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精華]讀《論語》有感

觀後感3.05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論語》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讀《論語》有感

讀《論語》有感1

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裏的古文,裏面有教人們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鮮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意思是:有子說:"他(她)做人孝順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歡冒犯長輩的人是少見的;不喜歡冒犯長輩,而喜歡作亂的人是沒有的.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定做人的道理.孝順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卻沒有做到孝順父母.

父母們總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絕了,他(她)們叫我去買東西,我也拒絕了.只要是父母們叫我去幹的事情,我都沒有完成.

有一次,母親叫我去買麪包,我沒答應,這次她生氣了:"只會吃,不會做,真是一個窩囊廢."說完,還打了我.母親從不打我,從不罵我,從不生我的氣,這次她是真的發怒了.我傷心極了,躲到被子裏去哭.

從這學期學了《論語》後,我下定決心:從現在開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學了《論語》對人是非常有用的!會讓人體會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偉大!雖然父親有時候讓我乾的活比較重,但是他們是爲了讓我體會到勞動的收穫!雖然我犯錯時被他們批評了,但是我不怨恨他們,因爲我知道:他們表面是在批評,但暗中卻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就是一種愛,這種愛是別人感受不到的愛!

讀《論語》有感2

大家應該聽說過論語吧!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爲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裏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後,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

而且就是因爲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爲一次期會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麼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着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裏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裏好像有一羣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讀《論語》—學而第一有感作文550字

讀《論語》有感3

不久前,我讀《論語》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書中講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學習領悟了這句話後,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對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我時常掛在嘴邊。“三個人一起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借鑑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媽媽在我的碗裏舀了很多肉,我不想吃,就夾給了爸爸。讀了這一句話後,我再也沒有偷偷地把不吃的東西給爸爸。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爲自己想少,爲別人想得多,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通過學習《論語》,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學習要講究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生活中要謙虛好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輔導老師:張新)

讀《論語》有感4

懂了,我終於徹底地悟得了啥叫“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的確,就像這道數學題一樣,在我們生活着的這個熟悉的世界裏,還有許多不爲我們所熟知的領域,我們應該誠實地去面對一切,會就是會,懂就是懂,千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裝會,不懂裝懂!如若這樣,我們的飛船還怎麼上天

潛艇還怎麼深入海底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籍華人丁肇中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採訪時,曾對很多問題都表示“不知道”。前一階段又聽說他在爲南航師生作學術報告時,面對同學提問又是“三問三不知”

這讓在場的所有同學意外,但不久就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其實,丁教授大可不必說“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專業性很強的術語糊弄過去,可以說一些不沾邊際的`話搪塞過去,甚至還可以委婉地對學生說:“這些問題對於你們來說太深奧,一兩句話解釋不清楚。”但是,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卻選擇了最老實、最坦誠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誠懇,沒有明知不說的矯揉造作,沒有故弄玄虛,也絕沒有“賣關子”。也許,一些人在說“不知道”時往往被看作是孤陋寡聞和無知的表現,但丁先生的“不知道”卻體現着一種做人的謙遜和科學家治學的嚴謹態度,不禁令人肅然起敬。

古人云:“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學問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學識淵博,越要虛懷若谷。作爲專家、學者,對不知道的東西,我們不僅應當老實地承認“不知道”,而且要敢於說“不知道”。即使是在專業領域內,那種自詡或表現爲無所不知的“專家”,不僅其學識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懷疑的。

讀《論語》有感5

《論語》一書是五千年文明史中歷代仁人志士千錘百煉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它的中華文化充實了我的生活;它的傳統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賢哲理薰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歡《論語》這本書。

