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非理性繁榮讀後感

讀後感9.42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非理性繁榮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非理性繁榮讀後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着中國經濟的日益繁榮,儲蓄、股票、房貸、基金、債券等金融理財產品,已深入千家萬戶,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當今社會幾乎人人離不開金融,學金融,懂金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時代進步的需要。因此,作爲當代青年,應將金融學作爲自己的一項人生必修課。經朋友推薦,我閱讀了金融系列圖書之一的《非理性繁榮》,對股票投資有了新了認知,頗有收穫。

《非理性繁榮》描述了導致20世紀90年代股票市場泡沫的心理因素。該書序言中指出,20世紀90年代末的股市呈現出一個典型特點,即投機性泡沫:暫時的高價得以維持主要是由於投資者的熱情而不是與實際價值相一致的預測。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市場可能維持高位甚至大幅攀升,但在未來十年或二十年裏,股市的總體前景將會是非常慘淡,甚至十分危險。這是值得深思的一個結論。

對於股市,“什麼是利好消息”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只要掌握利好消息,人們就可以通過投資來獲利。而希勒的《非理性繁榮》卻告訴投資者,這樣的方式不完全可行。作者告誡投資者不要過於相信自己已經掌握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的規律。目前的金融學不足以提供確定的結論,而且不能完全理性地預測和理解股價的波動規律,作者指出“非理性”心理使得我們的對未來的'預測很不可靠。

對於導致股價變動的原因,作者試圖把潛在因素拓展到更多領域,討論更多人類行爲和事件:從1929年的金融危機,到生育高峯,從通貨膨脹到社會中的賭博文化,從貿易結構到媒體如何影響政治,幾乎涵蓋了我們能夠想到的所有影響到股價的因素。猶如一個龐大的模型,變量集合可能是個無底洞。他指出,在決定股價因素中,股票價值很重要,但是人們的信心和非理性或許對宏觀性的股價波動有更大的影響。

在作者看來,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體投資者,都難以擺脫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即使投資者是在追求一種理性的目標,結果往往也難以實現。我們當然不能說投資者是賭徒,可是誰敢說自己沒有賭心?虧了的想翻本,賺了的還想賺的更多,市場就這樣被自我放大、自我增強起來了。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自信,覺得自己肯定能賺錢,也就是作者所說的信心過度,可是幾次波動下來,大家又覺得還是隨大流走最保險。於是,“社會傳染病”也就由此而產生了。這本書中總結了社會心理學對這種現象的分析,使人頗受啓發。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爲“股票在下跌之後總會反彈”是個基本常識,而作者卻證明他們想錯了——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許多年;股票市場可以被高估,同樣也可以低迷許多年。人們還會認爲“從長期看股票總是優於其他投資,比如債券,所以長期投資者投資股票會好一些”,然而作者證明他們又錯了——在數十年的時間裏,股票並不比其他投資優越,也沒有理由相信它將來也會這樣。在《非理性繁榮》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統計數據、最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等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從這裏,我感受到了自己先前對股票投資認識的侷限性。保有一份理性的投資心態,避免情緒化的投資給我們帶來不良的影響,是我閱讀該書最重要的收穫之一。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者對財富夢想的狂熱追逐、人類社會的貪婪和由此帶來的惡果,對引導廣大普通投資者如何防範和規避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有極大的幫助。