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認知天性》讀後感

觀後感3.22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知天性》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認知天性》讀後感

《認知天性》讀後感1

這是一本解決學習問題的書,能夠解決記不住的問題,能讓學習變的更加輕鬆、科學並很快掌握事物之間的聯繫,大幅度提高成績,所以這本書很重要。

這本書裏講,心理學家經過測試發現,反覆的閱讀,對我們來講幾乎是白費力氣,因爲持續的閱讀會讓我們產生一種似乎記住了的錯覺,尤其是你在本子上畫,畫各種彩色的線條,畫完後你就覺得自己似乎已經記住了。

教育學家配合心理學家做了反覆的測試,第一組人就是不停的讀不停的讀,第二組人是讀一遍,讀完一遍以後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最後把這兩組人放在一起測試他們的結果就發現,過了一個星期再讀一遍的人,比那個連續讀10遍的人記憶效果好得多。那麼比這個過了兩個星期再讀一次,記憶效果更好的是什麼呢?是考一次試,只要你給他一個檢索的機會,讓他拿大腦使勁地回憶一次,一個小小的考試,就能大幅地提高記憶效果。

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我們大腦中有個東西叫元認知,就是你對於自己認知水平的判斷,叫做元認知。我們的元認知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即使最努力的學生,也會陷入兩個誤區,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在哪裏花更多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爲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也就是拼命地記筆記,拼命地畫下劃線,拼命地反覆閱讀。

心理學家講,爲什麼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重複呢?就是因爲這種東西不會帶來挑戰。什麼東西會帶來挑戰呢?就比如你讀完一本書,拿一張白紙把這本書重新寫出來,這很挑戰。就在寫的過程當中,你的大腦要經歷痛苦,要經歷那些想不起來的部分。想不起來怎麼辦呢?想不起來使勁想想,使勁想想的過程當中,可能想出來了,可能沒想出來,這都有助於理解這個問題,前提是先不看書在那仔細地檢索,這個過程在這本書裏有一個名詞叫作檢索,爲什麼大量的老師和學生都反感檢索,就是因爲檢索會帶來痛苦。

書中舉了個學習跳傘的例子,因爲這個學不好就會死,這件事情不能出錯。你不能一上來就讓你去跳,所以必須得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又是科學的方法,讓你學會跳傘。學跳傘的.是個女孩,叫米婭,跳傘學習過程中,第一個原則就是,學生不允計帶筆記本,讀後感也不允計做筆記,只只需要傾聽,觀察,在心裏演練以及執行,在跳傘學樣這個地方,測驗是最主要的授課工具,而且測驗時刻都在進行,通不過,就會離開。翻滾式跳傘着陸,在軍事術語裏叫PLF,就是你只要一觸地,你可以朝六個方向翻滾,你這取決你你飄落的方位,地形,風向,以及你在觸地的時候是否擺動等等瞬間的條件,一開始的時候,教官會讓你站在一個沙坑裏,有人給你解釋並且演示這個PLF的動作,然後輪到你嘗試的時候,你就不停地翻滾,然後一週以後難度加大,你要從離地兩英尺高的平臺上,往下跳,這時候你就算學不好,也不會出現生命危險,再往後,測驗會變得更加困難,你要攀到離地數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頭頂的T型把手,滑到降落地點,然後在那個時候鬆手,落地,完成翻滾。

再往後,你要爬到十二英尺高的平臺上,在那兒你要練習穿戴揹帶,和戰友相互檢查裝備,並且從一扇模型機艙門中跳出來,和真正的跳傘一樣,身上還有提拉的帶子等等,然後沿着滑索懸空下滑,最後是教官,而不是你本人,拉開滑源,讓你從兩三英尺的高度落下來,這時候你就可以隨機練習翻滾,涉及各個方位,再接下來,你要爬到34英尺高的跳傘塔上,然後練習從飛機上跳出來的所有動作,體會從高空滑降是什麼感覺,如何處理設備失靈,如何攜帶沉重的作戰裝備傘降,這時候你會以一名傘兵的身份登記,加入一個30人的隊伍,在空投區上空進行大規模傘降。從這個案例裏我們可以看到人學習一個新東西時的三道功序,一、編碼;二、鞏固;三、檢索。