讀完《論語》後,我受益匪淺。我懂得了求學必須按時溫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誠,不要花言巧語;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一種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質享受。

s

而在《論語》中,我最喜歡是這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它告訴我學無止境,要溫習學過的知識,就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這樣就可以爲人師表了。而蘇軾就是一個溫故知新的人,養成親手抄書、經常溫習的習慣。因此他便三抄《漢書》,但並不是譁衆取寵,而是帶着明確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問題,所以他是我學習的榜樣。當然,從三四年級到現在,我也有養成抄書的好習慣,一到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日積月累、資料袋、詩歌等一些知識被我抄到一個本子上,因爲我知道這樣又便於我複習,而且邊抄邊想,不僅可以溫習以前的知識,還能有不同的體會和發現。有時,一本書我會看上三遍或更多,這樣這本書就會被我完全理解了,剛好印證了這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正是我讀書學習的切身體會。

在讀《論語》這本書時,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雛鷹,是快樂的,是興奮的,享受着知識帶給我的樂趣。希望大家有機會也去看看《論語》這本書,讓你們都養成一個個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論語》有感6

翻開《論語》這部極富哲理的書,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孔子獨到的深刻見解改變了我的思想,使我對生活、成敗、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感受。

《論語》一書,讓我知道了學習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蘊涵着多麼深刻的道理呀!高爾基說得好:“人的知識愈廣,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學習是公正的裁判:它獻給勤者的.,是一條條成功的大道;留給懶惰者的,是一個個失敗的泥潭!

說起學習,我真感到羞愧。放學回家,我經常是東跑跑、西逛逛,直到晚上8點才着急地寫作業,考試成績也自然不理想,聽到這次考試第一竟然是別人,我的心裏真不是滋味。心想:他們成績好不就是晚上拼命看書嗎!我要是多花點時間,肯定也能考好。其實,他們比我多的不只是分數,而是一天天的日積月累和刻苦努力呀!高士其說得好:“知識猶如人體的血液一樣寶貴。”要想考出好成績,就必須要有知識來充實。

人生不能虛度。生命的精彩與否,是靠我們自己來把握的。而知識則是人生精彩程度的關鍵,把握知識就是把握人生。要讓人生如花朵般綻放,就必須用知識來充實自己。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論語》一書告訴我們要用知識充實自己,這樣才能讓今天更精彩,讓明天更美好!

讀《論語》有感7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中國的水墨山水畫世界獨一無二,墨色與宣紙的幻化中千山萬壑一筆呼出。蔣勳對這一門黑白的藝術說過這樣的話:“全世界都在用顏色畫畫,我想中國人有一天一定要解答,爲什麼我們大膽到不用顏色只用水墨來畫。我想其原因在於:彩色的東西比如彩色的照片常常是當下的,黑白的照片給人的感覺是回憶的。因爲繁華去盡之後,在回憶中,生命有一個安靜下來的力量來看山、看水、看自己……”這種安靜的力量只有智者與仁者才能擁有,他們懂得:萬物靜觀皆自得,他們懂得在萬籟俱寂之中修煉儒雅、修煉智慧、修煉仁德,因而他們才能在一動一靜中擁有樂於壽。

對於“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我們既可以分開來解釋,也可以理解爲“智者”與“仁者”是同愛山水的。我更認同第二種理解。爲什麼中國人有如此深重濃厚的山水情懷呢?我想,最直白的原因是華夏大地山河壯麗,山川秀美,大河滔滔,峯巒迤邐,無論古人走到哪裏,俯仰之間盡是碧水黛山,詩意的'情懷便噴薄而出。再者,山水附着着中國人太多敏感的心靈和微妙的哲學:深山中的寺廟滿院禪意芬芳;竹篁中的陋室主人彈琴長嘯;仁人智者“於土山營墅,樓館竹林甚盛”。山水與仁人智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人智者也在山水之間悠然閒適地享受生活,釋放着生命最沉靜的光芒。

讀《論語》有感8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讀起這句,不禁想起了家鄉的朋友們,不禁使我有了深思:什麼是朋友?

