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聽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有感

觀後感1.05W

我們眼下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聽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聽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有感

聽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有感1

今天上午我們學校組織全體老師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的報告,享受了一次聽覺盛宴。聽完他的講座,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李老師從四個方面談了教師的追求:

風骨與良知。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作爲教師要有知識分子的自覺意識和尊嚴。不跪着教書,不人云亦云,不爲教參是從!在權貴面前,早家長面前,在優生面前,挺起我們的脊樑!教育是一種悲壯的堅守。最好的管理莫過於示範,最好的教育莫過於感染。教育不要放過每一個細節,拒絕社會的污染,做一個有見識、膽識、敢於嘗試的教師

理想與責任。教育的四種情懷:應付、飯碗、事業?教師如果把教育看做飯碗,就應該珍惜、敬畏、善待它。如果把教育當作一種宗教信仰,那是最高境界,它沒有功利,沒有逼迫。教育者有這種情懷真是了不起,她視教育爲宗教,視學生爲上帝,爲自己的工作愉快。教師應有一種特別的幸福感,教師應有一種莊嚴的使命感。理想和責任不是抽象的,它體現於對每一個學生的愛,和每一天的教育智慧。在孩子看來,只要老師愛他,而且課上得很好,這個老師就是好老師。理想和責任體現於爲共和國培養現代公民,而不是臣民。懷善良心,做幸福人。

視野與思考。教師不僅要有專業視野,要不斷學習教育教學著作、專業雜誌,還要有人文視野,對於國際國內富有影響的人的著作,對於二十世紀的歷史、知識分子的命運閱讀......這樣教師纔有厚實的思想視野,寬闊的人文背景,有深沉的思索,才能擔負起歷史的使命,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學識與胸襟。我們要做學者型教師,要有閱讀與寫作的習慣,做一個平凡而不普通的老師。

在聽報告時,最讓我感動的是李鎮西老師描述第一線老師特別是他的老丈人的場景,能感受到他對同行的尊重,對學生的依戀,對前輩的'那種濃濃的崇敬之情??李老師是幸福的,他用他的智慧、愛心、責任心、童心澆灌學生的心靈,他是當之無愧的心理學家、思想家、語文教學的專家。李鎮西不愧被人們譽爲“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他肩負民族的希望,胸懷祖國的未來,時刻從學生髮展的根本出發,把心靈獻給學生,用人格引領人格,讓智慧點燃智慧,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也是我今後工作的目標。

聽李鎮西老師的報告有感2

12月20日,有幸參加了全國知名班主任經驗交流報告會。在會議中聽了李鎮西老師的講座,他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

在聽完講座回來這幾天,我腦海裏一直都浮現出李老師當天的精彩講解。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他對自己班級所做的一切深深的震撼着我。讓我明白了作爲一個班主任,我們要賦予一個班級的靈魂。這個靈魂我稱之爲“愛”。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李老師給我們講述了什麼是教育,對教育做了明確的闡述,現我一一道來。

教育,是一種傳遞。

教育,就是愛的傳遞——教會學生愛——懂得愛,並散發愛。我記得最清楚的就是他所說的,他第一次去給一個班做班主任的時候,送給孩子們的見面禮就是一句話“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就是這句話讓我明白了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的是愛,而不是恨。

教育,是一種尊重。

我聽他講到這裏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對於學生的尊重到底處於一種什麼樣的出發點。現在的老師經常以“我是爲你好”或“嚴師出高徒”之類的理由剝奪學生的'尊嚴。其實對於學生來說,尊重他們就是要在乎他們的感受。這讓我明白了在以後的教學當中要把學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當李老師講到教育,是一種博愛時,我才發現原來之前我一直都不算一個合格的班主任。我以前在教孩子時總會說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我聽了李老師的講話我才明白什麼叫“有用”的人。我們如果只盯着學生是否獲得怎樣的學習成績,家長們也經常打電話給老師“我的小孩成績怎麼這麼差呀?”等等話語。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觀念。不是說成績不重要,是我們在教會孩子知識的同時,我們還得把孩子們培養成善良、勤勞有智慧的普通勞動者,這纔是我們教育的根本目的。李老師出示了這麼一段話:“請記住,遠不是你所有的學生都會成爲工程師、醫生、科學家和藝術家,可是所有的人都要成爲父親和母親、丈夫和妻子。假如學校按照重要程度提出一項教育任務的話,那麼放在第一位的是培養人,培養丈夫、妻子、父親、母親。而放在第二位的,纔是培養未來的科學家或工程師。”當我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我的腦海裏瞬間浮現出我這工作的幾年來,我到底是把什麼放在了第一位。仔細回憶了一下,我還是把孩子的成績看的比較重,也可能是爲了給家長一個交代。雖然對孩子們的教育也涉及到他們素質方面的培養但是我覺得還遠遠不夠,在培養孩子素質方面還沒有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也就是說在我帶的班級還沒有“靈魂”。所以在今後的班級工作中首先工作重心是賦予這個班級一個“靈魂”。

李老師講課的最後一個話題是如何從一個班主任轉變爲一個名班主任。他提到幾個“不停”。

不停的實踐。指的是每一天平凡的教育行爲——上課、談心、帶班、處理突發事件。他還說老師們要具有研究與創新精神,把每一個班都當做試驗田,把每一節課都當做研究課來上,把每一個孩子都當做完整的宇宙來對待。再想想我自己在帶班和教學過程中,真是沒有一樣做到了啊!

不停地思考,思考一天的教育教學行爲。尤其是對自己錯誤方面的思考。通過思考把每一種錯誤變成一筆財富。這裏他說的錯誤我把它理解成教學方面的錯誤和教育孩子方面的錯誤。如:孩子今天沒有帶紅領巾,沒穿校服,沒做作業。我們不顧學生面子大聲責罵,呵斥等。其實這都是錯誤我想我在以後帶班過程中,應時刻提醒自己不能犯這樣的錯誤。

不停的閱讀,李老師說若不讀書——爲師看,你無以教;爲人看你無以話,再回想我自己,面對生活的種種壓力,我們沒不讀書的動力。我想今後我是得多讀書。讀李老師推薦的書如:《育人三部曲》《陶行知教育雲集》《第56號教室的奇蹟》《給教師的建議》等等。

不停的寫作。李老師說不停的寫作能使一個教師由普通走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是啊。如我們班50多名學生就是50多個故事。如果我每天都能記下今天在我們班發生的故事。那10年,20年以後再翻開今天所記下的故事。那將多令人懷戀。 一個日子,一個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個日子,呵護每一個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在每一個日子裏,我們和孩子一起編織生命的故事。一個有故事的老師,就是幸福的老師。這就是李老師的話。最後他又把問題拋給了我們每一位老師。我們要把怎樣的時光留給孩子們未來的記憶。直到此刻我的腦袋裏依然環繞着這句話。這句話引起了我無限的深思。這句話也將永遠伴隨着我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