最後總結一下有效學習方法: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穿差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如果你有時間,建議你可以買來這本書讀一下哦,相信會受益匪淺。

《認知天性》讀後感2

《認知天性》這本書讓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知,以往覺得正確的學習方式都是書裏所說的“看起來很努力的”方法。重複閱讀與集中練習會讓人越做越熟練,會逐漸產生“已經記住了”的錯覺。但實際上這種方法達不到真正的精通,也無法產生持久記憶,這樣會無法正確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裏花更多精力才能更好的提高知識水平。

個人讀書摘抄歸結以下幾點:

1、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

本書的理念就是要讓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腦子裏隨時待命,這樣你才能在以後遇到問題時,思路清晰,並抓住解決問題的機會,讓知識成爲條件反射。首先,要學以致用,就必須記憶;其次,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學習並記憶,終生不怠;再次,學習本身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學習的成果好壞不能靠自己感覺,而是要用考試的方法檢驗。每次測試都是給記憶和學習加一個節點,給知識鏈打上記憶結。

學習分三步:編碼、鞏固和檢索。編碼就是我們常說的瞭解一個知識,鞏固就是當了解一個知識後要及時練習,檢索就是在過了一段時間後,努力把這個知識回憶起來。當花費了很大力氣,纔想起一個知識的時候,效果最好。

2、“後刻意練習”時代

“後刻意練習”所講的就是間隔練習、穿插練習、多樣化練習。間隔學習使知識存儲的更牢固,穿插練習有助於長期記憶,多樣化練習促進知識的活學活用。在這基礎之上,間隔學習比連續學習效果要好。比如,一個八小時的課程,一天學習四小時分兩次(在兩週裏)學完,要比一次學完好。這樣可以給大腦一個緩衝時間和回憶的刺激。穿插學習不同的內容,比學習單一內容好。道理和上面的類似,不停的折騰就是爲了刺激大腦,這樣可以加強記憶。

3、學習的心理學規律

欲求新知,先忘舊事。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很難,但比這更難的是改掉一箇舊的習慣。更確切的說,不是改掉舊習慣,而是先把舊習慣放在一邊不去用它。一個人普通話不好,通過努力學好普通話,他不會忘記原來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話之間切換。所謂的習慣也是如此。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記。檢索練習是強化所學的一種方法,某件事物你所耗費的努力越多,你學的就越紮實。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識。學了一個新知識,如何才能記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一遍,這樣可以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遇到了相似的應用場景,就要試着去使用,進行知識的遷移。

製造良性干擾。很多人學習的時候,總是要找一個安靜良好的環境,其實這往往更不利於學習。適當的噪音能夠讓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跡略爲模糊,反而能夠讓人更加印象深刻。因爲這些不完美的`外界環境,都能刺激大腦提高注意力。

適度困難更有助於學習。人們都喜歡做沒有挑戰性的東西,但這樣會使自己的能力越來越弱。只有不斷的去做那些略爲困難的事,跳出舒適區,才能使自己進步。

4、打造適合自己的心智模式

學習時避免錯誤和記憶扭曲。對一件事情,我們只會記住其中對自己情感影響最大的因素,剩餘的細節,則由自己填補,暗示及其他事件的干擾都會歪曲我們的記憶。

用時間和測驗評估自己,測驗對於學習的重要性非常之大,我們稱之爲節點反饋,一個公司在做培訓的時候,學校在做課程考試等等其實都是需要做一個節點反饋,不僅可以幫助自己查漏補缺,還可以自己的學習進度。