朋友是對你好的人。那“朋”是何解呢?《說文解字》中有,“‘朋’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像兩串細貝串連在一起,本義是古代的一種貨幣單位,五貝爲一朋。如《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既見君子,錫(通‘賜’)我百朋’引申指朋友。”

看,朋,是朋友,是君子,君子是真誠待人,這樣真誠待人的人如果是你的朋友,那他一定會做出對你好的事情來,一定是對你好的人,一定是你的朋友。

我就有一位這樣的朋友,當我獲得觀鳥比賽名次時,他第一個祝賀我,誇我,“你真是了不起啊!”當我懶惰不想運動時,他就拉着我到廣場上踢足球。他,就是我家鄉的朋友,一個讚美我,又陪我玩耍的小男孩。

朋友是與你有相同愛好的人。有相同愛好的'人在一起,纔能有“不亦樂乎”之感。我的同桌與我一樣,愛讀書,愛寫文字,他創作的童話小說獲得了全國一等獎,簡直讓我“垂涎欲滴”。在他的影響下,看,我開始創作“小論文”啦。

朋友是陪伴你的人。“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 李白)每讀到這句詩,那與家鄉朋友分別時的場景便浮現眼前。我又要回北京上學了,朋友們紛紛來送我,有的送我家鄉小吃讓我帶着,有的送我手工禮物讓我擺在書桌上,有的送我擁抱告訴我“咱們寒假見”。

看,雖然我們有暫時分別,但我們的心連在一起,突然感到有朋友牽掛真的好幸福。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讀起這句,我便開始想念我家鄉的朋友了,你們好嗎?放心,我在北京一切都好。

讀《論語》有感9

《論語》是我國的一部經典名著,同時也是世界的一部偉大的著作。有句話說得好:“半部《論語》知天下。”別說半部,就區區幾句都能告訴我們做人和學習的哲理。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和思想理論,他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全中國乃至全世界。

《論語》,是孔子的徒弟們把他曾說過的每一句有道理、有哲理的話綜合到一起,編成了這部著作。書中所說的不僅僅是做人和學習的道理 ,還有學習的好處與學習的方法。

我讀了這部著作後,深有感觸。這部著作讓我明白了很多,讓我知道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上課時,我沒有全神貫注,老是走神;考試時沒有拼盡全力;做作業時,沒有認真思考等。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些壞習慣改正,做一個做事一絲不苟,認真學習的好學生。

不只是中國人,連外國人都非常喜歡這部著作,許多外國人讀完這部著作,都誇我們中國人偉大,我聽了十分自豪。還有一些外國人就是因爲《論語》而喜歡上我們國家的,還想深入瞭解我們國家的文化和歷史呢!

所以說,孔子是一個創下無數輝煌歷史的學家,是一位偉大的`學家,更是我心中最崇拜的學家。

我喜歡《論語》中的一句話:“溫故而知新。”教會了我怎樣學習,同時,也激發了我學習的動力和興趣,讓我一天一天的進步和成長。我相信我會成爲一個虛心而奮發向上的人。

這就是我讀了《論語》之後的感受,讓我懂得了人生的哲理和學習的道理,更讓我認識了這位創下無數輝煌、榮耀的歷史偉人。

讀《論語》有感10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你聽!這是我們家庭成員——爸爸、媽媽和我早晨起牀的必修課。

說起我的家庭成員,我得向大家介紹介紹了。我媽媽是國小教師,爸爸是體育教師,我呢,就不用自我介紹了。媽媽崇尚儒家學說,算得上是孔老夫子的“粉絲”了。平時,說話總時不時蹦出幾句“之乎者也”來;而爸爸呢,就只有“婦唱夫隨”了,也跟着“吾呀爾呀的”;我當然也在他們的'薰陶下,對這些難學的古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就這樣,我們家庭的《論語》之旅就出發了。先從稱呼開始吧!古時候不是都把有學問的人尊爲“子”嗎,於是,我尊爸爸爲“老子”;爸爸尊稱媽媽爲“妻子”;我就被爸爸媽媽尊爲“孩子”。哈哈!我們三個都帶“子”,也算是“文化人”了吧。

