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

觀後感2.2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1

在哈爾濱培訓期間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着的《李鎮西校長和他的同事們》一書。書中的內容猶如陣陣清風吹進我的心裏,讓人感動,盪滌心靈。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和他的同事們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武侯中學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

他們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書中的許多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示。本書爲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點燃了一盞明燈,也爲大家能走出“教育誤區”,真正實施素質教育樹立了信心。

翻開序言,裏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話,忍不住摘抄下來留作自勉:“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原來所謂“最好的教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所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做最好的`教師”是我永遠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看到這裏我算明白了,李老師筆下“最好的教師”就是一個不斷地自我反思,不斷地督促自己進步的教師。

看着書反思現在的自己,我算是“最好的教師”嗎?當然不是,我想,這個“最好的教師”應該是我的一個目標,一個不斷催促自己進步的目標。爲了進步,我學着反思自己,並儘可能地記下每一次的反思。這樣做,除了爲了完成任務,更主要的是想給自己留下點什麼,一個反思,算是一個腳印吧,一篇篇的反思,記錄下我生活、教學的每一個心路歷程。“做最好的教師”,在讀完了《李鎮西校長和他的同事們》序後,我記住了這句話。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校長對教育工作無比赤誠,對學生無比熱愛的一顆教育者的心。而這種愛心成就了他的輝煌。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愛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愛心;愛孩子,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關注成長的每一個細節;愛孩子,才能成爲孩子的親密朋友;愛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師真摯、深厚的情感可以發出強大的愛流,有利於傳導。做最好的教師要把心裏的情感用語言、行爲表達出來,師生間通過精神的交流,達到思想感情上的聯繫和信賴,教師真摯的情感在學生的情緒上就會產生共鳴。每個班中都會有同學上課總是不太專心的,只要稍微表現得較好時,我們教師立即表揚他,還請他當小老師,得到教師一次又一次的信任,都會逐漸改變孩子的。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裏擡起頭走路。”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心靈的召喚。在今後的人生中,無論做什麼事情,讓我們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獻出自己最大的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做孩子最喜歡的老師,讓自己無悔!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2

過去,我只聽說李鎮西老師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其他了解太少。這個寒假學校要求每位老師讀一部教育名著,我選擇的是《李鎮西教育演講》。一個寒假,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我反覆鑽研,認真揣摩,感到受益匪淺。書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教育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在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裏,融入了李老師的教育技巧,教育思想,教育情感。讀李老師的文章,感悟着他的心靈,反思着自己的教育行爲,讓我的心靈一次次得到洗滌。其中他的班級工作,育人之道更是深深的吸引着我。

書中說:“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是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是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的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我內心受到極大的觸動:我們在年復一年的工作中,有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有沒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呢?很多時候只覺得工作的哭和累,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己的的追求。結過是每天疲於應付工作,更談不上超越自我,並儘可能在自己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

李鎮西老師說:“我以爲品學兼優的學生固然可愛,但在愛好學生的同時,千萬別忽視了被遺忘的`角落----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因爲不可愛的孩子,才最需要你的愛。他們就像擱淺的冰川,需要溫暖,需要陽光,需要融化。”“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書育人的動力,李老師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爲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

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能長期像李老師那樣對待每一位學生難。我反思自己並定下目標:能不能較長期的關心幫助後進生?李老師把自己融入到班級中,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裏面去,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贏的學生的信任與敬佩。在他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魅力,我深受啓發:

1,班主任應有健康的心理品質。

李老師在班級管理中主張應做一名胸襟開闊,心靈自由的班主任。要正確對待周圍的輿論並隨時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做到自我解放。對待領導的評價要冷靜,要力爭做到不因領導的表揚而欣喜若狂,不因領導的批評而氣急敗壞。對待同事的議論要寬容,對於中肯的批評,應聞過則喜,不應一蹴即跳。對於別人的誤解,也應心平氣和的對待。對待家長的批評要要平和,以寬容的胸襟平和的接納家長的各種意見,包括尖銳的批評或刺耳的話語。對待學生的意見要豁達,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來的班主任,纔能有寬闊的胸襟與自由舒展心靈去帶好一個班集體。

2.展開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

一是分組合理,設立綜合小組,一但建立,便永久不變,而且既是學習小組,也是衛生小組和體育小組,文娛小組,以便於增強凝聚力,並看到自己的發展情況。這個方法我用到自己的班級管理中效果不錯。二是競賽全面,競賽內容儘可能包括紀律要求和班級學校各種活動。三是規則統一,學期初有班幹部開會,擬定競賽規則。四是嚴格監督。便於積分,公正的產生優秀小組。