5、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爲什麼要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我的理解是,即便你的學習方法很對,學習東西也很快,但是如果不持續學習,最終也會全部忘記,所以最好的記憶方法是堅持長期學習,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把之前學到的東西進行串聯。

給職場人的學習策略:多做檢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問題會更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給學生的策略:要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多用回憶來挑戰自己,要有間隔的安排檢索聯繫,最後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

《認知天性》讀後感3

前兩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攻讀了《認知天性》這本書。並非誇大其詞,而是有感而發,我覺得,這本書對我的幫助很大。剛剛畢業不久,就我本人而言,我對這個社會的認知是有限的,有很多事情我不知道;有很多領域我還沒有涉及;有很多很多東西我需要去學習。《認知天性》這本書讓我對學習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從小我都是學習平平,但是也不是特別差的那種,在國小國中一直都處於中上等,高一的時候差一分進入重點班,當時的我選擇了留在了普通班,這個成績讓我在當時的班級很快引起了班主任老師的重視,於是我在老師的重點關注下成績也算是班級中的佼佼者,當時也沒有把學習放在心上,因爲貪玩與班裏的同學打成了一片。高二分文理科,我選了文科,好多經常在一起相處的同學都分開了,還算幸運,新的班級裏有一個之前班級中關係還不錯的一個女生,其它同學都不怎麼認識,同時家裏人也在給我灌輸思想,到高二了,可跟高一不一樣了,大學聯考在即,不能再和以前一樣貪玩了,於是,我和這位女同學走上了學習爲主的道路。我們兩每天三點一線:宿舍、教室、食堂,有時時間緊迫的時候連晚飯都不吃,和時間賽跑。

付出和收穫是成正比的',這句話真的不無它的道理,第一次月考,我竟然考了班級第一,新班級,新氣象,老師對於新接班的同學的瞭解當然看成績,於是,在老師、班裏同學的認知促使以及家裏的管教下,我成了一名,他們眼裏的“好學生”。因爲學的是文科,各個科目需要牢記的知識點較多,檯燈和小桌子都是必需品,每天早上,我們這批所謂的好學生五點起牀,晚上熬夜做題,有時候一做就是晚上一兩點。課本上五顏六色的顏色標記,各種筆記密密麻麻。總之,高一之後的那兩年,是真真正正的用心學習了兩年。通過這兩年,我打破了家裏人對我以往的認知,我沒有走上她們爲我規劃的專科之路,然而我並不爲之慶幸,因爲我付出的努力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不應該只是考取這樣的一個成績,毫不誇張的說,我甚至吃飯都在記單詞。

《認知天性》這本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你只是假裝很努力!人們都不喜歡挑戰自己,也不喜歡挫敗感。相比較而言,一遍一遍地畫線要輕鬆得多。可惜,輕鬆的學習是無效的。很多人自視爲好學生,一絲不苟,但是事實是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有效的學習。自認爲已經掌握了所有學到的道理和經驗,但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那些不給自己出難題的學生,容易過高地估計自己對學習資料的掌握程度。我想之前的我就是這樣的,我自認爲老師講的我都懂了,很輕鬆的接受了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點。結果就是,即使我很努力,但我已經陷入了誤區:一是不知道自己學習中的薄弱之處,不知道要在哪裏花更多的精力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二是愛使用那些會讓自己錯誤地認爲掌握了知識的學習方法。

有的人以成績爲目標,而有的人則以學習爲目標。對於前一種人來說,他們努力是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第二種人來說,他們努力則是爲了學到新的知識或技能。追求成績的人會在無意識中限制自己的潛力。如果你在意的是證明或顯示自己的能力,你就會挑選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戰。你想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很聰明,因此你會一遍遍地重複自己擅長的東西。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就會選擇難度去不斷的加大挑戰,而且會把挫折理解爲有用的信息,從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創造力,也更加努力。做好自我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風格,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根據實際情況,每天或者每週接觸一件新事物、新領域,這是我讀過這本書的切實想法。

標籤:讀後感 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