早晨起牀,在“老子”的催促下開始晨練,節奏由“一二三四”變成了《論語》名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知之爲知之”……中午飯桌上,老媽端上香噴噴的菜:“此乃紅燒雞也,趁熱快吃矣!”於是,我們便在這“熱騰騰”的“古文餐”中完成了午飯。晚上,我們全家人就沉浸在《論語》中,“老子”問,“孩子”答,可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妻子”讀,“孩子”誦,可謂“溫故而知新”。

“老子”、“妻子”有時也爲了孔子的學說爭得面紅耳赤;“孩子”有時也爲了這難記的古文而垂頭喪氣;而“老子”“妻子”“孩子”更多的是爲我們的學習成果而欣喜若狂。

哎呀!真沒想到,難學的《論語》竟給我們家帶來了這麼多的歡聲笑語,我真得感謝你呀——經典《論語》。

讀《論語》有感11

《論語》中的駁論文像來一語言精練,文峯古樸,引古鑑今,政理明當而聞名,而《季氏將伐顓臾》一篇更是具有弄好的論辯色彩。孔子和冉秋的三次對答是三次不同觀點的交鋒。孔子的三番論證很有特色,根據冉有的陳述和便捷,抓住季氏伐顓臾之非的主旨,層層駁詰,補補深入,有針對性的闡明政見,申明大義,做到了批中有論,論中有批,使批和論融爲一體。

在論辯中,善用譬喻,力避說教,辯理明晰,讀來機趣頗多,發人深省。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應“力避說教”,更加不能體罰學生。學生犯了錯,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教會學生轉換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懂得爲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難處。

另外文中所用的一些語言,也成了膾炙人口的格言、成語,如“陳力就列,不能者止”、“既來之,則安之”、“分崩離析”、“禍起蕭牆”等,形象地表達了含義深刻的事理,言簡意賅。耐人尋味,折射出哲理思辨的光芒,對厚實的文學語言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文章的許多名言、警句綜合或單獨採用了比喻、排偶、反詰、呼告等修辭手法,勻整的局勢,有沒的.文筆,峻銳的語勢,不僅增強了說理的力量,而且給人以語言的美感。

通觀全篇,既可鑑賞到理性的教喻,又可享受到滲透着理性美的陶染。孔子抓住“季氏伐顓臾”這一典型事例,批評弟子不能明辨是非,克盡輔政之責;抨擊季氏攻伐顓臾無道,責其憂非所急;闡明自己主張修明文教,施行德化,以期安邦定國的政治思想。

《爲政》子曰: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同樣也很明顯的體現了孔子爲政以德,治國以理這一政治思想。

讀《論語》有感12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孔子死後由其弟子或再傳弟子整理而成,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作。《論語》全書共二十篇,涵蓋了哲學、政治、倫理、經濟、文學、道德等諸多方面。

在《論語》中,有記錄孔子言行舉止的,有孔子回答弟子問題的,有孔子評論別人的……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給人啓發。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做作業遇到了一道不會的題目,我絞盡腦汁地想,可怎麼也想不出來。當我準備向同學請教時,忽然想到如果同學嘲諷我:“這麼簡單的題目,難道連李思敏都不知道怎麼做嗎?”於是我立刻打消了向同學請教的念頭。可眼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轉眼間到了該交作業的時間,我只好空着交給了老師。課 後金 老師找到我,火冒三丈地對我說 :“你怎麼這麼粗心啊?居然漏寫題!”我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師,老師這才壓低了火氣,語重心長地說:“不會沒關係,可以問同學,《論語》中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意思是說,勤勉而好學,不以向比他地位低下的請教爲恥。希望你以後有什麼不會的多向同學請教。”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遇到什麼不懂的`就虛心 向 老師、同學請教,使我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論語》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髓,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其中類似的經典語錄還有很多,諸如“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使我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使我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讀《論語》有感13

我們學校自從有了“校長講論語”這一活動後,學校裏每個同學都受益匪淺,而我也在“校長講論語”的活動中萌生了自己獨特的感受。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或點到爲止;正是孔子的這些教誨之言,培養出了多少聰慧過人,見多識廣的才子。我對《論語》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誨之言。