3.培養班幹部的自治能力

對於班幹部的培養,李老師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達到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培養班幹部時,他不滿足於讓學生獨立組織幾次活動或主持幾次班對活動,而是着眼於讓學生幹部通過實際工作,培養奉獻精神和進取精神,增強班幹部的自治能力。

《聽李鎮西老師講課》讀後感3

前些日子,我去書店買了一本書《聽李鎮西老師講課》,當時就是出於好奇,這是一本課堂實錄,我想看看名師是怎麼上課的,自己也想學一些招數,企盼能借此書解答一下我心中的疑惑。買回家後,我便開始閱讀,讀着讀着便發現只剩下望洋興嘆的份了,我認爲李老師的課堂確實屬於專家型的課堂,我的課堂則太稚嫩了,就像一個位處平地的人面對高樓找不到攀登的入口,我頓時陷入了迷茫,怎樣才能做到與學生自由舒暢地交流,讓所有人的交流成爲真正意義上的探討、辯證,如抽絲剝繭般地獲得真相,揭開謎底呢?我自認爲做不到李老師那樣,爲自己找了些理由:自已學識不淵博,學生素質不高無法深度暢談等。沒幾天,我便將此書束之高閣,不再理會了。

近幾天,因爲我在教學小說單元,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說教學的重點,如何啓發學生分析人物成了我的困擾,於是我又將此書找了出來,進行了仔細閱讀,這一次我有了一些收穫,可以實實在在地借鑑一些教學智慧,而不再是把它當作高高在上的圭臬了,這還真應了那句“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話了。

首先,李老師在開課之前有一首古詩詞欣賞,學生把自己閱讀過的好的詩詞拿出來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或朗讀或品c味。這一舉措就很值得學習,在學生寫作時我總是抱怨他們語言乏味,涉獵不廣,不能旁徵博引,殊不知自己又在課堂上給過他們多少時間,創造過幾次交流提升的機會呢?若能像李老師這樣,每天積累一首詩詞,這樣滴水穿石般的堅持效果真會如古人所說“不會作詩也會吟”吧。

再次,李老師的課堂是隨意的課堂,自然的課堂,教者不賣弄文采,也不炫技巧,就是和學生平等地問答,依據學生的話再一層一層地往深裏挖。如教學《祝福》時,學生在讀完文章後,他也不作任何提示,問學生能讀出些什麼東西。這一問看似很寬泛,不着邊際,如按教參上的要求,初讀課文後,應引導學生學習一下字詞,再看小說結構,再分析人物,提煉主題等。我這樣的小教書匠就喜歡教參上的這些“章程”,奉行得頭頭是道,認爲這些教學步驟缺一不可。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學實錄之後,我明白了教無定法,不要太程序化,有些程序不是所有的'課堂都實用。另外,我很是佩服李老師的談話藝術,有一個學生說他讀完作品的第一感覺是憤怒,憤怒當時的人情冷漠,李老師就順勢提示“比如——”,這一提示是希望學生將問題說具體,能由結論說到現象。這樣就引導大家回到文本中去分析問題。在大部分學生都發表了高見後,他又引導學生進行了辯論,祥林嫂到底是自殺還是餓死,凍死的?這一辯論結局不重要,但學生各找證據,把當時的社會風貌及祥林嫂的遭遇來了個徹底的大清查,這種學生自主學習的勁頭比起老師的灌輸,不知要強多少倍呢!最後,因學生認識水平畢竟有限,李老師便很自然地揭曉了答案,祥林嫂死於“禮教”,那麼這個禮教中針對婦女的內容又有哪些呢?學生便猜出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內容,隨後他又引導學生思考現在的中國“禮教“是否茫然無存了呢?發人深思的結尾使得這堂課意義深遠。

第二次閱讀此書後,我想到了去年看過的一個詞“潤澤的教室”,這個詞語是一個叫佐藤學的日本教育家提出的,他說“在潤澤的教室裏,教師和學生都不受主體性神話的束縛,大家安心地輕鬆自如地構築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構築着一種基本的信賴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即使聳聳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見來,每個人的存在都能得到大家自覺的尊重與承認”。這是多麼令人嚮往的課堂啊!“潤澤的教室”給人的感覺是教室裏的每個人的呼吸和節律都是那麼柔和。李鎮西老師的語文課堂就是這樣的課堂。

教書也是一場修行,嘗不到一些酸甜苦辣,承受不了一些孤寂與迷惘,恐怕連“教書匠”也是當不好的。雖執教十多年,但自覺離“匠”都還距離甚遠,論方法論藝術都還有些矇昧,自省一下還是有惰性在作怪,相比李鎮西,實在是汗顏。以上所寫的讀書心得,還是決心用到教學中去,不求畫虎象虎,只求能有所更改,有所變化也是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