正確的認識了萬事萬物,將其研究透徹之後,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只有獲取知識之後才能讓自己的一年更爲真誠;意念真誠之後才能心思端正,心思端正之後才能讓自己更好的修養品行,只有品行修養好了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學會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方法之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掌握了治國的方法之後才能讓國人過上太平富足的生活。

雖然這裏講的是治國、平天下之道。但是萬事萬物無不是如此。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強調的其實是內修,而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外治,而中間的“修身”是鏈接內外的樞紐,和前面的相連接就是“獨善其身”,和後面的相連接,便是兼濟天下。現實生活中,也很少有人將治國、平天下作爲自己的夢想與抱負,這世界,畢竟平凡人居多,但是卻一點都不妨礙這套方法的實行。因爲不管任何人,都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將自己修煉好。去修養好的品行,永葆赤子赤心,去學習,鑽研,豐富自己,讓自己更學識更加豐富。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格物、致知,抱着一顆正念的心,去學習,去分享,去幫助。

  《大學》讀書筆記2

《大學》是國學“四書五經”之首。相傳《大學》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編入《禮記》的文章之一。後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單獨成書,並和《論語》、《孟子》合稱“四書”。“四書”是我國古代教育理論重要著作,其內容和著述目的不僅在告訴人民怎樣做人?怎樣齊家?而且還告訴有邦有國者怎樣安邦治國?同時還提示天子怎樣做才能國泰民安,明德於天下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辦法。此書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謂一部全方位的理論教科書。因爲他的教育對象下從庶民起,中到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論對誰都適用。

首先想談一下個人對《大學》這部經典的感悟,此經開篇便挑明主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完全圍繞着發揚德性的原則,是爲《大學》三綱,隨後展開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爲《大學》八目,而八目卻是以修身爲中心,闡發修身辦法與修身目的的所有內容,由此可見,修身,是儒家極爲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唯修身纔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爲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讀《大學》時絕不能把“大學”這個概念理解爲國民教育的“國小”“中學”“大學”的“大學”。《大學》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無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學》是研究和探討人和人類社會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書。書中既教給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齊家?如何修身?的方式辦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階層講了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顧我國五千年曆朝歷代,下從平民上至國君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無不證明《大學》講述的道理非常準確。哪個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個興國之君不以愛民爲本?

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爲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並想盡早實現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和研讀一下《大學》,並按照《大學》所說的原則修煉自己,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例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通過學習《大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大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大學》讀書筆記3

我很幸運我得到了這樣一本好書——《步入大學》。這本書使我瞭解了很多與大學有關的知識,譬如學校機構、專業考試等等,我認爲這是每一位大學新生必讀的書。

《步入大學》一書給予我學習、生活、就業指導。

對於學習,這本書概括得很貼切:大學分爲四個階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屬於“吶喊”階段;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處於“彷徨”階段;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稱爲“朝花夕拾”;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可是很快就要離開了,因此“傷逝”。而我處於這個大專院校,我認爲我的大學分爲三個階段: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由知道自己不知道過渡到不知道自己知道;大三,仍舊是傷逝。但也不一定缺乏帶着陽光走出校門的同窗好友。

好幾位高中時的好姐妹都向我報怨同一句話“大學沒有自已想象中的好”,我回答“當初老師不以“大學是天堂”來鼓勵我們,我能有支柱在黑色的高三中拼搏嗎?”而現在,不管怎樣,我們進了大學的門,每天面對自已的專業,或許和原來的理想有偏差,而信心大減半。但爲何不換一個角度去想一下呢,未必這個專業不適合我,未必在這個學校裏我不能成就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