在校長給我們講的每一篇《論語》中,有多數都是孔子對衆多弟子的教誨之言。其中有一篇講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段話就告訴我們,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須做到,就算用幾匹健壯的馬來追回君子說出的話,恐怕也很難做到。這句話也反映了我們生活中的`情況,比如你已經答應了要來我家玩,就不能說反悔就反悔,應該按照約定去我家。這一篇《論語》就給了我很深的感受,通過我生活中的這件事大家也許就明白了。我和一位同學約好星期六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在約定好的地方等了好一會都不見他的身影,無奈之下我便給他打了個電話,電話是他爸爸接的,他爸爸知道這麼一回事之後立刻把他送了過來,並向我道了歉。我也讓他不要太自責,既然已經知道錯了也沒什麼了,這不也是完成了約定嗎?這篇《論語》孔子的教誨之言給我的感受是:一個人就應該遵守約定,並且不折不扣地完成。

學習《論語》真的給了我很多感受,給了我最端正的思想,給了我最好的教誨,給了我重新站起來的勇氣。學習《論語》給我的感受真是太多太多了,我愛學學《論語》!

讀《論語》有感14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後裔武王滅殷後封殷宗室微子啓於宋其遠祖遂成爲宋國貴族孔子出生於魯國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爲士。孔子十五歲即“志於學”學無常師尤其留意於周代的禮儀制度以恢復周初的“德政”爲自己的理想並很早便以博學知禮而名聞遐邇。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義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爲人相禮祭祖祀神爲本質的人。因相禮前他們必須沐浴齋戒故稱之爲“儒”。

說到了儒家經典就自然要提到《論語》。“論語”二字的解釋有很多。《漢書·藝文志》曰:“《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即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說法有很多很多現代人一般皆從《漢書》之說將其理解爲語言的論纂用現代漢語說就是語錄是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對孔子言行的追記也有一些是對孔子弟子言行的記錄是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論語》的出現標誌着中國私人著書的開始它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沉潛在我們的'生命中熔鑄成我們民族的個性。

《論語》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此中“仁”出現過109次它是一切理論的中心。

說到爲人處世孔子提倡的是自愛和愛人,說到爲政治國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

總之作爲最高的道德原則“仁”統帥着忠恕孝悌寬恭信敏惠智、勇剛毅等諸多道德規範。

當然《論語》中也有一些思想是與歷史的潮流相背離的如政治上的復古傾向對等級秩序的過分強調對婦女、勞動的輕視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讓我們爲之驕傲的。

讀《論語》有感15

《論語》是一本家喻戶曉的名著,這個暑假,我又重新溫習了一遍。

《論語》中分每一句話都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給予了我們人生髮的啓示,有的讓我們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

要會善於學習,就要不恥下問,《論語》中有一句話:“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這是曾子曾經說過的話,含義是:一個人他自己是有能力的,還向沒什麼能力的人請教,一個人很有學問,還向學問少的人請教。我想:一個人內心有智慧,敏感多思,願意好好地去領悟知識,願意“不恥下問”,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不過是一種難得的態度嗎?就像生活中,小孩子的眼光定是與大人不同的,稍向天真爛漫的小孩子學習,也說不定能給人啓發。曾經有人問一位學者,你是在哪兒學到最有價值的東西的.?結果大家以爲最有價值的答案是:幼兒園,這就是孔子和他學生眼中的“學習知道”吧!

孝敬之道也在《論語》中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亦。”意思是:一個人孝敬父母,卻喜歡觸犯上級,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的確,孝敬父母和尊重上級不是一個含義嗎?———細心爲別人呢着想,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爲父母的訓斥而感到委屈,但仔細想想,其實父母是爲我們好。其實,孝敬不一定是讓父母豐衣足食,爲他們多着想一點,就算是最好的孝敬了。讀完這句話,我回想平時爲父母做過的事,更深一層地理解了孝敬的含義。

《論語》,這本擁有無窮奧妙的書,帶給了我們無限啓發,告訴了我修身養性的道理,作爲一個國小生,我們應該遵循孔子的道德思想,爭取在學習生活中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